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我的针灸老师?二?金伯华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辩证

 ★满天星★ 2013-08-2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西医的病名,在中医则属于痹症范围,成为骨痹、痛痹和白虎历节正。其诊断标准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国际通用对类风湿的11项诊断标准:

1.晨僵。

2.至少有一个关节有压痛或活动时疼痛。

3.一个关节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

4.至少有一个关节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而无症状的间隔期少于3个月。

5.对称性的关节肿胀,即同一关节左侧、右侧同时受累。

6.皮下结节,常在骨突处、伸面及关节附近出现。

7.典型的放射线改变并包括关节端的脱钙但退行性病变不能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

8.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加入甘酸片,粘蛋白凝固形成不佳。

10.滑膜活检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

11.类风湿结节活检呈典型病理改变。

诊断时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7项;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5项;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需具备3项。

注:

1.上述1-5项症状与体征至少存在6个月以上。

2.晨僵表示滑膜炎症有活动性。

3.标准第2-6项必须为医生所见。

4.远端指关节受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罕见,故不能作为上述关节计算。

来诊病人均做类风湿因子血沉、血常规、X光片等检查。

 

辩证

 

寒湿证:关节疼痛且恶风寒,遇热则痛减,初起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至手呈梭形,逐渐发展腕、踝、肘、膝诸关节痛有定处,伴有麻木,继而关节功能受限,体倦乏力,肢体沉重,局部皮肤触之不热,久则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多受阴雨气候影响而加重。

舌苔白或白腻,面色少光泽,脉象弦紧或缓。

 

湿热证:起病急,多因外感、身烧而发病,关节疼痛甚,关节灼热,红肿拒按,痛有定处,不恶风寒,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早期关节肿胀明显,凡遇感冒身烧症状加重,脉弦滑或滑数,舌苔黄,热胜于湿,苔黄有剥离。

 

血虚筋脉失养症:面黄体瘦,关节疼痛,着重脊柱关节或四肢肘膝以下诸关节。汗出恶风,关节不肿,但变形,运动功能受限,口服祛风药关节疼痛反而加重,精神倦怠,纳少,心悸,脉沉细或细数,舌苔薄白,阴虚者舌红少苔;血虚者面色晦暗。

 

寒湿郁久化热正:关节肿痛明显,且恶风寒,局部遇热则痛减,身倦乏力,咽痛且口舌生疮,关节剧痛,自觉有热感,夜甚;触之不热,有时发烧,舌苔白厚或黄燥,脉弦滑或数。

 

治疗方法

 

1.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法

用“追风速”经穴疗法,尤对寒湿证和筋脉失养症效佳。

药物组成及功能作用:①透骨草:苦,辛平,祛风湿,通经络,活血。②骨碎补:苦,温,补肝肾,益骨髓,强筋健骨,止痛。

二味制成注射液,取名追风速,二药配伍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强筋壮骨止痛的作用。

 

2.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法

针刺疗法尤其对湿热证和郁久化热症效佳。

 

3.配穴

上肢组:肩髃,曲池,外关,阳池,合谷。以曲池、外关为主。

下肢组:鹤顶,阳陵泉,犊鼻,绝谷,解溪,昆仑,太冲。以阳陵泉为主。

腰背组:大椎,身柱,大抒,至阳,阳关,背部腧穴。筋脉失养累及脏腑者,选用相应的背部腧穴或华佗夹脊穴。

 

4.方法

经穴方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注射追风速注射液0.5-0.8CC,10次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休息2-4周。

针刺疗法:3组选用时随证加减,上肢加八邪,指关节肿痛配阳溪、中渚、手三里,下肢加八风、复溜、阳陵泉、丘墟、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