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渡河之歌

 心缘书痴 2016-11-09

大渡河之歌

——泸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实录
□ 陈建兵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工农红军用十三根铁链托起红色的希望;这是一片绿色的大地,高呀高万丈的二郎山是屹立长江上游的生态卫士;在这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地方,科学发展的旗帜已高高举起,秉承红军精神的8万多干部群众正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唱响一曲激昂山川的——
  有山有水的城市是灵动而有活力的城市。
2009年12月,很多人没有想到仅有8.4万人的泸定,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会一举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897万元,增长47.69%……
大渡河浪奔浪流,泸定这座以“红军飞夺铁索桥”而闻名于世的高原小城,2009年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再次展现了红军精神“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传奇:全年GDP同比增长11%,增速高于历史水平。
回眸一年攻坚克难的足迹,凸显泸定“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努力和气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脉络更清晰、力度更强大。一系列指标显示,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突发的自然灾害,泸定各项工作不仅顺利推进,各项发展任务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
“秉承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加足马力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得益于‘经营’大渡河!泸定未来发展,必须在‘经营’上下功夫。”泸定县县委书记肖捷的话从容而自信。
发展
高歌猛进
    一水挟泸定。走进甘孜州的“东大门”泸定,崇山峻岭与澎湃大渡河映入双眼。高山陡坡、峡谷深长,世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不是住高山,就是居河坝”。
险峻的地势、有限的土地、滞后的基础设施,长期以来泸定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泸定必须发展,必须是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而能迅速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群众。”2008年,在上任一个月时间里就跑完全县12个乡镇的肖捷深刻感受到,不能再以单纯的农业经济苦苦支撑泸定发展的负荷,不能再让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只是苦苦守候富裕的心愿而度日,“党委、政府就是为民谋福祉的,再不加快全县发展就是有过于历史、有愧于群众。”
但是,各种资源都并不算丰富的泸定又该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泸定要发展,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泸定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红军精神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只要全县干部解放思想用心谋、充满激情拼命干,泸定发展的潜力无穷,山水资源就是经营泸定成为工业强县的最大自然资源,深厚的红军精神就是激励泸定跨越发展的最大精神动力。
“围绕大渡河流域开发起步实施工业强县,以大项目促大发展,在奋力推进水电资源开发、城镇土地开发、工农产业开发中实现跨越。”深化县情分析,2008年11月,泸定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经营大渡河”的引擎,泸定迈开了“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新步伐。以项目促发展是泸定推出的重要一步棋。
2008年12月,泸定县委、县政府决定把2009年确定为 “项目发展年”。全县干部大会上,肖捷的话掷地有声:集全县之力狠抓项目工作,大上项目、扩大投资、壮大产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
但是,项目的筛选与论证却不能仅仅着急于眼前发展的急需,更需要着眼未来的智慧与气魄。“落后和淘汰的项目不能要、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项目不能要、对不能促进泸定群众长远增收的项目不能要。”泸定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更希望通过项目建设实现泸定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
经过紧张细致地工作,很快,泸定县就确定了项目发展目标,其中重点建设项目52个、总投资93亿元,争取上级投资项目15个、资金2169余万元,招商引资项目11个、总投资85.29亿元。
“既要部署,更要抓落实。”项目确定后,泸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开始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实,泸定县规定一个项目至少有一名县级领导负责跟踪落实。力度上是落实、落实、再落实,速度上是加快、加快、再加快,项目推进工作力度被泸定县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眼盯住的是项目,心急的是泸定发展的速度。肖捷说:“确定的这些项目既涉及重点产业,又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城镇建设,又有农村发展,每一个项目都是引领泸定发展这个‘马达’中不可或缺的‘齿轮’,时间上耽误不起啊。”
有志者事竟成。在泸定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力亲为下,短短一个月时间后,泸定的项目工程“破冰”:2009年3月,动态投资87.82亿元、装机容量达920万千瓦的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正式开工建设。
第一个重大项目成功开工建设的消息激励了泸定全县干部群众迈坎坡、抓发展的激情,泸定干部群众充满了抢抓发展机遇、与时间赛跑的热情:2009年4月,总投入2.8亿元、年产70万吨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项目得到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开工建设;6月总投资6500万元的粉磨站正式开工建设;9月总投资3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的好消息在2009年里接踵而至,泸定迎来了项目落地生根的春暖花开:短短6个月时间内,当地就有80个项目实现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落地让寂静的泸定城乡出现巨大变化,机器喧嚣与人影忙碌,现在的泸定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建设工地。
年终岁末,当我们再次踏上这个依水而建的小城,所见令人振奋:电站大坝索缚大渡河长龙,挖机伸臂敲击空旷山谷,一辆辆装满建筑钢材或沙石的车辆忙碌着穿梭其中,建设者们正在用自己的汗水培育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甚至是灯火通明的午夜,一些建设工地上也是一片忙碌。
和我们感同身受的是当地的干部群众,他们感慨万千:“县委、县政府如此抓建设、促发展的力度和决心,如此恢宏的发展局面让我们对泸定明天的生活完全充满信心。”
“大项目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肖捷说,建设项目不仅代表的是资金投入,更是人才、观念、信息的引进,对破除“小富即安”的泸定干部群众思维有着强烈的冲击。
数据显示,经过一年的努力,泸定仅项目建设就实现160348万元的资金投入,目前已有18个建设项目竣工投产,这些对泸定经济增长的帮助可想而知。
泸定终于迈出了负重前行的第一步。
建设
加快推进
  大渡河是泸定重要的资源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该发挥龙头作用。加快工业强县步伐,自然离不开“经营”大渡河,做“强”大渡河。
当大渡河水电资源开发成功“破冰”后,这条天堑才被泸定很多干部群众重新认识,所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为时不晚。
然而,“大河小城”、“大城小服务”这一痼疾始终与泸定如影随形,拥有甘孜州最好自然气候条件的泸定,其城市建设却是个“城中村、村中城”的剪影——城市脏、乱、差不说,就连一些城镇功能要素也很缺位。
“变不可能为可能。”2008年,秉承红军精神的泸定县委、县政府决定通过建设“红色泸定,宜居城市,休闲之都”,打造“康巴会客厅”,彻底治愈这一痼疾。
盘活土地存量、加快市场开发,泸定县委、县政府持续推进城市开发,不断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推进8个商住小区和启动5个片区开发建设,砖瓦房逐渐被高楼代替,日益现代化的城市容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就在城镇建设中,一个问题紧随而来,因为县城地处大渡河河谷地段,特殊的地势所限,泸定县城的城建土地已经紧缺。
没有土地就意味着城市建设的止步。怎么办?
“经营大渡河”。这个在肖捷脑海中出现过多次,并得到专家认证的想法成为一个新的思路。
再次详细地考察、再次详实地论证、再次仔细地分析,泸定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处于乱石荒滩的河堤进行改造,既提高大渡河的防洪能力,又可以沿大渡河县城流域新增出10余亩城市绿化和近40亩商业用地。
“修个河堤不可能有这么多土地哦!”“办法是好。但财政没钱,他们整不起来的!”消息传开,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更多的则是观望。
“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由企业先行垫资修建,政府将改造后新增的商业用地收入作为建设资金返还建设企业。”肖捷说,通过计算,政府不仅不花一分钱在河堤改造上,而且还会因此实现净收入1000余万元,既实现了美化城市,又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和为城市建设提供支持,“这样经营难道不划算”?!
就这样,另辟捷径的泸定县终于找到了一条“借糠还谷”的城市开发路子,“经营大渡河”是现实可行。
2009年3月泸定县城区堤防工程建设如期开工,3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原定需9个月工期完成的全长2450米的三段堤防工程建设。
现在,新改造的河堤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泸定人悄然发现,原来大渡河就是他们的市场平台: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上游的电站将托起泸定未来的发展,改造后河滩地段将成为新的商业区和生活休闲区……
肖捷说,未来的目标是按照甘孜州州委、州政府“3年再造一个泸定新城”的要求,加快大渡河西岸开发,将泸定建设成甘孜州的 “康巴会客厅”,实现泸定持续、快速发展。
乡村
新貌初现
  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的迅猛跟进,城乡面貌的持续改善,这是泸定短短1年多时间里出现的喜人景象。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发展已在泸定全速、全面推进。数据显示,2009年泸定县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直接增加300元,这也是该县历史上增幅最大的一年。
1月6日来到德威乡河坝头村,冬日暖阳下的村民不是忙着修葺农田水利设施,就是在地里鼓捣大蒜。村民安厚林说,因为今年县上支农、惠农政策多,大家的收成都比往年好,“就我们家来说,去年用土地入股农业开发,就是不劳动都可以有5000多元的现金收入”。
实际上,今日泸定县的农村还有许多和安厚林一样的农民朋友,他们都逐步依靠泸定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鼓了增收的钱袋子。但令安厚林高兴的不仅仅是增收的事,还有他们村正在实施的村容村貌改造工程。
“县上出钱为我们装修房子,现在我们每家都改厕改厨,家里亮亮堂堂、干干净净。”将我们带进家里参观,安厚林很是兴奋:全村今后都是“白墙红梁黑瓦”的川西风貌了,“明年都可以办农家乐了,致富的渠道是越来越多啊”!
“是县委书记肖捷帮大家出的妙计。”德威乡党委副书记罗志斌说,去年肖书记在下乡调研中得知这个村的很多村民入股后希望发展其他产业时,他为大家出主意,“何不利用独特的交通条件办农家乐,既能美化家庭,也能增加收入。”
现在,河坝头村的76户村民已经是“家家小院‘别墅’,户户农寨新颜”,整个村子时不时地吸引着那些前往海螺沟旅游的游客的眼球。安厚林笑着说,电视报纸上天天说解放思想,看来,农村发展也需要农民自己解放思想啊!
与河坝头村村民相对悠闲的幸福生活相比,离县城63公里的得妥乡湾东村村支书陈朝刚就是一片忙碌,他正和村民一起修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水电站——这是甘孜州第一个由村民入股、企业参股开发的水电站。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陈朝刚说,全村134户村民大都以种粮为生,村里除了高山就是两条河,开发湾东河水利资源一直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但是,因为众多因素,村民们的想法一直没能实现。
2008年8月底,村民们再次商议在湾东河上自主开发一座小型水电站。村支部、村委会与一家外地开发商达成协议,以开发商投资为主、村民入股为辅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这一想法得到县委领导的支持,在实地调研后与村民共同商议制定出新模式——湾东村134户村民将以村委会名义与开发商共同注册新的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小水电。
“村集体、村民、开发商三者利益共享,开发资源我们就能富裕了。”陈朝刚兴奋地说,今年10月电站就可以投产了,到时候我们村民都可以分红了,“这是县委、县政府对我们贫困农民更长久、更稳定的产业扶贫啊!”
“只有看到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心里才会越来越塌实。”县委领导告诉说,县委、县政府就是要让科学发展的阳光洒遍泸定的每一个角落,让发展一年比一年好,让群众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民生
冷暖牵挂
  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地理条件限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善泸定农村的整体面貌还是难度不小。
“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很困难,需要党委、政府做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2008年8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泸定农村高山、半高山村组农户实地调研后内心感到很沉重。
抓发展,既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又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没过多久,泸定县委、县政府就鲜明提出,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目标,把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的政绩。全县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情抓起,千方百计解民难、除民忧、造民福,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与此同时,一个以“干部包点、部门帮村”的“农村帮扶行动”也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泸定县决定不断加大农村帮扶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高山、半高山困难群众的长远帮扶力度。为了确保帮扶成效,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对县级干部包点作出了明确要求:不见帮扶成效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就绝不脱钩!
泸定县杵尼乡瓦斯营盘村村民龙沛强说,因为过去村民只能吃含氟重的地下水,很多村民得了大骨节病,去年,到村子里工作的县委肖书记帮他们衔接项目、落实资金、为村民家里安起水管、引来另外一个山沟里的干净水,从而解决了86户村民几十年想解决都没能解决的大难题。
龙沛强说:“全村没有一个人不打心眼里感谢县委、县政府。”
民生永远连着的是民心。得妥乡联合村140余户村民一直生活在泸定的高山上,全村村民过去吃够了不通公路的苦。今年,泸定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村民们修路,群众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家家派劳力、户户来帮忙,从而使这条施工难度很大的穿山路现在已经打通11公里,联合村1组的33户村民现在已经可以坐着车子到乡上了。
一年多过去,泸定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百姓忧乐系心头,群众疾苦放心间,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项项以民为本的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收获的是民生改善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这里面既有那些告别“笆笆房”的高山困难群众,也有更多告别饮水难、行路难的村组群众,甚至还有那些进入敬老院的农村孤寡老人……
带着感情听民声,带着责任抓民生,泸定县委、县政府用自己的工作实践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增强信心,也为全县带来一股开明与开放的执政新风。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尽管前进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知不足方能有所为,勇于创新的泸定县委、县政府正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着力打好电站建设、新城开发、城市管理“三个突破”攻坚战,全力做好项目工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四篇文章”,竭力促进民计民生、社会事业、法制环境、发展环境 “四个改善”,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干部作风、党风廉政建设“五个加强”,奋力在泸定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向前迈步,泸定更加辉煌的明天正向我们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