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年马月

 李爱杨 2013-08-16
,又很远了,雾雨蒙蒙或者雨后天晴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据说是地乌龟的声音,我估计还是一种鸟。看见野兔、野猪、野羊、野鸡是再平常不过了,偶尔也有几条豺狗出现,这样的情况,大人们好像没事的,孩子们就吓得哆嗦不已,牛群会猛然列队,严阵以待,人入牛群,平安无事。
  易家大山的脚下,有个不大的蛇洼水库,库尾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泥坑,牛吃饱了,觉得热了,就自己下来滚泥泡水,水牛会把自己滚得浑身污泥,这样既防晒,又防蚊,等那些泥巴晒得像铠甲一样,裹在身上不舒服的时候,牛就会去水库里泡掉,重新再穿泥装,牛滚泥坑,天性所致。在群牛回来的路上,不能紧跟在牛群的后面行走,你只能另择其路,那些灌木都沾染上了泥水,否则,浑身上下的泥巴划痕会让你像花豹一样,没得人样,那牛也根本没法骑。
  牛队伍很有意思,头牛在前,群牛尾随其后,头牛拥有年轻貌美的妻妾,总有几头高大威武、桀骜不驯的牯牛,它们我行我素,格格不入,他们始终走在牛群的两侧,不远也不近,稍微不留神,他们就钻进了灌木丛里,上了前,或者掉了队,让你找不到,够不着,一旦队伍停留下来,牛群就会散开,相好的沙牛和牯牛就聚在一起,通常是几头沙牛和一头牯牛。怕死的沙牛是很难发生争斗的,可是牯牛之间容易斗出气来,人们对此煞是头痛,两头生死决斗的牛只有用火把才能分开,牛的气性很大,即便浑身是伤,败得飞跑,另外一个也会穷追不舍,从南山可以追赶到北山,那铁蹄一样的奔跑会搅得村庄里的鸡飞狗跳,那矫健的身姿,那冲天的怒气,足以让人凝神屏气。
  放牛丢牛的情况很少出现,也不是不会发生,只有那些极为孤傲的牛会钻进山沟沟里,隐入藤蔓青帐之中,让你无法找到。有两个知青,丢了牛,找到天黑也没找到,第二天接着去山里寻找,遇到到检牛粪的老汉,就询问是否见到过牛,老汉问他们掉的是沙牛还是牯牛,两人答不上来,其中一个知青说:“不知道是沙牛还是牯牛,反正在屁股后面出水,像瀑布一样!”如此滑稽,让人啼笑不已,这曾经是湾子里好多年的笑谈。
  刚生不久的牛犊十分可爱,黄绒绒的毛,像头小鹿一样可爱,一两个月就会像狗一样与你闹着玩,跑在前面的它会突然回来,拦着你的出路,你要捉它的时候,又会突然跑开,钻到母牛的肚皮底下,你学母牛叫唤,它会回头不解地望着你。刚开始,你可以拦腰把它抱起来,慢慢地,它就可以半驮着你,不过四腿颤巍,迈不开步子。据说,有一种功夫就是从一头小牛天天抱起,以此来增长内力。小牛的头顶会慢慢有两铜钱大的硬块,不知不觉就冒出圆圆的角骨来,等两角更长一点,你拉它的角,它就往后退,和你比力气,大人们一般不准孩子这样和小牛玩,怕拉动牛角而伤了牛头,小牛会越来越不听话,也不会让你骑,直到一岁后,被栓了鼻子,才能被控制起来。驯服小牛的最好办法就是挠它的尾巴后窝,抓痒痒一样,它的尾巴会高高地翘起,一动不动,十分享受,成年的牛也会同样如此。
  秋粮收完,牛满田畈,秋粮归仓,牛跑村庄。拉完最后一圈石磙,碾完最后一捆稻子,牛就可以在村内自由奔跑,在田野里任意吃草了,再也不是“人家的老婆人家的牛,到手不停留”,再也不是犁轭的沉重与鞭笞,再也不是蚊虫的叮咬与酷热的折磨。据说,牛的生日在十月初十,也有“四月初八丢犁耙”的说法,更有人说牛的生日在冬至这一天,这都是无中生有的臆造,是人怜牛、惜牛、爱牛罢了。秋天应该是牛的黄金季节,弄不好,黑牛生了白犊,那真是大吉大利了。
  等到草枯水冷,老牛归棚,这时候的牛只能一天两捆稻草,两次清水,站着躺着,不停地咀嚼,还是毛长骨瘦,牛会把草舞得四散,不知道是无聊还是抗议,细心的人会给牛吃些榨油饼,牛不掉膘,春耕才有保障,这样的牛算是遇到好主子了。过年,要给牛帖对联,尽管如此,每年年关都有些牛死去,种田人对牛算不上崇拜,却对牛极为敬重,认为是牛供人饭,特别老的牛,一般很少再让它耕种,用也是干些轻松的活。牛死后,人用刀把牛的小腿处划开一个小口,说是好让它能脱衣投胎,然后找块风水好地,把牛埋掉,所以有“牛眠吉地”的说法。就我看来,冬天死的那些牛多半是累病的好牛,或是被宰杀的废牛,真正终老而死的牛是凤毛麟角,在这一点上,牛同了人命。
  种田人极少杀牛和吃牛,不杀牛马的理念可以说是根植骨髓,那些缺了鼻子,残废了的壮牛,是不得已才被卖掉或者杀掉,这样的牛被当成了菜牛,乡村很多人不要牛肉,即使有人拿回去一点点,也是挂到春节,成了一盘看菜,就是吃牛肉,也忌讳说牛肉。小时候,同父亲去拜年,吃饭的时候,主人请我们吃“春至”肉,我吃了一块,就是气味老大的牛肉,后来怎么也想不明白,牛肉怎么叫“春至”肉呢?这或许与春分时节的春耕有关,这样的称呼很值得玩味。
  牛与人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听得人话,会得人意,多了几分悟性,少了几分野性,敬畏人,服从人,挨得鞭子,受得劳累,成稼穑之本。当牛下了圣坛,人远离了牛群,对牛少了依赖,对牛少了用心,冷血视之为兽,漠然视之为菜,杀之坦然,食之安然,如此这般,弱化了人之本性。于今之菜牛,不是少了灿烂的天性,就是少了迷人的善性;于今之牛眼,人面兽心,目睽睽如刀,气森森如剑,人更无异于洪水猛兽;于今之觉悟,那通人心、随人性、同人命的耕作之牛早已随风而逝;于今之慨叹,官离于民,民远于官,官不像官,民不像民,以食相争,以地相夺,以利相搏,以心相杀,无异于此。
  牛年马月,春暖花开,牛蹄声响遍了山岗,疯跑中的牛看见了春天,追赶中的人看见了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