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刀鱼祭

 太阳初照 2013-08-29

刀鱼祭

江东客

清明还没到,报上早早就有关于刀鱼的信息:捕刀的渔民秣马厉网,备下网眼极细的大网,严阵以待。果然到前天,就有了收获的确信:江阴某渔民网得两条,其一三两许,其一“未上品”,大约还是个“孩子”。然而一上岸,就被等在那里的买主“抢”走,价格是每市斤3500元。

渔民和买主的不屈不挠令人佩服,价格再高也无所畏惧的吃客尤其令人佩服。佩服完别人,不能委屈了自己,也必须自我佩服一下:早在40年前,老夫我就预料到有朝一日此物必定罕见,不惜“高价”正经买过一回。

先得说饱啖刀鱼的那一回,公款吃喝,一文钱也没花,且是无意中得之,写出来让今天的吃客淌淌口水。

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历经两三个年头,最高层似有休战之意,命令各地各派“求大同,存小异”,且停口水仗、“文攻武卫”仗,成立“革委会”。我所在的农场也搞了起来。于是要开大会。大会要发文告,领导要做指示,我就受命撰写那些劳什子,无非是报纸上广播里天天唠叨的大话套话官话,写过后就一句也记不得了。倒是开大会那天的“工作餐”,尤其是那两大盘清蒸刀鱼,令人永生难忘。偏巧那天我和同行平跟六名解放军叔叔坐在一张餐桌。叔叔们吃相十分文雅,对满桌的美味佳肴几乎视而不见。各各埋头扒下一小碗米饭,略吃了两筷子蔬菜,就整齐划一地放下碗筷,离桌开步走,顷刻消失于视野之外。

我与平吃惊地对视,决心认真对付不算残羹的菜肴,坚决不让它们随意浪费。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荤腥决非轻易可得之物!完全没有被筷子动过的两大盘刀鱼成了首选。刀鱼们似乎经过严格挑选,条条一般大小,都在四两上下。食堂的掌勺师傅颇具专业水平,微微泛出金光的鱼身闪耀着油润的光泽,上面搁着几茎碧绿如翡翠的葱丝,看着就像艺术品。挪近鱼盘,浓烈的鱼香直透脑门,两颊间止不住渗出更多的唾液来。急夹起一块放进嘴里,鲜味触发的快感顷刻间流布到整个口腔,然后是咽喉、食道、胃部乃至全身……老夫我拙劣的秃笔根本没有能力准确地形容到底怎么个鲜法,只能说它没有味精的俗气,没有猪羊的骚气,没有蚌螺的腥气,没有海鲜的霸气。倘若拿花香作比,它是八月桂花,淡雅而又能满足嗅觉的享受。倘若拿色彩作比,它是超凡的藕色,庄重而又能撩拨视觉去流连……不过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刀鱼的鲜美就是刀鱼的鲜美,不仅其它任何美味无法与之相匹,就是同为长江名鲜的鲥鱼和河豚,也没有它那么雅致那么完美那么恰到好处那么让人刻骨铭心……(必须补充的是,近十多年来的刀鱼已经逊色多了。)

让我们回到“革委会”的工作餐桌上来。我与平极尽肠胃之所能,饱尝了刀鱼之美,至今回味无穷。有机会如此尽兴饱啖刀鱼,得益于天时地利。地利就是农场濒江,自己有个捕捞队,还有兼可捕鱼的水闸。

两年以后的三月,有一天听说闸上有刀鱼卖,六毛四分钱一斤,没什么人买,都嫌贵,一般鲫鱼才两三毛一斤哪。我赶去买了四条,一斤多,花了八毛钱。为的是让新婚的妻子知道这尤物的美味。可叹她对太多的鱼刺心生畏惧,不敢放胆品尝。我说,你会后悔的,这美味以后恐怕不容易吃到!

我的预言果然应验,只是比预料的更快捷更彻底。谨以此文祭奠逝去的刀鱼吧。

再过40年,也许会有人撰文祭奠大米——但愿这是屁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