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8-2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本病的发生起因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肺胸疾患,所以其病理过程中始终有痰咳、气喘等原发病的症状,肺心病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故又有继发性的病症,如心悸、紫绀、水肿、昏迷、抽搐等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

  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阻塞性肺气肿最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

  肺血管疾病。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

  2 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形成是肺心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肺血管床减少。

  3.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加。

  右心室肥大,右心功能不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