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爱怀疑 远离洗脑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8-31
珍爱怀疑 远离洗脑

    乐享悦读〉〉〉

    文·辛 悬

    从纯然功利的角度说,同一种说法,令人信服叫箴言,被拆穿了才叫谎言。《洗脑术》一书也可以依循这样的逻辑,精炼成一句话:洗脑成功就是信仰,失败了才戴上“洗脑”的帽子。

    大概算是有幸,躬逢这样一个急剧转型、商机无限的时代。任意的热点,都能与营销挂钩,“成功”、“机会”这般字眼之泛滥,直逼街边电线杆与墙垣的老军医小广告。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被消费的,洗脑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

    还记得网上一个热播视频,实拍丹东阿里郎酒店的员工培训。在领班激昂到近乎尖叫的指挥声中,员工们列队齐整,划一地喊出口号,配合形体动作。言行之夸张,形似癔症,因此也收获了“鸡血培训”的“赞誉”。诚然,很多员工参与“鸡血培训”,内心一定写满了千百个不情愿。但至少有人相信这些,一幕幕荒诞的场景才会上演。

    联想到一些民营的餐厅、发廊,在每日营业前夕都要拉出队伍,或在街边就地做起广播体操,或领班训话、集体回应。按华丽的说法,这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其实不过规训而已。

    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看到这些稍显乖谬的场景,大多是同样的反应:“喏,又在洗脑了。”这种共识的逻辑起点基于亲眼所见:因为自己不这样做,也不常见别人如此,所以认定此举违反常态。

    可事实上,纵令生就一双“火眼金睛”,靠双眼来分辨洗脑,显然是最初阶的。高德的《洗脑术》一书,就充斥着“大气璀璨上档次”的洗脑案例。作者简历介绍,高德是旅美华人,曾在FBI任职,后在华盛顿开设高价培训班,专为私人老板和企业总彩提供秘密课程。《洗脑术》陈述的案例,也不乏大量全球500强企业的实战总结。

    顶着如此闪亮的光环,高德的观点确有几分道理。就拿乔布斯而言,因为苹果产品的风靡,出版界、媒体,裹挟着民众,掀起了一波“造神运动”。乔布斯的每一个人生节点和有趣细节,都被放大、赋予更多超越实情的解读。最终的落脚点无非是,他是伟大的,但是:他的成功可以复制。

    许多知名企业家的传记之所以热销,利用的也就是受众渴望成功,盼走捷径的心态。一些传记的宣传文案干脆标榜“经济学、管理学不会教你的实践课”云云,也是信者云集。如果连积淀千百年的专业学科都教不了你,靠几十元买本书就能看会?

    普通人都做着偶然寻到江湖秘笈,顿时三奇盖顶二脉畅通,一夜成为绝顶高手的梦。而这种充溢着成功学基因的梦境,正是洗脑者施加操纵的线索。企业家著书立说要告诉你的“几句忠告”、“几条秘方”,未必全无价值。但以为这些话里凝聚着企业家商海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全部秘辛,未免急躁,又太过天真。换句话说,相信这些的人,都被洗脑了。

    《洗脑术》罗列了大量相关的洗脑案例,读来颇有启发。更重要的是,作者时刻在提醒读者,看到的只是信息,真正重要的是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方法。这些才是成功人士“不能说的秘密”。盼望着豁然开朗、一夜暴富的人,不如收拾残念,从头来过,也好过在成功学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洗脑术》告诉你,千万别以为只有阿里郎是洗脑,乔布斯和盖茨很可能也是。不要看着别人兀自哂笑,对自己成为被洗脑的主力军却浑然不知。

    但由于前述的作者简历,掺杂了太多熟悉的成功学元素,当然也要谨防自己被这本书洗脑,从此认定一切皆传销,成为“洗脑阴谋论”患者。

    说到底,洗脑与否,关键在于心智的独立程度。在抱定对真理的根本信服的同时,别忘了多用怀疑的眼光看看外面的世界。

    珍爱怀疑,远离洗脑。每放弃一次怀疑的机会,就多了一分被洗脑的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