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字手势来历不简单

 公司总裁 2013-08-23

要说当今世界最流行的手势,非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莫属。不管人种和国籍,不论士兵还是运动员,都喜欢用它表达胜利的心情。但要说它的来历,曾一直认为是由二战时丘吉尔在演说中做出的。但实际上起源于近600年前的阿金库尔(古地名,位于法国西北部)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英军弓箭手向被俘法军炫耀自己手指完好无损,而并未如对方所愿被砍掉。

  英国弓箭手创造V手势

  英法两国由于诺曼底领土纠纷及王位继承等问题,在1337年拉开战幕,史称“百年战争”。在此后几十年里,两国打打和和,到1415年前在法军的蚕食下,英军节节败退,仅保留法国西部沿海5个港口。但当时英军的最高统帅换成了英王亨利五世,他12岁就成为骑士,此后东征西战,在一次战役中面部中箭,亲自体验了长弓的威力,从此大力加强英军的弓箭手部队。

  在1415年9月的哈福娄(位于法国西北部地区)围攻战中,英军伤亡4000人,使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领剩下的5000长弓手和900骑士撤退。一星期后,亨利五世陷入绝境,部队被伤病和饥饿折磨着,并在阿金库尔被3倍以上的法军合围。他曾想和法国人谈判,但遭到拒绝。高傲的法国贵族放出话来:“我们要把这些英国农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来,让他们永远没法用弓箭!”

  10月25日清早,战斗打响。在战前,亨利将法国人的狂言说给手下听,告诉他们:“跑不掉了,要想保住食指和中指,就要拼命!”英军率先推进到长弓有效射程内,把木桩固定好以拦阻法军骑兵,开始把一阵阵箭雨“泼”向法国人。法军如梦初醒,第一线重骑兵开始冲击,但厚重的盔甲在英格兰长弓下不堪一击。法军好不容易冒着箭雨趟过泥沼,到了近处却发现还有木桩挡路。第二线的重步兵上来了,但溃逃的己方骑兵把阵形冲得七零八落,频繁射来的箭雨不停吞噬他们的生命。好不容易冲到英军面前,自己的长戟却发挥不了作用。当英国长弓手们放下弓箭,操起匕首斧头加入战斗后,法国人终于败了。第三线的新兵被惨烈的场面惊呆了,再加上没人指挥,于是纷纷掉转马头,四散逃命。

  此战法军损失过万,仅大大小小的贵族就战死了5000多,皇室总管阵亡,大元帅则被俘。

  亨利五世下令处死了几乎所有法国战俘,面对昨天还不可一世,今天却成为俘虏的法国人,英国弓箭手们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两根手指,向法国的贵族们炫耀:“不是想砍我手指么,看到没?我们的食指和中指完好无缺。”此后,代表胜利的V字手势开始流传开来。

  通过丘吉尔被普及

  二战爆发后,西欧各国相继沦陷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当时有个叫维克多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以“不列颠上校”的名义,每天从英国对比利时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军。

  1940年末,他突发奇想,提出以“V”表示胜利的意思,呼吁人们在德占领区广泛书写字母“V”,以示对抗战的坚定信念。几天之内,比利时的首都、城乡街道上和墙壁及电线杆上,到处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V”字,就连德军营房内也频频出现。很快“V”不胫而走,传遍欧洲,亲朋好友见面也往往伸出手指表示“V”,心照不宣地表示出团结一心、反抗法西斯的决心。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共场所露面时经常作此手势,使得V字手势更具有了不朽地位。尤其在1940年到1950年间,V字手势几乎就是胜利的同义词。

  “V”运动高涨,在欧洲掀起一场反法西斯斗争热潮,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冲击着德军的心理战线。
手心朝向至关重要

  在美国,作V字手势时一般是掌心朝前,对着他人。英国人则有时掌心朝前,有时掌心朝后,对着自己。但当掌心向后时是一种粗俗猥亵的用法。

  丘吉尔在1941年的一次演讲时,曾经掌心朝后,对着英军作V字手势,引起很大议论。今日在英国,如果你不明白掌心朝向的区别,你不是个离群索居的隐士,就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嬴得大选之后,也重复了丘吉尔所犯过的错误,将自己的手背对着群众,比划出V字手势。

  因为在中世纪西欧的许多地区,这个手势暗指对方因妻子红杏出墙,被“戴绿帽”,所以作这种手势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或羞辱。而在南欧和东欧,掌心向自己的“V”手势则意味着对方有着“魔鬼一样的犄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