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的基本知识

 nqj0108 2013-08-20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基本知识(一)

  中药的命名

  中药种类繁多,名称复杂,这同时代的变迁与地区的差异有关。总的看来,中药的命名多是根据产地、性能、生长特性、形态气味、入药部分及发现者的名字等。

  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指药物的加工过程。药物效力的发挥,首先决定于药物本身的作用,其次,同炮制也有直接关系。经过炮制的中药,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能减低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有时还增加和改变某些性能,更好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炮制方法可分为一般炮制、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四大类。

  中药的性能

  四气:是指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归经: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也是中药的用药规律。临床用药时,首先要审清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升降浮沉:是药物在治疗作用中的趋向。升浮药物,主向上向外,沉降的药物,主向下向内。

  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把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配伍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

  中药的基本知识(二)

  一、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入药部分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部分所含有效成份的多少,可因采集季节和贮藏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好采药的时机及贮藏方法,是提高药效的关键之一。

  采集后的药物,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植物类药,首先除泥砂杂质,洗净;除鲜用外,根据入药部分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晒干、阴干或烘干等方法,使之迅速干燥;然后用木箱,密闭的甏、缸、瓶、罐等不同容器,贮藏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贮藏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霉烂、虫蛀、鼠咬、挥发、变色、融化等,以免影响药品质量,甚至造成浪费。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泛指药物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消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质地纯正,药效力宏,且便于保管和贮藏。

  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制后可解除毒性;巴豆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3、加强药物的疗效。如龙骨、牡蛎经火锻后,加强收敛功效;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作用等。

  4、改变药物性能,适应临床需要。如生地味苦性寒,重在养阴清热凉血;而经酒蒸晒后成熟地,则性味变为甘微温,功专滋肾补血。5、便于制剂和服用。如植物药切碎切片,便于煎制;烘干便于研粉。矿物药锻制后,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效成份亦易煎出等。

  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洗用水洗去原药上的砂土、杂质,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2、漂将药物置水中,经常换水,以漂去其腥味、咸味或少毒性。如紫河车、海藻、乌头等。

  3、泡将药物用清水或沸水浸泡,使药物柔软,便于切制或减低毒性。如乌药、附子等。

  4、水飞将研成粗末的矿石类药物,置研钵内和水同研,以取得细净的药面。如滑石、炉甘石等。

  5、炒

  将药物放入铁锅内炒黄、炒焦、炒炭。其中不加辅料的,称清炒,如炒麦芽、焦山楂、小蓟炭;加入辅料的,称拌炒,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蛤粉炒阿胶等。

  6、炮将药物用急火爆炒,使其焦黄包裂。如炮姜、炮山甲等。7、灸

  将药物和酒、蜜、醋、姜汁、盐水等液体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内。其作用随辅料不同而异。如蜜灸滋润补益,酒灸升散活血,醋灸收敛、入肝止痛,盐灸入肾,姜制和胃降逆止呕等。

  8、锻将药物用火直接或锻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及贝壳类药物。

  9、蒸药物加酒或其它辅料后,隔水蒸熟,可改变其性能。如熟大黄、黄精等。

  10、煮将药物放入水或辅料中煎煮。如芫花醋制,可减低毒性。

  11、淬

  将矿物类药置火上锻红后,迅即投入水或醋中,反复数次,使之酥松,便于制剂和发挥药效。如代赭石、自然铜等。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一)四气

  所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故又称四性。它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如凡能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能够治寒性病证的药物,则认为是热性或温性。一般地说,寒性、凉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定惊等作用;热性、温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散寒、祛风、温里、助阳、通络等作用。在四气中,寒凉与温热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药性,但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在作用上有其一定的共通性,只是凉性比寒性、温性比热性药的作用缓和。

  此外,还有平性药,药性寒热不甚明显,性质比较平和,故不论寒性或热性病症,皆可选择配用。平性药实际上仍有偏凉、偏温之异,属于四气的范围,故仍称四气。

  (二)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五味是由味觉器官直接辨别出来的;或是在医疗实践中,认识到药物的味和药理作用有近乎规律性的联系,从而加以分析归纳,上升为理论的。因此,五味不仅表明药的实际味道,而是从另一角度来表明药物的性能。五味的作用是:

  辛,能散、能行,有解表、发汗、理气、行血、开窍等作用。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止涩、固脱、生津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缓急、解痉、止痛等作用。

  苦,能泻、能燥、能坚、能降,有通下、泻火、燥湿、坚阴、降气等作用。

  咸,能下、能软,有泻下、软坚、散结等作用。

  此外还有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般淡附于甘,故仍称五味。

  中药的气味,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说明药物性能的。气和味的组合不同,药物的作用就有区别。如厚朴苦温燥湿,乌梅酸温收敛,大枣甘温补脾,这是气同而味不同;又如杏仁苦温降气,黄连苦寒泻火,这是味同而气不同。若一气而兼数味的,其作用更为广泛,如防风辛甘微温,作用为祛风解表、胜湿解痉等。正是由于药物气和味的复杂性,才反映出药物的各种不同功效。因此,掌握好药物四气五味的理论,才能更好地应用药物,提高疗效。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作用的趋向,基本可概括为“升浮”和“沉降”两个方面。一般的规律是,升浮药的作用趋向为向上、向外,具发表、散寒、升阳、催吐等功效,能治疗病位在表(如外感发热)、在上(如呕吐),病势下陷(如脱肛、内脏下垂)的病证;沉降药的作用趋向为向下、向里,具有潜阳、平逆、收敛、渗利、泻下等功效。能治疗病位在里(如热结便秘)、病势上逆(如肝阳上亢的眩晕)的病证。

  有少数药物的作用趋向表现为“双向性”,即既能升浮,又可沉降,如麻黄既能发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升降浮沉与药物的四气五味有密切关系。大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能升浮,如桂枝、紫苏、黄芪之类;气寒凉、味苦酸咸的药物,大多为沉降,如芒硝、大黄、黄柏等。

  此外,升降浮沉与药物的质地轻重以及炮制、配伍亦有密切关系。凡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如辛夷花、桑叶、菊花、升麻等;种子、果实、矿物、介壳等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鳖甲等。亦有少数例外,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等。炮制和配伍方面,如酒炒每多升浮,姜汁炒使其发散,醋炒每多收敛,盐水炒促其下行等。升浮药配在大剂沉降药中,亦能随其下达;沉降药配在大剂升浮药中,便可随之上升。因此,除了掌握药物本身性能外,熟悉药性与炮制、配伍的关系,才能准确、灵活地用药。

  (四)归经

  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能起主要治疗作用,谓之归经。如麻黄发汗平喘,能治咳嗽气喘的肺经病,故归入肺经;芒硝泻下软坚,能治燥结便秘的大肠经病,故归入大肠经;天麻祛风止痉,可治手足抽搐的肝经病,故归入肝经药。

  由于多数的药物具有多种功效,能治疗几个脏腑经络的病变,因此一种药物可以归数经,说明其治疗范围较大。如杏仁即能止咳定喘,治疗肺经咳嗽气喘;又能润肠通便,治疗大肠肠便秘,这样如杏仁就归肺与大肠两经。由此可见,归经是药物的作用与脏腑经络结合起来的一种用药规律。

  归经显示了药物的选择性。某些药物的气味虽然相同,其治疗作用也可有其重点。如同为苦寒的龙胆草、黄芩、黄连、黄柏,但泻肝火取龙胆草,泻肺火取黄芩,泻心火取黄连,泻相火取黄柏,这都是药物归经不同所决定的。依据脏腑经络学说,一般把药物分别归入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三焦、心包十二经。药物归经与其功效、主治密切相关。掌握了药物的功能和主治,也就掌握了它的归经,因此在论述具体药物时,不再列出它们的归经。四、中药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一)配伍

  中药除少数药单独应用外,大多是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应用,这就叫做配伍。凡功用相近的药物,配合后能相互协同,明显增强原有功效的,称为“相须”,如配知母。功用不相同的药物,配合后能互促进,共同提高疗效的,称为“相使”,

  如生黄芪配茯苓。两种药物配合后,相互牵制,使原有功效降低或消失,称为“相恶”,如生姜恶黄芩。

  一种药物能抑制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称为“相畏”、“相杀”,如半夏畏生姜,绿豆杀巴豆毒。两药合用后,产生不良反应或剧毒作用,称“相反”,如半夏反乌头。相恶和相反属配伍禁忌。

  (二)禁忌

  关于单味药的用药禁忌将在下一节中分述,这里只介绍配伍禁忌、妊娠和服药禁忌。

  1、配伍禁忌

  古人提出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是:甘草反甘遂、芫花、大戟、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敛、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附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敛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附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现代曾对十八反、十九畏做过一些研究,但未曾得出明确结论。临床配伍用药,对此必须采取审慎态度。

  2、妊娠禁忌

  凡能损害胎元,造成胎动不安,甚至流产的药物,均属妊娠用药禁忌。临床常分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甘遂、三棱、莪术、穿山甲、水蛭、虻虫等;慎用,包括活血、通经、祛瘀、通利、重镇及辛热类药物,如桃仁、红花、牛膝、王不留行、薏苡仁、条葵子、代赭石、磁石、附子、肉桂等。禁用药物妊娠期中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物可根据孕妇具体情况慎重选用,能避免的尽量不用,非用不可的亦要避免长期使用,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禁忌

  一般指服药的同时或治疗期间的饮食禁忌,俗称“忌口”。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在服用某药的同时,要求不能进食某种食物,如同药物禁忌。例如:人参忌萝卜,地黄、蜂蜜忌葱,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二是在治疗期间要求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三)用量

  中药的用量,一般指干燥后的药材饮片,成人一日内汤剂服量。下节介绍的常用药,均有常用剂量,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药物剂量的大小,对疗效有直接影响。如病重而药轻,则药力不够,难以奏效;反之,病轻而药重,则又易损伤正气。因此掌握药物的剂量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药物性质平和者,用量可大些;毒性药物,剂量应严格控制。质轻者量宜轻;质重者量宜重。单味药物用量宜重;复方中量宜轻。汤剂的用量一般比丸、散剂用量大。重病、急性病用量宜重;轻病、慢性病用量宜轻。体壮实者用量可重;虚弱者用量宜轻。儿童、老人一般比成人用量轻。同时,还应注意时令气候、地域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四)用法

  中药用法,有内服和外用之分。剂型除传统的汤、丸、散、膏、酒等外,目前还有片剂、冲剂、注射剂和气雾剂等,以适应临床的不同需要。中医最常用的是汤剂,应用汤剂尚须注意煎服法。

  1、煎药法

  煎药的器血宜用砂锅,忌用铁器。煎药前先用冷水将药浸泡20至30分钟,水量以淹没药物为度,然后煎煮。煎药应注意火候,质轻、气味芳香的药,宜武火急煎;质重或滋腻补益药,宜文火久煎。同时要注意某些药物煎煮的不同要求,如石膏、鳖甲、附子宜先煎;薄荷、砂仁、钩藤宜后下;滑石、车前子当包煎;人参、羚羊角宜另炖或另煎;动物性胶质药如阿胶等,可用药液或水烊化(另蒸)后,和入药液中服,不可与其它饮片同煎。每剂药一般煎二次,滋补药可煎三次,每次煎成药汁250 至300 毫升左右,早晚分服,亦可将各次药汁合并和匀,分次服用。

  2、服药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服药时间应根据药性和病情而定。一般补益药多在饭前服,健胃药或对胃肠刺激性胶大的药物可在饭后服,安神催眠药最好在睡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宜在晨起或睡前空腹服,妇科调经药可在经期前数日服,急性病可不拘时间,慢性病或服用丸、散等成药要有定时。无论饭前或饭后服用,都要间隔一小时左右为宜。服药方法,一般每日一剂分2 至3 次煎服。急危重者,一天可煎服二、三剂,连续给药。病情较轻的慢性病,也可隔日一剂。普通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宜热服;有呕吐倾向的,宜少量多次服用:丸散等固体药剂,宜用温开水送服。

  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大多味辛,辛能发散,适用于邪在肌表,需要发汗的证候。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一身疼痛,有汗或无汗,脉浮等外感表证。其中,有的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等作用,故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初起疹出不畅、风湿痛,以及疮疡初期兼有表证者。

  使用解表药时,要注意:1 发汗不可过度,以微微汗出为宜,以防耗伤津气,甚至脱阴亡阳。夏季应用,宜减轻用量。对体虚多汗、失血、久患疮疡、吐泻的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亦宜慎用。2 解表药气味大多芳香,煎药时间不宜过久,以免有效成份挥发,降低药效。

  解表药根据药物性能和临床功效,又分辛温解表药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

  (一)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有以下两个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2、发汗力较强,应用时除遵守解表药的注意点外,凡热甚、阴虚阳亢及下虚上实者忌用。

  麻黄(附:麻黄根)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的茎枝。阴干,切段。性味:辛、微苦,温。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实证,常与桂枝、杏仁等同用。

  2、用于咳喘,常与杏仁同用。若肺热咳喘,配伍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肺寒咳喘,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

  3、用于水肿,偏寒者常与防风、生姜等同用;偏热者可配伍石膏等。

  用量用法:1.5 至10克。发汗宜生用,宣肺可密灸。

  禁忌:本品发汗力强,不宜过量使用。表虚自汗、肺虚咳喘、高血压及失面患者慎用。

  附:麻黄根

  为麻黄的根及根茎。味甘性平。作用与麻黄相反,为止汗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之症,常与黄芪、牡蛎等同用。用量6 至10克。

  参考料:本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少量挥发油等。麻黄碱有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兴奋中枢神经,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作用。伪麻黄碱有利尿作用。所含挥发油有解热降温,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桂枝

  为樟科常绿乔秘桂树的嫩枝。阴干,切段或切片。

  性味:辛、甘,温。功效:发汗解肌,温阳利水,温经通络。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配伍麻黄治疗表实无汗证;表虚有汗配伍白芍、生姜。

  2、用于阳虚气化不利,水湿停留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常与白术、猪苓、茯苓等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尤其适用于上肢关节疼痛,

  常与防风、附子等同用。寒凝所致痛经、经闭,常与当归、吴茱萸、芍药等同用。心阳不振,胸痹心痛,则配伍瓜蒌、薤白等。

  用量用法:3 至10克。生用。

  禁忌: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吐衄、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应慎用。参考资料:本品含桂皮油,有发汗解热、解痉镇痛、健胃祛风、强心利尿等作用。

  荆芥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茎叶及花穗。阴干、切段。

  性味:辛,微温。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疗疮,理血止血。

  主治:

  1、用于外感表证。荆芥温而不燥,风寒、风热均可应用。风寒常与防风、苏叶、生姜等同用;风热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

  2、用于疮疡初起,常与金银花、连翘、白芷等同用;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及风疹、湿疹瘙痒,常配伍蝉蜕、葛根、牛蒡子等。

  3、用于出血证及产后血晕。如便血配地榆、槐花;鼻衄配黑山栀、茅根、耦节等。产后血晕,可单用本品6 克,研末冲服,或随证与其它药配伍。

  用量用法:3 至10克。发表宜生用,止血宜炒炭。

  禁忌:肝风内动、麻疹已透、疮疡已溃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酮、柠檬烯。有促进汗腺分泌、解热的作用;能增强皮肤血液循环,有利于皮肤病变组织的破坏和吸收。炒炭后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紫苏(附:苏子、苏梗)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晒干,切段。

  叶名苏叶,茎名苏梗,种子名苏子。性味:辛,微温。

  功效:解表和中,行气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

  1、用于风寒感冒兼有胸闷、恶心、呕吐等脾胃气滞证,常与防风、荆芥、藿香、陈皮等同用。

  2、用于妊娠恶阻呕吐及胎动不安,常与半夏、陈皮、砂仁等同用。

  3、用于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等,单用或配伍生姜用。

  用量用法:3 至10克。生用。

  禁忌:气虚或表虚者忌用。

  附:苏梗

  性味功效与苏叶大致相同,但苏叶长于发表散寒,苏梗善于行气宽中,可用于胸腹胀闷、胎动不安。

  苏子性味同苏叶。作用下气消痰、止咳平喘,用治咳逆痰喘,常与白芥、莱菔子同用。参考资料:本品含紫苏醛等挥发油成份。有发汗解热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作用;对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防风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辛、甘,微温。

  功效:祛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痛,止痉。主治:

  1、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常与荆芥、羌活、白芷等同用。

  2、用于风寒湿痹,肢体骨节疼痛等症,常与羌活、独活、细辛等同用。

  3、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常与全蝎、南星、白附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6 至10克。生用。

  禁忌:阴虚火旺头痛及血虚发痉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甘露醇等。煎剂有汗解热、镇痛等作用,对痢疾杆菌、枯草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细辛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辛,温。

  功效:发表散寒,温肺化痰,祛风止痛。

  主治: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全身骨节疼痛,常与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等同用。阳虚外感,恶寒发热,脉沉者,则配伍麻黄、附子。2、用于肺寒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与干姜、五味子、半夏、麻黄等同用。

  3、用于牙痛,属寒性常与白芷同用;属热性配伍石膏。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常与当归、桂枝、防风等同用。

  用量用法:1.5 至3 克。生用。

  禁忌:阴虚火旺、干咳无痰、气虚多汗等忌用。本品反藜芦。

  参考资料:本品含甲基丁香酚、左旋细辛素等挥发油。有解热镇痛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本品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白芷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杭白芷或川白芷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辛,温。

  功效:祛风,止痛,燥湿,排脓。

  主治: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等症,常与防风、川芎、羌活、生姜等同用。

  2、用于头痛、鼻渊、齿痛等病症。配黄芩、菊花治风热头痛;配苍耳子、辛夷花治鼻渊。治牙痛,属寒者配细辛;属热者可配石膏。3、用于妇女寒湿带下,常与苍术、白术、茯苓、乌贼骨等同用。4、用于痈肿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常与金银、蒲公英、天花粉、穿山甲等同用。

  用量用法:3 至10克。生用。

  禁忌:血虚有热或阴虚阳亢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白芷素、白芷素、白芷毒素等。少量白芷毒素梦兴奋中枢神经,大剂量则使肢体产生强直性及间歇性痉挛,终至麻痹。

  香薷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香薷的茎叶。晒干,切段。

  性味:辛,微温。

  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夏季暑湿表证,见寒热无汗、身痛、腹痛、吐泻等症,常与扁豆、厚朴同用。

  2、用于水湿潴留,小便不利、浮肿,可单用或与益母草、白茅根等同用。

  用量用法:3 至10克。生用。香薷煎汤热服,易引起呕吐,故宜冷服。

  禁忌:本品发汗力强,故有“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之说,表虚多汗者慎用。参考资料:本品会香薷酮等挥发油成份。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本品气味清香,单用本品9 克,水煎含漱,可祛除口臭。

  (二)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气味辛凉,有解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如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目赤、口渴、舌苔薄黄、脉象浮数等症。

  2、发汗力弱,作用较为和缓。

  薄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阴干,切段。

  性味:辛,凉。

  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清肝明目。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发热头痛、目赤、咽喉疼痛,常与金银花荆芥、桔梗等同用。

  2、用于麻疹不透或风热所致的风疹、痒疹等,常与生蒡子、蝉蜕、升麻等同用。

  3、用于肝郁化火之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头痛、头晕,常与桑叶菊花、黄芩等同用。

  用量用法:1.5 至6 克。生用。入汤剂后下,不宜久煎。

  禁忌:表虚自汗、阴虚发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薄荷醇、薄荷酮等挥发油成份。内服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故有发汗解热作用;外用能使皮肤粘膜血管收缩,麻痹神经末梢,故有消炎止痛、清凉止痒的作用。本品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杀灭阴道滴虫。

  牛蒡子

  为菊科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种子。晒干。

  性味:辛、苦,寒。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热解毒。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咳嗽、咯痰不爽、头痛等,常与荆芥、薄荷、桔梗、金银花等同用。兼便秘者尤宜。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或风疹等,常与荆芥、蝉脱、葛根、连翘等同用。

  3、用于咽喉红肿疼痛,常与板蓝根、玄参、桔梗、甘草等同用。用量用法:3 至10克。生用或炒用。

  禁忌:脾虚泄泻、痘疹虚寒、气血虚弱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牛蒡甙、脂肪油、少量生物碱及维生素A 、B1等。有解热、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桑叶

  为桑科落叶乔木桑的叶。深秋下霜后采收,晒干。

  性味:苦、甘、寒。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常与薄荷、菊花、连翘等同用。若燥热伤肺而咳嗽、咽干者,则配杏仁、沙参、象贝等。

  2、用于风热或肝火所致目赤肿痛,常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若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常配菊花、钩藤、牡蛎等。肝阴不足。眼目干涩、视物昏花,可与黑芝麻、枸杞子、女贞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6 至10克。生用。

  参考资料:据临床报道,使用各种不同浓度的桑叶注射液,结合绑扎疗法,用以治疗丝虫性下肢象皮肿,初步观察有一定疗效。

  菊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有黄、白之分。晒干。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等症,常与桑叶、连翘、薄荷同用。

  2、用于肝经风热所致目赤疼痛、多泪,常与白蒺藜、蝉蜕、木贼草等同用。

  3、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眩、头痛,常与石决明、夏枯草、钩藤等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所致头眩眼花、目干涩,则配伍枸杞子、山萸肉、熟地黄等。

  用量用法:6-15克。生用。养肝明目多用白菊花,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

  参考资料:本品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大剂量菊花有明显解热和降压作用;对金黄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葛根

  为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葛的块根。晒干,切片。

  性味:甘、辛,平。功效:解肌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

  主治:

  1、用于感冒表证兼项背强痛者,寒重常与麻黄、桂枝等同用;热重则配伍柴胡、黄芩等。

  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常与升麻、芍药、甘草等同用。

  3、用于热性泻痢,常与黄芩、黄连等同用。若脾虚泄泻,葛根煨用,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等。

  4、用于热病初起烦渴,常与天花粉、芦根同用。治疗消渴证,每与山药、麦冬、天花粉配伍。

  用量用法:9-15克。解表、透疹、生津宜生用,止泻多煨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葛根素等黄酮类成份。能降低血糖、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并有较强解热作用。临床报道,本品对冠心病缓解心绞痛和善心电图有一定作用。

  柴胡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微寒。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

  1、用于少阳证寒热往来、口苦咽等,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配伍葛根可治感冒发热。2、用于肝郁所致眩晕、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常与当归、白芍、香附等同用。

  3、用于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久泻等,常与黄芪、党参、升麻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清热生用,用量宜大;疏肝解郁醋炒,用量宜小。

  禁忌:阴虚潮热、肝阳上亢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脂肪油等成份,茎叶含芦丁。有解热作用,并能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的生长,所含皂甙有镇静、镇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还有利胆、抗脂肪肝及抗肝损伤的作用。

  蝉蜕

  为蝉科炸蝉幼虫羽化后所脱下的壳皮。洗去泥土,晒干。

  性味:甘、咸,寒。功效:散风热,透疹毒,退目翳,止惊痫。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之表证,尤为儿科所常与薄荷、连翘、金银花等同用。

  2、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及风疹身痒,常与葛根、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3、用于风热引起翳膜遮睛、目赤肿痛,常与石决明、菊花、白蒺藜、木贼草等同用。

  4、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常与石膏、黄芩、钩藤等同用。配全蝎、蜈蚣、防风、僵蚕等可治破伤风。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治破伤风可用15-30 克。

  参考资料:据现代研究,蝉蜕主要成份为甲壳质。有解热、镇静、解痉作用。临床报道,蝉蜕治疗慢性肾炎,对减少尿中蛋白有效,常配伍苏叶、益母草等。升麻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及大三叶升麻的根茎。切片,晒干。

  性味:辛、甘,微寒。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

  1、用于小儿麻疹初期,疹透不畅,常与葛根同用。

  2、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牙龈溃烂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常与生石膏、黄连等同用。3、用于脾虚中气下陷所致少气、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证,配伍党参、黄芪、柴胡等。

  用量用法:3-10克。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举阳气宜密灸。

  禁忌:本品升发力强,故阴虚火旺、麻疹已透、肝阳上亢、气逆不降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苦味素及微量生物碱等。体外实验对结核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小结

  辛温解表药

  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用治风寒表证。其中麻黄、桂枝主发散风寒表邪,但麻黄发汗力强,且能开宣肺气,并有利尿消肿之功;桂枝则发汗作用较缓,又能温通血脉,兼以通阳化气。荆芥、紫苏、防风发表作用较和缓,但紫苏散寒力稍强,并能行气和中;荆芥、紫苏、防风发表作用较和缓,但紫苏散寒力稍强,并能行气和中;荆芥则温而不燥,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应用,又入血分而能止血;防风为祛风要药,祛风而能胜湿止痛。细辛善散少阴经寒邪,又可温肺化饮。白芷祛风胜湿,并能消痈排脓。香薷辛温发汗而能化湿和中,善治夏暑湿之证。

  辛凉解表药

  性味辛凉,功能发散风热,用治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其中薄荷、牛蒡子、蝉蜕均能宣肺透疹,而薄荷能发汗,且可疏肝解郁;牛蒡子则能清热解毒;蝉蜕长于定惊止茎。桑叶、菊花均清肝火,但桑叶散风热较强,兼以清肺;菊花清肝火为良,兼能清热解毒。葛根、柴胡、升麻都有升提阳气作用,葛根主解阳明肌表之热,又具生津、止泻之功;柴胡退热为佳,善治少阳病证,又可疏肝解郁;升麻兼能清热解毒,此外,葛根、升麻均具透疹作用。

  清热药

  热证有表里之分,辛凉解表药主要治疗表热证,清热药则用来治疗里热证候。故凡能清解里热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其中又可分为清热药。其中又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以及清虚热等五类。临床应用须针对不同病证,选用不同类型的清热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清热药性多寒凉,阳虚及脾胃虚弱者慎用,以防伤阳败胃。同时,应注意服药剂量不宜过重,服药时间不可过长,一旦热象消退便应停用。

  (一)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具有“寒凉折火”的性能,多入气分,能清气分实热,适用于温热病引起的高热烦渴、神昏谵语,舌苔黄或燥,脉洪实有力等症。

  石膏

  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采挖后除去杂质入药。打碎。

  性味:甘、辛,大寒。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

  主治:

  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高热烦躁、大渴饮冷、大汗、苔黄、脉洪大等,常与知母、甘草、梗米等同用。若气血两燔,身发斑疹者,常配伍犀角、玄参、知母等。

  2、用于肺有实热咳嗽气喘,常与麻黄、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知母、生地、丹皮、升麻等同用。

  4、煅后外用治疮疡、湿疹、烧伤等,具有收敛生肌、保护疮面等作用。

  用量用法:15-60 克,大剂可达120 克。内服宜生用,打碎先煎;外用应煅制。

  禁忌:本品性大寒,非实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生石膏主要为含水硫酸钙,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并含有镁、铁等杂质。有解热、镇静、镇痉作用。知母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刮去毛,晒干,切片。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除烦,清肺润燥,滋阴降火。

  主治:

  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石膏、甘草、梗米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痰黄、口渴、便秘,常与贝母、瓜蒌、桑白皮、杏仁等同用。

  3、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虚劳咳嗽等,常与黄柏、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4、用于消渴证,常与天花粉、葛根、麦冬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泻火宜盐水炒用。

  禁忌:脾虚便溏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知母甙、黄酮甙、多量粘液质、脂肪油和烟酸等。有解热、镇静作用,并有广谱抗菌作用和坞痰作用。

  栀子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成熟果实。晒干用。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除烦,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主治:

  1、用于热病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常与豆鼓或黄芩、黄连同用。2、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黄柏、生大黄等同用。膀胱湿热所致热淋,常与黄柏、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同用。

  3、用于血热所致的衄血、吐血,咳血等症,常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清热除烦、清利湿热宜生用,凉血止血宜炒炭。

  禁忌:脾虚便溏、无湿热证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栀子素、栀子甙、黄色素等。能利胆,降低血中胆红素,并有降血压、镇静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芦根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风茎,采挖后晒干,切段。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生津,止呕。

  主治:

  1、用于温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津少等,与鱼腥草、冬、天花粉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及肺痈咳吐腥臭脓痰等,与鱼腥草、冬瓜仁、桔梗、黄芩等配伍。

  3、用于胃热呕吐,可单用,煎浓汁频服;亦可配姜汁、竹茹同用。

  用量用法:15-30 克。生用。鲜品用量加倍。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天门冬酰胺、糖类、蛋白质等。能溶解胆结石,并有解鱼、蟹、河豚中毒的作用。

  (二)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常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胸痞烦热、口苦、小便赤涩、泄泻、痢疾、黄疸、湿疹、疮疥痈肿等病证。本类药物同时具泻火解毒作用,亦为临床常用的泻火解毒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性燥,易于伤阴败胃,故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及脾胃虚弱者,如必须使用时,宜分别配伍养阴和益胃药。

  黄连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的根茎。晒干,切片。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

  主治:

  1、用于湿热呕吐、痢疾等,前者常与吴茱萸、生姜、竹茹等同用;后者多与木香、黄芩等配伍。

  2、用于温热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烦躁不宁等,常与菖蒲、天竺黄、犀角等同用。

  3、用于心火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常与栀子、朱砂、生地等同用。4、用于各种热毒证,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疥痈肿等,常与生地、金银花、生大黄、蒲公英等同用。

  用量用法:1.5-5 克。一般生用,呕吐姜汁炒用。禁忌:脾胃虚寒、阴虚化燥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黄连素、黄连碱等。有较广抗菌谱,作用明显,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有解热、利胆、降压作用。临床报道,黄连对痢疾、百日咳、白喉、急性结合膜炎、中耳炎、湿疹、急性化脓性感染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黄芩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蒸透切片,晒干入药。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安胎。

  主治:

  1、用于肺热咳嗽,常与桑白皮、瓜蒌、鱼腥草等同用。

  2、用于湿热下痢,常于黄连、葛根等同用。

  3、用于胎热而致胎动不安、恶心呕吐等,常与白术、竹茹、黄连等同用。

  4、用于血热而致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常与大黄、黄连、小蓟、地榆炭等同用。用量用法:5-10克。生用或炒用。

  禁忌:脾胃虚寒、孕妇胎寒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有解热、镇静、利尿、利胆、降压等作用;体外抗菌试验作用明显,抗菌谱较广,对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黄柏

  为荟香科落叶乔木黄柏的树皮。除去栓皮,晒干,切片。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泻相火。

  主治:

  1、用于湿热下痢,常与黄连、白头翁、秦皮等同用。

  2、用于湿热黄疸,常与栀子、茵陈、大黄等同用。

  3、用于湿热带下,常与山药、白果、芡实、车前子等同用。

  4、用于热淋,小便赤涩热痛等,常配伍生地、栀子、木通等同用。

  5、用于阴虚火旺所致骨蒸痨热、盗汗、梦遗等,常与知母、地黄、龟板等同用。

  用量用法:3-12克。清下焦火盐水炒用,其余生用。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小蘖碱。其抗菌谱和抗菌效力与黄连相似,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血小板有保护作用,使其易破碎;外用能促进皮下渗血吸收。

  龙胆草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的根。晒干,切段。

  性味:苦,寒。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1、用于肝胆实热所致头痛、目赤肿痛、口苦、胁痛、耳聋耳肿等,常与黄芩山栀、柴胡、菊花等同用。

  2、用于热盛动风、急惊抽搐、常与羚羊角、石决明、钩藤、黄连等同用。

  3、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山栀、大黄等同用。

  4、用于湿热下注,阴囊肿痛、阴痒带下等,常与黄柏、泽泻、苦参等同用。

  用量用法:3-6 克。生用。

  禁忌:脾虚便溏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龙胆苦甙、龙胆甙等。少量有健胃作用。据临床报道,本品有降低谷一丙转氨酶的作用。

  苦参

  为豆科多年山亚灌木参的根。晒干,切片。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

  1、用于湿热泻痢,常与黄柏、木香等同用;配伍茵陈、车前子可治湿热黄疸。

  2、用于湿疹、寻麻疹、疥癣、麻风及女阴痒、带下等证,内服外用均可。如阴部湿痒,常配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白矾煎汤外洗或坐浴。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外用适量。

  禁忌:脾胃虚弱、肝肾虚寒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苦参碱。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临床报道对急性菌痢、滴虫性阴道炎、麻风病等有一定疗效。苦参还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三)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具有清邪热、解热毒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热毒病证,如疮痈疔毒、斑疹丹毒、喉痹肿痛、痢疾及蛇虫毒伤等。

  应用清热解毒药,应根据热毒情况而注意适当配伍。如热毒在血分,应配伍凉血药;夹湿者,配伍燥湿药;疮疡、喉痹,配合外用药等。

  金银花

  为忍冬科多年生缠绕灌木忍冬的花蕾。阴干。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常与荆芥、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用于疮疡痈毒,红肿热痛,常与连翘、蒲公英、子花地丁等同用。

  3、用于热毒泻痢、便脓血,单用或配伍黄连、木香、葛根、白头翁等。

  用量用法:9-30克。一般生用,治痢生用或炒炭用。

  禁忌:虚寒泻痢,外证疮疡热毒不明显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环己六醇、木犀草黄素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临床报道,本品配换芩(现成银黄注射液及片剂)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连翘

  为木樨科落小灌木连翘的果实。晒干。

  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

  1、用于外感风热病初起,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荆芥等同用。

  2、用于痈肿疮毒兼有表证者,常与牛蒡子、蒲公英、金银花、赤芍等同用。治瘰疬,常与夏枯草、贝母、玄参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

  禁忌:虚寒阴疽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连翘酚、齐墩果酸及丰富的维生素P 等。连翘在体外的抑菌作用大体与金银花相似,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更为显著,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强心、利尿作用。

  蒲公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苦、甘,寒。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

  1、用于早期乳痈,局部红肿坚硬,单用鲜品煎服或捣烂局部外敷,亦可配伍瓜蒌、白芷、穿山甲等。

  2、用于肠痈,常与大黄、丹皮、金银花、冬瓜仁等同用。

  3、用于疮疖疔毒,常与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同用。

  4、用于肝火目赤肿痛,常与菊花、黄芩、夏枯草等同用。亦可单味鲜品煎汤熏眼。

  用量用法:10-15 克,大剂30-60 克。外用适量。生用。

  禁忌:非实热火毒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蒲公英苦素、蒲公英甾醇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杀菌作用。此外,尚有健胃和轻泻作用。

  紫花地丁

  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的带根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苦、辛,寒。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

  1、用于一切疔疮痈肿,常与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或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2、用于毒蛇咬伤,取鲜品不拘量捣汁内服,渣外敷。

  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外用适量。

  禁忌:痈疽疮疡属阴疽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甙类、黄酮类、虫蜡酸等。有广谱抗菌作用。

  板蓝根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

  1、用于急性热病,高热头痛,呕吐烦渴,抽搐等,常与大青叶、石膏、黄芩等同用。

  2、用于大头瘟毒、头面红肿,痄腮,乳蛾等,常与黄连、黄芩、牛蒡子、金银花、玄参等同用。

  3、用于湿热黄疸,热重于湿,常与茵陈、山栀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吲哚甙、针状结晶物等。对多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临床报道,本品对防治转染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脊髓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白头翁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1、用于湿热毒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或纯血,常与黄连、黄柏、秦皮等同用。

  2、用于妇女带下、阴痒,常与苦参、蛇床子等同用,煎汤外洗或坐浴。

  用量用法:9-15克。生用。外用适量。

  禁忌:虚寒久痢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白头翁素。有镇静、镇痛及抗痉挛作用;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对阿米巴原虫、痢疾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并能杀灭阴道滴虫。

  虎杖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通络。

  主治:

  1、用于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单用煎服,鲜根捣烂外敷。

  2、用于水火烫伤,以100 %的煎剂湿敷,或与地榆共研细末,鸡蛋清调敷。

  3、用于湿热黄疸,单用或与茵陈、金钱草等同用;配伍山栀、金钱草、车前子等可治湿热淋痛等。

  4、用于跌打损伤,妇女白带、经闭、痛经等,常与当归、赤芍、乳香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黄酮类、虎杖甙等。有泻下、止血及镇痛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

  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辛,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单用或与桔梗、芦根、薏苡仁、瓜蒌等同用。

  2、用于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鲜品可捣烂外敷。

  3、用于湿热泻痢,常与黄连、木香、黄柏等同用。

  用量用法:15-30 克。生用。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槲皮甙,并含氯化钾和硫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显著,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有一定利尿作用。

  (四)清热凉血药

  本类药物多为甘苦咸寒之品,主入血分,具有清解营血热邪的功效。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等症。

  邪热入于营血,易于伤阴耗液。本类药中的生地、玄参等即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滋液,故热病而有伤阴时,选用此类药物为适宜。

  生地黄(附:鲜生地)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茎。切片。

  性味:甘、苦,寒。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

  1、用于温病热入营血,症见身热夜甚,心烦不眠,或见谵语,身发斑疹,舌红降,常与犀角、丹皮、玄参等同用。

  2、用于血热而致的各种出血证,常与丹皮、赤芍、玄参等同用。3、用于热病后期伤阴,低热不退,舌红口干等,常与青蒿、鳖甲、知母等同用。

  4、用于消渴证,常与玄参、麦冬、山药、知母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或炒炭用。

  禁忌:脾虚有湿,食少便溏者忌用。

  附:鲜生地

  为地黄之鲜品。味苦甘,气大寒。体润多液,清热凉血效优,凡急性热病及血热妄行之诸血证,用鲜生地为佳。用量15-60 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地黄素、甘露醇、铁质、维生素A 类物质等。具有止血、强心、利尿、降血糖等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牡丹皮

  为毛莨科多年山落叶小灌木牡丹的根皮。去木心,晒干,切段。

  性味:辛、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去瘀。

  主治:

  1、用于热入血分,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等症,常与犀角、生地、赤芍等同用。

  2、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及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常与青蒿、鳖甲、知母等同用。

  3、用于血瘀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常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

  4、用于肠痈初期未成脓者,常与大黄、桃仁、金银花、冬瓜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5-10克。一般生用,出血证可用丹皮炭。

  禁忌:月经过多、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丹皮酚、芍药甙、笨钾酸、甾醇等。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还有降压、通经等作用。

  玄参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咸,寒。功效:滋阴清热,解毒软坚。

  主治:

  1、用于温热病耗伤阴液,烦热口渴,神昏,便秘等,常与生地、麦冬、丹皮、黄连等同用。

  2、用于咽喉肿痛,常与生地、沙参、麦冬同用;瘰疬痰核,常与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同用。

  3、用于脱疽,常与当归、金银花、甘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重病可用至30克。

  禁忌:脾虚便溏者忌用。本品反藜芦。

  参考资料:本品含玄参甙、植物甾醇、亚麻油酸、生物碱等。有降压、强心、降血糖及扩张血管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犀牛角(附:水牛角)

  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瓜哇犀或苏门犀的角。镑片或锉粉。

  性味:苦、酸、咸,寒。

  功效:

  1、用于温热病热盛火炽、高热、神昏、惊风等,常与羚羊角、黄连、玄参、麦冬、菖蒲等同用。

  2、用于温热毒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而致的各种出血证,常与生地、赤芍、丹皮、生石膏、大青叶等同用。用量用法:1.5-6 克。多研粉冲服,每次0.3-0.9 克。或入丸、散剂。

  禁忌:孕妇慎用。畏川乌、草乌。

  附:水牛角

  为牛科动物水牛之角。犀角药源缺乏,价格昂贵,一般少用,可以水牛角替代。据动物实验,水牛角的药理作用与犀角类似。临床报道,水牛角代替犀角治疗温热病,效果良好,唯用量宜大,一般30-120克,锉碎先煎。

  参考资料:本品含碳酸钙等,其水解产物含酩氨酸、胱氨酸及硫化乳酸等。有明显强心作用;对血瑰先收缩后扩张;对血压先升后下降。然后持续上升,有明显镇静作用。

  紫草

  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草的根。晒干,切段。

  性味:甘、咸,寒。功效:凉血,解毒,透疹。

  主治:

  1、用于麻疹、痘疹因血热毒盛而疹出不畅,或色紫黯而不红活等,常与赤芍、连翘、蝉蜕等同用。麻疹流行期间,可用紫草10克,甘草3 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服3-7 天,有预防及碱轻症状作用。2、用于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可用紫草油(紫草、植物油1:2 ,浸泡7 天,滤取油液)涂敷患处。

  用量用法:5-10克。生用。

  禁忌:麻疹已出而红活,脾胃虚寒便溏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乙酰紫草红等成份。对心脏有兴奋作用;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对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五)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温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余邪未尽而致低热不退;或内伤阴虚骨桢潮热者,每多与养阴滋液药同用。本类药物兼有清热凉血功效,故亦常与清热凉血药配伍。

  本类药物性寒,脾虚便溏者慎用。

  地骨皮

  为茄科落叶灌木枸杞的根皮。晒干,切片。性味:甘,寒。

  功效:清虚热,泻肺火。

  主治:

  1、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常与摭母、鳖甲、生地、玄参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常与桑白皮、黄芩、摭母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生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甜菜碱、鞣酸等成份。有解热、中等度降压及降低血糖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青蒿

  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青蒿的全草。顺干,切段。

  性味:苦,寒。

  功效:凉血清热,解暑治疟。

  主治:

  1、用于温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

  2、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等,常与知母、秦艽、地骨皮、丹皮等同用。

  3、用于暑热、身热无汗等,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同用。

  4、用于疟疾,寒热往来、热多寒少等,常与黄芩、半夏、竹茹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生用。治疟可用至30克。不宜久煎。

  禁忌:脾虚便溏,汗出多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青蒿素、挥发油等。生药和青蒿素均能抑制疟原虫发育。由于加热煎者抗疟有效成份有所损失,故近年来多以其提取物青蒿素制成片剂和注射液应用于临床。

  银柴胡

  为石竹科多年草本植物银柴胡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甘,微寒。

  功效:退虚热,清疳热。

  主治:

  1、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等,常与青蒿、地骨皮、鳖甲等同用。

  2、用于小儿疳积发热,常与连翘、黄芩、党参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

  禁忌:血虚无热及外感发热忌用。

  小结

  清热药多为寒凉之品,用治热性病证。但各药又专长,根据不同特点,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五类。

  清热泻火药多入气分,清气分热。其中石膏、知母、芦根均清肺、胃气分之热,但石膏发寒,清热之力最强;知母苦寒而不燥,又能滋阴润燥;芦根甘寒而生津,热病津伤最为相宜。栀子则清三焦之火,并能凉血止血、清利湿热。

  清热燥湿药苦寒性燥,清热燥湿,用于湿热蕴结之证。其中黄芩、黄连、黄柏功效相似,但黄芩作用于上焦,善清肺火,并能安胎;黄连作用偏于中焦,长于泻心、胃之火;黄柏作用于下焦,主泻肾火,且能除下焦湿热。龙胆草专泻肝胆实火,并能清利下焦湿热。苦参清热燥湿外,杀虫止痒又是其所长。

  清热解毒药清热之中尤仪解见长,用于热毒之证。其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为治痈肿疮毒之要药,而银花、连翘又能疏散风热,连翘还能散结;蒲公英兼能疏肝通乳,善治乳痈;紫花地丁凉血解毒,为治疗疔毒要药。板蓝根凉血而能解毒利咽。白头翁凉血止痢,多用于热毒血痢。虎杖清热解利湿,又能活血通络。鱼腥草善清肺热,治肺痈为佳。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清血分热,用于热入营血之证。其中犀角凉血解毒之力最强,温热毒盛,高热惊厥,斑疹出血均以此为主药。生地、玄参又能养阴生津,但前者凉血养阴为优,后者泻火解毒为胜。牡丹皮凉血而能散瘀。紫草凉血之中又以解毒透疹为长。

  清虚热药性味大多甘苦寒,能清虚热,退骨蒸,且兼凉血之功。地骨皮又能清肺火,治肺热咳喘。青蒿长于清透阴分伏热,且能解暑除疟。银柴胡则又可治小儿疳热。

  泻下药

  凡能促使排便或引起腹泻,以排除肠内积滞和体内水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适用于里实证,其主要功效有:

  1、通利大便,以清除肠内宿食积滞和燥屎及有害物质。

  2、清热泻火,使热毒壅滞通滞通过泻下而解。

  3、逐水消肿,使水邪从二便排出,以消除水肿和停饮。

  根据泻下药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逐水药三类。攻下药作用较猛,逐水药尤为峻烈,奏效虽均迅速,但易伤正气,故适用于邪实而正气不虚的证候。对于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润下药作用缓和,能润肠而解除便难,故对年老体弱、妇女胎前成后及其他由于血虚或液亏所致肠燥便秘,均可适用。

  (一)攻下药

  攻下药性味多为苦寒,即能泻下通便,又可清热泻火,故适用于各种里热便秘症以及实热壅滞于上,如热证头痛、目赤肿痛、吐血衄血、牙痛喉痛等症。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急腹症,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的证候,应用通里攻下、泻火解毒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从而扩大了攻下药的临床应用范围。

  大黄

  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北大黄)及药大黄(南大黄)的根茎。切段,阴干或烘干。

  性味:苦,寒。

  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

  1、用于肠胃实热积滞所致大便燥结,泻痢不爽,以及热结便秘、壮热口渴、腹胀腹痛、苔黄脉实等,常与芒硝、厚朴、枳实同用;热结泻痢,里急后重、下利不爽,常配黄连、芍药等。

  2、用于泻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3、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出血证,常与黄连、黄芩等同用。

  4、用于血瘀经闭,常与当归、红花、益母草同用;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桃仁、延胡索、乳香等同用;肠痈,可配伍丹皮、冬瓜仁、桃仁等。

  用量用法:3-12克。生大黄用于泻下,不宜久煎,一般后下微煮,或开水泡汁服;制大黄泻下力较强,活血作用为佳,适用于瘀血证候;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禁忌:肠胃无积滞,血分无实热,气虚血枯之便秘,孕妇及妇女经、产、哺乳期均应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蒽醌类化合物。能刺激大肠,增加其推进性蠕动而促进排便,但久煮则致泻力大为减弱;还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以及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芒硝

  为含于矿石或海水、盐泉及矿泉中的硫酸钠盐类。经煎炼,上面结出细芒如锋者为芒硝,质地较纯,多入药用;凝底成块者为朴硝,含杂质较多;芒硝置空气中失去其结晶水,风化成白色粉末,即为风化硝,为喉科布撒剂;芒硝再经炮制,即为玄明粉,其质地纯,泻下作用缓和,并多为口腔、眼科外用药。

  性味:咸、苦,寒。功效:泻热通便,清火消肿。

  主治:

  1、用于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胀痛等,常与大黄、甘草同用。

  2、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冰片配伍外用;目赤肿痛,玄明粉适量,置于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乳痈初起,芒硝适量,外敷患处。

  用量用法:9-15克,多用药汁冲服。外用山量。

  禁忌:无热邪结滞、年老体虚及孕妇忌用。参考资料:本品主要为含水硫酸钠及少量氯化钠等,玄明粉为醇硫酸钠。硫酸钠不易被肠壁吸收,在肠内溶解后形成高渗的盐溶液,阻碍肠内水份的吸收,使肠道保持大量水份,扩张肠管,刺激肠粘膜,引起蠕动增强而致泻。番泻叶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番泻的小叶片。晒干。性味:甘、苦,大寒。

  功效:泻热通便。

  主治:用于热结便秘、肠胃宿食积滞、脘腹胀满等,单用或与枳实、厚朴等同用。

  用量用法:缓下用1.5-10克,攻下用5-10克。生用。多作泡服,沸水冲泡当茶饮。入煎剂宜后下。

  禁忌: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腹痛等副作用。虚人、孕妇、经期、受乳期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蒽甙、能刺激大肠,促进肠蠕动而致泻。由于刺激性较强,易引起腹痛,以及盆腔充血和恶心、呕吐。

  (二)润下药

  润下药大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作用,使粪便易于排出,泻下作用缓和,适用于一切血津桔所致大肠燥结,排便困难者。使用本粪药物,应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配伍,以提高疗效,如热盛津伤而便秘者,可配伍养阴药;兼血虚者,宜与补血药同用;兼气滞者,配伍理气药等。

  火麻仁

  为大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仁。晒干。

  性味:甘,平。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老人、虚人、热病后期或产后津枯血少的肠燥便秘,常与当归、肉苁蓉、柏子仁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生用。打碎,煎服。禁忌:本品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据临床报道,一次内服60-120克,可致中毒,出现呕吐、腹泻、四肢麻木,甚至昏睡等。

  参考资料:本品含多量脂肪油,对肠壁和粪便起润滑作用,软化大便,使易于排出。故本品属润滑性缓下药,作用缓和,无腹痛及泻后易致便秘的副作用。

  郁李仁

  为蔷薇科落叶小灌木郁李或欧李的成熟果仁。

  性味:辛、苦、甘,平。

  功效:润肠通便,行水消肿。

  主治:

  1、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杏仁、柏子仁等同用。

  2、用于脚气、水肿而大小便不利者,常与薏苡仁、赤茯苓、冬瓜皮等同用。

  用量用法:3-12克。生用。打碎,煎服。

  禁忌:孕妇及虚证便秘慎用。

  (三)逐水药

  逐水药作用峻猛,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能使大量水份从肠道排出。其中有些药物兼有利尿作用,从而达到消肿除胀的目的。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结聚、喘满壅实等证。

  本类药物不但药性峻烈,且多具毒性,故对炮制、配伍、剂量等都应十凤重视。凡气虚津枯、年老体弱、孕妇及月经期等均忌用。

  甘遂

  为大戟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甘遂的根。去外皮,与豆腐同煮。晒干,切碎。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主治:

  1、用于水肿腹水,留饮胸痛等,常与大戟、菀花、大枣等同用。2、用于湿热肿毒,外用水调敷患处,另以甘草煎汁内服。

  用量用法:0.9-1.5 克。醋制或面裹煨,以减低毒性。本品多入丸散用,不宜入煎。内服宜从小量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加量,研末装入胶囊吞服,否则易致恶心、呕吐。

  禁忌:体虚及孕妇忌用。本品反甘草。

  参考资料:本品有效成分对肠粘膜有强烈刺激,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动增加,造成峻泻。副作用较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故应慎用。

  牵牛子

  为旋花科一年生攀授草本植物牵牛的成熟种子。黑色的叫黑丑,白色的白丑。晒干。

  性味:苦,寒。

  功效:逐水消肿,泻热其积,杀虫。

  主治:

  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常与甘遂、大黄等同用。

  2、用于肠胃实热壅滞、大便不通、腹胀疼痛等,单以本品为末,姜汤送服;或与枳实、槟榔、厚朴等同用。

  3、用于虫积腹痛,驱蛔效果较好,常与槟榔、苦楝根皮等同用。用量用法:3-10克。打碎入煎。粉剂1-3 克。生用或炒用。

  禁忌:凡体弱、老年、孕妇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牵牛子甙,作用于肠管,能增加肠蠕动,引起肠粘膜充血,分泌增加,呈泻下作用。体外试验,对蛔虫和绦虫有杀灭作用。

  小结

  攻下药

  作用较猛,能荡涤胃肠积滞,用治里实而正气不虚者。其中大黄、番泻叶性味苦寒,均能泄热通便,但大黄更能泻火解毒、凉血祛瘀。芒硝咸寒,“咸能软坚”,软化燥屎而通便,并能泻火消肿。

  润下药

  作用缓和,能润滑大肠而通便,适用于体虚肠燥便秘之证。火麻仁润肠作用缓和,并能滋养补虚;而郁李仁润肠跳便作用较强。且能行水消肿。

  逐水药

  作用峻猛,并有毒性,内服能引起剧烈腹泻,用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等证。甘遂水力强,毒性亦大,只可暂服,中病即止;牵牛子作用稍缓,少用通便,多用泻水,且能利尿、杀虫。

  温里药

  凡能治疗里寒证的药物,叫做温里药。本类药具有温中祛寒、温肾回阳的作用,适用于寒邪内邪侵,中阳被困,而见呕逆泻痢、胸腹冷痛、食欲不振等脏寒证,以及元阳衰微,阴寒内生,而见汗出畏寒、口鼻气冷、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亡阳虚脱证。

  温里药性味辛温燥烈,易伤阴助火,故凡热证及阴虚患者忌用。

  附子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

  性味:辛,大热,有毒。

  功效:回阳球逆,温肾补火,散寒止痛。

  主治:

  1、用于大汗、大吐、大泻等所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亡阳虚脱证,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大失血而致亡阳者,与人参同用。

  2、用于肾阳虚之腰痛、阳痿,可与肉桂、熟地黄、菟丝子等同用;水肿、小便不利,与白术、茯苓等同用。

  3、用于脾阳不振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常与党参、干姜、白术等同用。

  4、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属寒湿偏胜者,常与桂肢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重症可用15克。一般多炮制后用。本品有毒,宜先煎30-60 分钟,以其毒性。

  禁忌:反半夏、南星、瓜蒌、贝母、白敛、白芨,与犀角相畏。阴虚内热及孕妇忌用。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乌头碱、新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生物碱,还含非生物碱成份。有强心、镇痛、抗炎作用。生姜、甘草、绿豆等可解附子中毒。

  干姜(附:生姜、炮姜)

  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

  功效:温中祛寒,回阳球逆,温肺化饮。

  主治:

  1、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常与党参、白术、甘草等同用。

  2、用于亡阳虚脱证,常与附子、动草同用;冷汗不止,可加五味子、麦冬、山茱萸肉等。

  3、用于肺寒饮停之咳喘、咯痰清稀等,浜与五味子、细辛、半夏等同用。用量用法:3-10克。生用。

  禁忌:孕妇、阴虚内热或血出血忌用。

  附:生姜

  为姜的新鲜根茎。性味辛微温。功能散寒发表,温中止呕,解毒。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胃寒呕吐;能解鱼蟹毒,解生半夏、生南星毒。用量为3-10克。

  炮姜

  系将本品炒至外黑内老黄色。性味苦温。功能温经止血、温中止泻。适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以及寒证腹泻。用量:1.5-5 克。

  肉桂

  为樟科常绿乔木桂的树皮。剥去外粗皮,切片或研末入药。

  性味:辛、甘,大热。

  功效:温补肾阳,散寒止痛,温经活血。

  主治:

  1、用于肾阳虚之畏寒肢冷、腰痛、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常与附子、熟地黄、山萸肉、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脾肾阳虚、腹痛腹泻,甚至完谷不化等,常与干姜、白术、附子、党参等同用。3、用于冲任虚寒、痛经、经闭等,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艾叶等同用。

  4、用于寒性疮疡,色白漫肿、不溃或溃而不敛等,常与熟地黄、炮姜、白芥子、鹿角胶等同用。

  用量用法:1.5-5 克。宜研末吞服或冲服,每次1-2 克。本品含挥发油,人煎剂不宜久煎,须后下。

  禁忌:孕妇、阴虚内热者忌用。畏赤石脂。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挥发油,称桂皮油。对胃肠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增强消化机能,排出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的痉挛疼痛;有扩张血管作用。

  吴茱萸

  为荟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将成熟的果实。

  性味:辛、苦,大热。有小毒。

  功效:温中止痛,舒肝理气,降逆止呕。

  主治:

  1、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的头痛、胃脘冷痛、呕吐涎沫等,常与党参、生姜等同用。

  2、用于寒疝少腹痛、睾丸坠痛,与小茴香、乌药、川楝子、青皮等同用。

  3、用于肝火犯胃所致的胁痛、呕吐、吞酸等S牖屏谩?/FONT>

  4、用于寒湿脚气疼痛,常与木瓜、槟榔、生姜等同用。

  用量用法:1.5-6 克。甘草水浸泡,微火炒干后用。

  禁忌:阴虚火旺患者及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及生物碱。本品口服有镇吐作用。动物实验发现有收缩子宫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小结

  本类药物均为温热之品,具有温中散寒,补火回阳为强,又能散寒止痛;后者长于温中祛寒,且可温肺化饮。肉桂重在温肾壮阳,又能温经活血散寒。吴茱萸即可温中止痛,又能降逆止呕,舒肝理气,善治厥阴头痛、寒疝以及肝胃虚寒之证。

  安神药

  凡具有镇静、养心、安神作用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根据药物性能的不同,安神药又可分为养心安神药和重镇安神药两类。

  (一)养心安神药

  本类药物具有养心益阴、安定神志的功效,适用于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引起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

  酸枣仁

  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酸枣的成熟种仁。晒干。

  性味:甘、酸,平。功效:养心安神,益阴敛汗。

  主治:

  1、用于阴虚引起的虚烦失眠、心悸怔忡等,常与知母、川芎、茯苓、甘草等同用。

  2、用于自汗、盗汗等虚汗证,常与黄芪、五味子、白芍等同用。用量用法:10-15 克。用时捣碎。生用或炒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还含皂甙、植物甾醇等。有镇静催眠作用,并有降血压、兴奋子宫等作用。

  柏子仁

  为柏科常绿乔木侧柏的成熟种仁。晒干。

  性味:甘,平。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主治:

  1、用于阴血不足所致虚烦失眠、心悸怔忡等,常与酸枣仁、生地等同用。

  2、用于老年、体衰、久病、产后等津血不足而致的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当归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用时捣碎。生用。

  禁忌:大便溏泄者忌用。

  远志

  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的根皮。原药抽去木质心,晒干。

  性味:苦、辛,温。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

  主治:

  1、用于心血不足、心肾不交的惊悸、失眠、健忘等,常与牡蛎、酸枣仁、茯苓、地黄等同用。

  2、用于咳嗽痰多、稠粘不爽等,常与桔梗、杏仁等同用。治痰迷心窍而致神昏、精神错乱、癫痫等,常与菖蒲、郁金、天竺黄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或灸用。

  禁忌:本品易引起恶心、溃疡病、胃炎患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远志皂甙、远志醇等。所含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增加支气管分泌而有祛痰作用。本品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溶血作用。

  (二)重镇安神药

  本类药物来源于矿石、化石、介壳类物质,质重而性降,具有镇静、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实证的心神不宁,躁动不安病证。

  本类药物易伤胃气,影响消化,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并注意酌情配伍养胃健脾药物同用。

  朱砂

  为桨矿物中天然硫化桨矿石。研细,水飞入药。

  性味:甘,微寒。

  功效:镇心安神,解毒疗疮。

  主治:

  1、用于心火亢盛或心经痰热而致惊悸、怔忡、失眠、惊风、癫痫等。心悸失眠,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痰热惊痫等,多与天竺黄、胆南星等同用。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常与冰片、硼砂、玄明粉等配伍作吹喉药;或配雄黄、麝香等外涂敷治疮毒肿疡。

  用量用法:0.3-1.5 克。多入丸、散剂,或和入药汁中服,一般不入煎剂。

  禁忌:不可过量服用或持续服用,以防桨中毒。不可火煅,以免释出桨而有剧毒。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硫化桨,并含微量硒和锌。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外用能抑杀皮肤细菌。

  磁石

  为天然的磁铁矿石。性味:辛,寒。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纳气平喘。

  主治:

  1、用于神志不安、心慌虚怯、失眠、癫痫等,常与朱砂、远志等同用。

  2、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致眩晕、耳鸣、耳聋等,常与龙骨、牡蛎、生地、白芍等同用。

  3、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常与熟地、肉桂、山茱萸、五味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或煅用。打碎,先煎。

  参考资料:生磁石主要为四氧化三铁、氧化铁的混合物,尚含锰、镁、铝等。有镇静及补血作用。

  牡蛎

  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及同属动物的贝壳。

  性味:咸,微寒。

  功效: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主治:

  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常与龙骨、磁石、远志等同用。

  2、用于阴虚阳亢,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等,常与龙骨、磁石、生地、白芍等同用。3、用于虚汗,遗精、带下,常与龙骨等同用。

  4、用于瘰疬、瘿瘤等,常与玄参、贝母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宜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打碎先煎。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碳酸钙,并含磷酸钙、硫酸钙等。有镇静、解热、镇痛及收敛等作用;尚有制酸作用,可治胃酸夺多、胃溃疡等。

  龙骨

  为古代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

  性味:甘、涩,平。功效: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主治:

  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常与牡蛎、磁石、远志等同用。

  2、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常与牡蛎、生地、白芍等同用。

  3、用于虚汗、遗精、带下,常与牡蛎等同用。

  用量用法:15-30 克。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打碎先煎。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等。所含钙盐能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的兴奋作用。

  小结

  养心安神药有滋养宁神作用。酸枣仁、柏子仁均能养心安神,而枣仁收敛止汗,柏子仁可润肠通便。远志善于祛痰开窍,交通心肾。

  重镇安神药质量性降,有镇惊潜阳作用。其中朱砂镇惊安神为胜,兼能解毒疗疮。磁石、龙骨、牡蛎均能镇静安神,且可平肝潜阳,而磁石兼能纳气平喘,龙、牡均可收敛固涩,牡蛎尚能软坚散结。

  补益药

  凡具有扶正补虚作用,能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

  虚证通常是指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证候,一般可分为气虚、血虚、言虚和阴虚四类。而补益药根据它们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言药、补阴药四类。由于人体气血阴阳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气虚者常易导致阳虚,阳虚者每多兼有气虚;血虚者可导致阴虚,阴虚者每兼血虚。因此,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须为用。久病又常气血两亏或阴俱虚,则更须气血并补、阴阳双补,以兼筹并顾。使用补益药时,对于病邪未尽的病人,注意不宜早用,以免闭门留寇;对于病邪未尽而正气已虚者,可于祛邪药中加入补益药,以扶正祛邪。

  (一)补气药

  补气药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证,尤其是脾、肺气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泻、甚至浮肿、脱肛等。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则少气乏力、语声低微、自汗等。以上气虚证候,都可用补气药来治疗。

  气血相互生化,关系密切,气旺可以生血,所以补气药常用于血虚证。在使用补气药过程中,如出现脘腹胀满等症状,可加入少量理气药同用。

  人参(附:党参、太子参)

  为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人参的根。人工栽培的称园参,野生的称野山参。园参于栽培后5-6 年采挖,洗净晒干的,叫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于糖汁中再于燥的,叫白糖参或白参;蒸晒干或烘干的,叫红参。

  性味:甘、微苦,平。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

  主治:

  1、用于气虚欲脱、自汗淋漓、脉微细等症,单用本品,浓煎取汁服;监见肢冷亡阳者,可与附子同用。

  2、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久泻脱肛等,常与白术、茯苓、甘草等同用。

  3、用于热病耗气伤津、口渴、汗多,或消渴病等,前者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后者多与生地、山药、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心脾两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常与酸枣仁、当归、茯苓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文火另炖服。粉剂每次1-2 克,日服二、三次。急救可用15-30 克,煎汁频服。

  人参价昂,除救急固脱必须使用外,一般补益方中可用党参代替。禁忌:凡阴虚火旺,一切火郁内实之证均忌用。反藜芦,畏五灵脂。服用人参,应忌食萝卜。

  附:党参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的根。味甘性微温。这要功能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气弱、肺气不足及病后气血虚弱之证。本品补气作用与人参相似,但补力较弱,在一般的补气健脾方中,可作为人参的代用品。用量10-15 克。本品反藜芦、畏五灵脂。

  太子参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味甘微苦性平。功能益气生津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及热病津伤等口干乏力、气阴两虚之证。本品功近人参而力较薄弱,补脾益气之力不及党参,但生津作用胜于党参,系一清补之品。用量6-15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人参素、人参烯、人参甙、脂肪酸、挥发油、维生素、酶等。对中执神经系统具兴奋作用,能提高脑力和力机能,故有抗疲劳作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也有一定影响;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故有强心作用,并可能通过改善心肌营养代谢而使心功能改善;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可增强性机能;能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可调节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此外,还有抗利尿作用和促进造血机能等。

  黄芪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甘,微温。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气虚倦怠无力、食少、便溏等,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治疗中气下陷所致脱肛、阴挺等,常与党参、便术升麻、柴胡等同用。

  2、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常与防风、白术等同用。

  3、用于痈疽疮疡、脓成不溃者,常与当归、穿山甲、白芷等同用;若疮疡内陷,久溃不敛,脓出清稀者,可与党参、当归、肉桂等同用。

  4、用于气不化水,小便不利、浮肿等,常与防己、白术等同用。用量用法:10-15 克,大剂量可用到30-60 克。蜜灸补益气血,生用则固表托毒。

  禁忌:凡阴虚火旺,一切实热证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糖类、粘液质、胆碱、甜菜碱、数种氨基酸等。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强心利尿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使坏死细胞恢复活力,故可用治慢性溃疡。临床报道,黄芪配党参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及糖尿病有效。白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切片,晒干。

  性味:甘、苦,温。功效: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主治:

  1、用于脾胃虚弱所致倦怠少气、食少腹胀、大便溏泄等,常与党参、茯苓、木香等同用。

  2、用于脾虚湿盛的痰饮、水肿等,常与桂枝、茯苓等同用。

  3、用于表虚自汗症,常与防风、黄芪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利水、固表宜生用;补脾益气宜炒用。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主要为苍术醇和白术酮;另含维生素A 类物质。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轻度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及保肝、防止肝糖减少的作用。

  山药

  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薯蓣的块根。切片,晒干。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止泻,养肺益阴,益肾固精。

  主治:

  1、用于脾胃虚弱、大便溏泄、食少体倦等,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

  2、用于肺虚喘咳、虚劳咳嗽等,常与沙参、麦冬等同用;治疗消渴证,单用或与黄芪、生地、天花粉等同用。3、用于肾虚遗精、带下,常与山茱萸、金樱子、芡实等同用;肾虚尿频、遗尿等,常与益智仁、乌药等同用。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

  甘草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茎。晒干,切片。

  性味:甘,平。

  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主治:

  1、用于脾胃虚弱,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治气虚血少,心动悸、脉结代等,常与党参、桂枝、阿胶、生地等同用。

  2、用于各种咳嗽气喘,可根据不同证候,和祛痰止咳药配伍应用。

  3、用于疮疡肿毒,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治咽喉肿痛,常与桔梗、牛蒡子等同用。此外,可用治食物、药物、农药中毒等,单味大剂量煎水服,或与绿豆等配伍。

  4、用于脘腹疼痛、筋肉挛急疼痛等,常与白芍等同用。

  5、用以减低或缓解其它药物的烈性和毒性,在复方中作为佐、使药用。

  用量用法:3-10克,作主药时可适当加大用量。用于解毒,可用至30-60 克。生用,清热解毒;蜜灸,补中益气。

  禁忌:湿盛中满、恶心呕吐设不宜用。本品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参考资料:本品含甘草甜素,系甘草酸的钾、钙盐;另含甘草甙和天门冬酰胺、甘露醇等。有解毒作用,对细菌毒素(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药物(硝酸马钱子碱、水合氯醛)、蛇毒、河豚毒以及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中毒等均有一定效果;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使水、钠潴留,血压增高,钾排出增加;能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尚有解痉、镇咳祛痰作用。本品长期服用有致高血压、水肿等副作用。

  (二)补血药

  补血药,又叫养血药,是治疗血虚病证的药物,适用于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耳鸣、眩晕、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及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等血虚证候。

  由于气旺可以生血,所以补血药常与补气药配伍,以益气生血。补血药中不少兼有养阴分功效,亦可作为补阴药使用。补血药性多粘腻,故湿滞中满、食少便溏者忌用。脾胃虚弱者应与健脾药合用。

  熟地黄

  为玄参科多面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茎,加酒反复蒸后的制品。

  性味:甘,微温。

  功效:补血,滋阴。主治:

  1、用于血虚所致面色无华、眩晕、心悸、失眠等,常配当归、白芍等。

  2、用于肝肾阴虚,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常与山茱萸、山药、丹皮等同用。用量用法:10-30 克。

  禁忌:脾胃有湿、食少腹满、大便溏泄及痰湿素盛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 类物质。有强心、利尿、降血糖等作用。

  何首乌

  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合首乌的块根。切片,晒干。

  性味:苦、甘、涩,微温。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解毒通便。

  主治:

  1、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引起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等,常与熟地、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瘰疬疮痈、肠燥便秘等病证。前者常与玄参、连翘等同用;后者可单用煎服,或与火麻仁、黑芝麻等配伍。

  用量用法:10-15 克。补肝肾宜制用,解毒通便生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蒽醌衍生物,主要为大黄酚和大黄泻素,另含卵磷脂等。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有强壮神经作用:能促进肠蠕动,而是通便作用。

  当归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甘、辛,温。功效: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主治:

  1、用于血虚证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等,常与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兼有血瘀者,配伍丹参、桃仁、红花等。亦可用于跌打瘀痛、疮疡肿痛及风湿痹痛等,常与乳香、没药、桃仁等同用。

  2、用于血虚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生首乌、肉苁蓉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生用或炒用。

  禁忌:凡阴虚内热、湿滞中满、大便溏泻者均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水蓉性生物碱、维生素B12 等。对子宫作用具“双向性”,能使子宫肌收缩加强,又能使其驰缓,并可能有促进子宫发育的作用;这抗贫血和抗维生素E 缺乏症作用;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肝菌、大肠肝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白芍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去皮,切片,晒干。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主治:

  1、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耳鸣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常与当归、熟地、川芎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表虚汗出而恶风,常与桂枝同用;自汗、盗汗、常与懔骨、牡蛎等同用。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以及四枝拘挛疼痛等。胸胁痛配伍柴胡、香附、川芎等;脘腹痛及四肢拘挛配伍甘草。

  用量用法:6-15克。生用或炒用。

  禁忌:本品藜芦。

  参考资料:本品含芍药甙、笨甲酸、芍药醇、鞣质、挥发油等。对胃肠道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胃液分泌;有广谱抗菌作用。

  阿胶

  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熬制成的胶块。

  性味:甘,平。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主治:

  1、用于血虚证及虚劳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血虚常与当归、熟地、白芍等同用;出血证候,可配伍止血药应用。

  2、用于心肾阴虚,失眠心烦,常与黄连、生地、白芍等同用;阴虚肺燥,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常与沙参、麦冬、枇杷叶等同用;热病伤阴,筋失滋养,肢挛抽搐,常与牡蛎、钩藤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烊化冲服。

  禁忌: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便溏、舌苔厚腻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明胶朊、骨胶朊及硫、钙等。能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胞和血红蛋白增长;能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使血清钙的含量增高,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三)补阴药

  补阴药又称养阴药,具有养阴、增液、润燥等作用,适用于阴液虚亏的各种证候。如肺阴虚;则干咳、咯血、虚热;胃阴虚,则舌红津少、口渴、干呕虚哕;肝阴虚,则两目干涩、眩晕等;肾阴虚,则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补阴药各有专长,应随证选用。

  补阴药大多甘寒滋腻,凡脾肾阳虚、中气不足,痰饮湿浊均不宜应用。

  沙参

  有南北两种;南沙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种沙参的根;北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甘、苦,微寒。

  功效: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主治:

  1、用于肺虚燥咳,干咳少痰,久咳音哑等,浜与川贝、麦冬等同用。

  2、用于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常与麦冬、生地、石斛等同用。用量用法:6-15克。生用。

  禁忌:肺寒咳嗽不宜用。本品反藜芦。

  麦冬(附:天冬)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须根上的小根块。晒干。

  性味:甘、微苦,微寒。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清心除烦。

  主治:

  1、用于阴虚肺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常与沙参、阿胶、生地、枇杷叶等同用。

  2、用于胃阴耗伤,津少口渴、舌干苔少等,常与石斛、天花粉、沙参等同用。

  3、用于心阴不足,心悸、虚烦失眠等,常与生地、丹参等同用。用量用法:6-15克。生用。

  禁忌:寒咳痰饮、脾虚便溏者忌用。

  附:天冬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门冬的块根。味甘苦性寒。功效养阴清热,润肺滋肾,适用于肺阴虚有热之证,如干咳痰少、咽干口渴、潮热、遗精、盗汗等。用量6-12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多种甾体皂甙、维生素A 、粘液质等。有祛痰、镇咳、强心、利尿作用。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石斛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斛的茎。鲜用或晒干、切段。

  性味:甘、淡,微寒。

  功效:养阴,生津,清热。

  主治:用于热病伤津,口干燥渴,或病后阴亏,虚热不退,常鲜生地、玄参、麦冬等同用。治胃痛干呕,舌红少津无苔等,常与麦冬、沙参、天花粉等同用。用量用法:6-15克。生用。清热生津宜用鲜石斛。

  参考资料:本品含石斛碱、多量粘液质等。能促进胃液分泌,以助消化;养能加强肠蠕动。石斛碱有微弱的解热、镇痛作用。

  旱莲草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鳢肠的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甘、酸,寒。功效:补肝肾,养阴血;凉血止血。

  主治:

  1、用于肝肾阴血亏损,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脱落等,常与枸杞子、生地、女贞子等同用。

  2、用于阴虚有热的各种出血症,常与仙鹤草、生地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生用。

  禁忌:脾胃虚寒便溏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鳢肠素、挥发油、鞣质、维生素A 类物质等。有收敛止血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临床报道,本品配百部,用治菌痢肠炎、阿米巴痢均有显著疗效。

  枸杞子

  为茄科落叶灌木枸杞的成熟果实。晒干。

  性味:甘,平。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主治:

  1、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常欲熟地、山茱萸、菟丝子等同用。

  2、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注于目所致头晕目眩、目干涩、视物模糊等,常与熟地、山茱萸、菊花等同用。用量用法:6-15克。生用。

  禁忌:脾虚湿滞、有内热设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甜菜碱,以及维生素A 、B1、B2、C 和钙、磷、铁等。有滋养、强细胞再生的作用。

  鳖甲

  为鳖科动物鳖的背加。晒干。

  性味:咸,平。

  功效: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主治:

  1、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症。前者常与地骨皮、银柴胡等同用;后者常与牡蛎、白芍、阿胶等同用。2、用于胸胁积聚作痛,症瘕肿块,疟母等,常与三棱、莪术、青皮、香附等同用。用量用法:10-30 克,先煎。滋阴潜阳宜生用,软坚散结宜灸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动物胶、角蛋白、维生素D 、碘、钙、磷等。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故对肝硬化、肝脾肿大有治疗作用;能提升血浆白蛋白。

  (四)补阳药

  补阳药能补益人体阳气,治疗阳虚病证,包括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因此阳虚多指肾阳虚,补阳亦多从补肾着手。一部分温阳祛寒、回阳救逆的药物已见温里药中,这里主要介绍补肾的药物。

  肾阳虚主要表现神倦、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频、遗尿等症。

  补阳药物性多温燥,阴虚火旺者忌用。

  鹿茸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经加工而成。切片或研粉末。

  性味:甘、咸,温。功效: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主治:

  1、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遗尿等,常与山茱萸、巴戟天、补骨脂等同用。

  2、用于先天不足,精血亏虚,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齿迟、颅囟过期不合等,常与山茱萸、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等同用。

  3、用于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带下等,常与当归、熟地、阿胶、乌贼骨等同用。用量用法:0.6-2.4 克。一般入丸散剂。

  禁忌:阴虚阳亢及有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激素、极少量的女性卵泡激素、胶质、蛋白质,灰分含钙、磷、镁等。有强壮作用,能改善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兴奋机体功能;能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网状细胞的增长。

  淫羊藿(附:仙茅)为小蘖科多年生草本淫羊藿的全草。晒干,切碎。

  性味:辛,温。

  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主治:

  1、用于肾阳虚弱,阳痿、遗精早泄、小便淋沥、腰膝酸软、女子宫冷不孕等,常与仙茅、肉苁蓉、巴戟天、当归等同用。

  2、用于下肢寒湿痹痛、肢体麻木等,常与桑寄生、杜仲、附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5-12克。生用。

  禁忌:下焦火旺、阳强易举者忌用。

  附:仙茅

  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味辛性热,有小毒。功效和主治与淫羊藿基本相同,但本品辛热有毒,一般不宜久服。用量5-10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淫羊藿甙、维生素E 等。有兴奋性机能,促进精液分泌的作用;能使周围血管扩张,而起降压作用;有降血糖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巴戟天

  为茜草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巴戟天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辛、甘,微温。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

  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女子宫冷不孕、月经不调等,常与熟地、淫羊藿、肉苁蓉等同用。

  2、用于肝肾不足而有风湿痹痛、筋骨痿弱等,常与杜仲、牛膝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

  禁忌:脾虚泄泻、实热便秘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微量生物碱,并有结晶性中性物质。本品水浸出液、乙醇浸出液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菟丝子

  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菟丝子的成熟种子。晒干。

  性味:辛、甘,平。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主治:

  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遗尿、腰膝酸痛等,常与熟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等同用。

  2、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两目昏糊、视力减退、常与熟地、枸杞子、女贞子、车前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生用。

  杜仲

  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杜仲的树皮。晒干,切片。

  性味:甘,温。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

  1、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眩晕、阳痿、遗精、尿频等,常与续断、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等同用。

  2、用于肾虚胎元不固,妊娠腰酸漏红、胎动不安等,常与断续、桑寄生、菟丝子、阿胶、白术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生用或盐水炒用。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杜仲胶、树脂、生物碱、有机酸等。有缓和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炒用胜于生用,煎剂优于酊剂;有镇静、镇痛作用;有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作用,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补骨脂

  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的成熟种子。晒干。

  性味:辛、苦,温。功效:补肾助阳,温脾止泻。

  主治:

  1、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遗尿等,常与菟丝子、淫羊藿等同用;肾虚气喘,常与胡桃肉等同用。

  2、用于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或久泻便溏等,常与肉豆蔻等同用。用量用法:5-10克。盐水炒用。

  禁忌:阴虚有热、大便燥结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补骨脂乙素、香豆精类物质。补骨脂乙素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补骨脂对于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能收缩子宫,缩短出血时间。临床报道,20-30 %酊剂外用治白癜风有效。

  小结

  补气药均能补脾益气,用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人参大补元气,救急固脱,并能生津、安神,效专力宏,非重急病症一般不用,可以党参替代。黄芪甘温,生用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灸用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治气虚之要药。白术、山药均能补脾益气,但白术性燥,健脾而燥湿,且能固表止汗;山药性润,补气而滋润,补肺又益肾。甘草生用均能调和诸药、解百药毒。补血药均具补血作用,用治血虚之证。其中熟地养血而又滋阴,故凡肝血亏虚、肾阴不足证候,用之均有良效。何首乌功近熟地,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生用又能通便、解毒。当归功专理血,养血活血,为妇科调经及胎前产后诸病所常用。白芍补血而敛阴,柔肝而止痛。阿胶为补血佳品,且能滋阴润燥,并善止血。

  补阴药多属甘寒滋润之品,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阴虚证候。其中沙参即能养阴清肺,又可益胃生津。麦冬亦能养阴润肺,并能养胃清心。石斛为养阴生津要药,鲜者清热生津作用较好。枸杞子为平补肝肾要药。旱莲草亦能滋补肝肾,又可凉血止血,阴虚出血之证最为适宜。鳖甲以滋阴潜阳为长,且能软坚散结。

  补阳药药性温热,具有补肾壮阳作用,多用于肾阳不足诸证。其中鹿茸峻补肾阳,并能益精血、调冲任,适用于肾阳衰微,精血亏损诸证。巴戟天、淫羊藿均能壮肾阳,祛风湿,但前者温而不燥,后者温而带燥。肉苁蓉补肾助阳,性温而柔润,滋液润燥而仲补肝肾而强筋骨是其所长,兼能安胎。

  固涩药

  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治疗各种滑脱证候的药物,称为固涩药。固涩药分别具有敛肺、涩肠、固精、缩尿、止血、止带、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咳虚喘、遗精滑泄、尿频遗尿、久泻脱肛、带下崩漏等病证。

  本类药物有敛邪之弊,凡表邪未解或内有实邪者均不宜用

  山茱萸

  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的成熟果肉。蒸熟晒干入药。

  性味:酸、涩,微温。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主治:

  1、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常与熟地、山药、菟丝子等配伍。

  2、用于肾虚遗精、尿频,常与熟地、菟丝子、补骨脂等同用。治虚汗不止,常与龙骨、牡蛎同用;若大汗亡阳,则与人参、附子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固脱宜大剂用至30克。禁忌: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山茱萸甙、没食子酸、酒石酸、苹果酸及维生素A 类物质。有降压作用;对化学、放射线损伤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升高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种皮肤癣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五味子

  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晒干。

  性味:酸、温。

  功效:敛肺滋肾,涩精止泻,生津敛汗。

  主治:

  1、用于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常与熟地、山茱萸、麦冬、党参等同用。

  2、用于肾虚精滑不固、小便频数或脾肾虚寒五更泄泻等,前者常与山茱萸、桑螵蛸、龙骨等同用;后者则与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配伍。

  3、用于津少口渴或体虚多汗等,前者与麦冬、生地、天花粉等同用;后者则可与牡蛎、麻黄根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蒸熟用。

  禁忌:表邪未解及有实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多种有机酸、挥发油、五味子素、维生素A 类物质、维生素C 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工作效能;调整心血管系统而致善血液循环。五味子种仁的L 醇提取物有明显的降酶作用。五味子乙醚提取物有祛痰镇咳作用。

  乌梅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梅的未成熟果实,经加工薰制而成。

  性味:酸,平。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

  主治:

  1、用于肺虚久咳、痰液稀设等,常与罂栗壳、五味子等同用。

  2、用于脾虚的久泻久痢,常与肉豆蔻、诃子、白术、党参等同用。

  3、用于津少口渴及消渴证,常与天花粉、麦冬、山药,葛根等同用。

  4、用于蛔虫腹痛、呕吐等,常与干姜、细辛、黄连、黄柏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作用,配伍地榆、阿胶等,治疗便血、崩漏等。

  用量用法:3-10克。止血宜炒炭用。

  禁忌:外感咳嗽、泻痢初起及有实邪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枸橼酸,苹果酸、琥珀酸等。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各种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诃子

  为使君子科落叶乔木诃子的成熟果实。去核。

  性味:苦、酸、涩,平。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主治:

  1、用于脾虚久泻久痢、脱肛等,常与肉豆蔻、乌梅、白术、党参等同用。

  2、用于肺虚咳喘,常与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治久嗽失音,可与桔梗、贝母、玄参、甘草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敛肺止咳宜生用,涩肠止泻宜煨用。

  禁忌:咳嗽、泻痢早期邪实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鞣质、诃子素、原诃子素等。对菌痢或肠言所形成的粘膜溃疡有保护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椿白皮

  为苦木科落叶乔木樗的根皮或树皮。晒干,切片。

  性味:苦、涩,寒。功效:清热燥湿止泻、止带,止血。

  主治:

  1、用于湿热泻痢,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治赤白带下,常与白芷、黄柏、苍术、黄柏等同用。

  2、用于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漏下不止,常与阿胶、早莲草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生用或炒用。

  乌贼骨

  为乌贼科动物乌贼的骨状内壳。洗净,晒干。

  性味:咸,微温。

  功效: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敛疮生肌。

  主治:

  1、用于妇女崩漏,吐血、咯血等,常与茜草、黄芪、阿胶等同用。治外伤不血,可用并品研粉外搽敷。

  2、用于肾虚遗精,常与补肾固精药同用。治妇女赤白带下,常与白芷、牡蛎、山药等同用。

  3、用于胃脘疼痛、嗳气吞酸,常与贝母、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疡湿疹、溃疡久不愈合,可单用,或与黄柏等研末外敷。

  用量用法:6-15克。灸用。研粉冲服,每次1.5-3 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碳酸钙,少量磷酸钙、氯化钠及镁盐等。有收敛、制酸、止血作用。

  金樱子

  为蔷薇科常绿攀援状灌木的成熟果实。去刺核,晒干。

  性味:酸、涩,平。功效: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主治:

  1、用于肾虚遗精滑泄、尿频、遗尿等,常与牡蛎、菟丝子、芡实等同用。

  2、用于脾虚久泻,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

  禁忌:有实火、实邪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苹果酸、枸橼酸、鞣酸、皂甙、维生素C 等。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又能使肠分泌液减少而止泻。本品1:3200的稀释水溶液对流感病毒仍有抑制作用。

  小结

  本类药物具有敛固涩作用,用治各种滑脱证候。其中山茱萸即能补益肝肾,又可收敛固涩,能补能涩,是其特点。五味子、乌梅、诃子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之效,而五味子还可生津敛汗,兼能安神;乌梅则能生津止渴,又为安蛔之良药;诃子尚能清肺利咽。椿根皮苦寒。清热燥湿而止带、止泻,且能清热止血。乌贼骨功专收涩,又能制酸、止血。

  金樱子则专事涩精止泻。

  芳香开窍药

  凡气味芳香、善于走穿,能起开窍醒神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开窍药。

  本类药物适用于中风、惊风、癫痫等病的突然昏厥,或由热病引起的神志昏迷等内闭证有寒热之分,寒闭多见青肢冷、苔白脉迟,宜“温开”,须配祛寒药;热闭多见面赤身热、苔黄脉数,宜“凉开”,须配清热药。开窍药力急救之品,只可暂用,不宜久服,久服则伤元气。

  麝香

  为鹿科动物雄麝的脐下腺囊中的分泌物的干燥品。平时应贮于密闭遮光的容器中。

  性味:辛,温。

  功效:开窍醇神,活血消肿,催产下胎。

  主治:

  1、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惊痫等,常与犀角、牛黄等同用。

  2、用于瘀血阻滞的疼痛、经闭、征瘕、跌仆瘀痛等,常与活血祛瘀药配伍。治疮疡肿毒,与清热解毒药配伍。3、用于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等,常与肉桂等配伍。

  用量用法:0.1-0.15克。多入丸、散剂,不入汤剂。

  禁忌: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麝香酮,具特异浓烈的香气,另含胆甾醇、甾体激素样物质。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心跳加快;能促进多种腺体的分泌;有发汗和利尿作用;有明显兴奋子宫的作用。据报道,近年来用本品制成片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缓解疼痛、改善胸闷憋气等症状,有良好效果。

  牛黄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阴干。性味:苦、甘,凉。功效:豁痰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

  1、用于热病神昏惊厥、痰热壅盛、中风窍闭、小儿惊风抽搐等,常与黄连、黄芩、麝香等同用。

  2、用于疔毒痈疖、咽喉肿痛等外科阳证疾患,与清热解毒药配伍。

  用量用法:0.15-0.3克。研末用,入丸、散剂,不入煎剂。

  禁忌: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非实热证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胆红素、胆酸及其钙盐、麦角甾醇等。有镇静、抗惊厥作用;有强心作用;能增加红细胞及血色素。

  苏合香

  为金缕梅科落叶乔木苏合香树的树脂。成品密闭置阴凉处。

  性味:甘、辛,温。功效:开窍辟秽。

  主治:用于中风昏迷、痰厥气塞、惊风癫痫、疫疠卒倒等属于寒闭者。

  用量用法:0.3-0.9 克,不入煎剂,只作丸、散剂。

  参考资料:本品含桂皮酸、桂皮酸酯、挥发油等。有中枢兴奋作用,并有止痛作用。近年以本品为主药配制成的冠心苏合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缓解疼痛有较好疗效。

  石菖蒲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茎。晒干,切段。

  性味:辛,温。

  功效:开窍宁神,化湿和中。

  主治:

  1、用于湿浊蒙闭清窍的神志昏迷癫狂、痴呆等,常与郁金、半夏、远志等同用。

  2、用于湿浊阻滞中焦,胸脘胀闷、胃呆食少等,常与藿香、厚朴、茯苓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有健胃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可缓解平滑肌痉挛;有镇静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小结

  本类药物具有开窍醒神之效,用于窍闭神昏之证。其中麝香、苏合香、菖蒲为温开之品,然麝香辛香走穿,其性最烈,开窍为胜,且有活血、消肿、止痛之功;苏合香芳香辟秽,开窍功效稍逊麝香;菖蒲则开窍通闭作用较弱,但化湿和中是其所长。牛黄为凉开之品,善于清心豁痰开窍,又长于清热解毒。

  理气药

  凡能调理气机,治疗气分疾病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气分疾病主要包括气虚和气滞两类。气虚病证当用补气药来治疗;气滞的,当用理气药来治疗。补气药列入补益药中介绍,本节只介绍理气药。

  气滞是指气机运行不畅而阻滞,大多与肝、脾(胃)、肺三脏有关。理气药物分别具有疏肝解郁、破气散结、理气宽胸、行气止痛、和中止呕、健胃醒脾、降气平喘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的胸胁胀痛、疝气痛、女子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结块等;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等;肺气壅滞的呼吸不畅、胸闷气塞、咳嗽、气喘等。

  理气药大多辛温香散,易于伤阴耗气,故阴虚、气虚的病人应慎用。

  陈皮(附:青皮)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橘的成熟果实的果皮。晒干。

  性味:辛、苦,温。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1、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常与木香、枳壳、厚朴等同用。

  2、用于痰湿壅滞所致的胸闷、咳嗽痰多等,常与半夏、茯苓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或炒用。

  禁忌:津亏实热之证慎用。

  附:青皮

  为柑、橘类未成熟的青色或果皮。味苦辛、性温。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适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气痛以及食积停滞之脘腹胀痛等。用量同陈皮。

  参考资料:本品含橙皮甙、挥发油等。对消化道有温和刺激作用,有利胃肠积气的排除,并可使胃液分泌增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增多,有祛痰作用。

  枳实(附:枳壳)

  为芸香科常绿乔木酸橙或香圆的未成熟果实。切片,晒干。

  性味:苦,微寒。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

  1、用于胃肠积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常与厚朴、大黄等同用。

  2、用于湿热泻痢、积滞泄泻,常与木香、槟榔、黄芩、大黄等同用。

  3、用于痰湿阻滞或寒凝气滞,以致胸腹痞满不舒等。前者常与白术配伍;后者则与陈皮、生姜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或麸炒用。

  禁忌:虚证及孕妇慎用。

  附:枳壳

  为枳实同种属的成熟果实。性味、功效与枳实相同,但作用较缓,以行气宽中为主,多用于脘腹胀痛、食欲不振等。用量用法同枳实。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橙皮甙等。能兴奋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增强而有节律;对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肌张力增强。临床报道,本品与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等配伍,治疗胃下垂、胃扩张、子宫脱垂、脱肛等,取得良好疗效。

  木香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云木香或川木香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

  1、用于胃肠气滞所致脘腹胀满、食少呕恶等,常与砂仁、陈皮等同用。

  2、用于泄泻下痢、腹痛、里急后重,常与黄连同用。

  此外,脾虚泄泻、便溏,用煨木香以增强止泻作用,并配伍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用量用法:3-10克。行气生用,止泻煨用。入汤剂不宜久煎。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等。对胃肠有轻度刺激,并能促进蠕动及分泌,因而能缓解胃肠气胀所致的腹痛;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皮肤癣菌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乌药

  为樟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乌药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

  1、用于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或脘腹疼痛等,常与木香、陈皮、沉香等同用。

  2、用于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木香、骨皮青皮等同用。

  3、用于下焦虚寒所致小便频数、遗尿等,常与益智仁、山药同用。

  用量用法:5-10克。生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挥发油。能增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气体之排除。

  香附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山干。

  性味:辛、微苦,平。

  功效: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

  1、用于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或肝胃气痛、呕吐吞酸、嗳气食少等,常与柴胡、枳壳、木香、陈皮等同用。

  2、用于肝气郁结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等,常与柴胡、当归、川芎等同用。

  用量用法:6-10克。理气解郁宜生用,调经止痛醋炒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能直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和弛缓紧张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痛阈。

  川楝子

  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晒干。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效:理气止痛,杀虫疗癣。

  主治:

  1、用于肝胃气滞所致的胁肋脘腹胀痛,常与延胡素、青皮等同用。

  2、用于疝气痛,常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3、用于虫积腹痛,常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4、用于治癣,单用焙黄研末,用猪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

  用量用法:5-10克。麸炒后用。外用适量。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苦楝素、脂肪油、鞣质等。体外试验对猪蛔虫有杀灭作用,对铁锈色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郁金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姜黄及莪术的块根。晒干,打碎或切片。

  性味:辛、苦,寒。功效: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主治:

  1、用于气血郁滞所致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常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同用。

  2、用于血热瘀滞所致吐血、衄血、尿血等,常与生地、丹皮、山栀同用。

  3、用于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神志不清,常与菖蒲同用;痰植所致的惊痫、癫狂,与白矾配伍。

  4、用于黄疸,常与茵陈、金钱草、山栀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

  禁忌:本品含姜黄素、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并可使尿中尿胆元显著减少;对泥沙状结石有较好的溶化作用,可治疗胆结石。

  小结

  理气药能舒畅气机,调理气分,故适用于气滞的病证。陈皮理气燥湿,作用于脾肺。枳实苦泄,偏于破气,善消痞积。木香、香附、乌药、川楝子都能行气止痛,但木香专调脾胃气滞;香附疏理肝气,能调经止痛;乌药善行下焦,温肾散寒;川楝子更具杀虫疗癣之功。郁金为血中之气药,即可理气,又能活血,且能清心宣窍,利胆退黄。理血药

  凡能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痢病的药物,统称为理血药。

  血分病一般可分为血虚、血热、血瘀、血溢(即出血)四种,治法不外乎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血溢宜止血。其中补血药、凉血药已分别列入补益药、清热药中介绍,本节只介绍活血,血溢宜止血。其中补血药两类。

  (一)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具有疏通血脉、消散血瘀的作用,适用于瘀血所致的各种病证,如瘀痛、跌打损伤、症瘕积块、痈肿疮疡、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

  由于气与血之间关系密切,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滞,故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与行气药同用。此外,还须根据不同的证候和药物性质,作适当的选择和配伍。

  本类药物有促进血行的作用,故凡月经过多、血虚无瘀滞等应当慎用;其中具有催生和堕胎作用的药物,孕妇忌用,以免引起流产。

  丹参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微寒。

  功效:活血祛瘀,养血安神。

  主治:

  1、用于血瘀所致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以及心胸、胁肋疼痛等症。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诸证,可单独应用,亦可与当归、桃仁、红花、益母草同用;心脉阻滞的心胸疼痛可与擅香、川芎、郁金等同用;肝郁血瘀的胁肋疼痛常与赤芍、香附、鳖甲、牡蛎等同用。

  2、用于心悸怔忡、烦躁失眠等症,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用量用法:9-15克。生用。

  禁忌:本品反藜芦。参考资料:本品含丹参酮甲、乙、丙、维生素E 等。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有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降血糖作用,并有安定、镇静、镇痛的作用。

  赤芍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微寒。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

  1、用于温热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常与犀角、丹皮、生地等同用。2、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之证,经血不调、及跌打损伤常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疮痈肿毒常与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

  禁忌:月经过多、血虚无瘀、孕妇等均忌用。本品反藜芦。

  参考资料:本品含赤芍甲素、乙素、苯甲酸等。能松弛胃肠平滑肌,缓解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并有镇静作用。

  桃仁

  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的成熟种仁。去果核壳取种仁,晒干。

  性味:苦、甘,平。功效:

  1 、用于破血祛瘀,润燥滑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常与当归、红花、川芎、牛膝等同用。治肺痈,常与芦根、薏苡仁、冬瓜仁等同用;治肠痈,常与大黄、丹皮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常配伍火麻仁、当归、杏仁等。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捣碎。

  禁忌: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挥发油、苦杏仁酶及维生素B1等。有显著抑制血凝作用。所含苦仁甙,在苦杏仁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氢氰酸,如误服大量,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而引起中毒死亡。所含脂肪油,有润肠作用。

  红花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花冠。阴干。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主治:

  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块,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疮痈肿毒等,常合桃仁、当归、赤芍等同用。

  2、用于血滞而致斑疹色不红活,常与紫草、当归等同用。

  用量用法:3-9 克。生用。

  禁忌:无瘀滞者、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红花甙、红花黄色素等。能兴奋子宫,小剂量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可达痉挛程度;小剂量对心肌有轻度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有降血压作用,并维持较长时间;有抗血凝作用。红花水浸液有一定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临床报道,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红花酊外搽治疗软组织损伤有效。

  川芎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芎穷的根茎。晒干,切片。

  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

  1、用于血郁气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胞衣不下,以及跌打伤痛、疮痈肿痛等。妇女经血不调等,常与当归、红花、桃仁、赤芍等同用;跌打伤痛,常与乳香、当归等同用;疮痈肿痛,多与白芷、赤芍等配伍。

  2、用于外感头痛、身痛及风湿痹痛等,常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

  禁忌:阴虚火旺、月经过多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生物碱、阿魏酸、挥发油等。能抑制神经中枢,有镇静、镇痛、解痉作用,并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周围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子工平滑肌小剂量加强其收缩,大剂量则麻痹而收缩停止。

  牛膝

  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或川牛膝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酸,平。功效:活血祛瘀,利关节,强筋骨。

  主治:

  1、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仆伤痛等,常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2、用于肝肾不足,药膝酸痛,软弱无力等,常与杜仲、桑寄生、续断等同用。

  此外,本品作用趋下,能引药下行,故可用于阴虚火旺的牙龈肿痛等症,常配合生地、石膏等同用。或用于吐血、衄血等上部血热妄行的证候,常配伍侧柏叶、小蓟、旱莲草等。用量用法:6-12克。活血祛瘀,通利关节,以川牛膝为好;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以怀牛膝为好。生用或制用。

  禁忌:气虚下陷、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怀牛膝含皂甙及多量钾盐。川牛膝含生物碱。怀牛膝有短暂的降血压作用,轻微的利尿作用及增加子宫的收缩

  。

  益母草

  为唇形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辛、微苦,微寒。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血滞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等。单用本品煎服,或煎制成膏服用;亦可配合当归、川芎、赤芍药等同用。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或与白茅根、茯苓、桑白皮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单味可用至30-60 克。生用。

  禁忌: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益母草碱甲、乙及水苏碱、油酸等。能显著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和紧张度,并有利尿作用。近有用治急性肾炎水肿,利尿消肿明显。

  泽兰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晒干,切段。

  性味:苦、辛,微温。

  功效:活血通经,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用,疮痈肿毒等,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等同用。跌打伤痛、疮痈肿毒;还可外用,鲜品捣敷患处。

  2、用于浮肿、小便不利,尤多用于产后浮肿、腹痛,常与益母草、茯苓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慎用。

  鸡血藤

  为豆科植物丰城鸡血藤或白花油麻藤的茎藤。蒸熟,切片,晒干。性味:苦、微甘,温。

  功效:补血活血,舒筋通络。

  主治:

  1、用于血虚经闭,月经不调,痛经等,常与当归、熟地、芍药等同用。

  2 、用于风湿兼血虚所致痹痛,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常与当归、桑寄生、牛膝、防己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鸡血藤醇及铁质等。有降血压作用;能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临床有治疗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取效的报道。

  延胡索

  为罂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煮,晒干入药。

  性味:辛、苦,温。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气血凝滞所致的一身上下诸痛,如头痛、胸腹痛、胁痛、疝气痛、月经痛、关节痛、跌打伤痛等,单用或随伍。如配川楝子、香附、郁金治胁痛;配高良姜、木香治胃脘寒痛;配小茴香,治疝气痛;配当归、川芎、白芍药月经痛;配瓜蒌、丹参治胸痛;配当归、桂枝、秦艽治肢体疼痛;配桃仁、乳香等治跌打伤痛等。

  用量用法: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5-3 克。醋制则止痛效果更好。

  禁忌: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15种生物碱,主要是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镇痛作用显著,并有镇静、催眠、解痉作用。临床报道,颅痛定(延胡素乙素)可用于各种疼痛的止痛,并可用于失眠,尤其因疼痛而不能入睡者更为适宜,可作中、短程催眠剂用。乳香(附:没药)

  为橄榄科小乔木乳香的胶状树脂。微炒去油用。

  性味:辛、苦,温。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

  1、用于血瘀气滞的心腹疼痛,痛经,经闭,跌仆伤痛等,常与当归、没药、延胡索等同用。

  2、用于疮疡溃破,久不敛口,可与没药等研末,外敷创面。

  用量用法:3-10克。附:没药为橄榄科小乔木没药渗出油胶树脂。味苦性平。功效与主治和乳香基本相同,故两药常用。

  王不留行

  为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晒干。

  性味:苦,平。

  功效:活血通经,下乳,利水通淋。

  主治:

  1、用于血瘀经闭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红花等同用。

  2、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常与穿山甲、通草等同用。

  3、用于石淋、小便淋沥不畅,常与金钱草、海金沙等同用。

  用量用法:5-10克。生用。

  禁忌: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皂甙及碳水化合物。动物实验观察到,除去钾质的水煎剂对大白鼠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醇浸剂则作用更强。水浸膏片内服,对通乳及子宫复旧有明显效果。

  (二)止血药

  止血药具有制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出血的证候,如衄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

  临床应用止血药,必须根据出血的原因和证候,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配伍。如血热妄行的,应与清热凉血药同用;气虚不能摄血大应与补气药同用。大量出血引起气虚欲脱,更应补气固脱,单用止血药,往往缓不济急。另外,在使用止血药时,还应注意有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适当配伍活血祛瘀药,以免单纯止血而留瘀。

  小蓟(附:大蓟)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甘,凉。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主治:

  1、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常与生地、丹皮、栀子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汁服。2、用于疮痈肿毒,创伤出血,鲜品捣汁内服,并以渣外敷患处。用量用法:10-15 克。鲜品30-60 克。生用。外用适量。

  附:大蓟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的全草。味甘苦性凉。功效、主治与小蓟相似,但解毒消肿作用优于小蓟。用法用量同小蓟。临床常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生物碱及皂甙。有止血作用,能收缩血管,并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有较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有利胆、降低血中胆固醇等作用。

  仙鹤草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晒干,切段。

  性味:苦,平。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用于各种出血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应用。如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侧柏叶、大小蓟等同用;虚寒性出血,可与炮姜炭、皂心土、黄芪等同用。

  此外,民间有用本品30克,红枣10枚,水煎服,治疗脱力劳伤。

  用量用法:10-30 克。生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仙鹤草素、维生素K 、仙鹤草酚等。能使凝血时间缩短。增加血小板及血钙,促进止血;并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强心、恢复骨骼肌的疲劳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品的地下部分的冬芽(名狼芽草)有驱除绦虫虫作用。

  三七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人参三七的根。晒干,切片。

  性味:苦、甘,微温。

  功效:祛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

  1、用于各种出血证,对兼有瘀滞者更适宜,可单用本品研末服,亦可配伍应用。

  2、用于各种瘀滞疼痛以及跌打伤痛等,可单独应用,或与乳香、没药、延胡素等配伍。用量用法:3-10克。生用。粉剂1.5-3 克,最多可用至4.5-6 克,吞服。病急重者,可每4-5 小时服一次,以粉剂为佳。

  参考资料:本品含三七皂甙甲乙、黄酮甙、生物碱等。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痒量的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增加而有止血作用;本品水煎液对大白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租用。

  地榆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茎。晒干,切片。

  性味:苦、酸,微寒。

  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功效:

  1、用于血热所致各种出血证,尤以下部出血,如便血,如便血、痔血等更为常用,常与茜草、槐花等同用。

  2、用于烫火伤,单用或与生大黄等同用,研末,麻油调敷;疮痈溃破、流水,单用或与黄连、黄柏等,研末,掺于患处。

  用量用法:10-15 克。止血宜炒炭用,其它生用。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本品含鞣质(儿茶类)、榆皂甙和维生素A 类物质。有缩短凝血、出血时间,并能收缩血管,故有止血作用;外用于烧伤能减轻渗出,促进新皮生长;有广谱抗菌作用,但高压消毒处理后抗菌能力显著降低。

  茜草

  为茜草科多年山攀援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晒干,切片。

  性味:苦,寒。

  功效: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

  1、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常与生地、地榆等同用。

  2、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跌仆伤痛等,常与当归、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生用。

  禁忌:胃弱、泄泻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茜草酸。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故有止血作用,炒炭后作用更显著;有镇咳祛痰作用。

  白芨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切片,晒干。

  性味:苦、甘、涩,微寒。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

  1、用于肺胃出血证,如咯血、呕血等,可单独或配伍应用,如配阿胶、生地治咳嗽咯血;配乌贼骨、浙贝母、三七等治呕血。外伤出血,可单用或与五倍子、煅石膏等研末,撒敷患处。

  2、用于痈肿疮疡、溃破久不收口,疮疡初起未溃,配金银花、贝母、乳香、天花粉等;疮疡已溃、久不收口,可研粉外用。

  用量用法:6-15克。研末吞服,每次3-6 克。生用。外用适量。

  禁忌:反乌头、附子。

  参考资料:本品含白芨胶、挥法油等。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原理是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并可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本品在37度时粘度降低,调服以冷开水为宜。

  小结

  理血药包括活血祛瘀药和止血药两类,分别用于瘀血和出血证候。活血祛瘀药能使血行通畅,瘀滞消散。其中丹参、赤芍性偏寒凉,活血凉血,于血热瘀滞尤为适宜,而丹参尚能养血安神。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而又行气,为血中之气药,能祛风止痛。桃仁质润多脂,兼能润肠通便。红花善于活血通经,祛瘀生新。牛膝则引血下行,生用活血通经,通利关节;熟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鸡血藤活血而又补血,舒筋通络。益母草、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两药常协同应用。延胡素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气滞血瘀所致痛证,用之有良效。乳香活血之中又能消肿,外用并可祛腐生肌。王不留行功专通络下乳,并能利水通淋。

  止血药用于一切出血之证。其中小蓟、地榆均能凉血止血,而小蓟兼以解毒疗疮,地榆长于清下焦血热,并能敛疮生肌,外治烫火伤。三七、茜草祛瘀止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三七功效尤著,并能消肿定痛;茜草则性寒,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之证。仙鹤草、白芨收敛止血,而白芨还能敛疮生肌。

  平肝熄风药

  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平肝熄风药。

  本类药物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头痛、肢麻、振颤、抽搐、痉厥等。临床应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适当配伍。如热极生风,配以清热泻火药;肝肾阴虚,则配以滋阴药;血虚的,配以补血药等。

  羚羊角

  为洞角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用时锉末,或镑成薄片。

  性味:咸,寒。

  功效:凉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

  1、用于温热极生风,高热抽搐及小儿惊风、孕妇子痫等,常与钩藤、菊花、生地等同用。

  2、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等,常与石决明、菊花等同用。

  3、用于温病热毒所致的高热神昏、谵语狂躁、发斑等,常与犀角、黄连等同用。用量用法:3-6 克,另煎兑服。磨汁或锉末服,每次0.6-1.5 克。参考资料:本品含角质蛋白、磷酸钙、不溶性无机盐,并含少量维生素A 。具有解热、降血压和抗惊厥作用。

  天麻

  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太麻的块茎。洗净煮熟,晾干压扁,微火烘干入药。

  性味:甘、微辛,平。

  功效:平肝熄风,祛风通络。

  主治:

  1、用于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耳鸣,常与钩藤、石决明等同用。若风痰眩晕,则配伍半夏、白术等。

  2、用于惊风、癫痫及破伤风等,常与钩藤、僵蚕等同用。

  3、用于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常与当归、川芎、秦艽、桑寄生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1.5 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香草醇、香草醛、甙类、粘质、维生素A 类物质等。具有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

  钩藤

  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钩藤的带钩茎枝。晒干。

  性味:甘,微寒。

  功效:熄风止痉,平肝清热。

  主治:

  1、用于肝热生风而致的痉挛抽搐、小儿急惊风等,常与天麻、羚羊角等同用。

  2、用于肝经有热或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目赤等,常与菊花、黄芩、石决明等同用。用量用法:6-15克。生用,煎服宜后下。

  参考资料:本品含钩藤碱、异钩藤碱等。有中枢性降压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催眠作用,可制止癫痫的发作。本品煎煮超过20分钟以上,降压效果降低,故不宜久煎。

  地龙

  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等的干燥全体。

  性味:咸,寒。

  功效:清热熄风,通利经络,清热平喘。

  主治:

  1、用于高热烦躁、惊风抽搐等,常与钩藤、羚羊角、僵蚕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热痹与金银花、防己、赤芍等同用;寒痹与南星、川乌、草乌等同用。治中风半身不遂,常配伍黄芪、当归等。

  3、用于肺热喘咳及小儿顿咳,常与麻黄、杏仁、石膏等同用。

  用量用法:5-12克。生用。研末吞服,每次1-3 克。禁忌:脾胃虚寒、无实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多种氨基酸等。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还有扩张支气管、降血压作用。

  石决明

  为鲍科动物九孔鲍、盘大鲍的贝壳。

  性味:咸,微寒。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主治:

  1、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等,常与白芍、牡蛎、生地、菊花等同用。

  2、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视物模糊等,常与菊花、桑叶、蝉蜕等同用。

  用量用法:15-30 克。生用或煅用。打碎先煎。

  僵硬

  为蚕娥科昆虫家蚕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蚕体。晒干。

  性味:咸、辛,平。功效:熄风止痉,疏散风热,消痰散结。

  主治:

  1、用于痰热壅盛、惊痫抽搐之证,常与天麻、钩藤、胆南星等同用。若脾虚久泻,慢惊抽搐,则可与党参、白术、山药、天麻等同用。

  2、用于风热同痛、目赤、咽喉肿痛等,常与桑叶、菊花、连翘等同用。

  3、用于瘰疬、乳蛾、痄腮等,常与玄参、贝母、板蓝根、连翘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麸皮炒黄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蛋白质、脂肪。所含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有解热、抗痉厥、祛痰作用。

  近有用僵蚕使用,据报道,二者功效相似。代赭石

  为氧化铁类矿的姜石。

  性味:苦,寒。

  功效:平肝,镇逆,清热止血。

  主治:

  1、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等,常与龙骨、牡蛎、白芍、牛膝等同用。

  2、用于气逆不降所致的嗳气、呕吐、呃逆等,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同用。用于气逆喘息,虚喘可与党参、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实喘可与苏子等配伍。

  3、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常与生地、茜草等同用。

  用量用法:10-30 克。一般生用,止血煅用。打碎先煎。

  禁忌:寒证及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硅等。能促进红细胞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小结

  本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

  熄风止痉的功效。其中羚羊角性寒凉肝明目,清热解毒为佳。钩藤清肝热而平肝熄风,但力逊于羚羊角。天麻、僵蚕对于脾虚慢惊亦可配合使用,天麻兼能祛风通络,僵蚕则有祛风化痰散结之效。地龙不但有清热熄风之功,且能通络、平喘。石决明凉肝泄热,又能明目退翳。代赭石善能镇逆潜降,于平肝之外,尚能平喘止呕,又可清热止血。

  祛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化痰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祛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气喘的药物,叫止咳平喘药。

  痰与咳喘,在病理上密切相关,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也常致咳喘,故临床上祛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合使用。

  痰与咳喘,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治疗时除应针对病证选用合适的祛痰止咳平喘药外,还应根据致病原因,而作适当的配伍,以提高疗效。

  根据祛痰止咳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可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止咳平喘三类。

  (一)温化寒痰药

  本类药物多属温燥,适用于寒痰、温痰引起的证候,常与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

  本类药物作用比较强烈,凡属阴虚燥咳、痰热咳嗽、有咯血病史者,不宜应用。

  半夏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内服须经炮制,常用的有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

  1、用于寒痰、湿痰之咳嗽多等症,常与陈皮、茯苓同用。

  2、用于各种呕吐症。胃寒呕吐,常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常与黄连、竹茹同用;妊娠呕吐,常与生姜、灶心土同用。

  3、用于痰湿内阻所致胸脘痞闷等,寒热互结常与黄连、干姜同用;若痰气互结咽中之梅科气,常与紫苏、厚朴、茯苓、生姜同用。

  用量用法:6-10克。禁忌:凡阴虚肺热、燥咳咯血者忌用。本品反乌头。

  参考资料:本品含B-谷甾醇、微量挥发油、生物碱等。能镇静咳嗽中枢,解除支气管痉挛,并能使支气管分泌物减少;又能抑制呕吐中枢,起镇吐作用。

  天南星(附:胆南星)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的球状茎。炮制后入药。

  性味:辛、苦,温。有毒。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主治:

  1、用于湿痰咳嗽、胸膈胀闷等,常与半夏、茯苓、枳实同用。

  2、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破伤风等。治风痰眩晕,常与半夏、天麻同用;治中风,常与僵蚕、全蝎同用;治破伤风,常与白附子、防风、蝉蜕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研末醋调外敷痈肿,有消肿止痛作用。

  用量用法:3-10克。禁忌:阴虚燥咳、孕妇等忌用。

  附:胆南星:天南星经牛胆汁制而成,其燥烈之性大减。性味苦凉。功能清热化痰,熄风定惊,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之证。用量3-10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生物碱、皂甙、安息香酸等。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本品水浸液有抗惊厥作用,并有镇静作用。临床报道,近年有用生南星治疗子宫颈癌,有一定疗效。

  白芥子

  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晒干,微炒入药。

  性味:辛,温。

  功效:温肺化痰,散结止痛。

  主治:

  1、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满、咯吐白痰等,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

  2、用于痰湿流滞经络关节所致肩臂肢体疼痛、麻痹、不能屈伸等,常与贵枝、白附子等同用。

  3、用于寒湿流注肌肉、凝聚不散而引起的阴疽肿毒等证,常与麻黄、肉桂、熟地、鹿角胶等同用。

  此外,单用本品研末,醋调外敷,就治肿毒初起之证。

  用量用法:3-10克。外用适量。

  禁忌:肺虚久嗽及阴虚火旺者忌用。外敷能使皮肤起泡,皮肤过敏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白芥子甙,经酶水解后释从挥发性白芥子油,对胃粘膜有轻度刺激,产生恶心感,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祛痰。

  (二)清化热痰药

  本类药物是属寒性,适用于热痰及由痰热引起的癫痫、惊厥、瘰疬及流注等病证。

  治疗热痰,常与清热药同用;治疗惊痫,须与镇痉药同用;治疗瘰疬,须配软坚散结药同用。

  凡属寒痰、湿痰者均不宜使用。

  前胡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前胡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微寒。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主治:

  1、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粘、胸闷气急等,常与杏仁、桑白皮、贝母等同用。

  2、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常与牛蒡子、薄荷、桔梗等同用。

  用量用法:4.5-10克。生用。

  禁忌:阴虚火嗽、寒饮咳嗽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前胡甙、挥发油及鞣质等。有显著增加气管分泌的作用,祛痰效力与桔梗相当,但无明显的镇咳作用。

  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和紫暗贝母等的地下鳞茎;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主治:

  1、用于风热咳嗽或痰火郁结、咯痰黄稠等,常与知母同用;阴虚劳热或肺燥之咳嗽、痰少咽干等,常与沙参、麦冬等同用。

  2、用于痰热郁结所致的瘰疬,常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疮痈、乳痈等,与蒲公英、天花粉、连翘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用于止咳化痰,宜研细末冲服,每次1-2 克,一天两次。

  禁忌:寒痰、湿痰不宜用。反乌头。

  按:浙贝和川贝作用基本相似,但浙贝药性较燥烈,开泄力大,清热散结作用较强,多用于急性外感风热、痰热郁结之咳嗽;川贝药性温和,滋润性强,润肺止咳作用为佳,多用于慢性阴虚劳嗽及肺燥咳嗽。

  参考资料:本品含生物碱,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分泌,故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浙贝母有类似阿托品样作用,除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分泌外,并有扩大瞳孔、降低血压的作用。

  瓜蒌(附:天花粉)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括蒌的成熟果实。整个果实入药者名“全瓜蒌”;单用其果壳入药者名“瓜蒌皮”;单用其种仁入药者名“瓜蒌仁”。

  性味:甘,寒。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

  1、用于痰热咳嗽、痰黄稠难咯,对伴有胸痛的尤为适宜,常与黄芩、桔梗、贝母等同用。

  2、用于痰气郁结胸膈之胸痹、结胸证,治胸痹常与薤白、半夏同用;治结胸常与黄连、半夏同用。

  3、用于热毒所致的肺痈、肠痈、乳痈等。治肺痈配鱼腥、桔梗、芦根等;治肠痈配金银花、红藤、败酱草等;治痈配蒲公英、连翘等。

  此外,尚可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

  用量用法:10-15 克。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用瓜蒌皮;润肠通便用瓜蒌仁;全瓜蒌则兼皮、仁之功效。

  禁忌:大便溏泄者不宜使用。反乌头。

  附:天花粉

  为瓜蒌的根。味甘、微苦,性寒。功能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肺热燥咳、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证。如热盛者,常配知母、石膏等;阴伤者,常配沙参、麦冬等。并可用于疮疡痈肿,未溃能排脓,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用量10-15 克。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有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所含皂甙有祛痰作用;瓜蒌经体外试验有抗癌作用,以皮的功效为佳。临床报道,由全瓜蒌制成的瓜蒌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并有明显降血脂作用。

  竹茹(附:竹沥)

  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淡竹茎的去青后第二层竹皮。

  性味:甘,微寒。

  功效:清热化痰,止呕逆。

  主治:

  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等,常与黄芩、瓜蒌等同用。

  2、用于痰热郁结、烦闷不安、失眠惊悸等,常与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等同用。

  3、用于胃热呕吐、呃逆,常与黄连、半夏、陈皮等同用。

  用量用法:4.5-10克。生用。止呕多用姜汁炒。

  附:竹沥

  系新鲜淡竹经火烤后沥出之液体。味甘,性大寒。功效类似竹茹,但清化热痰作用优于竹茹,常用于中风、癫痫、惊厥等痰涎壅盛之证,与生姜汁同用。用量30-60 克,冲服。

  天竺黄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节孔中分泌的液汁凝结而成的结晶块。晾干入药。

  性味:甘,寒。

  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

  主治:

  1、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嗽气急、痰稠难咯,小儿闭痰喘常用,多与瓜蒌、贝母、胆南星同用。

  2、用于痰热蒙闭清窍,神昏谵语、惊搐及小儿急惊风等症,常与钩藤、牛黄、僵蚕、菖蒲等同用。

  用量用法:4.5-10克。生用,研末吞服,每次0.5-1 克。

  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播蒿或独行菜的成熟种子。晒干后入药。

  性味:辛、苦,大寒。

  功效:泻肺定喘,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痰饮伏肺、咳喘不能平卧等,常与大枣、苏子、桑白皮等同用。

  2、用于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常与防己、大黄、椒目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纱布包煎。

  禁忌:虚证喘促、肿满、小便不利者沈用。参考资料:本品含白芥子甙、芥子碱等,具有强心甙作用的特点。临床报道,本品治疗慢性肺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有良好效果。

  (三)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镇咳祛痰、降气平喘,适用于咳嗽、气喘等症。

  咳喘的原因很多,症状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必须辨证,选用适宜的药物配伍,以消除引起咳喘的致病因素,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杏仁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杏的成熟种子。晒干,去核壳取仁,沸水浸泡去外皮入药。

  性味:苦,温。有小毒。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

  1、用于多种咳嗽气喘症,风寒咳嗽,常与麻黄、甘草同用;风热咳嗽,常与桑叶、菊花同用;燥热咳嗽,常与沙参、桑叶、贝母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郁李仁、当归等同用。

  用量用法:5-10克。捣碎,煎服。

  参考资料:本品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苦杏仁油等。苦杏仁甙经酶水解后产生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从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过量可导致中毒,可用杏树皮60克,煎汤内服解救。其所含脂肪油可润肠通便。

  桔梗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平。功效:宣肺祛痰,清咽开音,排脓。

  主治:

  1、用于各种咳嗽痰多症,风寒咳嗽,常与紫苏、杏仁、半夏等同用;风热咳嗽,常与桑叶、菊花、杏仁等同用。

  2、用于咽痛失音,常与牛蒡子、薄荷、蝉蜕、甘草等同用。

  3、用于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常与薏苡仁、鱼腥草、芦根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

  禁忌:阴虚久咳及有咳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要含桔梗皂甙及植物甾醇、菊糖等。能促使支气管分泌,稀释痰液而起祛痰作用,并有镇咳作用。临床报道,本品与鱼腥草合用,对急性期肺脓肿有效。

  紫菀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根茎。切段,晒干。

  性味:辛、苦,微温。

  功效:化痰止咳。

  主治:

  1、用于久咳不愈、咯痰不爽等,常与桔梗、百部等同用。

  2、用于阴虚咳嗽或咳血,常与贝母、知母、阿胶等同用。

  用量用法:5-10克。外感咳嗽宜生用,肺虚久咳宜灸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紫菀皂甙、紫菀酮及槲皮素等。能显著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稀痰液,易于咳出,但一般认为镇咳作用不明显;有一定利尿作用;对流感病毒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款冬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款冬花的花蕾。阴干。

  性味:辛,温。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气喘,寒饮咳喘,可配伍麻黄、细辛、紫菀等;肺虚痰嗽带血,可与百合同用;久嗽不止,常与紫菀、百部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外感咳嗽宜生用,内伤咳嗽宜灸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款冬二醇等。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但祛痰作用不显著。

  百部

  为百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蔓生百部或直立及对叶百部的块根。切片,晒干。

  性味:甘、苦,微温。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主治

  1、用于新久咳嗽,尤以久咳、虚劳咳嗽为多用,常与桔梗、紫菀同用。

  2、用于小儿顿咳(百日咳),常与沙参、紫菀、贝母等同用。

  3、用于蛲虫病,单用本品30-60 克,浓煎,晚上保留灌肠,连用3天。

  4、用于头虱、体虱、阴虱,可以本品20%醇浸液或50%水煎外用。

  用量用法:6-10克。生用或蜜灸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止咳之效;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本品为接触性杀虫剂,对多种人体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尤对虱类作用最好。

  桑白皮

  为桑科落叶乔木桑的根皮。切段,晒干。

  性味:甘、辛,寒。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

  1、用于肺热咳喘,常与黄芩、地骨皮等同用。

  2、用于水肿,上气喘急、小便不利等,常与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6-15克。生用或蜜灸用。

  禁忌:咳喘和水肿属寒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黄酮类物质。有显著的降压和利尿作用。

  小结

  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证候。其中半夏、南星都能燥湿化痰,然半夏专理脾胃湿痰,且能止呕;南星专祛经络风痰,并可解痉。白芥子辛散温通,透达经络,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凝痰。

  清化热痰药性偏寒凉,用于痰热之证。其中前胡清热化痰之中,又能宣散风热,为外感咳嗽所常用。贝母清热润肺化痰,兼以散结消肿。瓜蒌性偏寒滑,宽胸散结,又能润肠通便。竹茹、天竺黄均能清热化痰,但竹茹善于清胃止呕,天竺黄更能清心开窍。葶苈子则能泻肺行水。

  止咳平喘药;杏仁苦温润肺,止科平喘之中兼有宣散之功,并可润肠通便。桔梗善开肺气,并能排脓消痈。紫菀、款冬花、百部皆能润肺止咳,然紫菀化痰力强,款冬、百部止咳为佳,百部兼能杀虫灭虱。桑白皮泻肺平喘,兼能利水消肿。

  消导药

  凡能消食开胃、导行积滞的药物,称为消导药。

  本类药物适用于饮食停滞不化所引起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等症。

  应用消导药,常根据不同病情而配伍其它药物同用。如脾胃虚弱的,可配伍健脾益气药;气滞的,则配合行气药;食滞化热的,应配伍苦寒轻泻药等。

  山楂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山楂的成熟果实。切片,晒干。

  性味:酸、甘,微温。

  功效: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主治:

  1、用于肉食积滞,腹痛泄泻及小儿伤乳的消化不良等,可单用,或与神曲、麦芽等同用。

  2、用于血瘀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常与当归、益母草、川芎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 克。消食炒焦用,散瘀宜生用。

  禁忌:无积滞、消化道溃疡吐酸者及孕妇均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苹果酸、枸橼酸、维生素C 和B2、蛋白质、脂肪、解脂酶等。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解脂酶亦能促进脂类食物消化;有降压、降低胆固醇、强心作用;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神曲

  为麦粉和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制成的曲剂。

  性味:甘、辛,温。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及泄泻等,常与山楂、麦芽等同用。用量用法:10-15 克。消食止泻炒焦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淀粉酶、酵母菌、B 族维生素等。有健胃作用。麦芽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制成。

  性味:甘,平。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消胀。

  主治:

  1、用于食积不化,尤其米面食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常与神曲等同用。小儿乳积吐奶,可单用本品煎服。2、用于乳汁郁积,或欲断乳者,可单用本品水煎服。

  用量用法:10-15 克。生用或炒用。回乳生用60-120克。

  禁忌:妇女哺乳期忌用,孕妇慎用。

  莱菔子

  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晒干。

  性味:辛、甘,平。功效:消食导滞,降气化痰。

  主治:

  1、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闷、嗳气吞酸、泻痢不爽等,常与山楂、神曲、麦芽等同用。若泻痢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常与木香、大黄等同用。

  2、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常与白芥子、苏子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或炒用。

  禁忌:气虚者忌用。服人参补气药时,不宜同用,以免抵销补气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脂肪油、挥发油等。有兴奋消化道腺体的分泌作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鸡内金

  为雉科动物鸡的砂囊角质内膜。晒干。

  性味:甘,平。

  功效:消食积,涩精止遗,化结石。

  主治:

  1、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或小儿疳积之证,常与山楂、麦芽、白术等同用。

  2、用于肾气不固的遗精,单用或与金樱子、菟丝子等同用。小儿遗尿,常与桑螵蛸、山药、牡蛎等同用。

  3、用于泌尿系结石,常与金钱草、海金砂、牛膝等同用。

  用量用法:3-10克。生用或灸用。研末吞服,每次1.5-3 克。

  参考资料:本品含胃激素、蛋白质及胆绿素类物质。口服鸡内金粉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增加,胃的运动机能增强。但胃激素易被高热所破坏,故本品以生用,研末吞服为宜。

  小结

  本类药物具有消食化滞作用,主治宿食不消,积滞不化之证。其中山楂善消肉食积滞,炒炭能止泻痢,生用则活血化瘀。神曲偏于消谷类食积。麦芽则偏于消面食之积,又有回乳作用。莱菔子于消食之中又有祛痰降气之功。鸡内金消食健胃,并有涩精书遗、化石之效。

  驱虫药

  凡能驱除或杀灭肠内寄生虫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驱虫药主要用于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所致的肠寄生虫病,见腹痛腹胀、不思饮食,或易饥食多,或嗜食异物,久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浮肿等症。

  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的寄生虫而适当选用,同时结合体质、兼证等进行配伍。服驱虫药后,为使寄生虫能尽快排出体外,可根据患者大便情况,适当配合泻下药使用。对某些有毒性的驱虫药,注意掌握剂量,防止中毒。苦楝根皮

  为楝科落叶乔木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晒干,切片。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杀虫,疗癣。主治:

  1、用于肠道蛔虫虫积腹痛,单用或与使君子、槟榔等同用。

  2、用于头癣、疥癣,单用本品研末,油调外涂患处。

  用量用法:6-10克。生用。鲜品15-30 克。禁忌:不宜连续服用。过量可有面红、嗜睡、呕吐等毒性反应,可引起肺,脾、胃等内脏出血,甚至死亡。凡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杆功能损害、贫血及体弱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川楝素、苦味生物碱、中性树脂及鞣质等。对蛔虫虫体有麻痹致死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临床报道,本品对钩虫亦有驱除作用;其煎剂及栓剂治滴虫性阴道炎,效果显著。使君子

  为使君子科藤本状落叶灌木使君子的成熟种仁。

  性味:甘,温。

  功效:杀虫,消积。主治:

  1、用于蛔虫、蛲虫病,单用或与槟榔、苦楝根皮、乌梅等同用。2、用于小儿疳积,面色萎黄、形瘦腹大等,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

  用量用法:6-12克。生用。炒熟嚼服,按年龄每岁每天1 粒,总量不不超过20粒,空腹连服2-3 天。

  禁忌:大量服用或与茶同服,可引起呃逆、呕吐、头晕等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亦可用丁香泡汤频服以解之。生食副作用大,炒熟后副作用轻。

  参考资料:本品含使君子酸钾、脂肪油、有机酸等。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

  南瓜子

  为葫芦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南瓜的成熟种子。晒干。

  性味:甘,温。

  功效:杀虫。

  主治:用于绦虫、蛔虫、蛲虫病,尤多用于绦虫病,与槟榔同用可提高疗效。此外,本品对血吸虫病也有一定效果。

  用量用法:60-120克,生用。打碎吞服。或本品120 克,晨起空腹嚼服,两小时后,再服槟榔煎剂(60克煎汤),半小时后服泻剂(50%硫酸镁60毫升)。

  参考资料: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 和C 等。能使绦虫的中段和后段麻痹,故有驱虫作用。

  槟榔

  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的成熟种子。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温。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主治:

  1、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蛲虫等多种肠寄生虫病,单用或与南瓜子、使君子等同用。

  2、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下痢后重等,常与枳实、木香、大黄等同用。

  3、用于脚气肿痛、腹胀水肿等,前者与吴茱萸、木瓜等配伍;后者与利水消肿药同用。用量用法:6-12克。生用。单用杀虫可用至30-60 克,以冷服为宜,以避免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多种生物碱,驱虫有效成份为槟榔碱。能使绦虫虫体弛缓性麻痹,其中对猪肉绦虫作用最强;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对流感病毒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小结

  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驱杀肠道寄生虫。其中苦楝根皮、使君子以驱杀蛔虫为主,使君子且能健胃疗疳。南瓜子、槟榔则以驱杀绦虫为主,槟榔且能行气、消积和利水。

  中药解毒

  1 、南瓜根汤解河豚中毒

  [ 用料] 南瓜根1 公斤。

  [ 制用法] 煎浓汁饮。

  [ 功效] 解河豚中毒。

  《浙江中医杂志》1965年第9 期介绍:有两名炊事员误食河豚中毒,全身紫青,

  面色灰白,神志昏迷,呼吸急促,脉微细,腹如鼓。遂用南瓜根1000克,清水四碗,煎取浓汁两大碗,灌之,40分钟后病人苏醒,腹胀消退而愈。

  2 、番薯叶解河豚及菌毒

  [ 用料] 番薯嫩叶。

  [ 制用法] 将番薯嫩叶,捣烂,冲入开水。灌服催吐。

  [ 功效] 用治误食河豚或毒菌中毒。

  3 、生姜汁解鱼蟹中毒

  [ 用料] 鲜生姜100 克。

  [ 制用法] 将姜洗净,捣烂取汁。顿服。

  [ 功效] 解因食鱼蟹中毒引起的呕吐等症状。

  4 、无花果叶解鱼蟹中毒

  [ 用料] 无花果嫩叶适量。

  [ 制用法] 将叶洗净捣烂绞汁。顿服半杯。[ 功效] 解因食鱼蟹中毒。

  5 、绿豆生粉干草解百毒

  [ 用料] 绿豆1 公斤,生粉干草60克。

  [ 制用法] 用水煎煮至豆烂。尽量饮用。

  [ 功效] 缓解各种食物中毒。

  《本草纲目》记载:绿豆“解一切草药、牛、马、铅诸毒”。

  6 、盐水解食毒

  [ 用料] 食盐一匙。

  [ 制用法] 将食盐炒焦黄色,用开水冲泡。温服吐出黏液则解。

  [ 功效] 用治食物中毒出现的恶心反胃、不吐不泻胸腹烦闷。

  7 、杏树皮解吃杏仁中毒

  [ 用料] 杏树皮60克。

  [ 制用法] 将杏树外皮削去不用,取中间纤维部分,加水毫升,煮沸20分钟,取渣。饮汁温服。

  [ 功效]

  用治食杏仁过量引起的头痛晕眩、倦怠无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以至中毒昏倒、呼吸困难、气喘、牙关紧闭。

  《本草纲目》记载:“根(杏树根)主治食杏仁多致迷乱将死,切碎煎汤服,即解。”

  8 、饮生绿豆浆解农药中毒

  [ 用料] 绿豆。

  [ 制用法] 洗净绿豆,浸泡,用小磨加水碾制成绿豆汁。灌服,每次120-500 克,连服数次。

  [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治农药中毒。

  9 、蕹菜解多种食物中毒

  [ 用料] 蕹菜(别名空心菜、瓮菜、藤藤菜)。

  [ 制用法] 洗净蕹菜,捣烂取汁大量服用。[ 功效] 蕹菜味干性平、无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作用。

  常用解治误食野菌、毒菇、毒鱼藤、断肠草及砒霜中毒,有急救解毒之效。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