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古代隐逸诗

 沧海一粟1951 2016-04-24

话说古代隐逸诗

     在历史上有一些文人,由于他们厌恶官场中的追名逐利,厌倦世俗生活中的蝇营狗苟,空有一腔热血不能报国,满腹才华不能施展。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一种极端的生活方式———隐逸,去寻求精神上的平衡和宁静,进入一种“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境界。

    作为隐逸者,虽然远离世俗,回归自然,超然物外,但透过隐逸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往往能看出一位诗人人格的高下,他们有的只是为了摆脱现实,“独善其身”,寻幽探胜,怡然自得;有的却在沉醉于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充满对现实的忧患之情。

    说道隐逸,不得不说到陶渊明,这个在历史上不为“五斗米折腰”,悠闲自在,隐逸山林的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是彻底地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的。他把仕途官场称之为“尘网”“樊笼”,恨不得尽快脱离开这种险恶的环境,立即回到他那十分熟悉而又亲切的农村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说自己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飞翔的森林,就像被圈在池塘里的鱼无时不想着原来自由浮游的河海,过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心情在他的《归去来兮辞》里表露得更明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非昨非”带着一种悔恨的心情彻底地否定了过去的自己,一旦摆脱了岐途、险境,他便欣喜若狂了。“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哪怕是早一刻看到自己的家门,也成为一种极大的快乐与安慰。用这种情绪与感情去描写农村,去抒写田园风光,当然是对官场、仕途的一种彻底否定。
    生活在山野之中,寻求那一份来自田园最朴实的生活,追求那一种来自心灵最简单的快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随意悠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质朴淡然;“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真实情切。在那份隐逸情怀中,陶渊明毫不掩饰自己的快乐,那份来自自然的最真实的快乐。不似商场,勾心斗角;不像宦海,起落沉浮。    

    隐逸诗表达隐逸之意,隐逸之境,隐士之情;诗境恬淡,恬静,恬适;真实,真切,真挚。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隐逸诗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乡村四月”点明时间和地域,为前两句的写景画龙点睛,并提示下文,有承上启下之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才”与“又”前后连结,紧张繁忙不言自明。同时,“蚕桑”与首句的“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诗作前后照应,看似平淡,实则精心结撰而成。

    隐逸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文:一松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