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
雀斑是局部色素增加形成的细小斑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日光照射有促发作用并使其加重。以面部发生散在或群集的黄褐色斑点,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为特征。多见于女性,常始发于4-5岁的学龄前儿童,少数自青春期发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 有哪些症状?
1.常见于面部尤其是鼻及两颧部,对称分布,颈、肩及手背处也可见。 2.为淡褐色或褐色针头至芝麻粒大小斑点,圆形或规则形,数日不定,少则几个,多则上百个,皮疹不融合。 3.颜色随季节而变化,春夏季明显,秋冬季则变淡。 4.无白觉症状。 如何治疗?
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浮萍30克,连翘15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生甘草10克,生地20克。 *失眠,加酸枣仁15克,柏子仁10克; *便秘,加麻子仁10克,当归15克; *口干,舌红,加石斛15克,天花粉10克。 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外用药:黄柏霜或3%氢醌霜涂于患处,每日2次。
有哪些单验方?
1.白附于6克,滑石6克,白芷6克,绿豆粉200克,研细粉,每日早晚洗脸后外搽。 2.白僵蚕50克,细辛50克,黑丑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洗脸时擦之,每日2次。 3.柿叶30克,紫背浮萍15克,苏木10克,水煎取液,外洗患处。 特别提示
1.减少日光照晒,尤其春夏季日光强烈时更应注意。 2.外出时可涂防晒霜或遮阳。 3.切忌滥用药物腐蚀,以免造成疤痕或更症后色素沉着。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 黄褐斑 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又称作妊娠斑、肝斑和蝴蝶斑等。以对称分布于颧部及颊部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表面平滑,无自觉症状为特征。男女均可发生,但以女性多见。 本病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失调是一个常见的原因,如孕妇在妊娠3-5个月时,由于雌激素促使色素产生增加,在面部可出现黄褐斑,称为妊娠黄褐斑,该色素斑在分娩后可逐渐减轻或消失。又如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约有20%可发生黄褐斑。此外,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癌、慢性酒精中毒、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患者等也会出现黄褐斑。中医称本病为“面尘”、“黧黑斑”等。 有哪些症状?
1.皮疹常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处,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 2.皮疹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片状淡褐色或黄褐色斑,边缘清楚或不清楚,互相融合成片状,表面光滑,无鳞屑。 3.日晒后可使色素加深,有的患者可有月经前期加重。慢性经过。部分病人分娩后可缓慢消退。 4.患者常伴有性情急躁、胸胁或乳房胀痛等症状,或内分泌失调或其他慢性病。 如何治疗?
当归30克,炒薏苡仁30克,赤芍9克,川芎9克,白术9克,白附子9克,白芷9克,天冬9克,甘草9克,茯苓15克,玉竹12克。 *肝气郁滞,加柴胡9克,香附9克; *血瘀,加桃仁12克,红花9克,泽兰9克; *血热,加丹皮9克,栀子9克; *气虚,加炙黄芪15克,党参12克; *血虚,加阿胶15克,鸡血藤20克; *湿滞,加苍术9克,猪苓15克,泽泻9克; *肾阳虚,加附子6克,肉桂6克; *肾阴虚,加生地12克,石斛12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外用药: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滑石10克,共研细未,早晚洗脸后搽患处。过敏者禁用。
有哪些单验方?
1.柿叶适量,研成细粉末,加入溶化的凡士林中搅拌成膏为度,外涂。 2.莱莉花子外擦,每日2次。 3. 单味茯苓粉,每用1匙,早晚洗面。 特别提示
1.夏天外出要撑伞或戴宽边草帽,在春、夏季节交界时,尽量避免晒太阳,因为此时紫外线最会晒伤皮肤。 2.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浓茶、咖啡,少吃含糖较多的甜食。忌冷饮,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保持心情舒畅,力求性格开朗,切忌忧思恼怒,解除思想负担,树立信心。 4.不要滥用退色素药物。如果在用外用药时,局部有刺激感或者发红,要立即停用所用药物。 5.如有肝病、甲状腺病、生殖系统疾病时应予积极治疗,因这些病均会引起黄褐斑。 黑变病 黑变病 是一种以外露部位弥漫性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皮肤病。以成年女性多见,近年来本病有上升趋势,可能与使用化妆品增多,产生的光敏反应有关。 病因不明,长期接触焦油、沥清、石油制品、外用劣质化妆品和环境因素者可促发本病。日光敏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和血清铜离子含量增高,酪氨酸酶活性增强有关。 有哪些症状?
1.患者主要为成年女性,多有使用劣质化妆品史。 2.病损多见于前额、颊颞、耳后、颈侧,亦可累及胸、臂、手背等暴露部位,面部中央不被累及而颜色浅淡为本病特征之一。 3.病变初起可为充血性红斑,淡褐斑,大小不一,多少不定,随病情发展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形成深褐色或灰黑色弥漫性斑片,界限不清,并有轻度角化和细薄鳞屑,好像色素沉着处撒了一层细白粉末。 4.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伴有消瘦、乏力、头痛。 5. 皮损进展缓慢,颜色由浅变深可达数年,然后静止。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柴胡9克,当归9克,赤芍9克,白芍9克,黄芪15克,熟地30克,鸡血藤30克,银花9克,黄芩9克,生栀子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 *食少纳差,加神曲9克,陈皮9克; *胸满胁痛,加青皮9克,橘叶9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外用药:茯苓粉涂擦患部,每日2次。
用于黑变病初期。 基本方二
生地15克,熟地15克,山萸肉9克,怀山药15克,仙灵脾15克,枸杞子9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9克,生甘草6克。 *阴虚火旺,加黄柏9克,知母9克; *夜寐不安,加酸枣仁9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 *月经不调,加益母草15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外用药:生白术40克,陈醋250毫升,浸泡1周后局部涂搽,每日2次。
用于黑变病后期。 有哪些单验方?
1. 茯苓粉涂擦患部,每日1-2次。 2. 白附子、茯苓、滑石共研细末和匀,每用1匙,每日早晚洗脸擦患处,清水洗净。 3. 甘草10克,芝麻油100毫升,煎枯去渣,存油外搽。 特别提示 1.查明原因,不用劣质化妆品,脱离可疑接触物。 2.加强皮肤养护,避免强烈的风吹日晒。 3.保持情绪乐观,减少精神紧张、压力。 4.适当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维生素食品。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8..实用偏方秘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