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只认一个牌子,买了一辆车,下次买车还是同一个牌子,这就是品牌忠诚度。私家车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也有十多年的时间,现在二次购车率已经比较高,于是品牌忠诚度就不断被拿出来说事儿。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成都德系车主的品牌忠诚度为55.6%,名列第一,自主品牌排第二,忠诚度也超过30%。 关于获得这些数据的方法和途径,此媒体没做交待,只能姑妄听之。我们还能看到别家媒体这几年的报道,基本都在说中国汽车买家朝三暮四,品牌忠诚度很低,这次看到“55%”这种数字,自然会心中一凛。55.6%,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买家买车时不换牌子(在这篇报道中,至少是不离德国牌子),这放在西方成熟的汽车社会,也是很高的数字。据美国汽车行业研究公司波尔卡发布的数字,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上品牌忠诚度能超过55.6%的只有福特一个品牌。多数品牌,客户忠诚度在40%到50%之间。 “55.6%”这个数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太靠谱,因为我们周围固然有死抱着一个牌子不放的汽车买家,但更多的人在买第二台车时,对别的品牌也饶有兴致,用腻了一种车想换换口味儿的想法非常普遍。几年前,大众前中国负责人就曾公开抱怨说,中国消费者有着反复无常的秉性,品牌忠诚度只有25%左右,而欧洲人能达到50%。 在汽车品牌忠诚度上,成都人是否先行一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了轨?或者说,很多成都人已经阅车无数,在选择汽车时已经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 成都确实是个汽车消费在中国比较领先的城市,但步子迈得再大,也出不了中国十来年的私家车消费史这个圈儿。十多年的时间,车子顶多换个两三台,德系、美系、日系、韩系、法系、英系,再加上崛起的自主品牌,那么多口味儿的车子,谁能忍住好奇心,开一个牌子就不想尝试别的牌子了? 如果一个买家第一辆车买大众,第二辆车还买大众,至少说明第一台大众车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上,这种买车的方式未免显得有些“愚忠”。你只尝试了一个牌子的车,觉得不错,但别的牌子你没试过,又怎会觉得不如这个牌子呢? 事实上,中国买家才没那么傻,开过了德系车,又想试试美系车,开过了韩系车,又想试试日系车,两次买车不选同一个品牌的大有人在,否则,怎么会有人哀怨地说中国人“反复无常”呢? 这种“反复无常”,并不是中国人天性如此。西方成熟汽车社会里,人们往往认准某一个品牌,老子买这个牌子,儿子也买这个牌子;第一辆车是这个牌子,换辆车,还是这个牌子。这种所谓忠诚度不是一年两年培养出来的,他们祖祖辈辈用了百十来年的汽车,该见的都见了,该尝试的都尝试了,有个成熟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 我们中国人,用车只有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大多数家庭只是初尝有车滋味。而且,跟人家百十来年慢慢去品不同,中国突然间就成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各大汽车品牌蜂拥而入,车型五花八门,光看都看花了眼,一次买车,只能挑一个,慢慢来吧。 上了一桌子的菜,你只动其中的一盘,不是吃多了,就是在装B。 既然国际友人把这么多的汽车大餐都给咱上桌了,不急,慢慢享用吧。买个车,又不是嫁老公,讲究从一而终,你也不对任何汽车品牌负有责任,换个品牌,也算不上道德败坏。 如果你买了一台车,开出了感情,从此对这个品牌死心塌地、心无旁骛,这并不能说明你是个道德模范,只能说明你没什么见识。这些汽车品牌,各有各的风情、各有各的妙处,要是不一一把玩,岂不是会错过很多风景? 就算是换得勤些,也要五年换台车吧,没个三五十年,全球主流汽车品牌不可能玩儿个遍。这三五十年,别指望咱有什么品牌忠诚度——很多车还没开过,你咋能说人家的车就不如你的好? 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不比一比,你咋知道该扔哪个?那些只开过一两种车就信誓旦旦地宣布对某一品牌效忠的买家,你这种态度不科学呀;那些听风就是雨,被人一忽悠就不可救药地受上某一品牌的买家,你真的很盲目呀。 尽管人家笑咱有“反复无常的秉性”,你笑你的,爷就是反复无常又怎的?你觉得你的车好,老子偏不信你的邪,老子就是要一个一个地试,看上谁就是谁,要你多嘴! 中国买家品牌忠诚度不高,这没什么可以羞愧的,咱就是不懂,所以才要慢慢地试着来。那些汽车巨头们也别着急,你的车好不好,你的售后服务好不好,你对车主的态度好不好,试过才知道。这个阶段,别跟大家嚷嚷什么品牌忠诚度,有空儿了还是多想想,自己是不是配有品牌忠诚度。 中国的豪华车用户算是用车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群,有一项调查表明,这些家伙们的品牌忠诚度也不高,同时拥有两辆豪华车的用户中,仅有30%的用户选择了同一豪华品牌。即使是同时拥有两个相同豪华品牌的用户,在购车时也会有超过80%的用户考虑其他品牌,他们会再次选择某个豪华品牌更多是受品牌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想想也是,弄了辆官气十足的奥迪,就想着宝马的运动;开着宝马爽过,又想着奔驰的沉稳。德系豪华车开过,想起来还没感受捷豹的英式风格;欧洲的豪华车开过,又想了解一下日系豪华车的独到之处。这种时候跟人家说什么品牌忠诚度,满肚子花花肠子的老板们哪里听得进去? 就算普通老百姓,想让人家从一而终也不现实。比如,一个屌丝人生的第一辆车是长安铃木的奥拓,也从这台车中产生了对铃木品牌的依恋,打拼多年好不容易攒钱想换辆像样的B级车,你说,这事在铃木这儿是不是比较难办?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 |
|
来自: 阳光普照一生 > 《设计 开发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