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占全神说葫芦

 水西公主 2013-08-23

高占全神说葫芦


  高占全       

  《三皇五帝》大胆采用了伏羲、女娲是葫芦兄妹的说法。葫芦在我们中国其实很久以来一直是一种神器,我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拜匏,即崇拜葫芦,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关于葫芦的神话传说特别地多,乃至还有因为葫芦我们人类才躲过了一场大难的说法,葫芦兄妹(娃)的故事更是深得中国人的喜爱,还有,悬壶济世说法,等等,都一直流传至今,别忘了,那悬的“壶”就是葫芦,有关“药葫芦”的精彩典故,也很多。另外,有关伏羲、女娲就是葫芦兄妹的论证,我们的好多学术权威们(闻一多、季羡林等)都有过相关论述,那个也很复杂了,我说过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人不喜欢看的,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查找一下,这里就不做引用了。

  本节着重从三个方面给朋友们讲讲葫芦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一、葫芦神话:

1、关于葫芦生人类:

  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流传着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的洪水神话: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暴发,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受神示躲进他们自己种的大葫芦里逃生。洪水过后世上仅剩兄妹俩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或采用占卜法,或用追逐法而成婚,或生人,或生怪胎。生怪胎则将其剁碎撒在原野山谷而变成人,从而有了百家姓或各不同民族,于是人类再传,世代不息。

 《三皇五帝》采用了:“昔宇宙开初之时,只有女姻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天若遣我兄妹成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发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这一段最为广传的民间传说,请注意:这是我们人类的第一场婚姻,所有,才有了“女娲始置婚姻”的说法,但此“姻”,源于“烟”,故书中是“结烟缘”而非我们现在说的“结姻缘”。

  以下摘取了一些我国各民族关于人类生于葫芦的神话故事,供大家一读:

  傣族:洪水泛滥时河上漂来一个葫芦,里面走出八个男子,有位仙女又让其中四位男子变成女人,互相结婚,生育后代。

  佤族:洪荒时代,海天相连,天边飘来一只小船,船上有个葫芦,黄牛饿了去舔,葫芦被舔开,葫芦籽落下大海,长出了地面和山岗,后来,山岗上结了个大葫芦,小鸟啄开葫芦,人从葫芦里走出来。
基诺族:葫芦里走出了玛黑、玛姐和各族人。

  傈僳族:天神降下两个葫芦,第一个葫芦里出来了男人西萨,第二个葫芦里出来了女人诺萨,他们生了九男九女,九男九女自相夫妇,生出了汉、彝、傣、藏、缅、景颇、纳西各族人民。

  拉祜族:天神种的葫芦被老鼠咬破,出来一男一女,后来成婚传人种。

  阿昌族:天公地母相爱,怀胎九年,生下一颗葫芦籽,种下后结了个大葫芦,剖开一看,里面跳出九个小娃娃,这便是人类的祖先。

  怒族:欧萨在地上种了一个南瓜,瓜里变出一个人,传到后世,发了洪水,人类死亡,只剩下那瓜、绍瓜兄妹二人传人种,生下了独龙、怒、勒墨、汉人。

2、关于葫芦拯救人类:

  侗、仫佬、土家等族神话:祖母孵蛋生松桑松恩男女二神,二神生雷、龙、虎、蛇等十二人神,傩兄傩妹年纪最小。后来人神相争,人把雷赶上了天,龙赶下了海,虎赶上了山,蛇赶进了洞。雷生气报复,发洪水把人类淹尽,傩兄傩妹心好,雷拔牙送兄妹,种下后结葫芦,兄妹坐葫芦得救,经过滚磨、烧烟、绕山林等占卜手段,认为是天意,便成为夫妻,成婚三年,生下一个肉团,砍碎后,肉变侗,所以侗人皮肉白,肠变苗,所以苗人性子直,骨变瑶,所以瑶人耐劳苦,心变汉,所以汉人性乖巧。

  水族神话:亚娲(即傩神)创造了雷、龙、虎和人,人神相争,雷便发洪水报复人类,姐弟住进亚娲赐的葫芦得救,成婚生下肉团,砍碎后肝变水族,肺变布依,肠变苗,骨变汉……

  苗族神话:枫树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与泡沫结婚,生下十二个蛋,孵出了姜央兄妹(即傩兄傩妹)、雷、虎、龙等十二人神,下面的发洪水、葫芦救人等与侗族大同小异。

  白族神话:天神阿妣告诉人们,地上要发洪水,教人搬到大葫芦里去住,只有阿公、阿婆两兄妹听了天神的话,因而得救,后来兄妹成亲,才传下了人类。

毛难族神话:天神哥为人类射太阳,但人却忘了"还愿",只有盘兄古妹送了一条狗给天神种田,发洪水时,兄妹躲进哥种的葫芦里得脱,后来兄妹成亲传人种。

  彝族神话:天神要换人种,变熊考验人类,只有最小的兄妹的心好,得天神所赐的葫芦种,种出葫芦大如仓,住进去得以脱身,后来兄妹成亲传人种。
蒙古族神话:天神发怒降洪水,阿傩陀兄妹在地神的帮助下得救。

  蒙古族神话:天发洪水,猎人与公主住进瓠瓜得救。

  二、葫芦文化:

 《诗经·大雅· 》云: 瓜瓞,民之初生"。这是先秦文献对葫芦生人说的最早记载。

  儒、道对于葫芦的认识:

  葫芦的故事多流传于民间,在孔子心目中,人分三、 六、九等,民间的东西,这位圣人大约也是看不惯的,在他眼里,与葫芦类似的匏瓜(也就是瓠瓜),乃是一种无用的东西,他颇不愿与之相提并论。当他准备出仕而受到学生责问时,便回答道:“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可见,儒家对老百姓看准这一神器是不屑一顾的;

  而道家对葫芦就相当重视了。庄子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我们把葫芦同老子所渭的玄批和天地根(《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为玄化。玄化之门,是渭天地根。”)联系起来考虑,则葫芦同道家的关系就更深了。先哲书中的"玄牝",对于天地人类,都是一种包孕着无穷生命和发展潜力的混沌之物。葫芦、玄牝、天地根,都是一种能够孕育养殖生命的伟大容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生命之源。

  晋人葛洪《神仙传》关于神仙壶公的传说就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还有,陶潜的名著《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仙境,实乃葫芦的又一种变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仟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里原来是一个跟外间相同的人的世界,山川物事毫无差异;但却没有战乱、没有血腥,没有改朝换代,这个理想世界和我们所生活着的现实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但又是有联系的,只要经过一个不长的山口,犹如经过葫芦的颈口,人们就可以从这个世界进入处于葫芦腹部的另一个世界。葛洪、陶潜当然都有道家情结了。

  道教还喜欢把自己的神仙福地安排在山中,尤其是搞一个小小入口的山洞,并把它们称作“洞天”、“洞府”。民间传说中的八仙,有一位铁拐李,他身上永远背着一只葫芦,里面装的则是治病救人的良药;

  其实,民间年画上的观世音菩萨乘着祥云,用柳枝向人间挥洒仙露,那装满仙露的就是一只葫芦状的瓶子。

  三、葫芦的用途:

  在原始蒙昧时代,葫芦不仅能吃,而且还可以用作盛器:《诗经·幽风·七月》云:“北月食瓜,八月断壶”,就是说,七月吃嫩葫芦,八月采摘老葫芦作盛器壶。壶在那时的用途十分广泛,既可盛水、酒,又可盛食品、谷物。《正韵》云:“夏商曰尊彝,周制用壶,有方圆之异。”故,“八月断壶”即是将老葫芦用来制作盛器,此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正是因为葫芦的启示,中国的陶制品大多形如其状:瓠 悬瓠 壶 匏 蒲芦是取其形,而缸瓮 瓶 盆豆杯壶罐 碗钵 豆 壶罐 盂尊则取其用了。

其余,葫芦的作用还很多,如:

作交通工具用,《物原》“燧人以瓠济水。”,“壶,瓠也,佩之可济涉,南人渭腰舟。”由此可知,古代用葫芦为浮具,过江越海,故曰“腰舟”。

作武器用,《武备志》卷一百三十《火器图说》:“形类葫芦,中为铳心,以藏铅弹,葫内毒火一升,坚木为柄,长六尺,用猛士一人持之,与火牌相间列于阵前,冲入贼队,人马俱警,马步皆利。”在《水龙经要》、《水龙经》诸书上均有这类武器,有的还安有“引信”。

作乐器用,在《蛮书》《新唐书》《岭外代答》等书中均有古代芦笙记载。到了现代,彝族、傣族、拉祜族、哈尼族、佤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普米族、苗族、瑶族、壮族、侗族、布依族均还使用葫芦笙。

《礼记·明堂位》说,女蜗“承伏羲制,始作笙簧”。连同《楚辞·大招》所谓“伏羲《驾辩》”,即伏羲谱制了名叫《驾辩》的乐曲。就是说,葫芦笙及其乐曲是由伏羲、女娲制作的。由此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尽管语言有别,但在远古曾有过一个共同的声音,它就是通过葫芦笙发出的中华民族原始母系氏族时代的共祖伏羲、女娲的声音。这虽属神话,但也不失为各族先民共同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

另:葫芦还有用作祭器、用以合卺婚礼、福、禄、寿、喜、财五福吉语等众多用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