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旱烟

 啸海楼 2013-08-19

旱烟

李铎 昨天 16:02

(烟草博物馆中陈列的各色古老烟具;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论手卷烟的水平有多高,吐的烟圈能飘多远,只要抽的卷烟,不论手卷的还是机器卷的,都会被抽旱烟锅的人瞧不起。

抽烟锅受人敬仰,他们年纪也都很大很大,起码是样子看上去让人觉得大,或许正是那根长长的烟杆在起作用。这些人往往面色奇黑,头发也花白,甚至全白,而且很短,都要比胡子短一些,胡子也生得乱七八糟,不像马克思或恩格斯、更不像斯大林。手里的烟锅虽然有长长的杆,但是没有斯大林的烟斗看上去神气,最起码我是这样看。

这些老头儿们,从不和人比赛卷烟,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卷,也从不屑于吐烟圈,那是小道。他们往往也三五人聚在一起,在村里的某墙跟儿处蹲着。傍晚时分,已有些凉意,所以,他们也都披着件黑色的夹袄。

如果聊天,老半天才会说一句,声音也是极低的,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听得到,所以,他们边吧嗒着烟时的语言,不是用来交流的。说实在话,也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东家长西家短是女人们的事儿,收成怎么样,是生产队长的事儿,儿女孝与不孝,是儿女自己的事儿。

他们,除了烟,对其他事物一概都没有了兴趣,所以,仅是喃喃自语。我从没听清过他们说的话,路上的行人更是听不清,如果天再暗一些,四五朵忽明忽暗的火光,表明那里蹲着一堆上了年纪的正在抽着烟锅的老人。

烟锅配的杆长度也都差不多,有近两尺,一头是铜制的烟嘴,也有玉石、翡翠或玛瑙的,另一头是烟锅,全是铜制的。中间的杆是竹筒。这东西死后是不带到坟墓中去,要做遗产传给子孙,因为他们的烟杆也都是上辈留下来的。

在接近烟嘴的地方,挂着黑灰色的烟袋,烟袋也不大,看上去总是瘪瘪的,好像早已空了,可是他们又总能用两根黑黑的指头伸进去夹出一点烟来。在放入烟叶之前,要先对着烟嘴用力吹上几口,确保烟道畅通,然后放入烟叶。他们从不用打火机,因为打火机点烟锅不灵。最常见的是用麻杆火,也有阔气一点,用儿孙孝敬的火柴。

用火柴点烟要气派得多。将烟锅里的烟叶用拇指压紧了,嘴里叼着烟锅,双手腾出来擦火柴,等火着了,点上烟,猛吸一口,这时还不能将火熄灭,而是用握着烟锅的左手的拇指再压一次因点燃而蓬起来的带着火的烟叶,直接压在火上。一般来说,经过这么一压,火就全熄了,需要再点一次,这时,右手中的火柴还可燃几秒钟,放到烟锅上再点一次。从此,便开始了不算很漫长的品烟的旅程,还伴着滋滋的烟锅声和嘴巴的吧嗒声。

晚秋或初冬,虽然太阳底下暖暖的,但是总会有点风吹来。风吹麻杆火,越吹越旺,如果吹火柴,就容易吹灭。所以,他们总是将衣襟拉过,搭在膝上,人几乎全部钻入了这临时搭起的避风港,这大概就是他们不肯穿上夹袄而只是披着的原因。

行走时,将夹袄两袖拉开,拧一拧,拧成长围巾状,绕腰一緾。烟锅就别在那儿,烟杆上挂着的烟袋,烟袋随着步子的节奏摆动,像古代官员官符。

不知怎么搞的,有一天我醒来,就像高适说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全村男性不论老幼,都抛掉了卷烟或者烟锅,改抽“旱吹儿”了。虽然也有极少数人,敢冒全村之大不韪,但是只能是躲在自己家里抽旱烟锅。

旱吹儿是类似烟锅的工具,不过烟杆又短又细,往往是由细铁管或铜管制成的,烟锅更特殊,是用木头刻成的,像只小鸟,只是很小,比枣大不了多少。这个烟锅上要镶上电池帽,就是将废旧的一号电池砸烂,取出碳棒,将碳棒上钮扣电池大小的铜帽取下,用钉砸出个小洞来,镶到烟锅上。烟嘴的一头开始不是很讲究,甚至什么都不要,直接对着烟筒吸。

吸的烟也不再是烟叶,而是烟丝,是工厂生产的,商店可以买到,但是价格又极低,用黄色糙纸包着。烟丝极细,感觉比线还细,和线一样柔软。每次只能捏很少一点,在手中慢慢揉,最后团成豌豆大小的烟球,塞进电池帽。有趣的是,这种烟只能抽一口,一口就也抽完了。不知道工厂使用了什么魔法,竟使它力道奇大,一口就会感到头晕目眩。

仅此一口,抽罢,回味片刻,然后憋足一口气,用力一吹,烟球还带着火便猛然蹦出,休息一会儿才能抽下一锅。

不久年轻人又开始比起来,比旱吹儿的材质,比工艺。旱吹儿也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艺术大概就是这样起源的:起初没有人觉得是艺术,只是很实用的工具或者必需的动作,当它的目的不再是它的目的的时候,也就达到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它便成了艺术。

最好的烟锅要用枣木雕刻,枣木质地极坚硬,而且不影响烟味,即使有,也只是增加烟的魅力,所以卷烟厂制烟时,一定会往烟里加枣精的。没有功夫或力气的,只能选质地松软的杨木来刻。旱吹儿比较短小,可以放在口袋里,上面也没有挂烟袋的地方,烟丝就也放在口袋里,也不用包,反正口袋里除了烟丝也不会再有别的什么东西,口袋就等同于烟袋。

学校里的男教师、男学生手里都有旱吹儿,有本事的学生,往往能从口袋里摸出七八个来,它们可以作为礼品送人,可以当工艺品向别人展示。如果搞个旱吹儿博览会或者旱吹儿节什么的,一定会很热闹。

虽然,经济是经过计划的,可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因为大家都需要烟丝的时候,烟丝就供不应求了。因为,当初没有计划那么多,政府又不肯改变计划,结果是旱吹儿专用的烟丝成了紧俏商品。那时代,紧俏商品只提供给有头脸的人物,农民只能保留放弃的权力。

所以,计划经济使这次的旱吹儿运动匆匆结束了。如果谁的旱吹儿还能保存到现在,建议送到国家博物馆去,一定是难得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杨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