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1)

 武仁 2013-08-23

根据市委的部署和组织部的统一安排,由中日文化经济交流协会承办的无锡市“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赴日研修班,于2011年1月9日至29日在日本举行,本人参加了这一期研修考察。这次研修考察不同于合作项目洽谈,也不同于专业学术交流,而是专业培训与学习考察结合,理性思考与实地调研结合。研修班既了解了日本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历史,日本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吸取的教训;又了解了日本低碳社会发展战略,日本资源再循环利用的法律支撑和政策支持;也掌握了日本生态环境教育的做法,日本生态环境教育的设施建设情况。研修班了解到的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经验,对我市建设低碳城市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的成功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将建设“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作为国家战略,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全力推进“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了实现日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先后推出了两大体系的法律法规:

一是制订了一系列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日本政府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构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再利用一体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建立以抑制天然资源消费、降低环境负荷为中心的“循环型社会”。

基于上述认识,1960年4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提出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并获得了国会的通过,这部法律构成了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日本先后制订了《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家电再循环法》、《建筑再循环法》、《食品再循环法》、《汽车再循环法》。同时,对原先制订的《废弃物处理法》先后修订了20次,以解决废弃物种类因经济发展变化而带来的不适应。

二是制订了一系列低碳社会建设的法律法规。1968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指出: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必须致力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的建设。强调要引领世界低碳经济革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根据这一战略构想,1970年5月和6月,日本国会分别通过了《能源合理利用法》、《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1971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1972年4月,日本环境省又颁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这些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对日本“循环型社会”、“低碳社会”建设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注重强化基础研究工作。日本十分重视“循环型社会”和“低碳社会”的基础研究工作。一方面,重视抓好宏观研究。设立全球环境研究基金,启动“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制订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情景和路线图,提出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具体对策。另一方面,注重抓好微观研究。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作用,开展循环型经济和低碳经济专门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重点研究的内容有:(1)生物燃料技术的研究; (2)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3)堆肥发酵搅拌处理技术的研究;(4)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5)蓝藻处理技术的研究;(6)焚烧飞灰资源化技术的研究;(7)环保再生木材技术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各地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下大功夫进行基础研究,并加快技术转化的速度。如:北九洲专门设立了学术研究城,通过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把最尖端的废料处理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的机构集中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再生利用研究,并建成了再生利用企业集群。其研究内容包括:(1)塑料瓶再生项目的研究;(2)办公设备再生项目的研究;(3)汽车再生项目的研究;(4)家电再生项目的研究;(5)荧光灯再生项目的研究;(6)医疗器具再生项目的研究;(7)建筑混合废物再生项目的研究;(8)有色金属综合再生项目的研究;(9)食用油再生项目的研究;(10)清洗剂、有机溶剂再生项目的研究;(11)泡沫聚苯乙烯再生项目的研究,等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原来污染成灾并被称之为“死海”的北九洲响滩地区,现在已经打造成了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其海边港口也建成了一个循环利用专用港。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峰会)上,北九洲因此获得了日本唯一的“联合国地方城市奖”。


3、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日本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用各种先进技术,配置各种先进装备,建造一流的废弃物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城市下水道系统、城市共同沟系统等设施。如:日本东京在二十三个区共建有21个余热回收型垃圾焚烧厂,分别建在住宅区、临海地区和繁华街。各焚烧厂都配备了先进的气化熔融炉,并根据国际环境标准(ISO14001)进行环境监管。在东京港还建有日本规模最大的环保型垃圾填埋场,包括中央防波堤内侧填埋场、中央防波堤外侧填埋场和新海面处理场。总面积为900公顷,填埋容量约为10亿2000万立方米,建有最先进的PCB废弃物处理设施和气体化熔融等发电设施。目前,垃圾年填埋处理量达68万吨。日本横滨各类排水管道长达11443km,全市划分为9个污水系统,规划中的11个污水处理厂已经全部投人运行,下水道普及率达100%,目前重点在改善合流制下水道系统,推进污水深度处理上下功夫。致力于建立下水道空间资源、再生水资源、污泥资源有效利用的循环系统。横滨还有一座金泽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垃圾焚烧厂采取流水线作业,从垃圾进厂到焚烧处理成可以填埋的残渣,全部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无有毒气体和烟灰。无论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还是二恶英的排放指标,都远远优于欧盟标准。走进一尘不染的垃圾处理厂车间,必须换上拖鞋,以免破坏里面的环境卫生。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看不到灰尘烟尘,闻不到任何异味。每年都吸引了众多的民众来到这里参观学习,现在这里已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日本城市的“共同沟”建设也十分发达。1953年,日本颁布了“共同沟法”,解决了一些共同沟建设中的资金分摊、建设技术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共同沟随之在日本得到了规模化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日本已成为共同沟建设最先进的国家。在东京,政府化巨资,在地下30至60米处,运用盾构法施工,建造直径10至18米的共同沟,平均每公里造价达1600亿至1700亿日元,个别地区的造价更是高达每公里85000亿日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