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必烈吹牛记(上)

 啸海楼 2013-08-29

忽必烈吹牛记(上)

张发财 今天 11:03

(编辑配图;图片由作者提供)

蒙古汗国成立后,不断发动战争扩张疆域。成吉思汗率部东征西战,横行欧亚大地。他曾说过“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们的牧马之地。”能征善战是肯定的,能吹也是肯定的。元朝本来写作“园朝”,就因为吹得没边了,才“元”。

牛在1274年吹破了。起因很简单,蒙古征服高丽后,得知更东边还有个叫日本的小岛,跟南宋眉来眼去。那么好吧,派使者东渡告诉他们切断与宋的往来,日元一家亲。忽必烈连续派出六次使者,但日本政府根本没反应。当时是龟山天皇执政。龟本来就一动不动的,何况上面还压着一座山。所以这个宅男对蒙古来使没有回应,当然是扯淡。

实际原因是,日本与宋朝的贸易乃其经济命脉所在。不能得罪宋。于是忽必烈连续呼叫六次,六次装聋假装听不见。“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用户正在扮演贝多芬…”

对于三代天骄忽必烈来说太没面子了,俗语云:装傻充愣,一顿板凳。气炸肺的忽13烈于1274春下诏征日本。“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

11月2日,三万蒙古军从高丽合浦出发,直奔日本。开始打得很顺畅,11月9日元军到达佐须浦。10日接驳,守军战死。18日登陆壹岐岛,19日冲破日军防守。最初日本人的伤亡很大,蒙古军带来了回回炮,此炮“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日本没见过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不知如何应对。

此外,蒙古人的长弓能够保障有杀伤力的远程进攻。日本也有弓箭,但射程不够。箭飞到半路就坠了。

但接下来打得很惨烈很民国,尸骸遍野血流成河晴天白日满地红。日本人适应了蒙古战术,开始采用近身战。敢死队冒着箭雨冲入敌阵后,搂住蒙古兵就满地打滚又撕又咬,画面就是群战的AV片,岛国小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呀……蒙古人被咬的直叫“呀马跌”。不是因为肉搏到情不自禁才叫“呀马跌”,蒙古兵这时候真的是呼唤马——因为渡海作战,蒙古人并没有携带大批战马。

香艳的实景演出一直到20号深夜。20号早上,日本人发现元兵神秘地消失了。

关于元军消失的原因,普遍说法是19号萧敬腾到了日本,当天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元军损失惨重被迫撤离。但查日本的气象资料,没有台风登陆的记录。《元史》说撤退的原因是“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掠四境而归……”军议纷争,弓箭用尽。实在没法演下去,撤退了。

这次“无弓而返”损失惨重,回程遇见了台风,蒙古人自己把“圆”吹成了“元”,台风直接把元吹成了“一,一,儿”……最后随风飘逝了——出发时的三万三千人,回来一查,就剩一万三千五百人。是夜大风雨,官军战船角崖石多破坏,忽敦等乃乘夜引去。

蒙古第一次征日本失败后,1275年忽必烈居然再次派使者,诏谕日本命其臣服。日本人懵了,你是过来打猎还是卖淫?上次日本是不接电话,这次直接停机——直接斩了来使。对蒙古人来讲,杀使臣是最不可饶恕的。1215年就因为花剌子模斩了蒙古使臣,导致整个中亚血流成河。

气炸肺的忽必烈在统一南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281年正月下达第二次征日本动员令。这次是多国部队参战。军队由中原各地,蒙古和高丽招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战训练,远征军的补给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同时高丽和中国沿海的造船厂昼夜赶制大小战舰。

日本方面也做了些准备。第一次战争后,改进弓箭提高了射程和杀伤力。另外从1276年3开始,日本政府在元军可能登陆的博多湾沿岸,由东向西修筑了一条高、宽各3米,长20公里的名叫“元寇堡垒”石墙防御工事。看似没做什么准备,也确实没做太多准备,只修了一堵墙。但就是这堵墙,让蒙古兵吃尽了苦头。

1281年5月21日,作为先遣部队的左路军,由蒙古人忻都、高丽人洪俊奇、金方庆率领的三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6月12日先遣军首战成功,第二天开始攻击壹岐岛,6月23日到志贺岛。与日本拉锯战后,因补给困难撤回壹岐岛,等待右路军汇合再攻。

范文虎统率的右路军(南宋投降到元朝的七万汉人兵)此时已经上路。

一场荒诞怪异的大战即将开始……(待续)

(责任编辑:杨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