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溪构建乡村警务新模式

 革命老区 2013-09-01
锦溪构建乡村警务新模式

  □宗蓉蓉

  去年以来,昆山市锦溪派出所针对辖区农村地域范围广、居住人员分散、治安情况复杂的特点,以做实村级警务室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警务建设,着力构建“乡村警务”新模式。去年全年,该镇农村地区发案数同比下降11.2%,其中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5%,7个行政村实现入室盗窃案件零发案。

  加大基础投入,注入“新能量”

  一是规范农村警务室建设。争取政府支持,在全镇21个行政村全部设置“村级警务室”,严格按照每室一部车辆、一个电台、一根巡更棒的标准配齐警用装备,实行“一警+两辅+三义务”力量配备。同时,在每个自然村落和重要部位加装巡更系统56处,实行区域内巡防承包责任制,将农村地区日常巡防责任全部落实到村级警务室。

  二是织密水陆技防网络。在水产业集中的野外区域和主要出入口安装监控系统25套,在农村个体作坊内推广安装周界报警器、摄录一体机318套;在农村简易房、出租房等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地推广“4元三件套”、“门窗好帮手”等小技防产品,防范入室盗窃案件于未然。

  三是整合综治部门资源。全镇实行综合治理工作三级网络化管理模式,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为一级网格,21个行政村、2个街道组成二级分网格,根据自然村、农村个体作坊等规模,划分成92个三级子网格,形成综治部门牵头、公安机关主抓、社会单位协同管理、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完善运作机制,提供“新方向”

  一是内外联席例会制度。每月由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牵头,召开由公安、信访、司法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的工作例会。通过联席例会制度,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明确工作重点,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二是双重考核督导机制。内部,严格落实警务室工作人员考核细则,外部,由综治部门统一制定“社会管理考核办法”,每季度对各行政村发案控案、重点人口管控、防范宣传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三是两种典型引领模式。每季度根据“社会管理考核情况”和市局抽查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两个指标评选出“最佳警务室”和“最佳兼职村官”,分别由派出所和村委会落实奖励,发放流动小红旗。自实施以来,已评选出最佳警务室2个、最佳兼职村官1名。

  做强公安主业,提供“新保障”

  一是严打涉农案件保民安。针对农村地区白日闯,盗窃家禽、水产品案件多发的实际,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在村级公路主要路口增设治安岗亭5个,落实警力24小时值守;组建由警辅、消防中队队员、红袖标义务巡防员组成的巡逻队5支,分区域开展治安联防。另一方面,成立由1名责任区中队民警、1名治安民警、1名社区民警组成涉农案件打处小组,梳理汇总辖区涉农案件,分析发案规律和特点,突出案件有价值线索,开展落地打处。2012年10月,该所通过线索研判在锦溪镇朱浜村抓获3名未成年盗窃嫌疑人,破获系列“白日闯”案件10余起,涉案价值达5万余元。

  二是狠抓源头调处促和谐。21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人民调解室,遇到简易的矛盾纠纷,坚持快速调解原则,直接将双方当事人带至调解室进行现场调解;一旦遇到重大矛盾纠纷,迅速启动“锦溪镇3+N重大矛盾纠纷会办、批办、督办制度”,明确责任部门、配合部门,限定调结期限,坚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是前移服务平台惠民生。针对大农户、小作坊不合法用工情况,联合劳动部门先后组织劳动者权益保护知识专题讲座3场,为8名临时工争取合法权益。创新推出二代证快递上门、警情通报短信发、法制电影下乡等特色服务。搭伙邮政部门开展平安锦溪行活动,将涵盖防盗防骗、居家安全、消防安全等安防知识的《警方提示》、《锦溪镇平安宣传手册》等盖上邮戳,按照一户一册的标准,通过邮寄方式送入农村家庭,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周边治安情况,接受安全防范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