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绛]也是一个中药名字

 道不在远 2013-08-29
 《医赘》有鼓症湿邪一方。消滞利水,于入络湿邪不仅无功,反伤气分也。用新绛钱半、蜣螂虫二钱、延胡索钱半、丝瓜络一枚、淡木瓜钱半、川通草一钱、路路通十枚、生米仁八钱、陈香橼皮半只、干佛手三片、川郁金一钱、远志八分,合而为剂,出入加减,通络行水,甚有佳效云云,似亦可取,兼录于此。
    
   单方中有用新绛一药者,考此药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肝着病”旋复花汤,明《本草纲目》独遗此味,至有清一代,江南医家反喜用此药,至今日,因其原生药物有争议,药典已不复记载。
        
   考公元八世纪陈藏器《本草拾遗》方收录此药,认为是绯帛,即将已染成大红色丝织品的大红帽帏作新绛使用。今有郑金生撰文:经考古专家对汉代丝织物的化学分析,其染料中有茜草素和靛兰,则"新绛"当指茜草初染,尚未经洗涤使用之丝织物,用于煎剂中赖茜草汁及染色配料的作用。但邹澍《本经疏证》、黄树曾《金匮要略释义》等认为系藏红花所染,且清代江南药局确以红花染帽帷者作新绛用,考作染料之红花乃番红花,此药原出西班牙,移植阿拉伯及波斯国至八世纪左右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国外流传时,正是染料,兼及药物也。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则认为"系用猩猩血染成的帽纬",考清末鲁三桥著《串雅补》谓当时误以为“猩绛”是猩猩血染的丝织品,有猩猩血的伪品云云。《串雅补》两处记载了假猩血的制法:“白硷一两二钱,风化石灰一两二钱,生大黄三钱,川倍子二个。先将大黄、倍子入沙锅内,用水一大碗,煎汤沸时,加水添上。如此数十次,仍盛一宫碗,捞起黄、倍,人灰、硷搅匀,置瓷器内封固。遇毒时将鲜草梗挑点,一刻数次即退。”这种猩血似乎不是用来制新绛,而是用来解毒的。另一猩猩血的制法比较简单:“五倍子五钱,瓜儿竭一两,入茶内,黑色。”而当今云南地区又以缨哥花所染者为新绛
         
    新绛入药渊源大概如上,其中“猩绛”之论,出于后世,不可能据今论古以谓《金匮》中新绛便是如此也;至于“红花”论,正如上谓番红花传入中国最早在公元八世纪,反观若《金匮》真仲景所著,而仲景卒于公元219年,即王叔和亦是公元三世纪左右人物也,故《金匮》新绛不可能是番红花所染成。综上,惟以“茜草”说为正确也。
         
    陶弘景更有谓:"即今染绛茜草也。"更可知"绛草”本与"茜草"是一物异名,新绛者新刈之茜草也。盖茜草苦寒,入肝经以行血祛瘀,而茜草根古称"茹蘧",早在《内经》中载有四乌鰂骨一茹蘧丸能治血枯经闭,可见以茜草作新绛在临床实践亦有直接可能。论及此,则新绛之用,不出二论:一则新采茜草;一则茜草染绯帛。
       
     故吾等临床,用“新绛”时,直书“茜草”便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