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远洋巨亏是董事长无能?

 昵称300026 2013-09-01

中国远洋巨亏。人们只要一说起烂公司,基本上都要提一下中远。刚打开股票软件一看,输入“中国远洋”已经显示不出来结果了。取而代之的是*ST远洋。股价只有3.5。要知道这货07年的最高价是68啊。现在只有当初最高价的5%。可怜的董事长魏家福就当了替罪羊,成了股民口诛笔伐的对象。其实魏家福没有做错什么。

 

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来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下面的数据都是自己编的,希望大家不要较真。

 

假设这个世界只有两个港口,甲和乙。航运公司一共只有五个,ABCDE。每个公司都有一艘20万吨的船。加起来的运力是100万吨。当经济蓬勃发展,贸易量会剧增。如果要运的货超过100万吨,达到110万吨时,就有意思了。船这个东西不会一下子造好。运力不会很快提高上去。所以有10万吨的货要留在港口等下次运了。这时候货主就要着急了。运费多花点无所谓。可能最多从100万涨到200万。但是货物如果不能按时运到,不但要承受巨额的违约金,信誉损失更严重。加起来可能要损失个几千万甚至上亿。所以,哪怕涨到200万,400万,货主也会运。这就是为什么07年航运公司业绩都像坐了火箭一样涨。运费暴涨啊。

 

 

但是这时很不幸地来了个经济危机。贸易量萎缩了。萎缩得也不多,从110万吨萎缩到80万吨了。这时只要四个20万吨的船就够了。剩下的A公司,您就歇歇吧。A公司不会干啊。造一条船要几千万上亿的投资。每天一睁眼,海员工资+港口费用+折旧费用+巨额贷款产生的利息就来了。这个成本是去不掉的。只能靠运输的收入来抵。所以这时A公司就会说,我不要利润了,你只要能覆盖掉我的成本就行,让我运点什么吧。其他公司见状也不会干。不要说覆盖成本了,让他们少亏一些就行。价格战,通常都是为了刺激需求才降价。但是航运的可悲之处在于,运价本身在贸易中的比例就不是很高。哪怕运价降到0,对贸易量的刺激也很有限。所以一旦贸易需求萎缩,运价立刻自由落体。有心人可以查查波罗的海的干散货指数。在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的时候,运价指数三个月内跌掉90%多。只剩原来十分之一的运价,拿什么盈利?神仙来了也不好使啊。最近经济也不好,运价指数还是在低位徘徊。航运公司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那么作为董事长的魏家福,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么?显然不能。这个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它暴涨暴跌的格局。谁都改变不了。魏家福,也只是个凡人而已。有很多人批评07年的时候航运业的大干快上导致现在运力过剩。问题是07年的时候谁知道现在运力过剩呢?有几个人能料到之后有这么大的经济危机呢?那时候人们眼中只有蓬勃发展的经济,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供不应求怎么办?只能是扩大供应了。何况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上有国家层面的领导施加压力,下有员工和客户们的需求推动。当初魏家福如果敢逆天行事,那就换一个听话的再来嘛。说难听一点,央企的董事长也只是个顺水推舟的傀儡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