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8-31
 

梁 华阳隐居陶弘景 撰

 

养生补肝汤

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閟塞方:

蜀椒(汗,一升) 桂心(三两) 韭叶(切,一把) 芍药(三两) 芒硝(半

斤) 胡麻油(一升)

上六味,以水五升,称煮椒、椒、韭叶、区药,取得三升,去滓,纳芒硝于内,待消

已,即停火,将麻油倾入,乘热,急以桑枝三枚,各长尺许,不住手搅,令与芍药和合为

度,共得三升,温分三他,一日尽之。

 

调中补心汤

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两,当从) 栗子(打去壳,十二枚) 葱叶(十四

茎) 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 栀子(十四枚,打) 人参(三两,切)

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渐分三他,日三。

 

建中补脾汤

治脾虚肉极,羸唐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 生姜(三两,切) 黄饴(一升)

桂枝(二两) 芍药(六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

 

宁气补肺汤

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 五味子(二升) 白浆(五升) 芥子(半升) 旋覆花(一两)

竹味(三把)

上六味,但以白 浆共煮,取得三升,分三服,日尽之。

 

固元补肾汤

治肾虚精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方:

地黄(切) 王瓜根(切,各三两) 苦酒(一升) 甘草(炙) 薤白(四两) 干姜

(二两,切)

上方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尽之。

 

陶云:经云:毒药攻邪,五茶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大汤之

设。今所录者,皆小汤耳。若欲作大汤者,补有汤内加羊肝,补心加鸡心,补脾加牛肉,补肺加犬肉,补肾加猪肾,各一具,即成也。

 

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

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者;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十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黩契经方之旨焉。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区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味为水。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药,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

写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僻居,仓卒难防外感之疾,日数传,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险之虞也,今亦录而识之。

 

小阳旦汤

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

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稀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

出,不可大汗流漓,汗之则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随服之,取瘥止。日三服,若加饴一

升,为正阳旦汤。

 

小阴旦汤

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

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行三四里时,令病人啜

白 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之自愈也。

 

大阳旦汤

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

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黄芩(五两) 人参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芍药(六两)

大枣(十二枚) 饴(一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或,去滓,纳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大阴旦汤

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方: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生姜(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四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一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得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

 

小青龙汤

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麻黄(三两) 杏仁(半升,熬,打) 桂枝(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或,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大青龙汤

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

麻黄(去节) 细辛 芍药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

(半升) 干姜(三两)

上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方无干姜,作七味,当从。

 

小白虎汤

治天行热痛,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石膏(如鸡子大,绵裹)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熬粳米,熟讫,去米,纳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大白虎汤

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打) 麦门冬(半升)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半夏(半升) 生姜(二两,切) 竹叶(三大握)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讫,去米,纳诸药,煮至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小朱鸟汤

治天行热病,心气不足,内生烦热,坐卧不安,时下利纯血如鸡鸭肝者方: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锭) 黄连(四两) 芍药(各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连、芩、芍三物,取三升,去滓,内胶,列上火,令烊尽,取下,待小冷下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大朱鸟汤

治天行热病,重下恶毒痢,痢下纯血,日数十行,蠃瘦如柴,心中不安,腹中绞急,痛如刀刺方: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锭) 黄连(四两) 芍药(各二两) 人参(二两)

干姜(二两)

上药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连、芩、姜五物,得四升讫,内醇苦酒二升,再煮至四升

讫,去滓,次纳胶于内,更上炎,令烊,取下待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即成,每服一

升,日三夜一服。

 

小玄武汤

治天行病,肾气不足,内生虚寒,小便不利,腹中痛,四肢冷者方: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干姜(三两) 附了(一枚,炮去皮)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大玄武汤

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嘲热讽,腰背沉重,四肢清,小便不利,大便鸭溏,日十余行,气惙力弱者方:

茯苓(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 芍药(二两) 干姜(二两) 人

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他。

 

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表滋之方,以鸡了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变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其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陶经隐居云:中恶卒死者,皆脏气被壅,致令内外隔绝所致也,神仙有开五窍以救卒死中恶之方五者,录如左:

点眼以通肝气:

治跌仆, 腰,挫闪,气血着滞、作痛一处,不可欠呻、动转方:

矾石烧赤,取凉冷,研为细粉,每用少许,以酢蘸,点目大眦,痛在左则点右眦,痛在右则点左眦,当大痒,螯泪大出则愈。

吹鼻以通肺气:

治诸凡卒死,息闭不通者,皆可用此法活之。

皂角刮去皮絃,用净肉,火上炙燥,如杏核心大一块,细辛根等分,共为极细末,每用苇管吹鼻中少许,得嚏则活也。

着舌而通心气:

治中恶,急心痛,手足遂冷者,顷刻可杀人,扑克其人唇舌青紫者及指甲青冷者是:

硝石(五钱匕) 雄黄(一钱匕)

上二味,共为极细末,启病者舌,着散一匕于舌下,少时即定,若有涎出,令病者随涎

咽下必愈。

启喉以通脾气:

治过食难化之物,或异品有毒,宿积不消,毒势攻注,心腹痛如刀搅。

赤小豆 瓜蒂(各等分)

共为散,每用咸豉半升,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去滓,纳散一匕,顿服,少项当大吐

则瘥。(启喉方:救误食诸毒及生冷硬物,宿积不消,心中痛疼方。赤小豆、瓜蒂各等分,为散讫,加盐豉少许,共捣为丸,以竹箸启病者齿,温水送入口中,得大吐鲁番即愈)

熨耳以通肾气:

治梦魇不寐

烧热汤二升,入戎盐七合,令烊化已,切葱白十五茎纳汤内,视汤再沸,即将葱取出,

捣如泥,以麻布包之,熨病者二耳,令葱气入耳,病者即寐也。(灌耳方:救饮水过,小便闭塞,涓滴不通方。烧汤一斗,入戎盐一升,葱白十五茎,莫令葱太热,勺汤,指试不太热,即灌耳中,令病者侧卧,下以一盆着汤,承耳下薰之,少时小便通,愈)

 

上五方,乃神仙救急之道,若畜病者,可倍用之。

 

校注:

1、耎(ruan ,软)意为祛弱

2、小补心汤第一方即《金匮要略》之桥蒌薤白半夏汤,主证及药味皆符,惟《《金匮要略》用“白酒一斗”,本书用“白 浆一斗”,据〈外台秘要〉载此方,白酒即白 浆,〈千金要方〉作白 浆,实为一物,古又称“酢”,即今之黄酒。

3、大泻脾汤之六味药,甲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先抄“甘草”,又涂改为“芍药”)”,乙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甘草”。按本方通例,凡

五脏泻汤大方,皆由六味药组成,其中,有五味药诸方皆同,即姜、芍药、大黄、黄芩、甘草,只有一味药诸方各异,此一味药出自该脏泻汤小方,据此,大泻脾汤应由前列五味药加附子组成,方中不应有“枳实”,枳实是大小泻肝汤的代表药物。

4、甲本、乙本皆作“一分”,按〈本草经集注〉“四分成一两”,据本书通例,用量不当如此之少,疑“分”当为“两”字之误,今改。

5、因“六”字与“二”字草书形近,致甲本、乙本皆讹作“二两”,即云加倍,当以“六

两”为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