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难容炫富者

 武仁 2013-08-15
     在东京汇集世界所有奢侈品牌,银座狂购奢侈品的中国游客随处可见,他们有意无意地脱口而出的“太便宜了!”让日本人瞠目结舌。但这换来的往往不是日本社会的尊重,而是发自内心的反感。
 
在日本,路上很少看到欧美豪华汽车、大排量越野车和多用途汽车(MPV),受宠的往往是小排量微型车及环保动力车。日本人已不将汽车等当作判断人是否事业成功的标志,汽车只是代步工具,首要考虑的是安全节能环保,丰田、三菱的大排量越野车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在引进儒家思想时,日本过滤掉了一部分主张。同样的,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为富不仁”和“均贫富”的观念,日本也只继承和践行了“均贫富”的部分,而剔除了“仇富心理”和“为富不仁”的观念。
 
  日本人尊崇平均主义,并能从中获得安全感。日本1.27亿人口,却公认是“一亿中产阶级社会”,典型的橄榄型社会架构,中流阶层比例非常高达92%,社会福利医疗健康等保障健全,且社会贫富差距极小,公司CEO的收入一般也只有工薪阶层的5至10倍。富人住宅设计风格简单,昂贵的名牌家具摆满屋子被视为是“俗气的事”。在日本富人之间,流行“三不拥有哲学”,即“不拥有存款(注:辞世前最多留2000万日元)、不拥有房子、不拥有头衔”。
 
  单纯的有钱有势在日本很难赢得尊重,日本社会尊重的是那些不管多么了不起都坚持不奢华、过平常生活的人。比如,松下幸之助对财富本身没什么兴趣,他视权力为“痛苦与责任”。当《时代周刊》的记者1961年去采访他时,发现在一座古朴的京都宅邸内,安静的老人正和三位年轻的研究员边喝茶边探讨如何为人类创造更大的繁荣与幸福,他穷其一生领悟到的最高智慧即“自来水哲学”: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在幸之助看来,企业经营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将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大众期望通过数字表现出来。为完成远大理想,他制定了250年企业远景规划,以25年为一个阶段,分10个阶段完成。在他1989年去世时,创业仅70年的松下电器利润高达42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他对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说:“我想探究人性,探询人类的幸福之源。”

在日本炫富到处让人瞧不起

日本企业100年以上的共有9.9万家,300年以上的有782家,400年以上有75家,600年以上有65家,1000年以上有3家。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企业是创立于公元578年的大阪市寺庙神社建筑企业金刚组,迄今已有1431年历史。这么多悠久历史的企业,后代到现在不只是富四代,富几十代的人都很多。
 
在京都期间,我结识了日本一家百年食品家族企业的总裁远藤一郎及其家人。靠着所经营的产业,远藤身价早已过亿。他和妻子育有两子,大儿子叫杏里,13岁,在日本的一所私立中学读书;小儿子叫沙良,9岁,上小学。因为父亲的关系,可以说,杏里和沙良是不折不扣的“富四代”,但是,我在与他们家庭的交往中却发现,他们的身上丝毫没有“富四代”的踪迹,低调而不炫耀,和其他同龄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虽然家里有两辆高档本田车,但每天上学,杏里和沙良都是乘坐从门口经过的校车,作为父亲的远藤从没有用私家车接送过他们。
 
  有一次,沙良因为早上起床磨磨蹭蹭,结果错过了校车,又因为学校离家较远,步行过去不安全,最后,沙良只得向老师请了一天的假。我在他们的家庭聚会上初听到这件事时,觉得十分好奇——让父亲临时开车送一下不就行了吗?没想到,沙良却连连摇头说:“那样的话,同学们会瞧不起我的。”
 
  通过进一步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在日本的学校里,如果某个同学让家长开车把自己送到学校,特别是“豪车”,如果被其他同学发现,不但不会被羡慕,相反还会被大家瞧不起。因为他们觉得依靠别人非常可耻,是无能的表现,即便这个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或母亲。
  作为哥哥的杏里,比较喜欢品牌服饰,但是,他在学校都是穿校服的,偶尔穿自己的衣服,也绝不会穿特别显眼、特别名牌的衣服,而且买这些衣服的钱都是他通过自己合法的劳动而获得的。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同样是怕同学们嘲笑,他们会说:“这么好的东西,是别人给你买的吧,咦,真丢人!”
 
  “父亲有钱,那是父亲的,跟你们没什么大的关系,一切的获得都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而不是从外人身上索取来的。更何况依靠父母也不是完全靠谱的,因为在日本,继承上辈的财产,如房产,都需要交纳很高的财产继承税。”作为父亲的远藤常在家里这样教导两个孩子。
 
  远藤还告诉我,在日本的学校里,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你都很难察觉出谁是富二代,谁又是穷二代,即便你是校长。原因一是,同学彼此之间吃、穿、用都是一个标准,很少有人搞特殊化,更不会有与众不同的高人一等的。二是,学生的学籍档案上也没有父母的具体工作职务和收入情况记录,至多只写公务人员、从商者或职员等,没有职位和家庭收入情况。
 
  而且即便你是富二代,也不会炫富。因为日本的教育方式,无法让富人家的孩子养成其炫富的习惯。学校会打消孩子们的攀比心理,比如,平日里考试不公布分数,不搞排名;又如在校运动会上,只要选手参加,人人都是冠军,都能领到一样的奖牌。长跑比赛,非要等最后一名选手到达目的地后,才能宣布比赛结束,然后大家一起上台接受奖章。团队的集体进步胜过一切,如果有人试图故意突出自我,则一定会遭到大家一致的反对和鄙视。
 
  在家长会上,学校会要求所有家长必须统一穿着西服,打领带。这样就很难一眼分辨出谁是富人,谁不是。因此,没有家长会穿着能显出自己身份和财富的高档次衣服。否则,孩子会十分不满,认为家长是在丢自己的脸。
 
  让孩子们不攀、不比、不炫耀是日本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要求。
 
  更让我惊讶的是,远藤还告诉我,其实,在日本“富二代”根本就不是什么好称谓,恰恰相反是非常糟糕的代名词。“代表着这个人是啃老族,自己没有丝毫本事和能力,相当于废物一个。在就业和婚姻方面都会被人瞧不起,有的甚至很难找到心仪的对象。日本社会最不欢迎,最小瞧的就是‘富二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