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仲景方剂学补遗

 lijin315 2017-03-12

     
      本文属原创,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     言

现今《方剂学》教材各篇章收录的方剂,仲景方剂占绝大多数,一部《伤寒论》就是一部方书。遗憾的是收录的仲景方剂多为《伤寒论》部分,《金匮要略》所载方剂少有收录,而临床应用却很广泛,虽有此方面的方论著述,但缺乏方剂学系统阐述,现将仲景遗方依方剂学编撰,故称补遗



【方名】瓜蒌桂枝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温解表

【组成】瓜蒌根二两、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效】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主治】柔痉。发热汗出,恶风身痛,身体强,背反张,脉沉涩或沉迟。

 

 

【方名】麻黄加术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燀苦杏仁七十个、白术四两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寒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遇风寒湿则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

 

 

【方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半两、炙甘草一两、薏苡仁半两、燀苦杏仁十个

【功效】发汗解表,利湿清热

【主治】风湿痹证。周身疼痛,无汗,微恶风寒,发热日晡所甚,舌苔白腻,脉浮缓。

 

 

【方名】白术附子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祛风胜湿

【组成】炮附片一枚半、白术二两、生姜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大枣六枚

【功效】散寒祛湿,驱风通络

【主治】寒湿痹证初起。骨节疼痛,全身重着,转侧不利,二便如常,舌苔白腻,脉浮缓。

 

 

【方名】百合地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百合七枚、地黄一升

【功效】养阴退热,安神定志

【主治】阴虚内热证百合病。精神恍惚,坐卧不宁,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食不食,欲眠不眠,若有所思,行动异常,口苦而干,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名】百合鸡子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百合七枚、鸡子黄一个

【功效】养阴除烦,熄风定惊

【主治】阴虚风动证百合病。心悸怔忡,惊恐烦乱,或手足蠕动,肢体震颤,口苦,小便赤,舌红,少苔,脉虚或数。

 

 

【方名】百合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百合七枚、知母三两

【功效】养阴清热,安神定志

【主治】阴虚内热证百合病。心中烦热,坐卧不宁,神志恍惚,口苦而渴,小便短赤,脉微数。

 

 

【方名】滑石代赭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百合七枚、滑石三两、赭石如弹丸大一枚

【功效】养阴清热,降逆止呕

【主治】阴虚气逆证百合病。神志恍惚,惊悸不安,口干作渴,时时呕哕,口苦,小便短赤,脉微数。

 

 

【方名】百合洗方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百合一升

【功效】养阴清热,润燥止渴

【主治】阴虚内热证百合病。口渴。

 

 

【方名】百合滑石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百合一升

【功效】养阴宁心,清热利尿

【主治】阴虚积热证百合病。发热,口微渴,心烦惊悸,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微数。

 

 

【方名】瓜蒌牡蛎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天花粉、牡蛎(熬)各等分

【功效】益阴潜阳,润燥止渴

【主治】阴虚内热,虚阳上浮证。口渴口干,舌红少苔,脉微数

 

 

【方名】升麻鳖甲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解毒

【组成】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花椒一两、甘草二两、雄黄粉半两、鳖甲一片(手指大)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时疫温毒,阳毒郁血证。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疼痛,身痛有青紫瘀斑,甚则发热吐脓血,舌紫或有瘀点,脉数。

 

 

【方名】赤小豆当归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营凉血

【组成】赤小豆、当归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排脓

【主治】湿热毒血证狐惑病。身无热,心微烦,默默欲卧,目赤涩痛,目眵脓血,视物昏花,脉虚数。湿热便血证狐惑病。痔疮便血,色鲜红,先血后便,或便脓血,腹痛,无里急后重者。

 

 

【方名】苦参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苦参一升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治】(1)狐惑病之蚀于前阴者,以及阴肿、阴痒,疥癞等,用本方煎洗患处。(2)内服可治血痢,大风癞疾,赤白带下,阴肿阴痒等。

 

 

【方名】雄黄熏方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解毒

【组成】雄黄粉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主治】(1)狐惑病之蚀于肛门,痛痒不止,用此方烧烟熏之。(2)疥癣瘙痒,虫蛇咬伤,可用雄黄研末,以醋或香油调涂患处。

 

 

【方名】蜀漆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和解少阳

【组成】蜀漆、云母、龙骨各等分

【功效】祛痰截疟,镇定安神

【主治】牝疟,寒多热少,发作有时,舌苔白腻,脉弦。

 

 

【方名】侯氏黑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平熄内风

【组成】菊花白术防风桔梗黄芩细辛茯苓牡蛎人参矾石当归干姜川芎桂枝

【功效】解表疏风,平肝潜阳,化痰除湿,补益气血

【主治】肝旺脾虚,痰风内生中风证。恶寒发热,头痛目眩,肢体痠重,麻木不仁,手足不遂,言语蹇涩,脉浮弦滑者。

 

 

【方名】风引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平熄内风

【组成】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功效】重镇潜阳,清热熄风

【主治】里热壅盛,肝风内动证。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偏瘫或四肢瘫痪,面红目赤,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癫痫小儿惊风。

 

 

【方名】防己地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营凉血

【组成】地黄二斤、防己一钱、桂枝二钱、防风三钱、甘草两钱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疏风【主治】血热淤结证。其人喜忘如狂,独语不休,动作妄行,时欲漱口不欲咽,舌质红少苔,脉数。

 

 

【方名】矾石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解毒

【组成】矾石

【功效】收湿消肿,逐水护心,清热解毒

【主治】湿毒脚气冲心。症见腿脚肿痛,或挛急上冲,胸闷泛恶,发热恶寒,苔白,舌质淡,脉数或滑数。

 

 

【方名】桂枝芍药知母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祛风胜湿

【组成】桂枝白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炮附片

【功效】温阳祛湿,发散风寒,行痹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恶寒无汗,肢节疼痛,关节肿大,下肢偏重,屈伸不利,肌肉消瘦,头眩短气时时欲吐,舌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方名】天雄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涩精止遗

【组成】天雄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功效】助肾阳益脾气,固精止遗

【主治】脾肾阳虚失精证。阳痿不举,遗精早泄,女子梦交,腰膝冷弱,尺脉弱小者。

 

 

【方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涩精止遗

【组成】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龙骨三两、牡蛎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效】调和阴阳,交通心肾,潜阳固涩

【主治】心肾不交失精证。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脉虚芤而迟,可伴盗汗虚热,脱发,目眶痛,少腹急痛等。

 

 

【方名】薯蓣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气血双补

【组成】山药、当归、桂枝、神曲、地黄、人参、大豆黄卷、甘草、川芎、白芍、白术、麦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

【功效】健脾益气,疏风散邪

【主治】原方主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方名】皂荚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痰

【组成】大皂角

【功效】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主治】痰浊壅肺寒证。症见咳逆喘满,痰多稠粘如胶,甚则但坐不得眠,或见胸痛或连两胁,大便难,舌苔滑粘,脉象滑实。

 

 

【方名】泽漆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泽漆、半夏、紫参、生姜、白前、黄芩片、人参、桂枝、甘草

【功效】清热益肺,化饮宽胸

【主治】热饮伤肺胸满证。咳逆上气,痰多息短,身重而肿,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或见胸满,水肿甚者。

 

 

【方名】小青龙加石膏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白芍、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子、法半夏、石膏

【功效】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主治】寒饮郁肺,夹热喘逆证。症见咳嗽,气喘,胸胀闷塞,恶寒发热,无汗,痰多清稀,微有烦躁,舌苔白或黄白相兼,脉浮。

 

 

【方名】奔豚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调和肝脾

【组成】甘草、川芎、当归、半夏、黄芩、葛根、白芍、生姜、李根白皮

【功效】清热平肝,和胃降逆

【主治】肝郁化热,气上冲胸之奔豚。症见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腹痛烦闷,胸膈胀闷,噫逆呕呃,时觉气上攻冲,舌苔白微黄,脉弦。

 

 

【方名】乌头赤石脂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中祛寒

【组成】制川乌一分、花椒一两、干姜一两、炮附片半两、赤石脂一两

【功效】温阳逐寒,散结止痛

【主治】阴寒痼结心痛,心胸疼痛牵连后背,后背疼痛牵连心胸,心背皆病,痛无休止,还可见四肢厥逆,脉象沉紧。

 

 

【方名】茯苓杏仁甘草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行气

【组成】茯苓三两、燀苦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功效】利水化饮,宣通肺气

【主治】饮阻胸痹证。胸中痞塞,短气,咳逆或唾涎沫,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

 

 

【方名】桂姜枳实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调和肠胃

【组成】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功效】行气消痞,温中化饮

【主治】寒饮停胃证。胃脘痞闷,气逆上攻作痛,呕恶嗳气,畏寒喜热者。

 

 

【方名】薏苡附子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湿

【组成】薏苡仁十五、炮附片十枚

【功效】温经祛寒,缓急止痛

【主治】胸痹证。胸痹不舒,拘急不舒,时缓时急,喜温欲按,口不渴,舌苔白,脉沉紧者。

 

 

【方名】橘枳姜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行气

【组成】陈皮一斤、生姜半斤、枳实三两

【功效】行气开郁,和胃化饮【主治】饮停胸痹证。胸中气塞,呼吸短促,心下硬满,呕吐哕逆,舌苔白腻,脉沉滑。

 

 

【方名】九痛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中祛寒

【组成】炮附片、生狼毒、生巴豆、人参、干姜、吴茱萸

【功效】祛寒散结,杀虫温通

【主治】脘腹痛暴作,得温则痛减,恶寒喜暖,口和不渴,或喜热饮,或呕吐,四肢发冷,苔薄白,脉迟或紧。

 

 

【方名】厚朴三物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行气

【组成】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功效】行气除满,导滞通便

【主治】气滞便秘证。腹满而痛,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沉实者。

 

 

【方名】乌头煎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中祛寒

【组成】制川乌五枚(大者)、蜂蜜二升

【功效】温阳、散寒、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证。症见寒疝腹痛,绕脐急痛,发作有时,痛有休止,甚则唇青面白,肢冷汗出,舌淡苔白,脉弦而紧.

 

 

【方名】赤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中祛寒

【组成】茯苓四两、姜半夏四两、制川乌二两、细辛一两

【功效】散寒止痛,化饮降逆

【主治】脾胃寒饮阳郁证。症见腹中急痛,心下动悸,或便溏,四肢厥冷,呕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而迟。

 

 

【方名】肾着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中祛寒

【组成】茯苓四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甘草二两

【功效】温脾燥湿

【主治】肾着病。症见身重,腰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常有冷痛,并有腹部重坠感,但饮食如常,口不渴,小便自利。

 

 

【方名】甘遂半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逐水

【组成】生甘遂三枚(三枚)、姜半夏十二枚、白芍五枚、炙甘草一枚

【功效】逐饮祛痰,散结除满,缓急止痛

【主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

 

 

【方名】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利水渗湿

【组成】防己、桂枝、人参、芒硝、茯苓

【功效】行水化饮,散结消痞,补虚通便

【主治】膈间阳郁饮结证。症见胸满闷而痛,胸中滞塞不通,气喘,心下痞坚,短气咳逆,大便燥结,小便不利,舌红或苔薄而润,脉沉滑。

 

 

【方名】木防己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功效】补虚通阳,清热利水

【主治】胸膈阳郁,水热互结证。症见咳嗽喘气,胸闷而满,心下痞胀坚硬,小便不利,其形如肿,面色黑而晦黯,舌红,苔黄而腻,脉沉紧。

 

 

【方名】泽泻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利水渗湿

【组成】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功效】健脾利水除饮

【主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头目昏眩,泛恶作呕,舌苔白腻,脉沉缓。

 

 

【方名】小半夏加茯苓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降气

【组成】法半夏一升、茯苓三两、生姜半斤

【功效】化饮利水,降逆止呕

【主治】痰饮呕吐,头眩心悸,胃脘痞闷,呕吐清水,口不渴,舌苔白滑,脉弦者。

 

 

【方名】厚朴大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寒下

【组成】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功效】下气除满,泻实破结

【主治】阳明热结支饮证。症见胸脘胀满疼痛,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

 

 

【方名】桂苓五味甘草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湿

【组成】茯苓四两、桂枝四两、炙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

【功效】温阳化饮,平冲降逆

【主治】寒饮停肺气冲证。症见咳嗽,咯吐清稀白痰,手足厥冷,头眩心悸,气从少腹时时上冲胸咽,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弦,尺部弱.

 

 

【方名】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痰

【组成】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法半夏、燀苦杏仁大黄

【功效】温肺涤饮,清泄胃热

【主治】寒饮郁肺夹胃热证。症见咳嗽痰多,胸满呕逆,心悸头眩,面赤口干,小便微黄,大便干燥,苔白或黄白相兼,脉沉滑。

 

 

【方名】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痰

【组成】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法半夏、燀苦杏仁

【功效】温肺化饮,宣利肺气

【主治】寒饮郁肺水溢证。症见痰多清稀,胸闷呕逆,心悸头眩,头面虚浮,其形如肿,舌苔白腻,脉沉弦滑,尺部无力。

 

 

【方名】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痰

【组成】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法半夏

【功效】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主治】肺寒支饮证。症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口淡,头晕目眩,胸满呕逆,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滑。

 

 

【方名】茯苓戎盐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茯苓半斤白术二两大青盐弹丸大一枚

【功效】益肾清热,健脾利湿

【主治】气虚膀胱湿热证。症见淋证日久,饮食减少,身体瘦弱,腰膝酸软,四肢无力,小便涩痛,频数量少,溲后余沥,腹部胀满,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方名】瓜蒌瞿麦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湿

【组成】天花粉二两、茯苓三两、山药三两、附片一枚、瞿麦一两

【功效】温阳化水,生津止渴

【主治】肾气不化水气证。症见小便不利,腰酸腿软,或少腹拘急,口干而渴,腹中冷,下肢浮肿,舌质红苔薄,脉沉无力。

 

 

【方名】滑石白鱼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止血

【组成】滑石二分、血余炭二分、白鱼二分

【功效】祛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血淋,小便涩痛,尿中带血,小腹窘急疼痛,脉沉稍数。

 

 

【方名】蒲灰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活血祛瘀

【组成】生蒲黄七分、滑石三分

【功效】凉血化瘀,泄热利湿

【主治】膀胱湿热夹瘀证。症见小便不利,茎中涩痛,或尿中带血,少腹拘急,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水湿内停证。症见身微肿,四肢不温,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滑或数。

 

 

【方名】防己茯苓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利水渗湿

【组成】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功效】益气通阳,利水腿肿

【主治】皮水。症见四肢浮肿而沉重,手足不温,体倦,四肢肌肉跳动,甚则面目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

 

 

【方名】甘草麻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温解表

【组成】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功效】发汗宣肺利水

【主治】风水,一身面目悉肿,或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不利者。

 

 

【方名】黄芪芍桂苦酒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扶正解表

【组成】黄芪黄芪五两、白芍三两、桂枝三两、苦酒(米醋)一升

【功效】调和营卫,祛散水湿

【主治】湿热黄汗证。症见身体肿重,发热,汗出黄色粘衣,口渴,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方名】麻黄附子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三两、甘草二两、炮附片一枚

【功效】发汗行水,温经助阳

【主治】阳虚风水证。症见一身悉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舌苔白,脉沉小。

 

 

【方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麻黄细辛炮附片

【功效】温阳散寒,通利气机,宣饮散痞

【主治】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腹满肠鸣,矢气遗尿,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细涩。

 

 

【方名】桂枝加黄芪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补气

【组成】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

【功效】调和营卫,逐湿走表,助阳散邪

【主治】寒湿黄汗证。或营卫不和表虚证。或太阳风证兼寒湿发黄证。

 

【方名】枳术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行气

【组成】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功效】行气消痞

【主治】气滞水停。症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或胃脘疼痛,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腻,脉沉。

 

 

【方名】栀子大黄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淡豆豉一升

【功效】泄热祛湿,开郁除烦

【主治】肝胆湿热黄疸证。身黄如橘色,心胸郁闷不舒,发热作痛,心烦不宁,口苦不思饮食,时欲呕吐,便溏不畅,溲黄量少,足下发热,舌红苔黄腻。

 

 

【方名】硝石矾石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硝石、枯矾各等分

【功效】清热化湿,消瘀利水

【主治】黄疸,身暗黄,日晡发热,五心烦热,不思饮食,肢体倦怠,或额上黑,为汗出,或少腹满,小便自利等。舌暗或有瘀斑,脉涩。

 

 

【方名】猪膏发煎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活血祛瘀

【组成】猪脂半斤、血余(鸡子大)3

【功效】补虚润燥,化瘀通便

【主治】1、津亏燥热瘀血发黄证。2、妇人肠燥胃热阴吹证。前阴气出有声,舌红苔黄脉沉。3、大肠津亏瘀血燥结证。大便艰涩难行,少腹疼痛固定不移,舌红边有紫点脉涩。

 

 

【方名】大黄硝石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大黄硝石黄柏各四两、栀子十五枚

【功效】泄热通腹,兼以利尿

【主治】肝胆湿热夹瘀血证。症见黄疸鲜明,身热口渴,自汗出,心中烦热,腹满拒按,胁痛不移,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或紫或暗有瘀点,舌苔黄厚,脉滑数。

 

 

【方名】半夏麻黄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湿

【组成】法半夏、麻黄各等分

【功效】宣肺降逆,燥湿化饮

【主治】1、心下悸,呼吸不利,胸脘痞闷,咳逆呕恶,舌苔白,脉浮滑。2、咳嗽喘促,咽喉不利,胸闷气促,苔白脉滑。

 

 

【方名】柏叶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止血

【组成】侧柏叶干姜艾叶

【功效】温中止血

【主治】阳虚出血证。咳血、吐血,日久不止,时多时少,血色淡红,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而润,脉沉迟无力。

 

 

【方名】猪苓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利水渗湿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效】健脾利水

【主治】水饮内停之呕吐。呕吐后思水,小便短少,舌苔白腻。

 

 

【方名】大黄甘草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寒下

【组成】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功效】荡热和胃,通利大便

【主治】胃热气逆证。呕吐,食入即吐,大便秘结,喜凉饮,或口臭,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方名】文蛤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辛凉解表

【组成】蛤壳五两、麻黄三两、石膏五两、燀苦杏仁五十个、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效】清热止渴,宣散风水

【主治】口渴欲饮,身热恶风,头痛身重,或头身微肿,或咳喘胸闷,烦躁不安,舌红苔白,脉浮数有力。

 

 

【方名】茯苓泽泻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利水渗湿

【组成】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

【功效】健脾渗湿,温阳化饮,降逆止呕

【主治】饮阻脾胃呕渴证。反复呕吐水饮或夹食物,渴欲饮水,胃痞满,大便时溏,或兼头眩心下悸,病久浮肿,口淡,舌质淡苔薄润或白滑,脉象缓滑。

 

 

【方名】半夏干姜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降气

【组成】法半夏、干姜各等分

【功效】温胃散寒,止呕化饮

【主治】寒饮内阻脾胃证。症见恶寒,手足不温,呕吐,或干呕,或吐涎沫,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方名】橘皮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降气

【组成】陈皮四两、生姜半斤

【功效】降逆散寒,理气和胃

【主治】脾胃寒湿气逆证。胃中寒冷,呕吐恶心,呃逆噫气,不欲饮食,四肢微厥,舌苔白滑,脉迟缓。

 

 

【方名】王不留行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活血祛瘀

【组成】王不留行、桑白皮炭、接骨木炭、甘草、厚朴、花椒、黄芩片、干姜、赤芍

【功效】行气血,通经脉

【主治】1、金刃创伤,皮肉筋脉破损,流血不止,或肿痛者。2、产后恶露不绝,腹痛绵绵,内有瘀血者。

 

 

【方名】排脓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解毒

【组成】桔梗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肺痈、喉痈、喉痹,脓成未溃者,舌质微红,苔白或黄薄,脉数或滑数。

 

 

【方名】排脓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化痰

【组成】枳实十六枚、赤芍六分桔梗二分鸡子黄一枚

【功效】排脓化毒

【主治】内痈,如肝痈、肺痈、肠痈等,脓将成未成者。症见胸胁胀闷,疼痛拒按,或见咯吐脓血,或便脓血,舌红,苔黄,脉滑或弦数。

 

 

【方名】鸡屎白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平熄内风

【组成】鸡屎白方寸匕

【功效】清热祛风,通利二便

【主治】上肢或小腿卒然强直拘挛,不能屈伸,严重时转筋可由两腿牵引至少腹,拘急胀满,痛不可忍,小便黄热不利,舌红苔黄腻,脉弦有力。

 

 

【方名】黄连粉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解毒

【组成】黄连

【功效】清泻心火,燥湿解毒

【主治】心火毒热证。浸淫疮,或在面部,或在四肢,或在胸腹,或在腰背,或遍及全身,或小儿赤眼,或火热牙痛,或龈肿,或舌肿,或衄证,或痈及全身,舌红,苔黄,脉滑或数。

 

 

【方名】蜘蛛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经散寒

【组成】蜘蛛十四枚、桂枝半两

【功效】辛温通利,散寒化气

【主治】寒疝证。症见阴囊偏有大小,时上时下,卧则入腹,立则下囊,阴冷胀痛,痛引少腹,舌质淡,脉弦迟。

 

 

【方名】甘草粉蜜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驱虫方

【组成】甘草二两、米粉一两、蜂蜜四两

【功效】安蛔缓痛

【主治】虫证。症见脘腹疼痛,其痛时作时止,痛甚则吐清水,脉紧。

 

 

【方名】干姜人参半夏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调和肠胃

【组成】干姜一两、人参一两、法半夏二两

【功效】温补脾胃,蠲饮降逆

【主治】(妊娠)脾胃虚寒饮逆证。症见妊娠呕吐剧烈,病程较久,其呕吐物为清冷涎沫或清水,口淡无味,喜辛辣而恶生冷,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无力。

 

 

【方名】当归贝母苦参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当归、浙贝母、苦参各四两

【功效】养血润燥,清热利湿

【主治】妊娠小便淋漓不尽,溲时涩痛,尿色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方名】葵子茯苓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利水渗湿

【组成】冬葵果一斤、茯苓三两

【功效】通窍利水,渗湿通阳

【主治】妊娠水肿,身体沉重,小便不利,恶寒,身冷,起则头昏目眩,或身微肿,或但足跗浮肿,舌苔白滑,脉缓滑。

 

 

【方名】白术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湿

【组成】白术、川芎、花椒、牡蛎各三分

【功效】健脾除湿,温中安胎

【主治】妊娠脾虚寒湿中阻,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甚至胎动不安。

 

 

【方名】当归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补血

【组成】当归、白芍、黄芩片、川芎各一斤白术半斤

【功效】养血清热,调肝益脾

【主治】妊娠血虚热证。症见妊娠胎动不安,内热心烦,头晕胸闷,时有腹痛,纳呆,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方名】下淤血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活血祛瘀

【组成】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土鳖虫二十枚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1、产后恶露不下,腹痛拒按,身热烦闷,呼吸气促,舌质晦黯,脉沉结或沉涩者。2、女子闭经,少腹硬满,疼痛拒按,身有微热,舌质黯,脉沉者。

 

 

【方名】枳实芍药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行气

【组成】枳实、白芍各等分

【功效】行气散结,和血止痛

【主治】1、产后恶露不尽,腹中疼痛,心烦易怒,胀满少食。2、妇人胁痛,或经期腹痛,胸脘胀闷,烦躁易怒。

 

 

【方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脏腑热

【组成】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片、黄柏各三两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止痢,养血滋阴

【主治】产后血虚下利证。腹痛,下利,肛门灼热,里急后重,面色萎黄,肌肤不荣,舌淡,苔薄黄,脉细。

 

 

【方名】竹叶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表里双解

【组成】淡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三两、炮附片一枚、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功效】扶正祛邪,表里兼治

【主治】产后阳虚外感。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面赤目痛,或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苔白薄,脉浮而无力。

 

 

【方名】竹皮大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虚热

【组成】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白薇一分、甘草七分、大枣(肉)丸子大

【功效】安中益气,除烦止呕

【主治】(产后)气血不足,胃虚有热证。心烦不安,呕逆,食欲减少,神疲乏力,或口干,或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虚数。

 

 

【方名】土瓜根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活血祛瘀

【组成】土瓜根、赤芍、桂枝、土鳖虫各三两

【功效】破瘀通经

【主治】妇人阳郁血瘀证。症见月经不调,或过期而至,或一月再行,经行不畅,月经量少,色紫有块,少腹满痛,按之不减或拒按,或少腹按之有硬块,舌质紫暗,脉沉或涩。

 

 

【方名】大黄甘遂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活血祛瘀

【组成】大黄四两、生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产后恶露不下,与水结于血室。少腹满痛拒按,小便微难而不渴,或下肢浮肿,或手足心热,舌质紫暗,苔黄或黄腻,脉沉弦而涩者。

 

 

【方名】胶姜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补血

【组成】阿胶、川芎、当归、白芍、地黄、艾叶、干姜、甘草

【功效】调补冲任,温阳散寒,固经止血

【主治】女人阳虚血少漏下证。症见经行点滴漏下不止,经血量少而黯,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馁神倦,腰膝酸软,憎寒畏冷,舌质淡,脉微弱。

 

 

【方名】旋覆花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活血祛瘀

【组成】旋覆花、葱、新绛

【功效】行气散滞,通阳活血

【主治】肝络血瘀轻证。胸胁痞塞,苦闷不堪,舌质或紫或暗苔薄脉弦。或妇人半产瘀血漏下证。腹痛、漏下不尽,或漏下血块,或带下偏赤,心烦,或胸胁苦满痛,舌紫或有瘀点,脉涩。

 

 

【方名】矾石丸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白矾三分、燀苦杏仁一分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治】胞中湿热证。症见妇女白带频,或阴户湿痒,舌苔白或黄而腻,脉滑小数。

 

 

【方名】蛇床子散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温化寒湿

【组成】蛇床子、铅丹

【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妇人阴中寒湿瘙痒证。症见妇人阴中冷,阴痒,带下色白量多,腰中重坠,兼有少腹隐痛,遇冷即发,舌淡,脉沉迟。温阴中坐药。

 

 

【方名】小儿疳虫蚀齿方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驱虫方

【组成】雄黄粉葶苈子

【功效】行气活血,消肿杀虫

【主治】小儿疳热生虫证。牙龈糜烂,或牙齿蛀蚀等牙疾患。此方原书记载:上二味,末之,取蜡日猪脂镕,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雄黄粉含砷有毒,不建议使用!!

 

 

【方名】狼牙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祛湿

【组成】狼牙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妇人阴中湿热证。症见阴中生疮,糜烂肿痛,痒甚,带下黄浊,淋漓不止,脉滑而数。

【用法】狼牙,以水煎之,以脱脂棉蘸之,浸洗阴中,早晚各一次。

 

 

【方名】三黄泻心汤

【来源】金匮要略

【分类】清热解毒

【组成】大黄、黄连片、黄芩片

【功效】清热消痞,泻心解毒,苦寒燥湿

【主治】血热出血证。吐血,鼻出血,牙龈出血肿痛;或胃脘热痞重证。心下痞满或疼痛,口臭喜冷饮;或外科火热疮疡证。大便干结,或疖或痈或热毒疮,舌红苔黄脉数。

 

 

【方名】桂枝二越婢一汤

【来源】《伤寒论》

【分类】表里双解

【组成】桂枝、白芍、麻黄、炙甘草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

【功效】外散风寒,兼清郁热

【主治】太阳病表未解里有热。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无汗,口渴烦,脉浮紧。

 

 

【方名】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来源】伤寒论

【分类】补阳

【组成】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牡蛎五两、蜀漆三两、龙骨四两

【功效】温通心阳,涤痰降逆,镇潜安神

【主治】太阳病火攻误治,邪被火迫,动痰生风,神明散乱者,多见亡阳狂惊、坐卧不安。

 

 

【方名】文蛤散

【来源】伤寒论

【分类】表里双解

【组成】蛤壳

【功效】清热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口渴,饮水不能止渴,时有头晕,舌质微红,脉细数。

 

 

【方名】三物白散

【来源】伤寒论

【分类】逐水

【组成】桔梗三分、浙贝母三分、生巴豆一分

【功效】温散寒邪,涤痰破结

【主治】水寒互结,寒实结胸。

 

 

【方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来源】伤寒论

【分类】表里双解

【组成】黄芩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芍二两、法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大枣十二枚

【功效】清热止利,和胃止呕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火邪迫于肠胃下利或呕。头痛发热,口苦,自下利,呕吐,脉弦数。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