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的药养[福泽万众]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构成人体的三大要素,代表一个人的气质象征。神是人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中医把神放在首要地位,是因为神最能够反映心脑功能,而且同整个机体兴衰与共,步调一致。所以《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通。”《医门法律》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不仅与形体同在,而且是机体的主宰。随着年岁的推移,神也逐渐衰竭以至消亡。就象《灵枢·本神》的记载一样:“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神如此重要,难怪养生家把神同精、气一道合称三宝了。精是生命的原初物质;气由精与饮食营养化生;神来源于先天之精。精、气、神这三大生命支柱,相互资生,三位一体,既能自身调节,又可人为调养。 神的药养,也就是精、气、神的药养。 养精重在养肾。因肾是藏精的脏器,先天的根本,《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精不足常有精神呆钝,动作缓慢,发落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性欲早退,舌光脉细等症。药养应当补肾填精,宜服左归丸。该方由山茱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牛膝、龟胶、鹿胶组成,每味6~12克,水煎温服,龟鹿胶兑汁,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6~9月,多有效验。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补肾丸,每次1~2丸,1日3次,淡盐汤送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气重在养脾胃。因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气血生化的泉源。《灵枢·平人绝谷》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足见养脾胃就是养气,养气就是养神。气不足常有面色白光白,少气懒言,肢体倦怠,腹胀食少,大便稀薄,舌淡脉虚等症。药养应当补中益气,可服参苓白术散。该方由人参、白术、山药、砂仁、茯苓、桔梗、苡仁、扁豆、莲米、甘草组成,每味3~10克,水煎温服,2日1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2~3月即能获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仍服参苓白术散,每次3~6克,1日3次,枣汤调下,疗程与汤剂相同。 养神重在养心脑。因心是藏神的脏器,脑为元神之府。肾脏能够生成骨髓,脊髓上聚于颅腔而形成脑。《图书编·脏腑诸论》说:“人之神发于目,寤则栖心,寐则栖肾。”足见养心脑实际上就是养心肾,养心肾就是养神。神不足常有精神不振,头晕健忘,声低懒言,动作迟缓,怠惰乏力,舌淡脉弱等症。药养应当补益心肾,须服安神定志丸合归肾丸。二方由人参、茯苓、熟地、枸杞、当归、杜仲、菟丝子、茯神、远志、龙齿、菖蒲、山莱萸、山药组成,每味5~12克,水煎温服,2日l剂,每服7~8剂,间隔数日,连服3~6月,常有良效。作预防性药养,每月缓服3~5剂。如用中成药药养,可服安神补心丸,每次2~3克,1日3次,白开水送下,疗程与前述汤剂相同。 总之,神就是生命,就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旺是健康的象征,神衰是病老的原因,神宜强而不宜弱,宜调补而恶耗损。根据精、气、神三者不足何多何少的情况,分清主次,侧重调治,就是精、气、神的药养。 ![]() 养生,就是呼吸而已(实用) 很多人好像很喜欢学气功,但是如果没有把道理搞清楚就去学,将来必定受害,找谁都没有用。
气功门派很多,道理只有一个,就是一就是一切,一切的门派归到最后只有一个道理。当你呼气的时候,气要从前面往下走。 当你吸气的时候,气要从背后往上走。很多人没有达到就算完毕,把五脏六腑都伤害了,那你练功有什么用,练到最后身体都好不了。 我最怕人家问我,我练功你知道吗?我都觉得很好笑,你练功练到人家看不出来,就是白练。还有很多人练功练到脸色很难看,那叫练功吗? 其实所有事情都跟人身有关系。大家有没有发现,西方人所有事情都跟人身没有关系,我们所有事情,连吃一道菜,都跟人身有关系。 西方人说吃三明治,他们认为三明治就是三明治。我们没有,我们是吃这个补那个,吃那个补这个,这是中西方不同的地方。 请问各位,先呼后吸还是先吸后呼?先吸后呼你就吸不进去,全身都是气,就吸不了了。所以要先呼后吸,换句话说,做人要舍得。 呼的时候千万记住,气是从前面往下走,不能从后面,这比较容易。气从前面下是对的,从前面上就是逆,逆就会生火气。 所以有些人练功,这边嘴鼻破了,那边也生疮了,都是自己搞出来的。 呼的时候,气从前面往下走,走到一个当你呼进的时候,有一个窍门把气往后拉,拉到后面来,这个地方就叫命门。然后往上吸,吸到最难走的地方,气上不去了,那就是百会。 能够到达百会再往下呼,这一段叫做小周天,所以吐纳的第一步,先练好小周天,再谈其他的。 先把道理搞清楚,你练什么拳都一样,不过吐纳而已。一般人都是胸式呼吸,这是最糟的。大家看,气就到肺部这里就停了,下面全不动。 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人站立起来的缘故,动物是很少生病的,所有医院都是为人开的,没有为狗开的。有人说现在也有宠物医院,那是人把狗搞坏了才进医院的。 我希望每个人先把吐纳搞好,再一步一步推进。气有两个,气和炁,这两个都念气,但是前者是后天的气,后者是先天的气。我们在胎儿的时候,是先天气。 大家可以想象,你在母亲的肚中,是没有办法吸收到外边的空气的,因为四面都是包裹的,但是照样活十个月,靠的就是先天气。 可是一生出来,脐带一剪断,先天气进不来,就开始呼吸后天气了。婴儿一生出来就哭,是为了练习呼吸,不是在哭着玩。 人老靠后天的气就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后天气恢复到先天气的话,在什么场合你都不会受害。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达到那么高的标准,所以一步一步来,先把吐纳搞好,然后再谈其他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要用意念带,习惯以后再把意念去掉。呼的时候记住,要慢,要轻,要柔,即是轻、柔、慢。有的人呼吸还有声音,还很沉重,那很不好,会伤害人。 呼的时候一定要慢,吐得干干净净,开始要吸的时候就把力道拉到后面去,从后面把气吸进来。只要完成这个,贵身的第一步就做到了,保身就做到了。好歹把这个臭皮囊保住,空有理想而保不住,根本就没有办法做。 人是精气神,三合为一,缺一不可。哪一部分弱,你就要去补强,那就叫养生。所以养生要看人,你有什么需要才去做什么,才去服用什么,而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就算大家都有这样的需要,那需要的分量也不一样。 但是我们并不是说要求长生、永生,求这个也没有用。 我已经讲过了,在一百岁以前,你尽量去养生,到了一百岁,你就放开,以后是老天的事了。老天知道你什么时候走最好,反正你不知道,那不如听它的。
![]() 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练习书法对于治疗许多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很有帮助,而且练习不同的书体还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历史事实证明,书法对于人的健康长寿的确有一定作用。张浩文曾经做过统计,发现从古到今的书法家大多都是高寿。从汉代至清代,这个在人类平均寿命25岁~40岁的时代,著名书法家们的平均寿命约80岁,例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和85岁,何绍基74岁……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人类平均年龄为40岁~62岁,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88岁;进入现代、当代,著名书法家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90岁,例如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更上了百岁高寿。 书法有养生的作用,这是不少学书法的人的共识。有 具体来说,书法的养生功效可以分为看不见的“静功”和看得见的“动功”两方面。练习书法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一心一意,排除杂念,平稳呼吸,意守丹田,将自身的感受,通过柔软的毛笔将刚劲有力的字写在纸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气功。练习书法时思想高度集中,甚至还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情和思想都融入文字的意境当中,对眼前或身边发生的不愉快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进入既轻松又舒适的状态,没有了妄念和烦恼,精神获得享受,因而有益身心健康。倘若能持之以恒,还能达到意念集中,襟怀坦荡,身心愉悦的境界。 不同书体保健作用不同: 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著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草书: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点击底图推广,探索生活的秘密 养足生命三要素“精、气、神”的具体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