责任心让我们想干事不怕事做成事 □张成刚 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干部,就在于手中握有权力。而权力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工作开展的质量,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因此,领导干部责任重大领导干部肩担责任,就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党的事业需要,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有责任心就会想干事 想干事是一种使命。责任催生使命,使命焕发动力,动力激励奋斗,奋斗成就事业。有了责任心,就有了担当,就想干点事,就能肩负起重任,焕发出工作激情,用奋斗磨砺意志,用艰辛播种希望,用奉献点缀辉煌。只有具备强烈的使命意识,才不会犯本位主义,才不会做短期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想干事是一种动力。想干事是一种自我加压、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想干事就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空喊口号,唯一的途径是自我加压,自强不息,苦干加巧干,用自己的双手描绘明日的秀美蓝图。在本职工作中,应多出主意、多想办法,政策之内按章办,政策之外探索办,克服“慵”、“懒”、“散”,时刻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想干事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些惦记的人或事,至亲抑或至爱,然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领导干部应具有“舍小我、为大家”的人生境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事业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评判。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尺,不应是鲜花和掌声,更不是金钱与地位,而是内心深处沉甸甸的责任,以及灵魂的安宁。 有责任心就会不怕事 不怕事是一种勇气。只有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责任常放心头,才会充满干事的雄心壮志,才能不怕事,才能敢作敢为。队伍是带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敢于碰硬,敢于打破常规,不做“老好人”,重点解决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让队伍行有规、动有矩,以规范的制度打造严谨高效的干部队伍。 不怕事是一种执着。在事业的征程上,荆棘坎坷在所难免,有了责任心,就不会过多计较一时得失,就会一心以大局为重,焕发“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热情,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高点定位,排除万难,奋力拼搏。工作中允许出现瑕疵和失败,但决不能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滴水尚能穿石,执著追求事业的人,总会创造异样的奇迹。 不怕事是一种求索。“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在创先争优的大潮中,求索精神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涵养,它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奉献精神的客观反映。责任心是发动器,是驱动求索的内燃机。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大胆创新、励精图治,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险面前不退缩,在重任面前不懈怠,不断开辟新通途,实现新跨越。 有责任心就能做成事 做成事是一种作风。空谈误国,浮夸毁邦。工作中,我们并不缺少说唱家,而是缺少实干家;并不缺少空洞的理论,而是缺少实在的行动;并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而是缺少不折不扣的执行。责任心就是真抓实干的作风。领导干部要树立“无功即是过”的理念、“一日不为,寝食难安”的思想,兢兢业业,努力成为干实事的典范。 做成事是一种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对老实的定格,也是对责任心的另一种诠释。在干成事中做老实人,就要切实转变对工作重任务部署轻责任落实、重发现问题轻解决问题、重对上负责轻对下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搞“政绩工程”、“数字游戏”和“花架子”。老实干事,表里如一,言必信,行必果。 做成事是一种守业。领导干部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担当。下属看不到的地方要能看到,下属做不好的事情要能做好,下属算不清的账要能算清。要做脚踏实地的准备,不做一日暴富的憧憬;做事半功倍的努力,不做事倍功半的奢望;做不断失败的尝试,不做捷报频传的美梦;做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奉献,不做一鸣惊人的幻想。 (作者系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检察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