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风俗] 紫金民俗?喜乐走桌

 hezlover 2013-08-19
发表于 2013-4-6 04:06:17 

编者按:本文原题《紫金民俗三例》,分别为特殊婚俗、酒令、喜乐走桌。因编幅有限,分三期连载。今按其三例的内容标明于标题之中。
  

  喜乐走桌,是指乐队在筵席间,为参加喜宴的客人奏乐陪饮助兴,增加筵席间欢乐气氛的活动(客人也给演奏者红包利是)。吃午宴时,乐队吹奏着走到客人面前,摆个空碗,报上开头语道:“高朋宾客,我们为你助兴,大家慢慢饮”等语,一段时间后,宴席中的客人纷纷解囊出钱放入碗中作为酬谢;然后乐队再吹奏一通,告退。
  喜笛用调有“白牡丹”小调、十盏茶”、“玉姑娘”、瓜子仁”“卷珠帘”等花朝曲调。有时乐队还要再兴一把,讨第二通“利是”,于是续唱道:“伙计(乐队成员)恭祝文曲星君高升添丁,或再添丁发财”之类吉祥语,此时宴席中的客人继续奉上红包钱,有的客人也斟酒给吹笛者饮,以示还礼。吹奏毕乐队告退。
  (一)喜笛闹寿堂
  贺寿堂,即子孙为父母、祖父(母)拜寿结束后,乐队即上堂吹奏八音,奉上写有“福海寿山”等字样的红柬或小对联。再唱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富贵,奕世其昌”等吉祥语句,主家儿孙站立上厅旁拱手迎接行礼,开始吹喜笛。吹完喜笛,主家向乐队派发红包,乐队再吹奏一通,即告完成退回笛亭。
  次日早上再吹奏称“暖寿”。乐队依闹寿堂仪式一样,再上堂吹奏并作为吹奏结束的感谢礼仪。如果没有行拜寿礼的,则在当日客人来前吹奏,午饭后又再进行一次吹奏礼。
  吹奏乐队一般为八音,其中有唢呐、大号笛、胡笛、扬琴、三琴、二胡、萧子及小锣鼓、铙钹等乐器,也可多少不拘。演奏曲牌有花朝戏的曲牌如,“登堂拜相”,“过江龙”、“卷珠帘”等。紫金县内各社均有乐队,其中以龙窝宝洞邓氏“应华堂”吊线(木偶)戏剧团乐队较出名。
  乐队来时,为东道主办理礼仪文帖及司仪的文书先生离坐起身,向乐队拱手行礼表示谢意,乐队吹奏一通,先生将主家预告包好的红包派发给乐队。
  (二)贺婚喜笛
  贺婚,即闹婚堂和闹洞房。举行婚礼的头一天,叫“赏花酒”。乐队在婚礼当天上午入场,至中午时,男家张贴对联,挂门红。祭祖先时,乐队即陪礼吹奏。礼毕后,乐队再奏一场。午饭后,即陪主家往女家迎娶。出门前,乐队还要在厅堂吹奏一场。到了女家,也要上女家厅堂吹奏一场。次日,新娘出门,乐队同样到厅堂吹闹一声而返男家。
  新娘迎回男家行拜堂礼(即新郎、新娘拜祖礼)后,进洞房行合卺礼(有的是迎娶当天拜堂,叫“入(落)门礼”,有的次日才拜堂,叫“拜堂朝”),乐队即送新郎新娘入洞房。一般到洞房中奏乐祝贺,喜主也要封利是给乐队。喜笛多用花朝戏“留情郎”、“大钦对”、“王大娘”等喜曲调。
      (三)贺乔迁喜笛
      喜笛程式大致相同,演奏乐曲的词牌改用“大钦对”等。
  喜笛乐队中往往有一二个女性,女人一般吹奏后负责收红包,讲吉利话悦客。
      (四)贺主
       贺主,指丧事入灵的祝贺,即送死者埋葬后,送葬的孝子孝女回到家门后,由法师行“召魂”后,进入厅堂,进行入灵(即把神主牌放入灵屋内),献饭,乐队上堂祝贺,并有狮子贺主等。
       
注释:
  本文酒令与喜出走桌两节,由黄荫庭老师提供了部分资料,谨致谢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