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韭菜疫病

 可爱馆5799 2013-09-02

韭菜疫病!!!
 
 
 
简 介 
  英文名  Chinese chives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原  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  茄果类、葱蒜类等。
  危害  小棚韭菜病和露地韭菜一般发病较重。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韭菜各个部位都能侵染,以假茎和鳞茎受害最重。
  (1)叶片:发病初期为暗绿色水渍状,当病斑扩展到叶子的一半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的灰白色霉状物。
  (2)假茎:假茎发病,呈浅褐色软腐,叶鞘易剥下;剥去外部腐烂叶鞘后保湿,假茎上可长出灰白色稀疏霉层。
  (3)鳞茎:鳞茎发病,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生长受抑制,影响植株贮存养分。
  (4)根部:根部受害呈褐色,腐烂,根毛减少,影响水分吸收,根的寿命缩短,很少发新根,生长势明显减弱。 
病原物 
    (1)形态: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绵絮状,气生菌丝发达;菌丝较平直,粗3~8微米,菌丝膨大体球形或不规则,单生或串生或聚集成簇;孢子囊椭圆至卵圆形,(29~64)微米×(21~47)微米,平均41.2微米×27.5微米,不脱落;厚垣孢子球形、近球形,直径21~43微米,顶生,量大;藏卵器球形,直径23~58微米,壁光滑;卵孢子多充满藏卵器;雄器围生,筒形或近圆形,(11~26)微米×(12~31)微米,平均16.8微米×17.3微米。
      (2)特性:菌丝生长最低温度10℃,最适温度为28~31℃,最高温度37。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厚壁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2年侵染韭菜,并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7~8月上旬发病达高峰,病情一直可以延续到10月下旬。 
发生因素 
    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2℃,高湿利于发病,土壤含水量大,空气湿度大发病重。一般7月上旬下部叶开始发病,7月末8月上旬病情发生严重。棚室放风排湿不及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早发韭1号、优丰1号韭菜。②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施足基肥,精细平整,整修好田间排水系统,以防积水,引起湿度过大。③棚室等棚室栽培,注意及时放风排湿;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
  (2)药剂防治:发病初喷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40%的疫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用药液600千克~750千克/公顷,间隔6~8天喷雾1次,交替用药,视病情连续喷2~3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