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观看待创业板高估值

 木云三君 2013-08-29
 
 

周三中国股市创业板指数盘中继续刷新历史新高,但由于创业板公司上半年净利仅增1.6%,最终收跌1.82%。

数据显示,截至周三,355家创业板公司已经悉数披露中报业绩:全部创业板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共计1020.49亿元,同比增长20.6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120.93亿元,同比仅增1.61%。尽管净利润同比数据不甚乐观,但从前两个季度整体业绩看,355家创业板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比第一季度环比大幅增长45.85%,显示创业板公司业绩基本企稳回升。

今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但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代表新经济成长股的创业板股票率先强劲反弹,创业板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由去年12月4日585.44点至周三最高的1253.40点,上涨114%。以周二收盘价计算,创业板市场整体市盈率为56.96倍,如此高的估值水平一直被部分投资人士质疑。

一边是创业板公司上半年同比微增的净利润,一边是与其不相称的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的创业板指数,如何解释创业板受到市场热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数据。

从去年12月4日开始至今年8月23日,中国股市共有27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翻倍,其中创业板公司105家,主板上市公司79家,中小板上市公司90家。再统计它们2012年年报以及今年一季度的利润,这些股价翻倍的公司中有利润增长较低的,还有负增长的,当然也具有高增长的,但是利润增速平均值分别为68%和54%,这说明市场热炒的那些股票,实际上是有业绩增速作为基本保障的。所以,资金热捧的是成长股,虽然创业板在上述翻倍股票中占有一定数量,但是我们并不能把成长股与创业板股票画等号。

进入7月下半月以后,由于前期创业板强势品种表现太过凌厉,确实有一些业绩较差的创业板股票跟风而起,造成创业板股票普涨的表象。但实际上,创业板中虽不乏好的成长股,也有很多滥竽充数的股票,不少聪明的资金已经开始规避有风险、虚涨的创业板股票,同时这也是创业板普涨行情接近尾声的特征之一,后市出现分化的概率加大。

看待创业板股票,投资者一定要客观,既不能一味唱多创业板,也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在本届政府经济的改革思路下,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和公司,势必会得到中国政府的扶持,这类公司或许估值看上去已经很高,但考虑它们的成长性以及扎实的业绩基础,则意味着股价还有上升空间。
冯涛  FT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