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五大需求 人类的需求分为五大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为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物质方面的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
|
来自: 退休工程师 > 《中国哲学(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