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丸药方剂(中)

 华民 2013-08-21
名称:琥珀抱龙丸
处方:山药(炒)256g 朱砂80g 甘草48g 琥珀24g 天竺黄24g 檀香24g 枳壳(炒)16g 茯苓24g 胆南星16g 枳实(炒)16g 红参24g
制法:上十一味,琥珀研成极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红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辛。
规格:每丸重1、8g
功能主治:镇静安神,清热化痰。用于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婴儿每次1/3丸,化服。
储藏:密封。
注意:慢惊及久病、气虚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瘟解毒丸
处方:大青叶100g 连翘75g 玄参100g 天花粉100g 桔梗75g 牛蒡子(炒)100g 羌活75g 防风50g 葛根100g 柴胡50g 黄芩100g 白芷50g 川芎50g 赤芍50g 甘草25g 淡竹叶100g
制法: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甘、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用于外感时疫,憎寒壮热,头痛无汗,口渴咽干,痄腮,大头瘟。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眩丸
处方:川芎200g 白芷200g 薄荷100g 荆芥穗100g 石膏100g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而后辛、凉。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用于风热头晕目眩,偏正头痛,鼻塞牙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咽丸(清音丸)
处方:桔梗100g 寒水石100g 薄荷100g 诃子(去核)100g 甘草100g 乌梅(去核)100g 青黛20g 硼砂(煅)20g 冰片20g
制法:上九味,青黛、冰片研细,其余桔梗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清凉,味甜、酸、微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
用途用量:口服或含化,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忌食烟、酒、辛辣之物。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胃黄连丸(大蜜丸)
处方:黄连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参80g 地黄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连翘80g 栀子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赤芍80g
制法: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后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胃黄连丸(水丸)
处方:黄连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参80g 地黄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连翘80g 栀子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赤芍80g
制法: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色至深黄色的水丸;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肺消炎丸
处方: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苦杏仁(炒)、羚羊角
制法:以上八味,羚羊角、牛黄分别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麻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羚羊角等粉末配研,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用炼蜜60~80g加适量水泛丸,制成水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气腥,味微辛、苦。
规格:每60丸重8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10丸,一岁至三岁一次20丸,三岁至六岁一次30丸,六岁至十二岁一次40丸,十二岁以上一次6丸,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注意: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肺抑火丸
处方:黄芩140g 栀子80g 知母60g 浙贝母90g 黄柏40g 苦参60g 桔梗80g 前胡40g 天花粉80g 大黄120g
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用途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宁丸
处方:大黄600g 绿豆25g 车前草25g 白术(炒)25g 黑豆25g 半夏(制)25g 香附(醋制)25g 桑叶25g 桃枝5g 牛乳50g 厚朴(姜制)25g 麦芽25g 陈皮25g 侧柏叶25g
制法:上十四味,除牛乳外,将大黄碎为小块,另取黄酒600g,与大黄拌于罐中,加盖封闭,隔水加热炖至酒尽,取出,低温干燥。其余绿豆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分次水煎至味尽,去渣,合并煎液,滤过,适当浓缩后加入牛乳,浸拌上述制成的大黄,再入罐中,加盖封闭,按上法炖至液尽,取出,低温干燥,研成细粉,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清气化痰丸
处方:酒黄芩100g 瓜蒌仁霜100g 半夏(制)150g 胆南星150g 陈皮100g 苦杏仁100g 枳实100g 茯苓100g
制法: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脘满闷。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羚羊清肺丸
处方:浙贝母40g 桑白皮(蜜炙)25g 前胡25g 麦冬25g 天冬25g 天花粉50g 地黄50g 玄参50g 石斛100g 桔梗50g 枇杷叶(蜜炙)50g 苦杏仁(炒)25g 金果榄25g 金银花50g 大青叶25g 桅子50g 黄芩25g 板蓝根25g 牡丹皮25g 薄荷25g 甘草15g 熟大黄25g 陈皮30g 羚羊角粉6g
制法:以上二十四味,除羚羊角粉外,其余浙贝母等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羚羊角粉与浙贝母等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仁120g 苦杏仁(去皮炒)60g 大黄120g 木香60g 陈皮120g 白芍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密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黄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微甘。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麻仁丸
处方:火麻仁200g 苦杏仁100g 大黄200g 枳实(炒)200g 厚朴(姜制)100g 白芍(炒)200g
制法:上六味,除火麻仁、苦杏仁外,其余大黄等四味粉碎成细粉,再与火麻仁、苦杏仁掺研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得生丸
处方:益母草600g 当归200g 白芍200g 柴胡100g 木香50g 川芎5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90~2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棕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养血化瘀,调经止痛。用于血瘀气滞,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症瘕痞块。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银翘解毒丸
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制法:上九味,金银花、桔梗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喷加薄荷、荆芥挥发油,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浓缩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蜜丸;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途用量: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控涎丸
处方:甘遂(醋制)300g 红大戟300g 白芥子300g
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米粉或黄米粉240g,调稀糊。取上述粉末,用稀糊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带有淡黄色斑点的糊丸;味微辛、辣。
功能主治:涤痰逐饮。用于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胸胁隐痛,咳喘痛甚,痰不易出,瘰疬,痰核。
用途用量:用温开水或枣汤、米汤送服,一次1~3g,一日1~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忌服;体虚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黄连羊肝丸
处方:黄连20g 胡黄连40g 黄芩40g 黄柏20g 龙胆20g 柴胡40g 青皮(醋炒)40g 木贼40g 密蒙花40g 茺蔚子40g 决明子(炒)40g 石决明(煅)40g 夜明砂40g 鲜羊肝160g
制法:以上十四味,将鲜羊肝切碎、蒸熟、干燥,与其余黄连等十三味掺匀,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泻火明目。用于肝火旺盛,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羞明流泪,胬肉攀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黄连上清丸
处方:黄连10g 桅子(姜制)80g 连翘80g 蔓荆子(炒)80g 防风40g 荆芥穗80g 白芷80g 黄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黄320g 黄柏(酒炒)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制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黄氏响声丸
处方: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制法:上十二味,除薄荷脑外,取大黄、川芎、诃子肉、浙贝母、薄荷、儿茶粉碎成粗粉,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大黄等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80目),加入薄荷脑,混匀。制成糖衣丸,或制成每丸重0、1g或每丸重0、133g的炭衣丸,即得。
性状:为糖衣或炭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或棕褐色;味苦、清凉。
规格:(1)每瓶装400丸(糖衣丸)(2)每丸重0、1g(炭衣丸)(3)每丸重0、133g(炭衣丸)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储藏:密封。
注意:胃寒便溏者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梅花点舌丸
处方:牛黄60g 珍珠90g 麝香60g 蟾酥(制)60g 熊胆30g 雄黄30g 朱砂60g 硼砂30g 葶苈子30g 乳香(制)30g 没药(制)30g 血竭30g 沉香30g 冰片30g
制法:上十四味,除麝香、牛黄、蟾酥、熊胆、冰片外,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硼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牛黄、蟾酥、熊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朱砂除外)配研,过筛,混匀。取上述粉末,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性状: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色;气香,味苦、麻舌。
规格:每10丸重1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1~2次;外用,用醋化开,敷于患处。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通宣理肺丸
处方:紫苏叶144g 前胡96g 桔梗?96g 苦杏仁72g 麻黄96g 甘草72g 陈皮96g 半夏(制)72g 茯苓96g 枳壳(炒)96g 黄芩96g
制法: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略苦。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调经促孕丸
处方:鹿茸(去毛)5g 淫羊藿(炙)10g 仙茅10g 续断10g 桑寄生10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0g 覆盆子10g 山药30g 莲子(去心)10g 茯苓15g 黄芪10g 白芍15g 酸枣仁(炒)10g 钩藤10g 丹参15g 赤芍15g 鸡血藤30g
制法:以上十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包胶衣,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味甘、微苦。
规格:每100丸重10g
功能主治:补肾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脾肾阳虚引起的经血不调,经期不准,月经过少,久不受孕;继发性闭经,黄体功能欠佳,不孕症等属脾肾阳虚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5g(50丸),一日2次,自月经周期第五天起连服20天;无周期者每月连服20天,连服三个月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阴虚火旺、月经量过多者不宜服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消瘿丸
处方:昆布300g 海藻200g 蛤壳50g 浙贝母50g 桔梗100g 夏枯草50g 陈皮100g 槟榔10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褐色的大蜜丸;味咸、涩。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散结消瘿。用于瘿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饭前服用;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脑得生丸
处方:三七78g 川芎78g 红花91g 葛根261g 山楂(去核)157g
制法: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酸。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脑立清丸
处方:磁石200g 赭石350g 珍珠母100g 清半夏200g 酒曲200g 酒曲(炒)200g 牛膝200g 薄荷脑50g 冰片50g 猪胆汁350g (或猪胆粉50g )
制法:上十味,先将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牛膝、酒曲、炒酒曲七味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取出赭石粉100g留作包衣用。薄荷脑、冰片研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猪胆汁加水适量,煮沸,滤过,用胆汁水泛丸;或薄荷脑、冰片研成细粉,与上述粉末及猪胆粉配研均匀,过筛,用水泛丸。用赭石粉包衣,40℃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深褐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
规格:每10粒重1、1g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粒,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及体弱虚寒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脏连丸
处方:黄连25g 黄芩150g 地黄75g 赤芍50g 当归50g 槐角100g 槐花75g 荆芥穗50g 地榆炭75g 阿胶50g
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粗粉。另取猪大肠350g,洗净,切段,与粗粉拌匀,蒸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6~1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用于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疮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9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健脾丸
处方:党参200g 白术(炒)300g 陈皮200g 枳实(炒)200g 山楂(炒)150g 麦芽(炒)200g
制法: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用途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健步丸
处方:黄柏(盐炒)40g 知母(盐炒)20g 熟地黄20g 当归10g 白芍(酒炒)15g 牛膝35g 豹骨(制)10g 龟甲(制)40g 陈皮(盐炒)7、5g 干姜5g 锁阳10g 羊肉320g
制法:上十二味,将羊肉洗净,剔去筋、膜、油,加黄酒40g,煮烂,与黄柏等十一味捣和,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糯米粉5~10g加适量的水调成的稀糊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至深褐色的糊丸;气微腥,味微苦。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逍遥丸(大蜜丸)
处方: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
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5~145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逍遥丸(水丸)
处方: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
制法: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甜。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柴胡舒肝丸
处方:茯苓100g 枳壳(炒)50g 豆蔻40g 白芍(酒炒)50g 甘草50g 香附(醋制)75g 陈皮50g 桔梗50g 厚朴(姜制)50g 山楂(炒)50g 防风50g 六神曲(炒)50g 柴胡75g 黄芩50g 薄荷50g 紫苏梗75g 木香25g 槟榔(炒)75g 三棱(醋制)50g 大黄(酒炒)50g 青皮(炒)50g 当归50g 姜半夏75g 乌药50g 莪术(制)50g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80~1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
规格:每丸重10g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荷叶丸
处方:荷叶320g 藕节64g 大蓟(炭)48g 小蓟(炭)48g 知母64g 黄芩(炭)64g 地黄(炭)96g 棕榈(炭)96g 栀子(焦)64g 白茅根(炭)96g 玄参96g 白芍64g 当归32g 香墨8g
制法:上十四味,将荷叶取出一半炒炭,另一半用黄酒240g浸拌,置罐中,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低温干燥,与其余藕节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后微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桂枝茯苓丸
处方:桂枝100g 茯苓100g 牡丹皮100g 赤芍100g 桃仁100g
制法: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症。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桂附理中丸
处方:肉桂30g 附片30g 党参90g 白术(炒)90g 炮姜90g 炙甘草9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而辛辣。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用途用量: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桂附地黄丸
处方:肉桂20g 附子(制)2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棕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辛。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冠心苏合丸
处方:苏合香50g 冰片105g 乳香(制)105g 檀香210g 青木香210g
制法:以上五味,除苏合香、冰片外,其余乳香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炼蜜适量,微温后加入苏合香,搅匀,再与上述粉末混匀,制成1000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凉。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止痛。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
用途用量:嚼碎服,一次1丸,一日1~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祛风舒筋丸
处方:防风50g 桂枝50g 麻黄50g 威灵仙50g 制川乌50g 制草乌50g 苍术(炒)50g 茯苓50g 木瓜50g 秦艽50g 骨碎补(炒)50g 牛膝50g 甘草50g 海风藤50g 青风藤50g 穿山龙50g 老鹳草50g 茄根50g
制法:上十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6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苦。
规格:每丸重7g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腰腿疼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洋参保肺丸
处方:罂粟壳120g 五味子(醋炙)30g 川贝母60g 陈皮60g 砂仁30g 枳实60g 麻黄30g 苦杏仁60g 石膏30g 甘草60g 玄参60g 西洋参粉45g
制法:上十二味,除西洋参粉外,其余罂粟壳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西洋参粉配研均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滋阴补肺,止嗽定喘。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痰喘、胸闷气短,口燥咽干,睡卧不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注意:感冒咳嗽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济生肾气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120g 泽泻60g 肉桂20g 附子(制)20g 牛膝40g 车前子40g
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酸而微甘、苦。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首乌丸
处方:制何首乌360g 地黄20g 牛膝(酒制)40g 桑椹70g 女贞子(酒制)40g 墨旱莲48g 桑叶(制)40g 黑芝麻16g 菟丝子(酒蒸)80g 金樱子70g 补骨脂(盐炒)40g 豨莶草(制)80g 金银花(制)20g
制法:上十三味,除桑椹、墨旱莲和金樱子外,其余制何首乌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桑椹和金樱子分别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约为、135的清膏;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约为1、38的清膏。取上述细粉,将桑椹清膏、金樱子清膏、部分墨旱莲清膏、10g炼蜜和适量水混匀,用混合液泛丸,稍干后用剩余的墨旱莲清膏和10g炼蜜的混合液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乌须发。用于肝肾两虚,头晕目花,耳鸣,腰酸肢麻,须发早白;高脂血症。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前列舒丸
处方:熟地黄、薏苡仁、冬瓜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苍术、桃仁、泽泻、茯苓、桂枝、附子(制)、韭菜子、淫羊藿、甘草
制法: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酸。
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3g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滋阴益肾,利尿。用于尿频,尿急,尿滴沥,血尿;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12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尿闭不通者不宜用本药。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洁白丸
处方:诃子(煨)370g 寒水石(平制)210g 翼首草85g 五灵脂膏178g 土木香26g 石榴子26g 木瓜26g 沉香19g 丁香20g 石灰华13g 红花6g 肉豆蔻13g 草豆蔻13g 草果仁13g
来源:为藏族验方。
制法:上十四味,除五灵脂膏外,其余诃子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五灵脂膏加炼蜜370g及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性状:为暗褐色的水蜜丸;气香,味涩、苦、辛。
规格:每丸重0、8g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用于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呕逆泄泻,小便不利。
用途用量:嚼碎吞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300g 六神曲(炒)100g 半夏(制)100g 茯苓100g 陈皮50g 连翘50g 莱菔子(炒)50g 麦芽(炒)5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25~155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酸、涩、甜。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途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9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香砂养胃丸
处方:木香210g 砂仁210g 白术300g 陈皮300g 茯苓300g 半夏(制)300g 香附(醋制)210g 枳实(炒)210g 豆蔻(去壳)210g 厚朴(姜制)210g 广藿香210g 甘草90g
制法: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切碎的生姜90g、大枣15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以总量5%的滑石粉-四氧化三铁(1:1)的混合物包衣,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香砂枳术丸
处方:木香150g 枳实(麸炒)150g 砂仁150g 白术(麸炒)150g
制法: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略辛。
规格:每袋装10g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忌食生冷食物。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香砂六君丸
处方:木香70g 砂仁80g 党参100g 白术(炒)200g 茯苓200g 炙甘草70g 陈皮80g 半夏(制)10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g、大枣2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甜、辛。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香附丸
处方:香附(醋制)300g 当归200g 川芎50g 白芍(炒)100g 熟地黄100g 白术(炒)100g 砂仁25g 陈皮50g 黄芩50g
制法: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适量的黄酒泛丸,低温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用炼蜜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用玉米朊包衣,晾干,制成水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暗黄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苦辛;或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微甘、微苦辛。
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1g;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理气养血。用于气滞血虚,胸闷胁痛,经期腹痛,月经不调。
用途用量: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水丸一次6~9g,水蜜丸一次9~13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水丸,密闭,防潮。水蜜丸、大蜜丸,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香连丸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制法: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香苏正胃丸
处方:广藿香80g 紫苏叶160g 香薷80g 陈皮40g 厚朴(姜制)80g 枳壳(炒)20g 砂仁20g 白扁豆(炒)40g 山楂(炒)20g 六神曲(炒)20g 麦芽(炒)20g 茯苓20g 甘草11g 滑石66g 朱砂3、3g
制法:上十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广藿香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酸苦。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用于小儿暑湿感冒,停食停乳,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腹痛胀满,小便不利。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皂矾丸
处方:皂矾、西洋参、海马、肉桂、大枣(去核)、核桃仁
制法:上六味,海马、大枣于75~80℃烘干,粉碎成细粉;核桃仁捣碎,与其余西洋参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50~60g制成小蜜丸,包活性炭衣,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气特异,味甜、微苦、微涩。
规格:每丸重0、2g
功能主治:温肾健髓,益气养阴,生血止血。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放疗和化疗引起的骨髓损伤、白细胞减少属肾阳不足、气血两虚证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7~9丸,一日3次,饭后即服。
储藏:密封。
注意:忌茶水。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复方丹参滴丸
处方:丹参、三七、冰片
性状:为棕色的滴丸;气香,味稍苦。
规格:每丸重25m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用途用量: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胃肠安丸
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巴豆霜、大枣(去核)、川芎
制法:上十一味,巴豆霜、麝香分别粉碎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沉香等八味粉碎成细粉,与巴豆霜、麝香粉末配研,混匀,过筛,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包衣,打光,阴干,即得。
性状:为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甘、辛、苦。
规格:(1)小丸每20丸重0、08g(2)大丸每4丸重0、08g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用途用量:口服,小丸一次20丸,一日3次;小儿一岁内一次4~6丸,一日2~3次;一至三岁一次6~12丸,一日3次;三岁以上酌加。大丸一次4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茴香橘核丸
处方:小茴香(盐炒)40g 八角茴香40g 橘核(盐炒)40g 荔枝核80g 补骨脂(盐炒)20g 肉桂16g 川楝子80g 延胡索(醋制)40g 莪术(醋制)20g 木香20g 香附(醋制)40g 青皮(醋炒)40g 昆布40g 槟榔40g 乳香(制)20g 桃仁16g 穿山甲(制)20g
制法: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酸、辛、苦。
规格:每100丸重6g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疝,睾丸肿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栀子金花丸
处方:栀子116g 黄连4、8g 黄芩192g 黄柏60g 大黄116g 金银花40g 知母40g 天花粉6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大便秘结。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柏子养心丸
处方:柏子仁25g 党参25g 炙黄芪100g 川芎100g 当归100g 茯苓200g 远志(制)25g 酸枣仁25g 肉桂25g 五味子(蒸)25g 半夏曲100g 炙甘草10g 朱砂30g
制法:上十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柏子仁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色的水蜜丸、棕色至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先甜而后苦、微麻。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100g 大黄200g 黄连(姜汁炒)60g 黄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60g 泽泻4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枳术丸
处方:枳实(炒)250g 白术(炒)500g
制法: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荷叶75g,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行气化湿。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驻车丸
处方:黄连360g 炮姜120g 当归180g 阿胶180g
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醋60ml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微辛。
规格:每50丸重3g。
功能主治:滋阴,止痢。用于久痢伤阴,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休息痢。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3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湿热积滞、痢疾初起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参茸保胎丸
处方:党参66g 龙眼肉20g 菟丝子(盐水制)33g 香附(醋制)41g 茯苓58g 山药50g 艾叶(醋制)41g 白术(炒)50g 黄芩66g 熟地黄41g 白芍41g 阿胶41g 炙甘草28g 当归50g 桑寄生41g 川芎(酒制)41g 羌活20g 续断41g 鹿茸20g 杜仲58g 川贝母20g 砂仁33g 化橘红41g
制法: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深褐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辛。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补血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营血亏虚,身体虚弱,腰膝酸痛,少腹坠胀,妊娠下血,胎动不安。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参茸白凤丸
处方:人参8、2g 鹿茸(酒制)9、4g 党参(炙)40g 当归(酒蒸)39g 熟地黄77、5g 黄芪(酒制)39g 白芍(酒制)39g 川芎(酒制)30g 延胡索(制)23g 胡芦巴(盐制)30g 续断(酒制)30g 白术(制)30g 香附(制)31g 砂仁23g 益母草(酒制)39g 黄芩(酒制)30g 桑寄生(蒸)21g 炙甘草30g
制法:上十八味,鹿茸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芪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与鹿茸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或果葡糖浆)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或果葡糖浆)85~105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微苦、甘。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4g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调经安胎。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漏早产。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次。
储藏:密封。
注意:感冒发热者忌服;孕妇遵医嘱服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参苏丸
处方:党参75g 紫苏叶75g 葛根75g 前胡75g 茯苓75g 半夏(制)75g 陈皮50g 枳壳(炒)50g 桔梗50g 甘草50g 木香50g
制法: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30g、大枣3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降糖丸
处方:红参、黄芪、黄精、茯苓、白术、葛根、五味子、黄连、大黄、甘草
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20%桃胶作黏合剂,用75%乙醇泛丸,干燥,用地黄炭粉包衣,打光,即得。
性状:为黑色有光泽的水丸;气香,味微苦。
规格:每100丸重7g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定坤丹
处方:本品为人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苓、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大蜜丸。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先甜而后苦、涩。
规格:每丸重10、8g。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半丸至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伤风感冒时停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河车大造丸
处方:紫河车100g 熟地黄200g 天冬100g 麦冬100g 杜仲(盐炒)150g 牛膝(盐炒)100g 黄柏(盐炒)150g 龟甲(制)20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苦、甘。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肥儿丸
处方:肉豆蔻(煨)50g 木香20g 六神曲(炒)100g 麦芽(炒)50g 胡黄连100g 槟榔50g 使君子仁100g
制法: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苦。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健胃消积,驱虫。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知柏地黄丸
处方:知母40g 黄柏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柏(盐炒)300g 黄芩(酒炒)200g 椿皮(炒)150g 香附(醋制)150g 白芍(炒)300g 龟甲(制)400g
制法: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米黄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经止带。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明目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枸杞子60g 菊花60g 当归60g 白芍60g 蒺藜60g 石决明(煅)80g
制法: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先甜而后苦、涩。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拨云退翳丸
处方:密蒙花80g 蒺藜(盐炒)60g 菊花20g 木贼80g 蛇蜕12g 蝉蜕20g 荆芥穗40g 蔓荆子80g 薄荷20g 当归60g 川芎60g 黄连20g 地骨皮40g 花椒28g 楮实子20g 天花粉24g 甘草12g
制法: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消障退翳。用于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抱龙丸
处方:茯苓50g 赤石脂25g 广藿香38g 法半夏31g 陈皮25g 厚朴25g 薄荷31g 紫苏叶31g 僵蚕(姜制)31g 山药25g 天竺黄38g 檀香25g 白芷25g 砂仁25g 防风31g 荆芥38g 白附子31g 独活31g 白芍25g 诃子(去核)25g 荜茇25g 白术(炒)38g 川芎(酒蒸)31g 木香25g 朱砂47g 天麻25g 香附(四制)25g
制法:上二十七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茯苓等二十六味粉碎成细粉,与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甘、辛、辣。
规格:每丸重1、56g
功能主治:祛风健胃。用于小儿风痰吐乳腹泻。
用途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1丸,一岁至二岁一次2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青娥丸
处方:杜仲(盐炒)480g 补骨脂(盐炒)240g 核桃仁(炒)150g 大蒜120g
制法:上四味,将大蒜蒸熟,干燥,与杜仲、补骨脂粉碎成细粉,过筛,再将核桃仁捣烂,与上述粉末掺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50~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苦、甘而辛。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青果丸
处方:青果100g 金银花100g 黄芩100g 北豆根100g 麦冬100g 玄参100g 白芍100g 桔梗10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用玉米朊包衣,晾干,制成水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黑棕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1g;大蜜丸每丸重6g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口干舌燥,肺燥咳嗽。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8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纯阳正气丸
处方:广藿香100g 半夏(制)100g 青木香100g 陈皮100g 丁香100g 肉桂100g 苍术100g 白术100g 茯苓100g 朱砂10g 硝石(精制)10g 硼砂6g 雄黄6g 金礞石(煅)4g 麝香3g 冰片3g
制法:上十六味,除麝香、冰片、硝石外,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广麝香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再将硝石研细掺入,过筛,混匀;另取花椒50g,加水煎煮二次,取煎液与上述粉末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水丸;气芳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用于暑天感寒受湿,腹痛吐泻,胸膈胀满,头痛恶寒,肢体酸重。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妙济丸
处方:黑木耳(醋制)300g 当归32g 白芍(酒炒)10g 川芎12g 木瓜16g 杜仲(盐炒)20g 续断32g 川牛膝(酒蒸)32g 苍术32g 小茴香(盐炒)8g 木香6g 丁香6g 母丁香6g 乳香(制)8g 茯苓50g 土茯苓32g 龟甲(制)50g
制法: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0g和酥油(加热熔化后滤过)16、6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特异,味微甜而后苦、辛。
规格:每丸重6g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腰腿酸软。
用途用量:用黄酒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100g 党参200g 白术(炒)150g 干姜100g 甘草100g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启脾丸
处方:人参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甘草50g 陈皮50g 山药100g 莲子(炒)100g 山楂(炒)50g 六神曲(炒)80g 麦芽(炒)50g 泽泻50g
制法: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大蜜丸;味甜。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500g 香附(醋制)500g
制法: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棕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辣。
功能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补肾固齿丸
处方:熟地黄、地黄、鸡血藤、紫河车、骨碎补(盐水炙)、漏芦、丹参(酒炙)、五味子(酒炙)、山药、郁金(醋炙)、炙黄芪、牛膝、野菊花、茯苓、枸杞子、牡丹皮、泽泻(盐水炙)、肉桂
制法:上十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食盐30g,加适量水使溶解,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盐水泛丸,干燥,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为薄膜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咸、微苦、辛。
规格:每30丸重1g
功能主治:补肾固齿,活血解毒。用于肾虚血热型牙周病,牙齿酸软,咀嚼无力,松动移位,牙龈出血。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补中益气丸
处方:炙黄芪200g 党参60g 炙甘草100g 白术(炒)60g 当归60g 升麻60g 柴胡60g 陈皮6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辛。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途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沉香25g 木香50g 广藿香100g 香附(醋制)50g 砂仁50g 陈皮50g 莪术(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 麦芽(炒)100g 甘草50g
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嗳气泛酸。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龟鹿补肾丸
处方:菟丝子(炒)51g 淫羊藿(蒸)43g 续断(蒸)43g 锁阳(蒸)51g 狗脊(蒸)64g 酸枣仁(炒)43g 制何首乌64g 炙甘草21g 陈皮(蒸)21g 鹿角胶(炒)9g 熟地黄64g 龟甲胶(炒)13g 金樱子(蒸)51g 炙黄芪43g 山药(炒)43g 覆盆子(蒸)85g
制法: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甘、甜。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1)6g(2)12g
功能主治: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多小便,健忘失眠。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5~9g,大蜜丸一次6~12g,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牡荆油胶丸
来源:为牡荆油与适量稀释剂经加工制成的胶丸。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透明胶丸,内含淡黄色至橙黄色的油质液体;有特殊的香气。
规格:20mg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
储藏:密封,遮光,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抗骨增生丸
处方:熟地黄210g 肉苁蓉(蒸)140g 狗脊(盐制)140g 女贞子(盐制)70g 淫羊藿140g 鸡血藤140g 莱菔子(炒)70g 骨碎补140g 牛膝140g
制法:上九味,取狗脊、熟地黄140g、淫羊藿70g粉碎成细粉,剩余的熟地黄、淫羊藿与莱菔子等六味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包衣,打光,干燥;或加炼蜜55~65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甘、微涩。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
功能主治:补腰肾,强筋骨,活血,利气,止痛。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胸椎炎,肥大性腰椎炎),颈椎综合症,骨刺。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2、2g,小蜜丸一次3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医痫丸
处方:生白附子40g 天南星(制)80g 半夏(制)80g 猪牙皂400g 僵蚕(炒)80g 乌梢蛇(制)80g 蜈蚣2g 全蝎16g 白矾120g 雄黄12g 朱砂16g
制法:上十一味,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生白附子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棕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咸、涩、辛。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定痫止搐。用于诸痫时发,二目上窜,口吐涎沫,抽搐昏迷。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本品含毒性药,不宜多服;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苏合香丸
处方:苏合香50g 安息香100g 冰片5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75g 檀香100g 沉香100g 丁香100g 香附100g 木香100g 乳香(制)100g 荜茇100g 白术100g 诃子肉100g 朱砂100g
制法:上十五味,除苏合香、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安息香等十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再将苏合香炖化,加适量炼蜜与水制成水蜜丸960丸,低温干燥;或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960丸,即得。
性状:为赭红色的水蜜丸或赭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于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杞菊地黄丸
处方:枸杞子40g 菊花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麦味地黄丸
处方:麦冬60g 五味子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制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而酸。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妇科通经丸
处方:巴豆(制)80g 干漆(炭)160g 香附(醋炒)200g 红花225g 大黄(醋炒)160g 沉香163g 木香225g 莪术(醋煮)163g 三棱(醋炒)163g 郁金163g 黄芩163g 艾叶(炭)75g 鳖甲(醋制)163g 硇砂(醋制)100g 穿山甲(醋制)163g
制法:以上十五味,除制巴豆外,其余香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制巴豆混匀。每100g粉末加黄蜡100g泛丸。每500g蜡丸用朱砂粉末7、8g包衣,打光,即得。
性状:为朱红色的蜡丸,除去外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微咸。
规格:每10丸重1g
功能主治:破瘀通经,解郁止痛。用于气血瘀滞引起的痛经,闭经,并见胸膈痞闷,腰腹胀痛等症。
用途用量:每早空腹,小米汤或黄酒送服,一次3g,一日1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气血虚弱引起的经闭腹痛、便溏及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及荞麦面等。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妇科分清丸
处方:当归200g 白芍100g 川芎150g 地黄200g 栀子100g 黄连50g 石韦50g 海金沙25g 甘草100g 关木通100g 滑石150g
制法:上十一味,石韦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其余当归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上述粉末,用石韦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为黄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尿频涩痛,短赤浑浊。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防风通圣丸
处方:防风50g 荆芥穗25g 薄荷50g 麻黄50g 大黄50g 芒硝50g 栀子25g 滑石300g 桔梗100g 石膏100g 川芎50g 当归50g 白芍50g 黄芩100g 连翘50g 甘草200g 白术(炒)25g
制法:上十七味,除芒硝、滑石外,其余防风等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芒硝加水溶解,滤过;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取上述粉末,用芒硝滤液泛丸,干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性状: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咸、微苦。
规格:每20丸重1g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导赤丸
处方:连翘120g 黄连60g 栀子(姜炒)120g 关木通60g 玄参120g 天花粉120g 赤芍60g 大黄60g 黄芩120g 滑石120g
制法: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安神补心丸
处方:丹参300g 五味子(蒸)150g 石菖蒲100g 安神膏560g
制法:上四味,安神膏系取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各3份及女贞子(蒸)4份、首乌藤5份、地黄2份、珍珠母20份,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80~85℃)。将丹参、五味子、石菖蒲粉碎成细粉;按处方量与安神膏混合制丸,干燥,打光或包糖衣,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浓缩丸或糖衣丸;味涩、微酸。
规格:每15丸重2g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安宫牛黄丸
处方:牛黄100g 水牛角浓缩粉200g 麝香25g 珍珠50g 朱砂100g 雄黄100g 黄连100g 黄芩100g 栀子100g 郁金100g 冰片25g
制法:以上十一味,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黄连、黄芩、栀子、郁金香粉碎成细粉;将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600丸,即得。
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规格:每丸重3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安坤赞育丸
处方:香附(醋制)96g 鹿茸24g 阿胶24g 紫河车20g 白芍16g 当归16g 牛膝14g 川牛膝14g 北沙参12g 没药(醋制)12g 天冬11、5g 补骨脂(盐制)11g 龙眼肉10g 茯苓8g 黄柏8g 龟甲8g 锁阳8g 杜仲(盐制)8g 秦艽8g 鳖甲(醋制)8g 艾叶(炭)8g 白薇8g 延胡索(醋制)8g 山茱萸(酒制)8g 鹿尾7、5g 枸杞子6g 鸡冠花6g 黄芪6g 乳香(醋制)6g 赤石脂(煅)6g 鹿角胶6g 菟丝子4g 肉苁蓉(酒制)6g 鸡血藤4g 桑寄生4g 琥珀4g 甘
制法:以上六十三味,白术、砂仁、地黄、酸枣仁、沉香、陈皮、续断、川芎、橘红、黄芩、泽泻、远志、青蒿、藁本、肉豆蔻、柴胡、红花、紫苏叶、木香、丹参、熟地黄粉碎成粗粉;其余香附等四十二味,置罐中,加黄酒400g,加盖封闭,放高压罐内加热或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与上述粗粉掺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形瘦虚赢,神倦体疲,面黄浮肿,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午后低烧,骨蒸潮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虚弱,瘀血腹痛,大便溏泻。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遵医嘱服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羊胆丸
处方:羊胆干膏53g 百部150g 白及200g 渐贝母100g 甘草60g
制法:上五味,甘草、白及分别粉碎成细粉;其余羊胆干膏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部分羊胆干膏等粉末起模,剩余的粉末与白及粉末混匀,用水泛丸,用甘草粉末包衣,干燥,即得。
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气微腥,味甘、苦。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止血。用于痰火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3g,一日3次。
储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壮骨关节丸
处方: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续断、补骨脂、桑寄生、鸡血藤、熟地黄、木香、乳香、没药
制法:上十二味,乳香、没药、木香、独活均半量,补骨脂、续断、熟地黄、鸡血藤均四分之一量,粉碎成细粉,过筛;剩余的药材与其余狗脊等四味加水煎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28(60℃)的清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用水泛丸,打光,制成浓缩水丸;或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甘草炭(或生地炭)包衣,制成水丸,即得。
性状:为黑色的浓缩丸或水丸;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用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经络痹阻;各种退行性骨关节痛,腰肌劳损等。
用途用量:口服,浓缩丸一次10丸;水丸一次6g,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血脂宁丸
处方: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白糖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酸。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用于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提高心肌对强心苷作用的敏感性,抗心律失常及高脂血症。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储藏:密封。
注意:严重胃溃疡、胃酸分泌多者禁用或慎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华佗再造丸
来源:为川芎、吴茱萸、冰片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浓缩水蜜丸。
性状:为黑色的浓缩水蜜丸;气香,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之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4~8g,一日2~3次;重症一次8~16g;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仲景胃灵丸
处方: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制法:以上八味,白芍、炙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其余肉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稠膏,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制成微丸,用百草霜包衣,撞光,干燥,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微丸;气芳香,味辛、甘。
规格:每袋装1、2g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2g,一日3次;儿童酌减。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竹沥达痰丸
处方:黄芩200g 半夏(制)150g 大黄(酒制)200g 橘红200g 甘草100g 沉香5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压榨取汁,加鲜竹沥800ml混匀,与上述粉末泛丸。取青礞石100g,加硝石30g煅后水飞成极细粉,包衣,干燥,即得。
性状:为绿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规格:每50丸重3g
功能主治:豁除顽痰,清火顺气。用于痰热上壅,顽痰胶结,咳喘痰多,大便干燥,烦闷癫狂。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9g。
储藏:密闭,防潮。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当归养血丸
处方:当归150g 白芍(炒)150g 地黄400g 炙黄芪150g 阿胶150g 牡丹皮100g 香附(制)150g 茯苓150g 杜仲(炒)200g 白术(炒)200g
制法:以上十味,除阿胶外,当归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阿胶用适量水溶化,与炼蜜和匀。每100g粉末用含炼蜜35~45g的上述混合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暗棕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3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100g 龙胆(酒炒)100g 芦荟50g 青黛50g 栀子100g 黄连(酒炒)100g 黄芩(酒炒)100g 黄柏(盐炒)100g 大黄(酒炒)50g 木香25g 麝香5g
制法:以上十一味,除麝香外,其余当归等十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性状:黄绿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百合固金丸
处方:百合100g 地黄200g 熟地黄300g 麦冬150g 玄参80g 川贝母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桔梗80g 甘草100g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用途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名称:再造丸
处方:蕲蛇肉20g 全蝎15g 地龙5g 僵蚕(炒)10g 穿山甲(制)10g 豹骨(制)10g 麝香5g 水牛角浓缩粉15g 牛黄2、5g 龟甲(制)10g 朱砂10g 天麻20g 防风20g 羌活20g 白芷20g 川芎20g 葛根15g 麻黄20g 肉桂20g 细辛10g 附子(制)10g 油松节10g 桑寄生20g 骨碎补(炒)10g 威灵仙(酒炒)15g 粉萆薢20g 当归10g 赤芍10g 片姜黄2、5g 血竭7、5g 三七5g 乳香(制)10g 没药(制)10g 人参20g 黄芪20g 白术(炒)
制法:上五十八味,除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蕲蛇肉等五十三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甘、苦。
规格:每丸重9g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语言蹇涩。
用途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储藏:密封。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国药典》
备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