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样的苏州味道

 苏迷 2013-08-28

《采桑小集》看完了。

    我看书很慢,一本不厚的书也要看好多天。这一阶段,天气热,就看得更慢。

最近看得多的是孙犁和王稼句的书,董桥看得少。同时还在看王稼句的《看书琐话二集》。也想把《看书琐话》买来。

王稼句被人誉为王苏州,这表明他在苏州的名声和地位。历史上,与苏州有关的人物很多,用苏州作代称的,还有唐朝的白居易和韦应物,两人都当过苏州市市长,主要是他们对苏州做过好事,有很大贡献。王稼句不是市长,他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他对苏州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做出了重大贡献,王苏州名副其实。苏舜钦建造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可以说,是苏州的象征性人文景观,我觉得,称其为苏苏州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多说了,再说就有拍马屁之嫌了。其实,我这个人不会拍马屁,最讨厌这种做法。我想,王稼句大概也不喜欢。

《采桑小集》与以往王稼句的著作一样,还是和苏州有关的。封面上是一幅仕女采桑图,古色古香,是画家陈如冬的作品。陈如冬也是一位苏州才子,我有一本《浮生六记水墨集》,六个苏州才的书画集,其中就有他在内。

     王稼句的文章,除了底蕴深厚,还有一点很独特,就是他的眼光好,《苏州耍货》、《吴儿戏具诗》、《泥美人》、《说仿单》等,足以证明这一点。特别是《卖痴呆》一文,描述了旧时苏州的一种很有趣的风俗,现在已经消失了,不然,完全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题记中,王稼句解释了“采桑”的意思,原来最早典出《诗经》。桑树与故乡是有联系的。他说:“桑有它的本土性,在这个前提下,才出现‘桑井’、‘桑里’、‘桑下’、‘桑思’诸多词儿,乡情如梦,就这样紧紧与桑缭绕在一起了。”

王稼句是个留恋家乡的人,而且很厉害,他一直住在这座古城里,在外地没有连着超过两个月的。他喜欢在古城里喝点闲茶、写点闲文、说点闲话,“早晨想吃面就吃面,想吃小笼包子就吃小笼包子,夜来想喝酒就找几个谈得来的上酒楼去,有点微醺了,恰好下着小雨,沿着深巷走回家去,这时花墙里传来叮咚弦索声,‘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净无尘,今日里是欣逢佳节同游赏,半日偷闲酒一樽’,即恍若梦境,又感到是亲切的存在。”

这样的苏州味道,在王稼句的笔下格外清新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