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豆芽塞肉

 苏迷 2013-08-24




                     

 
 
    文/吴凤珍
    
    这菜名就够怪的了。要说是绿豆芽煮肉,这却可行,可“绿豆芽塞肉”,如何个塞法呢?
    
    这得从1972年由叶剑英元帅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来苏州时招待他的苏帮菜单说起了。其实这份菜单是人民群众传说中的,是否真的就是这些菜,尚没有得到证实。而其中就有一味是“绿豆芽塞肉”。按理应该得到证实后,把这确实的菜单公示的,但,妙就妙在是老百姓口中的传说,富有感情色彩地把这苏帮菜加油添酱地描绘一番,就别具风味的了!
    
    这菜拆穿了亦不稀奇。有位苏州民俗学会饮食文化研究会会员根据相关资料及传说,曾做过实物试验:将鸡肉纤维拉得极细,穿进缝衣针,凭借其韧性将绿豆芽一根根地串起来,难就难在用力大了芽就断了;用力小了,则穿不进去,而且得花水磨功夫去穿这些芽,再把这些串起的绿豆芽下锅煮。
    
    还有一味菜是“咸菜豆瓣汤”。这菜太大众化了:咸菜多的是,蚕豆瓣亦是最大众化的。这算什么苏帮菜的特色呢?且慢下结论。你再瞧清楚了点,这些豆瓣究竟是什么?这一瓣瓣皆是塘鳢鱼的面颊肉。在塘鳢鱼的身上最味美与珍贵的地方恰恰是两边两块无骨的面颊肉,它嫩而鲜,一条鱼的身上只有这么小小的豆瓣大的两块,说它是豆瓣,实是太生动形象的了,一碗“豆瓣汤”得多少条塘鳢鱼去配它,你说这碗豆瓣汤味道该怎么样?名贵不名贵?
    
    另有一味菜便是我曾在文章里写过的“芙蓉蟹”。
    
    我父母在失业经济困难阶段曾在苏州一条无名小巷里开过一爿一开间的无名小面店,请一位名店退休师傅煮面浇头。生意清淡,无可奈何之下,我爸别出心裁想到了我家曾煮过的苏帮菜中的一绝——芙蓉蟹。它主要是把蟹焯熟了出蟹粉,又将蟹粉拌了作料再塞进蟹兜里,在面粉拌蛋糊的糊里滚一下,然后在微烫的油锅里汆。我爸没有出蟹粉的工具“蟹八件”,用代用工具来搞。当芙蓉蟹面的牌子一挂到店门口后,这爿小店的生意红火得竟四处闻名。因为即便在以汤面著称的苏州也是唯一的一碗面了!从来没有面店将芙蓉蟹当面浇头过,所以关键还在于要有创意!
    
    可以想象,清澈的面汤里飘浮着点点星星碧绿生青的蒜末,被观音兜卷得均匀绝细雪白的面条上铺着一朵粉红色的莲花。谁还舍得用筷子去挑动它、破坏它?可以想象,若整碗皆是朵朵莲花,且滋味又鲜美无比,谁能不爱它?据说,随西哈努克亲王同来的他的姑妈对这只蟹大为欣赏,因此对苏州恋恋不舍、流连忘返了。
    
    当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一离开,苏州的街头巷尾便有了种种传说了,把苏帮菜的精巧与讲究描绘得有声有色,这自然是苏州人对苏帮菜深厚的感情所致。——有一点是证实了的,那时是著名的专事接待国外元首的掌勺大师傅姚乘麟掌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