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琵琶行特级教师教学教案

 昵称10817167 2013-08-29
特级教师白居易琵琶行教案!教学思维分享!精彩!



前言:

笔者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我喜欢他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细心发现和对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赏。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烁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4MDI4ODEy.html

《琵琶行》本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走人美好的人生哲理,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教师教学前提思维:

在教学白居易《琵琶行》时,不应该忽视古诗对琵琶女的身世的介绍,要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她身世的不幸,并通过感受琵琶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来理解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来领会白居易的思想感情,从而融会贯通理解文意。 

琵琶行教案误区!:

在教学《琵琶行》一文时,大部分将教学重点放在《琵琶行》第二段音乐描写的鉴赏上,但对第三自然段有关琵琶女身世叙述却是一带而过,而且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白居易与琵琶女这边部分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这部分音乐描绘传神生动,充分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也表现了她复杂的思想情感,但从对琵琶行全文的整体把握角度看,这样做不能不说是一个偏颇。事实上,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由于学生对琵琶女命运的把握不够,所谓的同情与理解只能是概念化的东西,并没有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

琵琶行教案结构:

分为四部分,本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一部: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送客场面和秋夜浔阳江头景色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感人至深的高超技艺和琵琶语效果,并为琵琶女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1)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2)弹奏,琵琶行的第一个高潮;(3)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经历。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揭示了白居易和琵琶女双方命运的联系,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教学涉及白居易与《琵琶行》,请参看琵琶行专题博客:琵琶行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