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帝论文

 荆州关公 2013-08-25
關帝论文
  讀關帝經典即是聆聽法語,如面佛天
  人身難得,東土難生,崇信關帝尤爲殊勝!
   關帝者中華民族偉大的聖人,亘古亘今,跨越時空,縱橫三界,蒼生仰止,萬民擁戴的神明。他以博大的胸懷、無量的慈悲關愛著每一個炎黃子孫;他以浩蕩的乾坤正氣長養民族的慧命,凝聚不可戰勝的力量;他以雷霆的神威守護著華夏每一寸疆土;他以永恒的道德魅力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遵循真理,超凡入聖。
   如今關帝的信衆遍布全球,寶刹巍巍,香雲如蓋,足見關帝的盛德深入人心,恒久彌遠。這是令人倍感快慰的,祈願這不滅的法燭常耀,摯誠的柱柱心香,給人間帶來吉祥。然而我們是否留意思維:崇信關帝的真谛所在?是禮拜、燃香、獻供、表達敬意!還是爲了賜福降祥!是遭遇挫折懇求神力扭轉!還是春風得意,感謝神明幫忙!如果說這就是關帝信仰的全部,那恐怕太過于單純。不但不能體悟關帝的本心而獲得真實法益,還會讓他老人家徒生一份悲憫。
何以故,世人只知道一味供養,而不知道依教奉行耳。何爲依教奉行,今略述如下:
   關帝又稱關夫子,這夫子之意即是老師。關帝被後世尊爲聖人,顯然他老人家必是萬世師表。作爲老師一定有其諄諄教誨,必然給後世留下教育的篇章。有人會說孔夫子有《論語》流傳于世,卻未得聞關夫子有何著述刊行,這顯然是孤陋寡聞。先不說他老人家之經典,單以訓子“四好碑”略加闡述。如果您有幸拜谒湖北當陽關陵,便可瞻仰到一塊石碑。其碑文如下:“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十二個醒目的大字言簡意赅、微言大意,這是關帝他老人家的家訓,指出了爲人處世之道。他雖然是對其子女(關平、關興及關銀屏)所說,同時也是對後世子孫的教誨,即是對我們大衆所講。那麽,何謂读好書?簡而言之,恭读諸佛尊神所說的經典,聖人賢人所著的文章,仁人大德嘔心之力作。所謂说好話,即不出一句惡語,不道一句惡言,以柔軟真切的善語與人交流,令人感到溫暖。所謂行好事,即是“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用全身心的愛去服務大衆,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世上的黑暗,履行爲人應盡的職責。所謂做好人,乃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並以良好的形象給世人做出榜樣……以上只是粗淺的诠釋,而真正的含義只有關帝他老人家才能說得圓滿。這“四好碑”姑且不算經典,那麽關帝的經典若何?
   關帝乃天下蒼生的夫子,當然絕不能只留下這一片碑迹,自有寶訓傳世,如《桃園明聖經》、《覺世真經》、《戒淫經》、《伏魔寶卷》等.這都是他老人家徹底悲心的流露,可謂他老人家的法身舍利,度世法寶。
    我們知道佛經爲佛祖釋迦牟尼親口宣說,後由其弟子們集結而成,《道德經》爲老子過丞谷關應關令尹喜而作,孔子的《論語》是由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那麽關帝之經又從何而來,想必是他老人家蜀漢所著吧!非也。關帝的經典是有其特殊的方式而流傳後世的,因爲他的經典乃是其成爲神明之後所傳。除《桃園明聖經》爲夢中傳授外,大多爲降筆成文,《覺世真經》便是典型。相傳于清、康熙七年夏,降乩于沃鄉之樁園,授之于王貞吉等。降筆即是扶鸾,乃是天人合一傳達神意的一種方式。純正之鸾有其可靠性,如佛門中的《西方確指》一書,乃覺明妙行菩薩從西方極樂淨土而來,開示念佛法門。還有前面提到的《關帝覺世真經》,它與《文昌帝君陰骘文》、《太上感應篇》成爲中國著名的三大勸世善書,這都是不容質疑的。當然亦有文詞拙劣、義理不圓、假借仙佛之名的僞作,望仁者慧眼識別,以免盲目依止而使聖所哀憫。
   我們崇信關帝必須加深對他老人家的了解和認識,不但要了解蜀漢的關公,更要了解證聖之後的關帝。了解蜀漢的關公可以從古籍史料中去查找,去遙想、去感佩。了解證聖後的關帝必須從他諸多的寶典中去用功努力,契入他的心海、融入他的境界,去體會他之所想、他之所願、他之所愛、他之所惡、他之所悲……長時熏修便很自然地漸漸地領悟他的精神而獲得真實利益。“拜斯人,便思學斯人”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我們從關帝的寶典中掇取一枝一葉,來試著走進他偉大的心靈世界。
首先闡明我們遵循其經典乃是依照聖帝的殷切囑咐,而依教奉行。
   在其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十月初八于吉林西關五靈宮所降《伏魔寶卷》的自敘中雲:“尤望衆生此後以吾經視爲經常之道,身體力行,上可以成仙作佛,中可以扶國佑民,下可以制伏邪魔,方不負我當日留經之深意也。但經中之玄玄妙妙法寶俱存,即三藏精微不是過也。雖五車八鬥之才亦難窺度,可望于常人能之乎。生等與吾壹也,無非願以是經作度世之慈航,達于中外,通乎五內,皆宜爲之寶也……無論貴賤貧富,誠能眼觀是經,口誦是經,身行是經,萬劫壹超而直入,達其彼岸,何須用船。則是斯經壹出,實有通天徹地拔山例海之力也……吾許今後信吾經者心誠求之有感斯通,供之者可以掃除邪魔全家康泰,施之者可以轉劫洪福,緣結來生,行之者可以超生天界,位列仙班,但必須躬行心得者,方徵吾言不虛也。若不信者,莫生誹謗之心,誹吾經者來試吾刀。吾戒之在先,懲之在後,莫謂言之不早,莫謂戒之不普也.
 《明聖經》雲:“家宅供此經妖魅化爲塵。船舟奉此經,風浪即刻平。行人佩此經,路途保安甯。書生看此經,不久步青雲。婦人誦此經,二女五難成。若爲亡化念,亡化早超生。若爲父母念,父母享遐齡。焚香高誦念,其福即來臨,日念三五遍,或誦百千聲,人能鈔印送,諸疾不相侵。諸神皆歡喜,宅舍並光明,或賜福與壽,或蔭兒與孫,凶事化爲吉,福祿壽重增。”
 《覺世真經》雲:“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
    這就是他老人家的碧血丹心,他用苦口婆心的教誨(寶典)作爲我等蒼生臻福納祥的金階,直指通往聖域的津梁,這如何不叫我等感恩戴德,而依教奉行!
   他對我們的教誨可從以下幾段經文來窺見一斑。
 《明聖經》雲:“日在天上,心在人中,心者萬事之根本,儒家五常,道釋三寶,皆從心上生來,仁莫大于忠孝,義莫大于廉節,二者五常之首,聖者參贊化育者,此而已,仙佛超神入化者,此而已……”
 《覺世經》雲:“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之事,方于人道無愧,可立于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在他老人家的所有寶典中,幾乎都提到心的作用,由此可見他老人家最注重的是修心,即以心爲本,在所有的寶典中也都最強調的是忠、孝、節、義,最痛恨的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這即是他老人家的人格特征,度世本懷。從中我們不難明了,崇信關帝,若要讓他老人家歡喜,神力攝受,絕不在于妳金錢供養之多寡,而在于你自身的修爲如何,亦不在于你經文讀誦之生熟,而在于你躬行實踐之深淺。這即是要旨,同時也是天下所有關帝信衆所必須清楚的。
   我們捧讀寶訓,細細拜讀,在字裏行間中去感悟關帝的情懷,聆聽他偉大的心聲,用我們一顆顆至誠的心,與他老人家的心去碰撞,溝通血脈,架起金橋,如子戀父,沐浴祥光!                                
                                                                        
                                                                        中國?新民關帝覚世真經研究會
                                                                                                                                                      不肖弟子 劉藝
                                                                                                                                             己醜年五月十三拜撰
 
注:有解悟不深,文詞不當之處,請兄台斧正,弟甚感恩!
(擬定赴台人員:劉藝、朱文明、張海濱、付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