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麦油画家哈墨休伊的背影销魂

 五成 2013-08-17

丹麦油画家哈墨休伊的背影销魂

(2013-08-15 23:56:10)

背影销魂

威尔汉姆?哈墨休伊的油画《室内-年轻女人的背影》(Interior with Young Woman Seen from the Back 1903-1904)局部欣赏。

世界上似乎还没有第二个艺术家,这么钟爱画一个女人的背影。真是背影销魂。

 

世界上会不会真有一种人,在完全按自己的心意悄无声息地生活、做事,不在意是否被人知道,也不在意世界对他的态度?

普通人说当然可以。因为他没有什么值得世界来好奇他。

可是那并不普通的人呢?他原有值得被知道的许多东西,可是他的确不在意,一点生活的痕迹也要消除干净,这真让人感到惊诧与稀奇。

一般人难以做到彻底的与世隔绝,是因为人性不能忍受清冷与孤单。出色的艺术家尤其难以做到这一点,毕竟,自己的艺术终有一天被人欣赏与看见,那是一个创造者最正常也是最本能的渴望。

 

达达主义的领袖马歇尔?杜尚曾说,在每个时期都有一些人,他们是不出山的。

他特指的是那类在精神上既无我又无对手的杰出艺术家。

我以为丹麦画家威尔汉姆?哈墨休伊Vilhelm Hammersheui 1864-1916可归类于杜尚所指的这样一种人。

这个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一生衣食无忧,性情沉默的男人,自小得到母亲的无限呵护与支持,一心只学绘画。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一生也只专注于绘画,是一位将对绘画的理解发挥到极致的人。

这里所说的极致,并不见得是他画成了世界第一,而是在他的眼睛所到之处,他选定的题材,都让他的天分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表达。

 

哈墨休伊性情含蓄,不曾参与过种种的艺术流派,不曾跃身介入过激流的社会生活,他的画宁静得出奇,就是眼前的三五景致、几位人物:家不远处的森林、河流、草坪;出门要经过的楼道、街角、城堡;家族中熟悉的几位女性亲友,最多也就再画画邻居了。

对他的视野来说,或许这些都说得远了点,他长年主要描绘的对象,竟然就只是家里的门窗、烛台、桌椅板凳,以及,自己的妻子。

显然,他不喜欢凌乱与过于现实的生活场景,他的画中,许多生活的小家什是被去掉了的。东西被拿走太多,以至于目之所及,只剩下一片空旷与静寂,好似眼前的家,一直没有人居住过。这简直要让人变得忧伤起来了。

 

所幸,一个十分优美的女性的背影,始终缠绵地出现在画面中,或在写信,或在插花,或在缝补,或在朝窗外眺望。这让人莫名忧郁的心,顿时释然下来。

这个美得人心脏也要停止跳动的、销魂的背影,是哈墨休伊朝夕共处的妻子爱黛。自哈墨休伊二十七岁与爱黛结婚以后,他们就此相守于画中的小屋,哥本哈根斯坦街30号公寓,活到老,爱到老。

没有任何资料专门描绘过这对夫妻如何相亲相爱,但就爱情本身的铁律,一个男人只有爱极了一个女人,才会如此反复地、长久地将目光望向她,让绘画成为留下来的爱的证据。

女人头发柔软,身体纤秾适度,举止闲雅从容。衣裙虽大多为黑色,却确实穿出了黑色的贵气与端庄。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留恋的美好证据。

 

哈墨休伊的绘画语言,几乎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说他是写实主义也好,表现主义也罢,那竭尽精微的光线、那对瞬间即逝的情绪的捕捉、那对色彩的高度把控力,以及那种在对简单事物的描绘中弥漫出来的贵族气质,如一记中国功夫里的销魂掌,慢慢朝人挥过来,令人难以消受,久久地心惊,又魂飞魄散。

艺术家活着的那时那刻,因为他的隐身,似乎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而他本人在离世前,也烧掉了所有的信件与文字记录这给想了解他的后人,增加了无限的难度。

好在作品都在,太多的细节隐藏在画面里,等待着研究者去发现它。而这些作品的销魂程度,正在随着丹麦对哈墨休伊的发现与重视,越来越得以加深、扩散。

照东方的哲学来说,无我,即是无对手。哈墨休伊在一个半世纪前,就把这些都预想好了么?或是,最出世的,将是最入世的?

我觉得是。

 

背影销魂
《室内-年轻女人的背影》全图欣赏。想起圣经上说:神说要有光,便有了光。

神的光,映衬出画面中一种很内敛的贵族气质。那个青花瓷器放在这里,何其养眼、协调。

 

背影销魂
一幅无从查证名字的好油画,姑且叫它《卧室里的女人》吧。有评论说,哈墨休伊的艺术,有一种北欧艺术特有的气质。这是当然。但作品能静穆优雅成这样,也只有哈氏的笔下才特有的吧。

(注:抽时间快速查阅了一下英文资料,补上此幅作品的名称吧,《卧室》(Bedroom 1890))

 

背影销魂
这个背影《休息(Rest)1905》,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习画者还能看到,因为画册中有。放它在这里,是欣赏头发与侧脸之间的色彩与光影之妙,也因女人少见地没有穿黑衣,打破一下有点厚重的色彩感。

 

背影销魂

《站在书桌前的爱黛》(Ida Standing at a Desk  41×35cm)。家里走动着这样一个温柔娴雅的女人,心,什么时候都是踏实与暖和的吧。

有没有人想过,这位可爱的妻子,转过身来是什么容貌?我是知道的:)


背影销魂
《高高的窗户》(The Tall Windows 1913),调子好明朗轻快,也许是雪地里的光线反射进房间里来了,也是神的光。

这已经是画家晚年的作品了,年轻时的妻,此时头发已经灰白,但雅静如故,背影销魂如故。

 

香港《信报?艺术拾趣》专栏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