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兼合之道

 芦苇片语馆藏 2013-08-19

自我兼合之道

                       ——教师成长之路

                       刘建始

 

自我兼合之道

 

教育中心的领导叫我在二十号上午给将成为新教师的大学生们搞一次讲座。我已经连续讲了三年了,每一次都要更新讲稿。我每次接到任务后,都要深深地沉思。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师需要什么?我觉得教师需要的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那个方法,或者那个模式。我们的教师愿意拿来就能用,还能管事,并且不用自己动脑筋!这样就走进一个误区,只有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的教师缺少的是对自己的注意,自我注意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觉察、自我透视、自我唤醒!用思考真正唤醒自己潜在的思维很难。要始终张开另一只眼看自己,用俗话说,能做到自我的“旁观者清”更难!

我反复琢磨,于是有了突然的悟性:我们如此真诚地关注别人或者其他,但是却如此深刻地忘了注意自己,因此需要用自我兼合之道觉察自己,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自我兼合”,其实就是重新确立我们的价值和信念,并用清晰的价值和信念把自我兼合起来,使显意识和潜意识、身与心、心与灵统一和谐起来,不再有多少内在冲突,对自我充分接纳和相信。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我的目标,这样,我们就会对现实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也会根据现实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反应。

约翰生博士曾经写着:“自信是做大事的首要条件。”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最大秘密。”罗马诗人维吉尔这样说:“让每一个人把希望寄托在他自己的身上吧。”

自信──当你需要它的时候便自你心中泉涌而出的速成自信,就是你的伟大内在力量。

这种内在的力量,是一种人人具有的东西──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自我兼合首先建立的就是这种自信的信念!

往细处讲,“兼”就是兼收并蓄,或者说是兼并、兼顾,兼并别人的成功经验;“合”就是整合,整合自己的资源,两者合而为一,壮大自己。“兼合”其实是向别人学习,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与自己的资源合并,成为自我兼合!参加培训、听报告,读书,向优秀的同事学习等等都是实施兼合的策略,适合自己的最好,只要适合就用兼合之道。

兼合之道不仅仅需要信心,更需要一种豪气,一种拓荒的豪气,兼合之道就是豪气的体现。豪气令人积极振作,勤奋不懈;也能使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使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豪气是一种正能量,能让我们做事情坚定信心,孕育生活的动力。更值得重视的是,它是生活和工作的智慧,能引导人积极向上,树立新的生活和工作的愿景和希望。

人需要豪气,一股支持理想,鼓舞希望的豪气!

用人生之豪气而实施自我兼合之道,才会更好地关注自己、觉察自己、唤醒自己。一个人独一无二对自己关注,需要觉察、唤醒潜意识,产生悟性;每个人都能透过领悟而肯定自己,发现生活的光明和工作的快乐!

自我兼合之道关键是能对自己进行觉察,自我觉察力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心理学家是这样概括觉察力的: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

用三副对联概括觉察力更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觉察世事风云变幻,稳坐钓鱼台,觉察人心世情冷暖,未雨先绸缪。

明察秋毫,未卜先知,智者思维,先人一步,独领风骚,抢占先机。

如鹰眼一样犀利,似豹子一样敏捷。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

觉察力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对此时此刻的觉察。

    第二层面是对过去经验对现在的影响的觉察。

在觉察力中两者缺一不可。这两个层面的自我觉察能够相互促进,使得教师自身的省悟度提高,如此才能明白自我! 

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实施兼合之道,目标更加明确!

兼合之道的基础是会为自己的发展加以规划,设计一年、二年或者三年的规划,使自己的发展有计划性;更重要的是会自我反思,会自我反思的教师一定是优秀的教师!

喜欢读书、自觉学习是自我兼合的核心,教师要读三类书——理论的、文学的、人文的。这三类书对人的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如果说自我兼合之道是环环相扣的链条,那么读书大概就是人提升的阶梯,有一大部分教师,就是在读书的阶梯上不断的提高,达到到炉火纯青、风生水起的地步。

教学中要把握课标的精华,而去理解和熟悉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向同事学习,研究和交流,共同提高。

再有会上常态课,常态课是基础;再创新,提升建构课堂的能力。

兼合之道还需要了解学生,明白学生的需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世界,如果能培养出自我兼合的学生,这样的教师绝对是一流的教师。

自我兼合之道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学”和“教”进行,实施过程中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要有能够担当的责任,在做人方面成为学生的榜样。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做过许多关于做人的经典论述,或许会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有所启示。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是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记载的一段关于“君子有九思”的一段话。这段话可以引起我们多方位的思考,它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蕴含着怎样做一个合格教师的深刻道理。

在教育教学中,你无论用什么样的策略,都要围绕着做人这一原则,这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乃至一名教师的根本。

于是乎,我将这次讲座的题目定为《把握学与教的关系,做自我兼合的教师》。

当你遇到调皮的学生惹你生气的时候,当你研究课标和教材遇到不熟悉的内容的时候,当你上课遇到学生不合作难以将授课内容生成的时候,当你遇到同事不理解你的做法的时候,当你遇到家长不配合的时候,当你遇到挫折纠结的时候,当你要遇到困难需要坚持的时候,当你……你一定要大行兼合之道,用自己的觉察力、思考力以及参透力关注自己、唤醒自己,解决工作和生活当中的任何问题,展望未来,增强信心,走向成功。

自我兼合之道能使我们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和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