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小学科学记录本

 紫雨剑 2013-09-02

                                       如何做小学科学记录本

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是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题,我们通过追求有效科学教育来实现这一主题目,利用记录本能较好提高小学生科学记录水平,是有效科学记录的依托,有效的科学记录则是体现有效科学教育一个方面。

[转载]如何做小学科学记录本

一、记录本的作用
1、学会记录的方法
让学生记录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2、另一种复习形式
记录的同时相当于又把知识点复习了一遍,可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复习。
二、记录本的内容
1、封面---学校,姓名,一张生活照片,一些个人简介
2、首页---本书的目录
3、内容---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是板书
三、记录本的内容形式
1、照片---取材于课上的实验,也可以是课后实验

[转载]如何做小学科学记录本



2、插图---在记录本上可以画些可爱的人物,使画面更加动感丰富
3、表格---实验中的表格以及数据记录,可学习表格的设计
4、文字---最简单的记录方式,把板书和重点记录下来
5、格言---提升记录本的档次
四、记录本的记录方法
1、课堂上记录部分文字
2、插图,绘画,照片等等,于课后去完成
3、尽量用多种颜色的笔
记录本记录什么?  

科学记录是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科学记录本应记录以下方面的内容:  

1. 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类实验记录单。  

2.科学课学习中的课堂笔记,如记老师在板书、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科学概念与结论等。  

3. 课前预习所产生疑惑,探究活动后提出新的问题,课外活动的记载。  

4.收集到的与课文内容相关资料与信息

六、怎样的记录才算好记录?    

1、准备一个记录本,让记录内容安个家     

2、因人因时而动,使人人记录成为可能   

3、指导记录技巧,让记录具有实效  

科学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孩子们科学课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必要的记录技巧,提高记录水平在科学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

(1)记录格式——规范

教师给学生提供书写格式规范的示例,课堂笔记、学生实验记录单要注意把原始信息的真实地记录下来,字迹要清楚,并根据信息的不同用不同颜色(不超过4)的笔或相关的书写符号加以区别,在记录的两边要留空,便于反思时记录。如果记录内容是收集来的资料,一般要有标题,内容要完整,还须标名作者与资料的出处

(2)记录内容——精选  

在记录时,对观察结果、实验的现象、测得的数据等,不管是否需要,正确与否,全都记在记录本上,我们提倡人人记录,人人有信息可记,并非是不加选择的全记,而是选择对有价值的信息,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杂乱的信息的进行筛选。如:在课堂要记那些有事实根据的,记体现探究证据的信息,记体现本课重点的教师板书在课外资料的收集要有针对性,要有利的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利后拓展学生视野的。

(3)记录语言——简练  

在探究活动中,为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研究上,要求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学会长话短说,精缩语言,抓住“关键”字和“核心”内容,做到严谨简练。当遇到写不来的字,可以用拼音、别字代替,但老师要注意提出,引导学生课后纠正,有的信息也可以用符号图画代替。这利于提高的学习效率,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再现能力。  

(4)记录形式——多样  

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记录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们过多的使用文字,他们往往对书写抱有厌恶、抵制情绪,在记录时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可以使用图表画图标本照片等孩子喜欢的形式来记录。如:在学习四上《开花的植物》一课让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开花的植物,可通过文字描述画图形式相结合;在四上年级《我们与呼吸》可采用统计表来记录。在五下《植物与环境时》一课可以采用贴照片图片的形式来记录各种动物。  

(5)记录时机——全程 

“科学课堂40分钟不应成为科学学习的界限。”因此科学记录的记录时机应包括课前的学习准备课内探究课后活动等学生科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灵感一闪,突发奇思,这些思想上的火花往往是十分有价值,但易稍纵即逝。  

(6)记录方法——交流  

可以通过把优秀的笔记本展示给大家看,优秀记录本是指记录方法好的,或是记录有创新的,或是记录整洁的,或是记录合理的记录本,请这些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还可以组织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笔记的形式与方法,通过分析、甄别、选择,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和方法。提倡学生的笔记本不但内容记得准确、完整,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方案五花八门,而且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这些做法目的是把学生的记录积极性调动起来。

(7)记录结果——整理

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象蚂蚁,只是收集;也不要象蜘蛛只从自己肚中取丝;而应该象蜜蜂,既收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笔记本上课堂中所记的内容不能只是忠实地记录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地抄写一遍,而应学会加以整理,使它变为自己的知识


科学记录本,让学生准备了吗?  

——利用记录本提高小学生科学记录水平的实践  

   

现状与反思  

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实施将近一轮,各种理论与教学观念也被不断的认识与实践,“科学教学中应重视记录”就是其中之一。于是“记录”几乎运用每堂科学课,但观察我们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记录”,存在着一些不足与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记录方法:缺乏指导  

在我们听课的时候,常会发现有的小组学生在记录时并没有按记录单的要求记;有的小组在记录时间花得很少;有的小组记录的与观察实验的结果不一致;更有甚者的面对记录单不知对该填什么。学生不能正确填写记录,导致学生在交流学习结果时,只有寥寥数语,汇报缺乏支撑。  

2.记录环节:限于探究  

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布置的记录任务,往往放在科学探究环节上。的确,在科学探究中,收集整理数据、资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二步,在假说之后,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更是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最好体现。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其它环节就可以不需记录了?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果要记录,该怎么记?现实中,我们发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的学生没有了课堂笔记。于是就有了老师这样的思考:“这是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还是课改产生的成果?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下,是否一切都放开了?”[①]   

3.记录形式,表单居多  

科学课中记录的形式往往以“一纸了事”,或是表格或是单纸,这些表、单在上课时根据教学预设由老师精心设计、准备,学生只是被动接收,因为缺少学生自己准备的笔记本,于是课前的预习所产生的问题,课后相关资料的收集,课外活动的内容没有记录载体。即使有学生去完成这些记录任务,也是一页纸夹在书里,时间一长也就散落,不易保存。  

4.记录人员:单打独斗  

在科学课堂上探究活动中,合作小组成员往往进行相应分工,记录工作就由小组记录员来完成,但大多数学生喜于实验而轻于记录,记录便成了记录员个人的事,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漠视记录,懒于动笔,在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轻信他人,记录员记错、记漏也得不到及时纠正。  

5.记录结果,缺乏评价  

在一些科学课堂上,老师往往只重视记录信息的利用,没有对信息的价值进行有效思辨,对内容如何获得、表现形式等也缺乏相应的评价,这样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记录水平,学生几年下来,记录水平仍在原地踏步。  

6.记录价值,用完就扔  

在一些课堂,记录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孩子们在本堂课所谓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仅仅局限于孩子们汇报时的一刹那,在上完课后,就出现了“遗忘在课桌上的记录纸”[]有的甚至进入了垃圾桶,于是记录信息就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整理及再利用,无法让记录成为我们学生,我们教师资料的积累,也就无法真正体现出记录的价值所在。  

   

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课学习的内容之一,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标准中,多次提到与记录有关的内容,如: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记录)。……  

由此可以看出,科学记录始终伴随着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之中,而科学探究又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因此科学记录也就不应局限在课堂上,我们应追求“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以上罗列这些现象都与我们科学课记录的目标相背离,记录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进行有效的记录?对此,我提出了科学课学生应有独立的一本记录本设想,并给予实践验证。  

   

记录本记录什么?  

科学记录是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科学记录本应记录以下方面的内容:  

1.  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类实验记录单。  

2.  科学课学习中的课堂笔记,如记老师在板书、本课的重要知识点、科学概念与结论等。  

3.  课前预习所产生疑惑,探究活动后提出新的问题,课外活动的记载。  

4.  收集到的与课文内容相关资料与信息。  

记录本上信息记录的发展方向应体现出从繁琐的实验记录到简洁的具有个性色彩的记录;从单纯的实验现象记录到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性记录;从枯燥的过程记录到关注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人本化记录。  

怎么做好记录?  

一.准备一个记录本,让记录内容安个家  

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记录的种类有观察记录、统计记录、调查记录、测量记录、动植物  

生长记录、信息收集记录、检测记录、实验记录等十多项,据调查发 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收藏自己记录表的习惯,下课时将它丢弃。要知道这小小的一张纸,凝聚了老师们多少的心血、孩子们的智慧,收藏了多少的科学证据。为了不让有价值的东西随便流失,让学生准备个记录本,使它更好的收集起来。记录本以A4大小的带插页本硬面本为佳,这种本子记录、插页添加两宜(见图1)。记录的内容除了上述课堂上的各种记录项目外,还可以把课堂笔记记在本子上,把课堂内外产生的问题记在本子上,把收集到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记录到本子上,使科学记录本成为学生科学课学习的信息仓库。这样做的好处很多:首先方便学生的记录与收藏。其次方便平时的查找,当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遇到了与以前类似的问题或需要以前的证据时,他们便可以较容易从本子中找到所需资料,这样大大方便了课堂研究。其三对资料类信息就有了承载的地方。如三上年级“植物单元”中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不同的树叶这类的学习任务(如图2),再如五上年级“在阳光下”单元中要求收集关于太阳资料等。              

   

二.因人因时而动,使人人记录成为可能  

既然培养科学记录也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那记录就不是个别人的事,而是应该人人动手,都来记录。老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实验现象、课堂笔记,资料收集都记在记录本,让每个人准备一个记录本,人人须记笔记,人人有信息可记。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科学学习开始阶段的学生书写速度慢、词语积累少等因素影响了记录效果,于是又做了调整,具体为三、四年级时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记录本,鼓励能干的同学自己单独准备一本,而五、六年级时要求人人有一记录本。  

在三、四年级阶段科学学习需记录时,应做好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应分工,记录人员定期调整,一般以半个学期为佳,这样一年下来,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担任小组记录员,记录就不会再成为在小组里个别人的事了。五、六年级阶段有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采用这种办法,在课堂上由记录员来完成其中一份,其它成员在课后把记录下的内容抄在自己的记录本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把自己独有的观点亮在各自的记录本上,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个别地方还可以相互“抄袭”。  

   

指导记录技巧,让记录具有实效  

科学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孩子们科学课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必要的记录技巧,提高记录水平在科学课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具体的记录中给予指导。主要包括:  

1.记录格式——规范   

教师给学生提供书写格式规范的示例,课堂笔记、学生实验记录单要注意把原始信息的真实地记录下来,字迹要清楚,并根据信息的不同用不同颜色(不超过4种)的笔或相关的书写符号加以区别,在记录的两边要留空,便于反思时记录,也便于学生了解自已成长的过程和思想发展的轨迹。如果记录内容是收集来的资料,一般要有标题,内容要完整,还须标名作者与资料的出处(如图3)。  

2.记录内容——精选  

   在记录时,对观察结果、实验的现象、测得的数据等,不管是否需要,正确与否,全都记在记录本上,我们提倡人人记录,人人有信息可记,并非是不加选择的全记,而是选择对有价值的信息,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杂乱的信息的进行筛选。如:在课堂要记那些有事实根据的,记体现探究证据的信息,记体现本课重点的教师板书;在课外,资料的收集要有针对性,要有利的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利后拓展学生视野的。  

3.记录语言——简练  

在探究活动中,为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研究上,要求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学会长话短说,精缩语言,抓住“关键”字和“核心”内容,做到严谨简练(如图4)。当遇到写不来的字,可以用拼音、别字代替,但老师要注意提出,引导学生课后纠正,有的信息也可以用符号或图画代替。这利于提高的学习效率,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再现能力。  

   

4.记录形式——多样  

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记录的时候,不要让孩子们过多的使用文字,他们往往对书写抱有厌恶、抵制情绪,在记录时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可以使用图表、画图、标本(照片)等孩子喜欢的形式来记录。如:在学习四上《开花的植物》一课让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开花的植物,可通过文字描述与画图形式相结合(如图5);在四上年级《我们与呼吸》可采用统计表来记录。在五下《植物与环境时》一课可以采用贴照片或图片的形式来记录各种动物(如图6)。  

5.记录时机——全程  

    “科学课堂40分钟不应成为科学学习的界限。”[④]因此科学记录的记录时机应包括课前的学习准备、课内探究、课后活动等学生科学学习的全过程(如图7)。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灵感一闪,突发奇思,这些思想上的火花往往是十分有价值,但易稍纵即逝。  

5.记录方法——交流  

老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记笔记的方法、诀窍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优秀的笔记本展示给大家看,优秀记录本是指记录方法好的,或是记录有创新的,或是记录整洁的,或是记录合理的记录本,请这些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还可以组织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笔记的形式与方法,通过分析、甄别、选择,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和方法。提倡学生的笔记本不但内容记得准确、完整,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方案五花八门,而且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这些做法目的是把学生的记录积极性调动起来。  

6. 记录结果——整理  

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象蚂蚁,只是收集;也不要象蜘蛛只从自己肚中取丝;而应该象蜜蜂,既收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笔记本上课堂中所记的内容不能只是忠实地记录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地抄写一遍,而应学会加以整理,使它变为自己的知识。老师教学生记笔记,更应该教会他们整理笔记。引导学生在课余对当天的记录本加以整理,这样不仅能起到消化并理解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的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学生对数据资料的记录和整理,渗透着记录的重要性,正是体现了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以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观。有一位同学在课堂内进行平静时一分钟心跳测试后,抱着试试看的的想法进行测试一天中不同时段平静时的心跳,结果有了新发现,一天中处不同时段平静状态下人的心跳也是有区别的,相差在1-3下(如图8)。  

   

四、重视记录评价,使其成为学生成长袋  

科学的教育需要用事实说话。把学生的记录本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这小小的记录本就像无形的纽带贯穿着整个科学学习活动中,让他们乐此不疲。课堂上的小组活动记录是学生探究的一个证据,教师在学生利用记录内容汇报时要适时对小组记录的方法、内容及记录的科学性做点评,让学生明白好在哪里,不足又是什么(如图9)。老师还应当每周把学生记录本收起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检查后评定相应等级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科学活动,比如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机会(如图10),通过记录本来展现,让学生整个学期的研究和发现通过一本记录本都得到收藏。长此以往,在他们收藏在一本又一本的记录本上,科学的素养在记录的上得到升华,这就是科学的力量,也是记录的功劳。  

   

记录本的意义  

经过近二年在不同年段学生中实践,我发现利用记录本较为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科学记录水平,并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培养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所提出的重要内容。学生利用记录本对于相关内容与资料有选择的记录的过程,就是对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的过程。如在记录本上的课堂笔记就是锻炼学生把听到的内容、黑板上的视觉信息和自己头脑中的思维信息经过一定合成加工,变成呈现于笔记本上的文字与图形的视觉符号。记录本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到自己当时研究的情况所在,以便于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找到说理性的证据来说服大家,并找到自己的研究足迹。  

2.发展科学思维  

记录本上探究活动信息既包括客观形式的过程记录,又包括主体内在的思维活动中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动态“隐性”过程的记录。在科学课学习中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思维语言先转化成书面文字或图画形式,再在交流、汇报中反馈成口头语言表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记录本上清晰的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再现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再现学习时产生困惑的具体细节,有利于学生课后理解新知。记录本上学生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是思维的再化活动基础,从而使学生在第一个问题完成的时候产生新的问题的火花。  

3.提升科学素养  

注重证据不断反思是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两点。一份简单的记录表使我们很容易丢弃。但是一本厚厚的记录本则不同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收藏。我们收藏的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本子,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精练的科学知识、经验和证据。在这小本子中,有些东西可能是科学的精华,但也可能有某些不科学的成分。在以后的学习中,当我们的发现与以前的记录相一致时,我们就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在以后的学习中,当我们的发现与以前的记录相矛盾时,经过深入的反思,我们也能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4.完善学业评价  

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许多 老师往往感到棘手和困惑。有的用一张试卷决定结果,有的只是试卷上增加实验题目,以致出现了学生考试背实验的现象。其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科学学习评价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与建议:“小学科学评价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科学课记录本是过程性学习体现,对于学生知识积累与技能掌握,对于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养成,良好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一种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材料,科学记录本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经历的见证材料之一,它使学生学习评价体现了过程性,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更加完整了。  

   

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是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题,我们通过追求有效科学教育来实现这一主题目,利用记录本能较好提高小学生科学记录水平,是有效科学记录的依托,有效的科学记录则是体现有效科学教育一个方面,那么,科学老师,你让学生们准备了吗?  

   

参考资料: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 《科学记录的深思考》                  曹炳达  

3. 《遗忘在课桌上的记录纸谈起……》      孙杰峰  

4. 《课堂笔记:一种不容忽视的学习行为》  朱志刚  

5. 《让孩子们的探究留下科学的印迹》      戴振华  

   

说明:因网络排版原因,删除了文中附图  



[] 何树德:萧山小学科学网《科学课要不要课堂笔记?  

[] 孙杰峰:《从遗忘在课桌上的记录纸谈起——对小学科学记录的再思考》  

[]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观点。  

[]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第12页,建议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