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文者诗友小醉 2013-08-23

古汉语语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语法特点之一。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其中表示动作的词是一般动词。如果句子的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这就是使动用法,这种动词叫“使动词”。

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如果一个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让它……”之类的意思,就是使动用法。例如:

A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他活。)

B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毙之”,使之毙)

C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诸侯”,不是同诸侯斗,而是使诸侯之间互相争斗。)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百余骑”,不是随从百骑,而是让百余骑随从自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使动词时,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某一种性质状态。例如:

A.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苦”、“劳”即让他在精神上、身体上经受疲劳困苦的磨炼。)

B.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意为加强农业生产而又节约开支,那么天也不能使人贫穷。)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般瓜州》)(“绿”,使……变成绿色。)

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较多,用为使动词的较少。名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例如:

A.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将括”,即使赵括做大将。)

B. 纵江东父老怜而`(wàng)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王我”,即使我做君王。)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汉语里,名词可以用作动词。

怎样才能判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必须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考察,同时根据它与前后词的组合(句法结构)来辨析。主要方面有:

  其一,副词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如“范增`目项王”,“目”用在副词“数”(shuò)后,表示“使眼色示意”。

  其二,名词用在能愿动词之后,而又找不到另外的动词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假舟楫者,非`水也。”

  其三,名词用在宾语、补语之前,而别无动词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之。”“沛公```上。”

其四,连词“而”后面的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如“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

名词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除了某些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外,一般说来,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的。在古代汉语里,有时名词可以直接加在动词的前面作为状语。名词作状语,大致有六种情况:

  其一,表示比喻。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常以身`翼蔽沛公”、“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土崩`瓦解”、“`星罗`棋布”、“`风起`云涌”等。但表示方式、状态的名词状语不一定都是比喻。如“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指南录后序》)。

  其二,表示对人的态度。如“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吾得`兄事之”。

  其三,表示处所。这种名词状语,或者表示行为发生的地点,或者表示在某种环境、某种情况下。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此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草行`露宿”等。

  其四,表示趋向。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向……”的意思。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其五,表示工具、方法。如“``畚运于渤海之尾。”、“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其六,时间名词作状语。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良庖`岁更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将它看作什么”的意思的,是意动用法。如“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成以其小,`劣之”(《促织》)、“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孟尝君`客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等。

古汉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都是很简洁的表达方式,译成现代汉语时,往往要增加一些词语,才能表达清楚。另附:古文翻译总纲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