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曾提出【太極拳是“意、氣”配合“全身”的運動,所以“松、沉”的具體所在是“意、氣”;另外,〝松、沉”和“不失重心”是相輔相成的,“不用拙力”,與“重心”自然到達腳底“湧泉穴”周圍的重复過程是“松、沉”的關鍵之一】;最近,愚又提出【必需做到〝內外相合〞,練拳才能自然順逐,及由於人體的核心部位是在〝從腰到胯〞,所以楊式〝立身中正〞的練拳,〝尾閭〞要始終向下。這些也是〝放松〞與〝下沉〞的關鍵】。
對以上提法,上周又有位老師問:“松”了“沉”了之后,如何动呢?[松沉]之后{動靜之机}中的“動“如何動起來?
愚复述在此與拳友交流:
1. 先是心靜放松,只有松了才可以下沉,沉了才能將關節進一步放松和活動自如。所以,練拳是〝先松後沉,再松再沉〞;能愈練愈松與順遂自然,主要就是這個緣故。
2. 所謂機者,是有時間性的生機活力,則〝動靜之機〞是在於〝氣〞!
3. 練拳是由心意發動丹田運動而〝動〞起來的。
4. 內外相合是由內到外,腰是主宰,始於腳,與腳底承力是自然順變。
請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