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理述要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8-31
本文转载自茂蒙《医理述要》

 

国医之道,肇基上古,迨至仲景,卓荦大成。蒙志于斯道,读书临证,未敢懈怠。寒来暑往,粗悟天人合一之妙。斗转星移,略知阴阳五行之谛。观乎当今之医,不思内经之理,徒求方证之繁,舍本逐末矣。特为此医理篇,望贤达不吝赐教。

1、阴阳之理

天地混沌,是为一气。气分阴阳,阴阳三分,遂有六经,统帅各病。分之则六,合之则一。执此临证,一言而终。阳化气,阴成形,阴者有形之躯壳,阳者无形之动力。阴为体,阳为用。有形之阴,难以骤消;无形之阳,可以顿亡。圣人立法,回阳救逆,中含至理,医者思之。

2、方剂之道

 方剂有三,曰和、曰损、曰益。理中汤、四逆汤益阳损阴之剂,承气汤、白虎汤损阳救阴之剂,四君子、逍遥散、归脾汤、四物汤中和之剂,和者中和之谓也。

3、方理之要

医理用兵之谋略也,方证短兵相接也。昧于医理,肆言方证,流散无穷。阔谈医理,不识方证,纸上谈兵。故余谓医者当:明医理,精诊断,详方药。医道毕矣。茂蒙于2009年8月3号

4、诊断之法

医理既明,何以别之,曰脉曰舌。脉理精微,有神无神以别之;舌诊简便,胖瘦干润以分之。症状有假,不可尽侍。

5、君相二火

乾元化阳,阳化为火,君火居上,相火位下,二火一也。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下临,戊土腐熟,相火敷布,己土运化。坎中水泛,相火不位,益火消之,此四逆汤所由出也。离中火旺,君火不明,壮水制之,此黄连阿胶汤所由来也。

6、脉法精微

内经垂教,四时五脏,因时而异。仲景言脉,阴阳别之,纲目乃判。叔和立法,二十四脉,后世宗之。细思要义:脉力决虚实,浮沉定表里,滑涩断吉凶,数迟测寒热。参之以证,则无大过矣。

7 、归一之妙

 揆度奇衡,道在于一。道一而已。治之极于一,此皆言一之妙也。一气盈缩,病既生矣,盈者损之,缩者益之,以平为期。医道毕矣!

8 、水火之道

乾坤育六子,坎离得其中,人以此立极。心者离火,肾者坎水,坎中不虚,离火下降,离中不实,坎水上潮,水火互济,交媾中宫,百病不作。

9、中宫述要

中宫脾土,水火互济之媒婆也,太阴湿盛,水火相格,阴阳反作,百病蜂起。

10、寒热之要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用药之道也。或云,寒热错杂,细观伤寒,药虽寒热并用,病机则重于下寒,故仲景用黄连常伍干姜、桂枝,此中寒阳气难以下行,转郁于上部,其病机仍为中下焦之寒,三泻心汤、乌梅丸、黄连汤皆如是。制性存用,不在此例,如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