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适隐逸诗 》

 流云收藏 2013-08-31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记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柱杖无时夜叩门。 诗的颔联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男燎诶涂唷M保安仙!庇胧拙涞摹奥瘫樯皆毕嗪粲Γ弧安逄铩庇胧拙洹鞍茁ā毕嘤痴眨裘髁撕铀锹⑺锿粞蟆⑻锼匙盘炜辗撼鲆黄咨奶赜星榫啊?/P>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小溪、青草,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