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痰类聚方

 学中医书馆 2013-08-30

一、燥湿化痰

1、  二陈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2、  温胆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甘草一两(30g),炙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3、  导痰汤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半夏6克,橘红3克, 茯苓3克, 枳实3克(麸炒), 南星3克, 甘草1.5克,生姜。

【功效】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主治】治一切痰厥,头目眩晕。或痰饮,留食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漱,涤唾稠粘,坐卧不安,饮食少思。

4、  涤痰汤

【来源】《奇效良方》卷一。

【组成】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星、半夏、竹茹、枳实、菖蒲

【功效】豁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5、  指迷茯苓丸

【来源】《是斋百一选方》引《全生指迷》

【组成】半夏(制,二两)茯苓(一两)风化硝(二钱半)枳壳(五钱)上四味,姜汁糊为丸。

【功效】 燥湿和中,化痰通络。

【主治】用于痰饮留伏,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6、  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8克 生姜15克

【功效】和胄降逆,消痰蠲饮。

【主治】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及胃寒呕吐,痰饮咳嗽。

二、清热化痰

1、  小陷胸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黄连6克 半夏12克(洗) 栝楼实(大者)30克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成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2、  清气化痰丸

【来源】《医方考》

【组成】陈皮(去白)、瓜蒌仁(去油)、黄芩(酒炒)、茯苓、枳实(麸炒)、杏仁(去皮尖)各一两,胆南星、半夏(制)各一两半。生姜汁为丸服。

【功效】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  礞石滚痰丸

【来源】《玉机微义》卷四引《养生主论》

【组成】青礞石 (煅)40g 沉香20g 黄芩320g 熟大黄320g。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效】降火逐痰。

【主治】用于实热顽痰证。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胸腕痞闷,或眩晕耳鸣,或不寐,或奇怪之梦,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老黄而厚,脉滑数而有力。

4、竹沥达痰丸

【来源】《沈氏尊生书》

【组成】黄芩、半夏(制)、大黄(酒制)、 橘红、 甘草、沉香、礞石、朴硝、姜汁、竹沥。

【功效】豁除顽痰,清火顺气。

【主治】用于痰热上壅,咳喘痰多,大便干燥,顽痰胶结,烦闷癫狂。

5、竹沥汤

【来源】《成方切用》

【组成】竹沥、生葛根汁、生姜汁

【功效】清化热痰。

【主治】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事,口不能言。

6、 宣白承气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生石膏15克 生大黄9克 杏仁粉6克 栝楼皮4.5克

【功效】清肺定喘,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

7、星蒌承气汤

【来源】王永炎方

【组成】全瓜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

【功效】通里攻下,化痰通腑。

【主治】中风病痰热腑实证。

8、陷胸承气汤

【来源】《通俗伤寒论》

【组成】大黄、黄连、半夏、瓜蒌、枳实、芒硝。

【功效】通腑泻热化痰。

【主治】痰火内伏之胸膈满闷,神昏谵语,腹满便闭。

9、桑白皮汤

【来源】《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组成】桑白皮 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2.4克
  【功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方歌】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10、定喘汤

【来源】《摄生众妙方》

【组成】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苏子、款冬花、白果、甘草

【功效】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症。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11、越婢加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生姜9克 大枣15枚 甘草6克 半夏9克
  【功效】宣肺泄热,化痰平喘。
  【主治】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三、温化寒痰

1、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克 甘草6克 干姜9克 细辛3克 五味子6克 半夏9克 杏仁6克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咳逆。寒饮内停,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沉迟。

2、  三子养亲汤

【来源】《韩氏医通》

【组成】莱菔子 白芥子 苏子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除经络之痰)

3、阳和汤

【来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一两(30-40g) 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5g) 麻黄五分(2-3g) 鹿角胶三钱(10-15g)白芥子二钱(6-10g) 姜炭五分(2-3g) 生甘草一钱(3-5g)

【功效】温阳补血,化痰通络。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迟者。

【歌诀】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四、润燥化痰

1、贝母瓜蒌散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一钱五分,栝蒌一钱,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

【功效】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

【歌诀】贝母瓜蒌散茯苓,陈皮桔梗花粉增,咳嗽咽干痰难咯,润燥化痰病自清。

2、消瘰丸

【来源】《医学心悟》

【组成】玄参、贝母、牡蛎。

【功效】滋阴降火,化痰软坚。

【主治】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之瘰疬、痰核。

3、 半贝丸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生半夏 生川贝各9克

【功用】截疟。

【主治】疟疾,风痰暑湿疟疾,咳嗽多痰,饮食无味,痫眩。

五、理气化痰

1、半夏厚朴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歌诀】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要点】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六、化痰熄风

1、  半夏白术天麻汤

【来源】《古今医鉴》卷七。

【组成】半夏(制)4.5克 白术(炒)6克 天麻4.5克

【功效】健脾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痰饮上逆,痰厥头痛者,胸隔多痰,动则眩晕。恶心呕吐。

2、  旋覆代赭石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功效】和胃化痰,镇肝降逆。

【主治】胃虚痰阻,肝胃气逆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七、搜风逐痰

1、  牵正散

【来源】《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

【功效】 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2、  玉真散

【来源】《外科正宗》

【组成】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功效】 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主治】 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要点】本方祛风化痰之功较强,而解痉稍逊,临床每与止痉散合用,以增加解痉之效。

【歌诀】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3、白金丸

【来源】《外科全生集·新增马氏试验秘方》

【组成】白矾(研细) 川郁金(研细)各等分

【功效】豁痰,散结,通窍,清心,安神。

【主治】忧郁气结,痰涎上壅,癫痫痰多,口吐涎沫,痰涎阻塞包络、心窍所致癫狂证,一切痫病,久不愈;喉风乳蛾。

4、三生饮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组成】南星(生用)30克 木香7.5克 川乌(生,去皮) 附子(生,去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涤痰,通络开窍。

【主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痰气上壅,咽喉作声,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兼治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八、补虚治痰

1、  大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9克(洗,完用) 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功效】补中降逆。

【主治】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2、  金水六君煎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当归6克 熟地9~15克 陈皮4.5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功效】养阴化痰。

【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

3、  肾气丸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4、  枕中丹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

【组成】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

【功效】滋阴安神,祛痰利窍。

【主治】心肾阴虚,痰浊扰心,症见健忘多梦,心悸怔忡,头晕失眠,遗精盗汗

5、  定志丸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方

【组成】远志、石菖蒲、人参、茯苓

【功效】益气安神,祛痰利窍。

【主治】心神虚怯,痰浊扰心,神思不安,心悸健忘,眩晕失眠。

6、洗心汤

【来源】《辨证录》卷四。
  【组成】人参30克 茯神30克 半夏15克 陈皮9克 神曲9克 甘草3克 附子3克 菖蒲3克 生枣仁30克
  【功用】化痰开窍,通阳扶正。
  【主治】肝郁气滞,痰浊壅积,致患呆病,终日不言不语,不思饮食,忽歌忽笑,洁秽不分,亲疏不辨者。

九、化痰逐瘀

1、化痰通络汤

【来源】

【组成】法半夏(10g)、橘红(10g)、枳壳(10g)、川芎(10g)、红花(10g)、远志(10g)、石菖蒲(10g)、茯神(15g)、党参(15g)、丹参(15g)、炙甘草(10g)。

【功效】化痰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痰浊内阻型),症状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形体肥胖、身重乏力、纳呆、苔厚腻、脉弦滑。

【歌诀】化痰通络夏橘红、枳芎红草远志停、 菖蒲茯神党丹参、 化痰祛湿血脉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