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品质?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700份,回收问卷6651份。调查对象涉及全省城乡不同职业家长1869名,城乡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1088名,城乡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3494名。 数据显示: ·学生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责任感、善解人意、幽默感 ·家长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责任感、耐心细致、有爱心
·教师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是:责任感、有爱心、有学识
对有关数据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发现: (1)、除对责任感作为好教师的首要品质表现出较高程度的认同性之外(家长、教师认同度超过60%,学生认同度超过30%),对好教师的第二、第三品质,呈现出多元化的认识,而且这一点在家长、尤其是学生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2)、家长对好教师品质的认定,更多地受孩子所处学段、家长自身文化程度、家长职业的影响,而较少受家庭收入、城乡背景的影响。与小学和初中学生家长不同,高中学生家长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第三项品质不是有爱心,而是有学识。随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本科及以上家长,对好教师品质的认识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见表1)。与其他职业的家长不同,公务员和技术人员家长更重视教师的学识,认为好教师最重要的第二项品质不是耐心细致,而是有学识。 表1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
家长文化程度 |
选择的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 |
小学 |
责任感、耐心细致、善解人意 |
初中-高中-大专 |
责任感、耐心细致、有爱心 |
本科 |
责任感、有学识、有爱心 |
硕士 |
责任感、公正、鼓励人 |
博士 |
责任感、民主平等、有爱心 |
(3)、学生对好教师品质的认定,与其担任班干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从学段上看,小学生更重视教师公正的品质,而高中生更重视教师的民主平等品质;从性别上看,男生更重视教师的公正品质,而女生更重视教师的亲和力(如:善解人意、亲切感)。 (4)、教师自身对好教师品质的认识,随学段不同,对“有学识”的重视不同,小学初中教师将“有爱心”置于“有学识”之前,而高中教师则将反之,认为有学识更为重要。而从“学识”在好教师品质构成的排位来看,这一品质在教师本人的排序中最靠前,家长次之,排在第四位;而在学生的排位中,它则排在公正、民主平等、亲切等品质之后。 一些值得关注的迹象: (1)、传统美德开始退出教师最重要品德行列。我们注意到,家长、学生选择诚实、朴素、勤奋等作为教师最重要品质的,不到1%,而选择朴素品质的,更是不到0.5%。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低,但在家长和教师眼中,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仍高于对教师外在形象(漂亮、时尚、可爱)的重视;而在学生这一方面,情况正好相反,对这一组的认同度则比较高,达到5%。 (2)、除了前述的不同对象眼中好教师最重要的三项品质之外,家长眼中其他一些构成占好教师的重要品质还包括:公正、民主平等、大胆创新、鼓励人、有学识、有才华;从学生这一方看,这些品质包括:公正、民主平等、亲切;而教师这一方,我们注意到,则相对集中在公正和民主平等两项品质上。 (3)、家长文化程度从小学到本科,随其受教育程度提高,首选品质为责任感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从本科到博士文化家长,选择责任感的家长比例却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本科及以上文化的家长,随学历提高,将有爱心作为教师首要品质的家长不断增多,博士家长选择有爱心作为好教师首要品质的比例最高;同时在第三重要品质的选择上,博士家长表现出更为多元的特征。 (4)、贫困型家庭对教师首要品质为责任感的认同度明显低于其他家庭,比小康型家庭低近20个百分点,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