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肾养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

 道不在远 2013-08-22

滋肾养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46例

发表时间:2011-12-29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11期供稿   作者:叶红
[导读] 用药不可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劫津伤阴。

叶红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1-111-01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因卵巢功能衰退出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综合症。约15%的妇女围绝经期毫无症状,约10-15%的妇女症状较重需要治疗。中医将部分妇女在“绝经”前后伴随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烦躁易怒,或面目肢体浮肿,尿频失禁,腰膝酸痛,肢冷便溏等各种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证候”,亦称“经断前后诸症”。本病在古代医籍中无单独记载,但其症状常散见在“年老血崩”,“年老经断复来”,“ 脏躁”,“血合病”等病证中。该病于六十年代开始,在妇科中医教材中就有讨论。中医古代文献《内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遂不通,故形坏而无子。”由于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虚,生殖机能逐渐减退以致丧失,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而使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而导致,肾虚是致病之本。笔者根据中医辩证理论,采用滋肾养阴汤治疗,收效显箸,取得满意的效果,为病人提供了除西医激素治疗以外的又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病例均为2006年1月-2010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病人。年龄40-53岁,病程6个月-3年。所有病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两组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诊疗常规》[1]进行诊断:
        1.2.1妇女年龄在40岁左右及其以上。
        1.2.2月经改变,绝大多数妇女先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期缩短或淋漓不止;小部分妇女出现不规则出血,量多然后逐渐停止。

仅少数妇女月经突然停止。心血管症状潮热、烘热、心悸与血压波动。神经精神症状忧虑、抑郁、烦燥、易激动与失眠。新陈代谢障碍、肥胖、关节痛与骨质疏松。检查全身及妇科检查无引起上述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服用滋肾养阴汤水煎液,每日1剂,每天早晚分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方药组成:生地10 g、生白药10 g、枸杞子10 g、山药10 g、山莱萸10 g、制骨乌10 g、茯苓10 g、龟版10 g、党参10 g,如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加茯神10 g、酸枣仁10 g、天冬10 g、麦冬10 g。
        2.2对照组:知柏地黄丸8粒/次,3次/日。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3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症状消除。好转:诸症减轻。未愈:诸症无变化。[2]
        3.2治疗结果:经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
有效率97.83%;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9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81%。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采用Ridit分析:R1(0.317,0.483)、R2(0.498,0.687),两置信区间无重叠部分,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根据中医辩证理论,采用滋肾养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疗效显著。
        4讨论
  中医学认为经断前后证候,为妇女在绝经年龄因肾气虚、天癸竭、冲任二脉匮乏所出现的系列症状,其病在于阴阳偏虚,治疗着重补肾滋肾,并根据其所连系的脏腑而加以调摄。用药不可过用辛燥、苦寒之品以免劫津伤阴。
  《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认为:女子到绝经年龄,由于肾气虚,天癸竭,全身机能相对减弱,只是本病发生的一个内在条件,而发病与否也与某些人的特异体质,,精神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患者禀赋不充,或久病失养,兼之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失度,或外邪侵扰等因素,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和,进一步损伤冲任二脉的结果。滋肾养阴汤中生地、枸杞子、山莱萸、制骨乌滋肾养阴,填补精血,山药、茯苓、党参、甘草健脾益气以资生气血生化之源,补后天以养先天。龟版育阴潜阳以补冲任。诸药合用,共奏其滋肾养阴之效。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妇产科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9:62—63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140—141 

投稿打印文章转寄朋友留言编辑收藏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