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敍事詩,是漢樂府敍事詩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誌。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於徐陵所編《玉台新詠》,詩前小序說: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爲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爲詩雲爾。 這幾句話告訴了我們許多事:故事發生的時代、地點、男女主角的姓名,以及詩的作者和時代。這說明徐陵必有所據,才能這樣言之鑿鑿。儘管由長期流傳到最後寫定,難免經過文人們的修飾,但從作品總的語言風格及其所反映的社會風尚看來,仍然可以肯定它是建安時期的民間創作。只以太守求婚劉家一端而論,這在門第高下區分森嚴的六朝就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孔雀東南飛》深刻而巨大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在於:通過焦仲卿、劉蘭芝的婚姻悲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罪惡,同時熱烈地歌頌了蘭芝夫婦爲了忠於愛情寧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惡勢力的鬥爭精神,並最後表達了廣大人民爭取婚姻自由的必勝信念。由於它所提出的是封建社會裏一個極其普遍的社會問題,這就使得這一悲劇具有高度的典型意義,感動著千百年來的無數讀者。 《孔雀東南飛》最大的藝術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些人物形象來表現反封建禮教的主題思想。首先我們感到作者以無限同情的筆觸全神貫注地從各方面來刻劃劉蘭芝這一正面人物。作者寫她如何聰明美麗、勤勞能幹、純潔大方,特別是自始至終突出了她那當機立斷、永不向壓迫者向惡勢力示弱的倔強性格。在“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的無理壓迫下,她知道在焦家無法活下去,她起來鬥爭了,她主動向仲卿提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在封建社會,被遣是最不體面最傷心的事情,但當蘭芝“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時,卻表現得那麽鎮定從容,沒掉一滴淚,沒有流露出一點可憐相。當她被遣回家,阿兄擺出封建家長的身分逼迫改嫁,阿母又不肯作主,她知道娘家也呆不下去,決定的時刻已經到來,於是內懷死志,而外示順從,索性一口答應:“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從而擺脫了家人的提防,得以和仲卿密定死計,並最後達到誓死反抗的目的。正是這種倔強性格和不妥協的鬥爭精神使劉蘭芝成爲古典文學中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其次,對另一正面人物焦仲卿,作者也作了真實的描繪。他和蘭芝不同,所受的封建禮教影響較深,又是個府吏,因此性格比較軟弱。但他是非分明,忠於愛情,始終站在蘭芝一邊,不爲母親的威迫利誘所動搖,並不顧母親的孤單和“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罪名”,終於走上以死徇情的徹底反抗的道路:“徘徊庭樹下,自挂東南枝。”仲卿和蘭芝雖“同是被逼迫”,但二人處境畢竟不盡相同。蘭芝一無牽挂,仲卿則思想感情上不能不發生某些矛盾,自縊前的“徘徊”是他應有的表現。 反面人物焦母和劉兄,是封建禮教和宗法勢力的代表。作者雖寥寥幾筆,著墨不多,但其猙獰可惡,已躍然紙上。這些反面人物也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概括出來的,同樣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孔雀東南飛》是怎樣塑造這些人物形象的呢?這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個性化的對話。對話,上述樂府民歌中已不少,但在《孔雀東南飛》中更有所發展,貫串全詩的大量的對話,對表現人物性格起了重大的作用。蘭芝和仲卿的大段對話不用說,即使是焦母、劉兄的三言兩語也都非常傳神。如“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為”便活活畫出這兩個封建家長的專橫面目。 第二是注意人物行動的刻劃。如用“捶床便大怒”寫焦母的潑辣,用“大拊掌”寫劉母的驚異和心灰意冷。這種刻劃,在蘭芝身上更加明顯。特別值得我們玩索的是寫蘭芝“嚴妝”一段。被遣回家,原是極不光采、極傷心的事,但作者寫蘭芝卻象做喜事一樣地著意打扮自己,這就不僅巧妙地對蘭芝的美麗借此作了必要的補敘,並爲下文縣令和太守兩度求婚作張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蘭芝那種堅忍剛毅、從容不迫的性格。但是,由於對丈夫的愛,蘭芝內心是有矛盾的,所以作者寫蘭芝嚴妝時用“事事四五通”這一異乎尋常的動作來刻劃她欲去而又不忍遽去的微妙複雜的心情。此外,如用“進退無顔儀”來寫蘭芝這樣一個愛好愛強的女性回到娘家時的尷尬情形,用“仰頭答”來寫蘭芝對哥哥的反抗,用“舉手拍馬鞍”來寫蘭芝最後和仲卿會面時的沈痛,所有這些,都大大地加強了人物形象的生動性。 第三是利用環境或景物描寫作襯托、渲染。如寫太守迎親一段,關於太守的氣派真是極鋪張排比之能事。但並不是爲鋪張而鋪張,而是爲了突出這一勢利環境用以反襯出蘭芝“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德和愛情。這種豪華富貴,正是一般人,包括蘭芝的母親和哥哥在內所醉心的。關於景物描寫,如用“其日牛馬嘶”來渲染太守迎親那天的熱鬧場面,用“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來造成一種悲劇氣氛,也都能從反面或正面襯托出人物的悲哀心境。 第四個藝術特點是運用抒情性的穿插。在長達一千七百多字的敍事詩《孔雀東南飛》裏面,作者的話是很少的。但是,在關鍵性的地方,作者也情不自禁而又不著痕迹地插上幾句。如當蘭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時,作者寫道:“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又如當蘭芝和仲卿最後訣別時,作者寫道:“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作者已和他的主人公融成一體了,他懂得他的主人公這時的心情,因而從旁代爲表白他們在彼此對話中無法表白的深恨沈冤。這些抒情性的穿插,也是有助於對人物的處境和心情的深入刻劃的。詩的結語“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雖用了教訓的口吻,明白宣佈寫作的目的,但並不令人起反感,也正是由於其中充滿著作者的同情,帶有強烈的抒情性。 前面說過,漢樂府民歌的某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和現實主義表現爲不同程度的結合。這也是《孔雀東南飛》一個不容忽視的藝術特點。詩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葉,鴛鴦相向,日夕和鳴,來象徵焦仲卿夫婦愛情的不朽。這是對叛逆的歌頌,對鬥爭的鼓舞,也是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從精神到表現手法,它都是浪漫主義的。我們知道,在民間流行的有關夫妻殉情的故事中,這類優美的幻想是頗不少的,如韓憑夫婦、陸東美夫婦,以及晉以後流行的梁、祝化蝶等。但見於詩歌,《孔雀東南飛》卻是最早的。 此外,語言的生動活潑,剪裁的繁簡得當,結構的完整緊湊,也都是這篇偉大的敍事長詩的藝術特色。由於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孔雀東南飛》影響之深遠也是獨特的。自“五四”運動一直到解放後,它還不斷地被改編爲各種劇本,爲廣大人民所喜愛。 【原文】 【白話譯文】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裏,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爲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麽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遺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爲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爲並沒有什麽不正當,哪里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促卿說:“(你)怎麽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麽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床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麽害怕的了,怎麽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麽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裏,張嘴想對妻子說話,卻抽抽咽咽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裏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爲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的說。”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增加麻煩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里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爲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里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繡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繡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鬥帳,四角挂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簾裏面。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爲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我的繡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象含著紅色寶石,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係,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鍾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爲磐石,我一定要成爲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象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爲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想到將來我心裏象煎熬一樣。”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捨。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裏。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爲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爲你不會有什麽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麽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麽過錯。”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麽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麽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說太守家用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爲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麽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擡頭回答道:“道理確實象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裏。怎麽處理完全聽從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太守這門親事,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裏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曆,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象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上斷。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挂著繡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蕩。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採購來的山珍海味。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爲什麽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移動我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繡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陰沈沈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到這個變化,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裏的地方,人傷心,馬也衣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歎使人心都碎了。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里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裏。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裏的憤恨哪里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裏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麽鬼神了!願您的壽命象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裏長聲歎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那一天牛叫馬嘶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沈沈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裏。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裏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裏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吊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傍邊。(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裏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裏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爲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
|
来自: chheyu2006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