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代丹青艺逢春——观冯光祥剪纸艺术展—文化—玉溪新闻网

 七里山人 2013-08-25
纸代丹青艺逢春——观冯光祥剪纸艺术展

http://www. 2013-08-23 14:35:00 分享到 转播到腾讯微博

□  记者  侯燕  文/图

  一张张薄纸被剪裁成千姿百态的图画,或为名人画像、或为古代传说、或为民俗风情。8月20日,《纸代丹青艺逢春——冯光祥剪纸艺术展》在市博物馆开展,惟妙惟肖的剪纸让参观的市民赞不绝口。展览将一直持续到9月27日。

  “手剪三春花带露,一枝浓艳向人开。胸罗万象刀裁处,似有千军指上来。”作家贾来发曾用这样一首诗来赞誉冯光祥的剪纸艺术。冯光祥是我市民族民间工艺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在继承传统剪纸工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艺术之路。冯光祥吸取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以写实的手法,创作出2000余幅作品。此次选取展出的160余幅作品,主题涉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

  一张红纸、一把银剪,随着银剪在红纸上翻飞游走,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便是神奇的中国传统艺术——剪纸。徜徉于展览大厅,与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擦肩而过,有种置身时光隧道的感觉,从传统的孔孟之道到独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玉溪之子聂耳的雄姿英发,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几千年的文化行走轨迹。仔细观赏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冯光祥功底深厚、刀法娴熟,且对画面的布局处理巧妙、独具匠心。多年来,他以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为己任,辛勤耕耘,勇于创新,默默地守护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家园。“冯氏纸艺”曾参加2010年山西省右玉“教场坪能源杯”中国婚俗剪纸大赛,荣获一等奖;2011年“中国年俗”剪纸大赛中,荣获突出贡献奖。

  “我的作品虽成名于外地的展览,但我一直有回乡办展览的愿望,玉溪才是我的根,我创作了多幅聂耳艺术形象,就是聂耳精神一直鼓励着我。现在玉溪越来越重视非遗保护,也越来越关心我们这些传承人,所以我的剪纸艺术是真正的迎来了春天,博物馆举办这样的展览对我来说是件大好事,作品再多,堆在家中无法示人也是种浪费。现在有家乡人的支持和鼓励,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冯光祥显得有些激动,眼里透出坚毅的目光。

  多年从事群文工作的陈克勤,一直致力于“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在他眼里,剪纸是传统民俗中最具原生态、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深深植根在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中,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婚丧嫁娶的日常礼仪,还是逢年过节的装饰美化,亦或是表达信仰的民间祭祀,可以说都是生活的写照、情感的寄托。“玉溪市民对非遗了解还不够,今后要加大宣传和推广。”陈克勤说。让他倍感焦急的是,剪纸艺术虽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可随着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这一艺术散落民间,即将失传,此时拯救剪纸艺术势在必行。

  市博物馆举办这次剪纸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据市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介绍,这一活动的举办,既能让更多人了解剪纸、爱好剪纸,同时也对保护、弘扬和传承剪纸艺术,繁荣民间文化艺术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次展览也是自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首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人作品展。市博物馆就是要不断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精髓,让更多深藏于民间的非遗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得到玉溪市民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共同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博物馆还会举办更加丰富的非遗文化展览,让玉溪市民更多地了解本土的艺术精品,积极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陈泰敏说。

  几千年的积淀,几千年的传承,“冯氏剪纸”这株土生土长在玉溪的民间艺术之花,吸吮了碧玉清溪的灵秀之气和乡土之美,散发着深厚的玉溪非遗魅力。

  编辑:刘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