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市教育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小雨荷图书馆 2013-08-23

 

武汉市教育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市教育局  2012年11月14

 

为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促进我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服务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关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认真实施《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参与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加强基础建设,开发信息资源,优化应用管理,提升服务效益,推动武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目标

未来3年,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和更加丰富、有效的数字资源,提升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创造经验。

1.建成“三通两平台”。建设覆盖全市、分布合理、安全有效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打造武汉特色资源品牌。开发武汉特色数字教育资源,汇聚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

3.开展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4.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以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空间为载体,利用平台汇聚的资源与服务,探索网络条件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探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广泛吸纳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财政按生均经费投入、学校按使用支付、师生校园内免费使用的应用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教育资源投入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础建设,构建资源规模化应用环境

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三通两平台”,为我市教育云规模化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市教育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开展中小学校网络改造、接入工作,搭建教育云服务平台,实现网络接入到班。实施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工程、形成基本满足应用的硬件条件。

2.加快资源开发与聚合,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实施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采取购买、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形式,建立市、区、校三级架构、学科内容齐全、标准规范、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布式共享资源库,包括课程库、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文献库、素材库、数字图书馆等,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3.创建个人学习环境,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 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虚拟桌面”方式,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机构等用户提供基于身份的个性化、信息化空间。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网络空间管理规则,统一分配教师、学生、机构网络空间账号,实现实名制管理,单点登陆。

4.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融教育决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教学应用、远程学习、网上活动于一体,面向教师、学生、家庭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二)开展规模化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与研究,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数字化高效课堂规模化应用。结合全市中小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教育资源及我市特色教育资源,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及移动学习设备等现代化信息终端,营造常规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氛围,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切实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深化数字资源课堂应用研究。注重数字化资源应用导向,完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开展课堂教学数字化应用研究,推进教学资源应用的普及化、常态化,建设数字化高效课堂。

2)开展数字化高效课堂评选。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推进高效课堂工程建设,推出一批数字化高效课堂示范课、精品课,推进数字化高效课堂规模化应用,打造武汉数字化高效课堂特色品牌。

2.同步课堂规模化应用。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机构空间和远程视频系统,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延伸到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使这些学校的学生能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步课堂采取校间结对的方式,先在部分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学校试点,积累经验后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

1)开展学校结对。在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下,中心城区与新城区遵循自愿原则,确定学校间结对组合。中心城区学校按照教学进度安排,确定同步课堂的播出时间,安排教师负责执教和答疑;新城区结对学校教师组织和辅导学生同步学习,并负责批改作业、试卷。

2)配备信息化设施。参与同步课堂教学的学校,按照要求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摄像机、投影机、电子白板、音箱、麦克风等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20M以上的网络带宽,将校园基础设施及网络与国家教育云相连接。

3)开展同步试点。同步课堂试点分为实时同步课堂和点播课堂两种模式。实时同步课堂为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学,两地课堂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训练,训练的评定标准保持一致。点播课堂为视频点播式教学,中心城区学校将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上传到指定的机构空间。新城区结对学校在本校登录相应空间,点播相应课程,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安排教师进行辅导。学生训练按照录像课教师的要求进行。

3.探究性学习规模化应用。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探究性学习工具和资源,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1)确定试点学校。各区选择610所有网络计算机教室的中小学校(包括高中、初中)开展试点。试点学科、学段由各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确定。

2)配备信息化设备。学校配备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满足学生学习时一人一机的要求;网络带宽达到20M或以上,将校园基础设施及网络与国家教育云相连接。

3)开展探究性学习。选择具有一定的信息化能力,熟悉网络教学的教师,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学习工具和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指导学生利用相应工具自行组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名师工作室规模化应用试点。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开放教师个人空间。

1)遴选名师人选。名师一般由各区教育局推荐产生,以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要求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2)配备信息化设备。配备相应的音视频设备和20M以上网络宽带。

3)提供指导服务。利用虚拟课堂、合作交流、知识建构、反思总结等应用工具,名师远程指导学校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设立名师讲堂,开设专题讲座,向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科研等各类指导、咨询服务,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和交流以及课程设计、教材开发等活动。

5.网络协作教研规模化应用。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网络协作教研。

1)区域内网络协作教研。在本市各区或学校之间,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区与区、校与校之间的结对协作,开展日常教研活动。

2)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虚拟教研社区功能,在不同城市或地区之间开展远程协作教研、交流、学习、研讨。通过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学习先进城市和地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交流我市教学经验和成果;向欠发达地区教师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改革管理模式,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

建立优质资源开发评选、表彰制度,鼓励广大教师制作、上传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吸纳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积极探索“吸收社会资金投入、财政按生均经费投入、学校按使用支付、师生校园内免费使用”的教育资源投入机制。

(四)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教育信息产业发展

抓住国家教育云试点以及我市数字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的有利时机,精心培育和促进我市教育云产业发展。扶持本地现有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品研发和生产力度,争取做大做强,支持天喻信息公司等企业开展国家教育云平台研发,支持湖北移动加强国家教育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宽带接入服务;进一步分析本地产品和服务水平,在政府采购方面争取向本地产品倾斜,扶持本地企业。以市场换产业,在我市教育云试点应用中,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产品、服务类企业落户我市,形成产业集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市教育云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英姿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元、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市信息产业办主任黄长清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金永红、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腊芝、市科技局副局长王亚宁、市财政局副局长夏伟、市信息产业办副主任胡大平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教育局办公。完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教育云示范工程,开展教育云应用培训、教育资源应用及管理;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将教育云示范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之中;市信息产业办负责校园以外教育云基础设施、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及宽带到校等建设工作的协调落实,将教育云示范工程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组织策划和实施一批教育云产业项目;市科技局负责指导科技成果在教育云示范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市财政局负责落实相关建设经费,并进行管理和监督。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全国知名、业内权威的专家学者参与我市教育云示范工程建设,为我市武汉教育云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二)落实师资保障。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计划中,制订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多层次全员性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点对全市中小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理论、课堂教学实践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资源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适应教育云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完善经费保障。加大教育信息化财政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市里对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平台开发、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发、规模化应用等实施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四)健全制度保障。制定完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纳入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评估机制,开展教育信息化先进区、校评选表彰活动。

(五)建立安全保障。建设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由基础设施运营商保障基础网络、服务器等的安全。加强教育资源内容检测、敏感数据保护、教育云访问行为监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