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群众为重 以民生为本——桐柏行带给编辑记者的思考

 田王老羊 2013-09-02
以群众为重 以民生为本
——桐柏行带给编辑记者的思考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本报记者 赵铁军  陈贞权

  柯  杨   阙爱民

  去桐柏采访,临出发,编辑部还在强调:一定要写一组原生态、纯白描、泥土味浓的稿子,真实展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状况。记者和编辑就是带着这样的任务,开始了桐柏之行。历经一周的采访、写作和编辑,我们以《走基层手记·跟书记下乡》为题,把保留了素材“原汁原味”的三篇系列报道,奉至读者面前。

  因为深入基层,我们看到了很多原来未曾看到、也想到了许多过去未曾想到的东西——桐柏这个山区小县,尽管不够知名,尽管说不上富裕,但却让人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处处以群众为先、一切为了群众的信念;感受到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人心的凝聚、力量的汇集,发展得脚踏实地、不事声张和有条有理;感受到这种信念正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交融合拍、彼此推动发展。在采写和编辑这组稿子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有压抑不住的冲动,想加以评论,想写出思考。但囿于纯白描和原生态的要求,我们把这些情绪都“憋住”了。

  当这组报道写完、编过、发出之后,桐柏县委、县政府这种从群众出发,以群众为重,“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信念,仍让记者动容,让我们不吐不快。

  【一】

  桐柏提出建设“美丽乡村”, 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这实际上是“中国梦”在区域内的具体化。这是基层群众人人都懂、可触可感、发展指向明确的表达,也因此成为桐柏新农村崛起的新动力。

  怎样建设“美丽乡村”?我们在《走基层手记(一)·桐柏“美丽乡村”建设小记》中,展现了这个主题:把民生放在首位。县委领导走到基层群众中,从增加农民收入到农家孩子的上学,从乡村建设的远景规划到眼前的垃圾处理,以及沼气建设、厕所改建等,解决一个个细节问题,做好一项项具体工作。这种从民生抓起,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成、办好、办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感慨不已。我们从桐柏县委领导身上学到了许多,想到了许多,更加深了对“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中国梦”意义的理解。

  【二】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群众是主力军,是第一位的;县委、县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引领、指导、调动、协调。走群众路线,要千方百计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中蕴含的无穷智慧和巨大力量发挥出来,让广大群众打天下、战市场、建家园,汇成洪流滚滚,才能所向披靡。这不但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否摆正领导位置、真正树立群众观念的问题。

  我们在《走基层手记(二)·“特色农业”看扶持》中,素描和勾勒了桐柏县委、县政府把群众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主力,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那就是用政策调动,把利益最大化地赋予正在创业和建设过程中的群众,扶持他们、奖励他们,不但使群众从发展结果中获益,更让群众在发展过程中获益,从而激励他们发展生产,发挥特色,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一个大棚扶持五千,育种大棚一个两万;山丘坡岭种茶每亩补500元;开一个特色产品专卖形象店,北京一个给8万,省城5万;在宾馆酒店设一个营销专区奖2万;获有机茶认证奖5万;每开一个‘农家乐餐馆’,评上星的扶持3万。”桐柏不搞虚头,不打儿戏,用补贴来鼓励,用扶持来引导,把利益给群众,用“四两拨千斤”的做法,使全县的特色农业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个“四两”不是小钱,合起来是个很大的数目;这个“四两”散落于各行各业、各个方面,从而成为“看不见的支出”、无法彰显的政绩。但这种做法却是实实在在把群众放在主体位置,让群众从发展中获利,从而迸发建设美好家园巨大能量的真实例证。在这里,记者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群众路线”所具有的魅力,拥有的威力。

  【三】

  建设“绿色桐柏、生态桐柏”,是桐柏县委、县政府带领45万群众前进的一个方向。这虽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但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做很多的事,走很长的路,它关系到桐柏人的长远利益。

  长远利益要实现,那么群众的眼前利益呢?在实现长远利益的过程中,在迈向目标长长的征途上,群众怎么过,怎么生活?这其中就有一个关系到这一时期“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无数群众的当前利益,也关系到长远利益能否实现——我们总不能说:就让这一代苦吧,好日子在下一代呢。因此,既要瞄准长远目标去奋斗,也要使群众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利益、有收获,有吃喝、能富裕。说到底,这还是一个人本的问题,是一切为了群众的问题。

  《走基层手记(三) ·野猪林下说经济》所展现的,正是桐柏县委、县政府的这种群众观念。他们设计的所有“课题”,都把群众利益放在了第一位:一方面,为群众谋长远利益——“绿色桐柏、生态桐柏”;另一方面,下力气使群众获得当前利益——用政策调动和鼓励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养野猪、辟茶园、种药材、办休闲旅游和农家乐餐饮,等等。“让群众在去拿金山的路上,有吃喝、能发财”,莫中厚这句话,彰显的就是桐柏县委、县政府的群众观念、民本观念。

  【四】

  这次采访中,许多没有见报的素材同样带给记者感动和启示,在此我们也想与读者分享——

  对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县里除了利益激励,更多地实行技术扶持、服务扶持:有的村搞苗木种植,遭遇发展瓶颈,县里积极出招,帮助他们拓展市场,筹划建设展示场所,把技术人员送到地头;后河村村民买到假的除草剂,致使夏枯草苗死地中,县委书记走到村里,了解情况,协调赔偿、追责、监管事宜……

  对教育这个千家万户关注的热点问题,桐柏更是下大力气予以改善:今年暑假,县里拿出百万元,请来全国各地的名师,把全县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所有教师,管吃管住,全部免费培训了一遍。县委书记就师德建设讲了第一课;新建、扩建了许多中小学校,面向全国招聘了100名校长、教师;出资重奖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学校:考上北大、清华的奖学校50万元,奖学生5万元……

  这些素材我们没有写入手记,但在采访、回味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才能干出真真切切的政绩。

  【五】

  这次走基层,我们的收获是巨大的,这收获不仅仅表现在多少篇稿子见了报、得到多少好评,更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一场关于群众路线的深刻而又生动的教育。桐柏县从群众出发,所有关于发展的设计,一切事涉群众的课题,都把群众当主体,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此开展工作,推动发展。这种作风、做法,为我们,也为所有新闻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深入基层、根植群众的重要性,感受到践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写好新闻、办好报纸的重要性。

  因为“白描”,之前的行文中少了评说和感叹,所以有了上述不吐不快的思考。○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