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厌是因为你不能胜任,向讨厌学习

 青衣问道 2013-08-24

你为什么讨厌别人?讨厌是因为你不能胜任,请向讨厌学习

极度讨厌权威的人

  现代版的“彼得?潘们”有时也会认为父母遗弃了自己,进而表露出强烈的抱怨和愤怒。



“我的父母就像小孩子一样幼稚。有时看着他们,会有一种大骂他们一顿的冲动。虽然明知这样是不对的……”

父亲喜欢虚张声势和自我吹捧,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而且又特别冲动;母亲则像小女孩一样,希望女儿能够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父母,慧英经常忍不住说出刚才那样的话。妈妈特别偏向于慧英的哥哥,对儿子一向都是百依百顺。对女儿则相反,她要求女儿独立,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所以慧英即使遇到困难的事情也找不到什么人商量。只要稍微表现得吃力,母亲就会非常生气,责备她“连那样的事情也做不好”。所以,慧英连吃力的声色也不敢露出来。哥哥认为这样的慧英十分可笑,还经常挖苦她。

慧英从小开始就特别希望有人能够在她犯错时责备她,在她迷茫的时候开导她。“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去处理”对她来说是十分吃力的事情。这样的环境让她变得更加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不合理的现象,看到被遗弃的人她就会感到异常愤怒。所以,上大学后她变得很积极,总会为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打抱不平,从而也落得个“斗鸡”的称号。

由此,慧英慢慢把学习抛在了脑后。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不安感开始困扰着她。即使事情都已经达到了她所期望的目标,她还是不会有任何成就感,反而被一种空虚感笼罩着。为了彻底改变这个社会,她还在忙碌奔波着。

但慧英对这个社会的愤怒,其实就是对无能、胆怯的父母的愤怒。在她心里一直被压制着的对父母的抱怨和愤怒的矛头最终指向了社会。她想破坏这个社会,想建立她从儿时起就期望的一种空想社会。她所梦想的世界,其实就是那时被自己的哥哥全部霸占了的爱的世界——和母亲成为一体,能够永远得到母爱的世界。但慧英也会因自己的破坏、攻击性取向而深深自责,这种自责也让她感到越来越不安。



慧英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愤怒——真实地感受一下小时候的自己到底有多么辛苦,多么愤怒,多么孤单,而且她要给自己充分允许自己伤心的时间。要是因社会的不合理而感到愤怒的话,我们要弄清那愤怒到底是合理的愤怒还是因自己不幸的童年而产生的积愤。因为,由过去的记忆而促生的愤怒具有不知满足和不停破坏的属性。所以摩何族酋长大真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不该为已经过去的不可阻挡的事情感到愤怒。”

这个世界绝对需要成熟大人的权威,但是也有像慧英一样,试图否定这一权威的人们。这些人群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对权威和大人一概而论。他们对大人的印象很可能来自曾经让自己受到伤害的人,也就是说,过去的伤痛现在以愤怒的形式表露了出来。

慧英可能会说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努力,是对错误的权威感到愤怒。但她其实是把自己关在了过去之中。她为过去而愤怒,无法看到未来,也放弃了在未来变得更加幸福的可能。放任愤怒只能破坏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即使为了自己,慧英也应该尽快解决对过去经历所抱有的愤怒情绪。

解决对过去怀有的愤怒情绪并不代表宽恕一切。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不合理和不可理解的事情发生,我们只能把接受现实作为出发点。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确实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但父母毕竟也是人,也会有缺点,就好像我只能“这么做”一样,父母也有只能“那么做”的理由。我们需要理解这些,理解才是解决愤怒情绪的最好帮手。我们因父母给了我们伤痛而愤怒,也会因父母没有给予我们所需要的爱而愤怒。

你现在愤怒是因为你想得到爱,想听到“对不起”这三个字。如果你能接受我所说的这个事实,你就可以去找一个能够爱自己的新人,去走自己的路。










为何有些人令人厌恶呢?



  现在的年轻人强调“个性”,即使面对同一个当红的明星,也会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反胃不已。更有甚者,年轻人中常有一些“愤青”,不是讨厌这,就是讨厌那。那么,“讨厌”是怎样的心理现象呢?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厌恶是人的本能。细数身边,总会有最讨厌的人存在。至于讨厌产生的具体心理机制,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一方面,经常毫无理由地厌恶别人,可能源于自身的心理防御机制。人身上都有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欲望,为了保护自尊,就把这种“自恨” 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比如父母从小要求你压抑情感,你长大后对那种情感麻木的人非常反感,那可能就是把对自己这种个性的排斥转移到别人身上,变成 “讨厌”。

  这种“厌恶”是反映心理最真实的镜子,是最好的反面榜样,能让你不断强化自己不去做同样的事情,让自己得到进步。

  另一方面,厌恶也可看作是一种深层的自我保护机制――人们在遇到一些让自己有威胁感的事物或场景时,会出于恐惧的本能,用厌恶的情绪反应来逃避,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讨厌紧缩反应”。比如女性对街头衣着暴露的女孩反感,可能是对方抢夺了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力。

  其实,这些人和事物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威胁,正是因为他们在某方面有胜过我们的优越之处。比如许多人不喜欢芙蓉姐姐,但某种程度上她的“不自知”也是中国人缺少的、把半杯子水晃成一杯子的自信和宣传能力。

  不管哪种类型的讨厌,放到社会生活中也可能成为一种让人讨厌的情绪,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满意度降低,在人际和工作上都容易树敌。所以,接近那些你讨厌的人吧,学习他们的长处,丢掉你与他们共有的弊端,这也是学习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情绪】变身为你讨厌的人,你就成功了

    我们应该明确“讨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情绪概念名称,也是人类和动物最原始的情绪之一;然而在社会话过程中,讨厌同样是一种未被改良的社会情绪。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相对应的“讨厌的人必有可学之处”。当我们可怜别人时带来的是怜悯,当讨厌某人时带来的是反感和不喜欢。

   


    讨厌的秘密:为什么我们会讨厌其他人?
    对讨厌机制的研究,心理专家说:“当我们讨厌某个人时,往往因为对方身上拥有和我们相同的缺点。”对方将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所以我们也将讨厌他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是讨厌发生的秘密。

    讨厌的对错:讨厌他人是否正常?
    明星、公众人物、名人……或多或少,在被一部分人“明恋”的同时,也被另一部分人“暗厌”。除此之外,价值观、生活方式、认同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细数身边,总会有讨厌的人存在。嘴上说“我讨厌……”,其实我们背后都可能是被别人讨厌、被别人非议的对象,不论是职场上、家庭里、朋友圈、传播媒介上都会产生。老一辈人说,少说话,多做事,看看人家爱因斯坦,“跟在他名字后面的永远是相对论,而不是他的婚外情”。

    讨厌的模式:内心对自我的投射
    有评论家说:“最讨厌的人是世界的另一个我”。有个著名的禅宗公案是讲苏东坡和佛印禅师,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看他像谁,佛印说看他像佛,苏东坡则讥笑道:“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不语。苏东坡高兴地回家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说:“哥哥,你这次又输了,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你的看法是内心的投射。”

    讨厌的镜像:最讨厌的人的优点是有待发现的幽灵
    讨厌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如果我们理智地看待,几乎最讨厌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人们的普遍应激反应是同情弱者、讨厌强者。强大者必有讨厌之处,最讨厌的对象往往是因为强大而“获罪”。美国哲人爱默生讲了一句话,他说:“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讨厌。”人们用讨厌的模式来取得某种平衡和平等,从而适应“强者生存”的达尔文生态环境。

    之所以有最讨厌的人存在,因为那也是个我们不能胜任的人。没有任何道理不去学习他。因此,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是对待周遭事物最好的方式。讨厌是刹车,学习是踩油门,在经济提速的历史快车道,讨厌使人清醒;而在如今金融危机的滞速车道中,学习则使人进步。

    讨厌的升华:变为你所讨厌的人,你就成功了
    中国人不只会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善于仇人眼里出魔鬼——喜欢一个人,他就是天使;厌恶一个人,那他就是魔鬼。事实上,摒弃世俗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思考,我们所讨厌的人,他们真的一无是处?恰恰相反,他们的许多能力、努力、耐力倒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学无定规,那些走在前列的人,开启的是学习模式。可人们也会担心,“我终于变成我所讨厌的人”。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因此有人打趣道:“当你变成你所讨厌的人时,你就成功了。”

    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人,最讨厌的人也是相对的概念。记住一句有用的话:“请你最讨厌的人吃饭,而不是请你最喜欢的人。”


    当你遇到以上心理困扰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包括婚姻心理咨询(婚外恋、夫妻关系、情感困惑、失恋等),青少年心理咨询(早恋、青春期、厌学、网瘾、离家出走、孩子不听话等),家庭心理咨询(婆媳关系、家庭教育等),亲子育儿,情绪管理(抑郁、焦虑、产后抑郁、强迫、社交恐惧等)。



【情绪】道歉也无法让你释怀是为什么?

    有时,当某人说了一些让我们感觉到生气的话,或做了某些让我们感到伤害的事情时,即使对方已经向我们真诚的道歉了,但似乎我们的心里还是会觉得不舒服,甚至久久不能释怀。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无意识里,每个人都有许多自我评价,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当我们听到或遇到一些事情触发了我们的内在自我评价,就会引发我们相应的情绪反应——积极的就会高兴,消极的就会生气。

    [06.jpg]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只有被我们允许的人,才能伤害到我们。否则没有人能够伤害到我们!”

    有人会说:“胡说,我才不这么想我自己呢,是别人这么说!”如果真的只是别人这么说这么想,而我们自己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是不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的。就如同共鸣,你不共振,如何共鸣?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并且有很多深藏在无意识中的感受和评价,是不被表层意识觉察的,也就是通常说的“不经大脑”思考的,这些情绪和体验经常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和感受到。

    所以,很多道歉是没有用的。因为真正引起我们不愉快的不是对方的所言所行,而是我们无意识中的自我评价。别人即使道歉了,而我无意识中的消极否定还在,还是隐隐作痛,难以平复。

    心理学家认为:当事件发生时,当我们不开心时,正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时机: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原来我还有如此不接受、不喜欢自己的一面。

    真正要摆脱消极感受,还要从自己的自我评价体系入手,借由这次的不开心,以此为钥匙打开心里的困惑之门,找到它,从根本解决它。从此,再听到或遇到于此有关的事情,就不会再令我们不开心了,因为不开心的种子已经没有了。


    当你遇到以上心理困扰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包括婚姻心理咨询(婚外恋、夫妻关系、情感困惑、失恋等),青少年心理咨询(早恋、青春期、厌学、网瘾、离家出走、孩子不听话等),家庭心理咨询(婆媳关系、家庭教育等),亲子育儿,情绪管理(抑郁、焦虑、产后抑郁、强迫、社交恐惧等)。












【情绪管理】你听说过心理过敏吗?

    生活中,我们见惯了体质过敏、药物过敏,我们称具有这些特征的人为过敏体质。但是,您是否知道,还有一种过敏叫心理过敏吗?

    当我们与一些不很熟悉的朋友相处时,往往特别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接人待物是否恰当。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过度专注于此,就有可能是心理过敏了。

    心理过敏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对事物思虑过多引起的,常常使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自信,又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希望在别人的眼里留下完美的形象,从而过分在意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自觉地夸大了失误造成的损失;或者具有过分敏感的自尊,常把他人的好心好意当作针对自己的攻击,头脑中有一种严阵以待的防卫机制,神经过于敏感。这种敏感的神经,常常牵制我们的思维,左右我们的行为,破坏我们的人脉,甚至损伤我们的健康。



    这些心理过敏,你有没有?
    心理脆弱易引发心理过敏,常发生于性格内向者,有时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甚至导致犯罪或诱发精神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情感过敏:不论是从影视、录像、书籍、报刊上看到,还是从广播上听到有关悲伤情节时,这类人会忍不住悲伤至极;也有些人只要见到别人悲伤自己也不由伤感。最典型的当然是林妹妹。伤春悲秋,万事万物都成为她内心纠结的外在影射。

    2、气候过敏:天冷、阴雨时情绪处于低潮,有时会以毁坏室内摆设而发泄自己的不快;也会表现为不思饮食、唉声叹气。

    3、环境过敏:有人看到某种建筑感到讨厌便产生无名之火;另有对污水敏感的人;还有见到或听到别人谈及便秘就恶心,甚至持续很长时间。

    4、色彩过敏:有人见到或听到某些色彩就周身瘙痒、烦躁不安,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5、现象过敏:有人见到曾因醉酒而呕吐的现象就恶心、呕吐;有人见到衣衫破烂不堪的乞丐,几天都不能饮食。

    敏感是因为内在的活力,然而“过敏”,却往往诱发自体攻击,伤己伤人。一旦我们拥有某些“情结”,心理过敏反应,就产生了。心理过敏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心理疾病,过分注重了生活的细节,反而被细节伤着了。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常常是被我们忽略的,忽略有时是我们身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是一种有效地心理缓冲剂。

    心理过敏如果长期累积,极易诱发各种心身疾病,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和改变这种状况呢?

    (1)加强沟通,排除阴影
    既然心理过敏的人,总爱以想当然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使心里总有一堆难解的乱麻。那么,主动和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现实的信息,排解掉自以为是的心理阴影,就显得尤为重要。

    (2)自我调适,降低期望
    心理过敏是心病,心病要用心来治。降低期望值,把自己看成一个极普通极正常的人,融入亲朋好友中,心胸开阔些,在真诚和平等中解放自己,快乐地生活。

    (3)心胸开阔,不记小事
    宽容是心理过敏的良药。朋友之间不能斤斤计较,处处表现出比较在意别人的态度,会让人产生与您交往不舒服的感受。另外,也不能太要面子,有些时候放低自尊,反倒会赢来尊重和友谊。

    (4)发现纯美,不抱偏见
    不对任何人抱有偏见,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当我们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时,如果我们换一下位置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敏感出于个人的偏见。因此,当我们有了某种疑虑时,不妨先调查一下,看一看猜疑与事实是否相符,也许问题就在调查与思考中解决了。

    (5)坚强信念,相信自己
    增强自信心,让自己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是应对心理过敏的良策。我们要坚信,只要自己真诚、热情,就会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6)培养兴趣,提升自己
    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人际交往,纠正自己的偏执心理,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力。自信力是心理敏感的天然阻抗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