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故事大道理】强悍的配角

 我是凡人不是仙 2013-09-03

强悍的配角

  话剧院贴出告示,为“圣诞之夜”剧组招演员。他在话剧院门口蹲了整整20天,终于被导演招了进去。

  导演告诉他,如果愿意的话,就请他饰演一只宠物狗。他听了导演的话,心里酸酸的,但还是在合约上签了字,因为这是他这么多天来苦苦守来的第一个角色。签完字,他强颜欢笑地回到了和她合租的简易房。

  当他把自己将要饰演一只宠物狗的消息告诉同为戏痴的她时,她叹了一口气,真的不知道是该恭喜还是该安慰他。

  他第二天一早强打起精神去排练了,她则待在家里伤心。

  这些天,她异常难过,除了钱的原因,还有一种原因是她觉得这样的日子看不到希望。

  她忍着没走,觉得自己应该最后看一眼他的演出。快演出了,她偷偷地到附近的饭店刷了几天盘子。演出那天,她攥着票,偷偷地进了剧场。

  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所有的主角都出场后,一个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道具服的狗手脚并用地爬进场。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而是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先伸了个懒腰,然后在火炉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很多观众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那是圣诞老人来送礼物了。昏昏入睡的宠物狗惊醒了,好像觉察出了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这时,观众已经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了,几百双眼睛全都盯着那只狗。

  演出还在继续,而那只宠物狗的精湛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从剧场出来,她无意间听到很多观众都高兴地议论着今晚的演出,他们都在说那条狗演得实在是太好了。听着这些话,她感到一阵宽慰。

  晚上,他给她带来了更好的消息,导演说,他今天晚上的表演非常成功,导演已经决定在下次排戏时让他出演重要角色了。她问他这次演出为什么会如此成功,他淡淡地说,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改缺点

  在一个名叫德舍尔多夫的小镇上有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非常出名。一天,连王子都慕名来请他做雕像。王子要做的是一个自己骑马的铜雕像,艺术家接了活儿便没日没夜地忙起来。

  终于,巨大的雕像做成了,被立在德舍尔多夫镇的广场上。王子带了几位大臣来看。雕像是那么的漂亮,王子看到了忍不住惊叹起来。他像个老朋友一样跟艺术家握了手,称赞道:“你太伟大了,这尊雕像会使你更加出名。你把我雕得很完美。”王子身边的大臣们听了,对艺术家又妒又恨,想着用什么法子污辱他一番。当然,他们不能挑王子雕像的缺点,因为王子已经说它很完美了。

  所以,有个大臣站出来说:“请允许我说个不足之处,这匹马的头雕得太大了,跟整座雕像不协调。”另一个接着说:“马脖子的弯度不好,这样比较难看。”第三个说:“如果把马的右后腿改进一下,这匹马会更加好看。”还有一个人说马尾巴有缺点。

  艺术家静静地听他们说完,转向王子说:“大臣们找出了马的很多缺点,您让我用几天时间来把这些缺点改正过来吧。”王子同意了。

  艺术家在雕像的四周围起了屏风,说这样可以不受打扰地工作。外面的人们只听到里面“叮叮”的响声。几天之后,声音停了。艺术家又叫王子和大臣们来看修改好的雕像。

  看完后,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说原来的毛病没有了。王子说:“大臣们非常满意,谢谢你对雕像进行了修改。”

  艺术家微笑道:“他们满意就好了,但实际上,我根本没对雕像进行任何修改。”王子惊讶地问道:“那你每天‘叮叮’地敲什么?”

  艺术家说:“我在敲大臣们的心态,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他们说马的缺点只是出于嫉妒而已。”王子听了,大笑起来,而他身边的大臣们则灰溜溜地跑了。

芥子纳须弥

  唐朝时,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笑了:“那就奇怪了,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王夫之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住在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有一天,一位远道朋友来拜访,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倾其所有,置办饭菜,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酣畅淋漓之感。天色将晚,朋友告辞,王夫之依依不舍,本想多送一段路,然而自己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只能起身恭送朋友三步,脸色郑重地说:“君自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朋友拱手而别,走了十五里,忽然想起雨伞忘在了王夫之家里,又急忙往回赶。等他转回到家门口,看见王夫之还毕恭毕敬地站在原地,心里默念着时间,“心送”朋友走完三十里……

  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着在这漆黑的天宇。”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一种更加让人感动的尊重。

  一切伟大美好的品德,比如宽容、尊重与关爱,都藏在大小只有一拳之心中,都藏在芥子般的细节当中。

我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你

  我有一个表姐,新婚不久偕表姐夫来我家做客。临走时,表姐夫突然俯下身来给我表姐系鞋带。一扣一扣,细细地系好,脸上表情十分专注,没有一丝一毫的难为情,表姐似乎已经习惯了表姐夫的殷勤,表情十分自然,倒是弄得我和妈妈很不好意思。他们走后,我暗暗地为他们夫妻俩的柔情蜜意感动不已!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找到一个肯为自己系鞋带的丈夫啊。

  那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我和老公刚从婆家回来,就接到了朋友的电话,约我俩一起去滑雪。在滑雪场,人很多,好不容易才挤到了条椅旁,我们开始换鞋,一转眼间,几个朋友都已换好了鞋,撑着滑雪杆出去了。剩下我和老公还有一个怀孕的朋友。 她慢慢地坐在椅子上,使劲用脚把鞋蹬掉了,然后穿上硕大的滑雪鞋吃力地想弯下腰,把滑雪鞋系上,却弯不下去。当时她已经怀孕6个月了,肚子上像扣了一个锅,再加上罩在外面的厚厚的羽绒服,看上去活像一只大笨熊。本来她老公不同意她挺着肚子来滑雪,她却执意要来,无奈,她老公只好依着她。

  来到这里以后,她的老公太粗心了,只顾着教别人怎样滑雪,却忘记了照顾自己的妻子。就在这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我的老公放下正要系的滑雪鞋,突然走到了她的面前,弯下腰,动作娴熟地把她的鞋带一扣一扣地系好。老公脸上的表情平静如水,完全没有纡尊降贵的窘迫,也没有大献殷勤的谄媚,就像给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系鞋带一样。

  我心里有一阵不是滋味,有一种酸酸的感觉。因为从结婚到现在,他还没有主动给我系过一次鞋带。但很快,我的同情心就战胜了妒忌心,因为我知道他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为他的爱心感到骄傲,同时为我的漠不关心而感到惭愧!

  后来,我俩扶着她走出休息室,把她送到她老公的面前,叮嘱他好好照顾她之后,便牵着手一起从山坡上滑了下去,再也没有分开。

  关于系鞋带的小插曲我很快就忘了。老公对我很好,我沉浸在老公细致平实的关爱中。比如在洗澡之后,喝一杯他给我晾好的凉开水,在生病的时候享受一下他给我灌好的热水袋。

  在这以后传来了表姐离婚的消息。我把这件事告诉老公,本以为他会像我一样大吃一惊的,不料他却轻轻地一笑:“这没什么,我早就看出来了,他们不正常。那男人是在作秀,不是真爱。真爱不是这样的,真爱不需要表演,而是细致的关心。”

  是啊,给妻子系鞋带的丈夫有了外遇,不给妻子系鞋带的丈夫却对妻呵护有加,这件事让我反思了很久。

  爱情是没有标准的,也许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你……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既然不能上,惟一能够活命的可能途径已经证实没可能,半天吊着肯定只能等死。那就只有往下跳了。

  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也许半途能够有另一棵树,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也许没有,也许真的得死,但还有一个可能性,也许不会死。

  做人常有进退两难的时候,与其夹在中间等死,倒不如别浪费支撑的精力,将全副精神付诸一博,就算博个万分之一希望,毕竟还有一线生机。

  很多时候,犹豫不决真要比堕落还要消极。我亲眼见过不少人就在犹豫不决的边缘,唉声叹气,半死不活,人格恒常处于分裂状态之下荒废了一生。这些“惯于凌空”的人,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自己一脸无奈的表情,和那些多余的自我解释,但生命总有个期限,谁能跟生命玩角力?

  跳下去,不一定就活不了。

克尔的坚持

  克尔曾经是一位不错的新闻记者,他在一家知名的报社当记者,但他觉得做记者体现不了他的人生价值,他需要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职业,于是,他选择了广告业务这么一个职业。而后,他辞去现有的工作,在同事和朋友诧异的目光中,来到另外一家报社,当了一个广告业务员。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自己的业绩抽取佣金,经理当然乐意答应他的要求。

  他从经理手里要了一份客户名单,但这份名单比较奇怪,上面每一个企业都是有实力的企业,但是在这以前,报社去的每一个广告业务员都无功而返。所有的同事都认为那些客户是不可能与他们合作的,但克尔并不这样认为。

  每次去拜访这些客户前,克尔总是先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一个大镜子前面,把客户的名称和负责人的名字默念十遍,接着信心十足地说:“一个月之内,我们将有一笔大交易。”

  坚定的信心成为他成功的催化剂。仅在第一天,就有三个所谓“不可能的”的客户和他签订了合同;到那个星期五,又有两个客户同意买他的广告;一个月后,名单上只有一个名字后面没有打上勾。

  第二个月,克尔在拜访新客户的同时,每天早晨,只要拒绝买他的广告的那个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请这个商人做广告,但是每一次这位商人都面无表情地说:“不!”可是每一次,当这位商人说“不”时,克尔都不放在心里,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就像拜访新客户一样。

  很快又一个月过去了,连续对克尔说了六十天“不”的商人突然有了兴趣与他交谈几句:“你已经在我这里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事实上我什么也没有给你,我现在想知道的是,是什么让你坚持这样做?”

  克尔说:“我当然不会故意到这里来浪费时间,我是到这里学习的,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从你这里学习如何在逆境中坚持,事实上我们都在坚持。”那位商人点点头,对克尔的话深表赞同,他说:“其实我不得不承认,我也一直在学习,你也是我的老师。我们都学会了如何坚持,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加宝贵,为了表示我的感激之情,我决定买你一个广告版面,这是我付给你的学费……而不是……我放弃坚持。”

  在商人很有礼貌的“退让”下,名单上最后一个“钉子户”被拔除了。当他把画满勾的名单交回给经理时,经理顿时站了起来,向这位杰出的广告业务员表示敬意。他说:“以你的能力,不应该继续做一个业务员。所以,我将向社长提议,专门为你成立一个部门。”

  第三个月的第一天,以克尔为经理的广告二部成立了,三十多个员工成了克尔的下属。在这里,克尔找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全新空间。

  当一个目标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时,最能坚持的往往会笑到最后。在人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往往会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与成功擦肩而过。优秀的人总是坦然地面对一时的失利,然后一直坚持到胜利来临。

让自卑成为生命的动力

  这是一朵开在卑微深处的花。虽然气势不够张扬,举止不够自信,芳香不够浓郁,却始终是淡雅而悠长,坚韧而持久的。它不因风雨而变色,不因寒暑而凋零,不求掌声赞美,一心只为安静地开放。

  她是我认识的最低调的女子。

  文字写得好,华丽而大气,温婉而诗意盎然;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在单位是部门领导,成绩有目共睹;孩子也教育得十分出色,明理懂事,成绩优秀,刚刚考入重点中学。

  可是,她却是少见的低调。总说自己不够聪明,做得不够好,唯有努力。开始我还以为她谦虚,后来发现真的不是,她做事的确有点笨。除非工作需要,与人交往她轻易不主动开口,开始我还以为她清高,后来发现,真的不是。因为你若主动去跟她沟通,她会回报以最真挚的友好和热情。在很多不需要她上台说话的时候,她都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或翻看一本书,或在本上写下几行字。

  很奇怪这样的女子,于是我怀着好奇心,刻意地走近,却很轻易地获得了她真诚的信任,知道了这一切,源于她内心的自卑。

  她本来就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少年时代更因为身体残疾,承受了无数异样的目光,把一份自卑深深镌刻于心。后来好不容易才治好了残疾,和别人一样恋爱结婚生子,在平凡的幸福中刚刚积蓄了一点自信,便又有霜雪袭来,刚过而立之年再遭离婚丧父。于是,一个平凡柔弱的女子牵着不谙世事的孩子,行走在原本势利纷繁的红尘间,挣扎着走过无数黑夜苦痛,受尽了无数委屈伤害,还有那些有意无意间的轻视与不屑,让她的自卑变得更加深厚而沉重。

  离婚五年,她买房购车,加薪升职,走出生命的低谷,赢得亲人同事朋友的由衷欣赏和钦佩。

  可是,那份儿自卑已经与她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了。

  她说:因为自卑,所以永远不放弃努力。努力地工作,认真地生活。我用别人逛街看电视的时间读书思考工作,所以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我尽可能地陪伴孩子的每一天成长,所以孩子才阳光自信。

  她说:因为自卑,所以自省。我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所以时时谨慎,事事在心。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始终是她的座右铭。

  她说:因为自卑,所以自律。不敢轻易放纵自己,永远珍惜自己的拥有,感谢生活的馈赠,因此能始终安静如水、从容不迫地把握着自己生活的节奏。

  听了她的故事,我无限感慨。

  原来不仅自信能让人美丽充满阳光,那深藏于内心的自卑也可以转化为生命的动力,让人隐忍奋发,催动我们生生不息地去努力,成就一段美好人生。

沙漏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位在收发室工作的军人叫米诺。他肩负着沉重的任务,每天都得马不停蹄地整理在战争中死伤和失踪者的最新纪录。

  源源不绝的情报接踵而来,收发室的人员必须分秒必争地处理,一丁点儿的小错误都可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米诺的心始终悬在半空中,小心翼翼地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在压力和疲劳的袭击之下,米诺患了结肠痉挛症。身体上的病痛使他忧心忡忡,他担心自己从此一蹶不振,又担心是否能撑到战争结束活着回去见到家人。

  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下,米诺整个人都瘦了下来。他想自己就要垮了,几乎不再奢望会有痊愈的那一天。

  一天,米诺终于不支倒地,被送进医院。军医了解他的情况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米诺先生,你身体上的毛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你的心里。”“嗯?”军医接着说道,“我希望你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个沙漏。你想想看,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万的沙子,它们在流过中间那条细缝时都是平均而且缓慢的,除了弄坏它,你跟我都没办法让更多沙粒同时通过那条窄缝。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沙漏,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必须一次一件慢慢来,否则我们的精神绝对承受不了。”

  医生的忠告给米诺很大的启发。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奉行着这种“沙漏哲学”,即使问题如成千上万的沙子般涌到面前,米诺也能沉着应对,不再杞人忧天。他反复告诫自己说:“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

  没过多久,米诺的身体便恢复正常了,同时,他也学会如何从容不迫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了。

  如今,我们被越来越多的各种压力所困扰,压力让我们睡眠紊乱、记忆力衰退、情绪偏激……健康状况江河日下。面对生活、工作的重重压力,“沙漏哲学”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担当,既然躲避不了压力,就该学会主动拥抱压力,调节心灵旋钮,调整对压力的认识角度和处理方式,以最佳状态去迎接各种挑战。

母亲的村庄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孤守在村子东头老房子里,那座房子是她和父亲亲手建的,时间有些久远。偌大的屋子,现今只有母亲一个人住着,我们都不放心,劝她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母亲总是不离开。母亲说,这是她的村庄,她在这个村庄生活了快50年了,怎么可能说走就走、说离开就离开呢?至少目前,她还没有做好离开村庄的准备。

  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但很快,贫穷而闭塞的村庄让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她并没有后悔嫁到这个地方。她开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知了一样,在村庄里忙出忙进。每天,母亲都会起得比这个村庄还早,睁开眼,她就开始为全家人的生计而筹划一天要做的事情。有时,整整一天,我们都很难看到母亲的身影,她像那些精力过盛的男人一样,在土地上操劳一天。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满带泥土的气息,踏着缕缕升起的雾霭回到家里,顾不上洗把脸,她就钻进厨房,点起了灯,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为我们打理晚饭。母亲的身影在摇曳的灯光里时而忽长忽短,时而忽明忽暗。我们注意到,她的眼神是疲惫的,她的步子是沉重的,她喊叫我们吃饭的声音甚至是嘶哑的。在这个村庄,这是母亲每天重复的工作,艰辛而沉重,枯燥而无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母亲的村庄在春天的夜晚格外寂静。她一个人坐在油灯旁,纳着鞋底。有时,会忘记手中的活计,静静地想着什么。有时,她还会转过头去抹一把眼睛。那时,我天真地以为是油烟将母亲的眼睛熏得生涩。当时那种强烈的油灯气味现在还常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在我的回忆里弥漫。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村庄简单、温暖、粗糙,但让人留恋。我很多次从我工作的遥远的城市赶回母亲的村庄,我看到了干涸的河流,还有河床上被人遗弃的鱼骨。风车和水磨已经被尘埃湮没了一大半,再也不能转动,不能呼吸。

  时间就这样停止了,进入衰老的过程。然后风车和水磨都会腐烂,包括那些精美的石头都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不过,春雨中的村庄也异常漂亮。灰蒙蒙的雨雾,隐隐地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走进村庄,泥土、青草、庄稼和牛马粪味混杂在一起,让人特别坦然和舒服。一下雨,路上的人就自然多起来,大人们跑着去田里堵水灌地,放学的孩子顶着书包往家跑,不小心摔个仰八叉,黄泥汤溅了满屁股,书本也甩了满地。这时,母亲呼喊我的声音,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震落树上的水珠。

  有一次,我和母亲在村子边的那棵梧桐树下坐了很久,村子上空干净的阳光让我想起母亲所说的那条小路。那条小路从村子旁一直向远方延伸,穿过我小时候做游戏的破旧院落和土墙,一直到我看不清楚的地方才消失。那条小路,也是母亲送我上学的小路,我是从那条小路上穿着母亲纳的鞋子走向远方的。

  几十年来,在母亲的村庄,她将我们姐弟三个抚养成人。这个村庄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棵树木,每一株麦苗,甚至每一声鸡鸣每一声狗叫,都让母亲依依不舍。母亲对这个村庄的依恋,就如同我们对她的依恋一样,真心实意又发自肺腑。其实,我们心底明白,母亲离不开这个村庄,是怕长眠在村庄前面的父亲孤单。母亲曾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过,如果她走了,我们的父亲想家时,回到家看不到她的身影,会伤心会难过的。

  对于母亲的村庄,我满怀感恩和虔诚,母亲的村庄仍旧如几十年前一样温暖。去年的一整个冬天,我陪母亲在她的村庄度过。夜半,谁家墙上的挂钟响了,母亲打了一个哈欠,伸出手给我拉拉被角,然后下地去给灶坑添些柴火。在母亲的村庄,很热很热的被窝,很暖很暖的房间,还有那盏在梦境中一直不停地晃动的油灯,照我度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我安静地在母亲的村庄入睡。母亲的村庄朴素、明亮、安静,一如她温暖的怀抱。

成才不是偶然的

  那是1978年,辽宁省举办了一次重要的文艺汇演。当时参加表演的都是从农村挖掘来的民间艺人,主办方给观看演出的干部们每人发了一张表,并表示:在你们认为满意的节目前划上一个对号,获对号最多的前三个人可以就地把户口农转非,这在当时对那些民间艺人们简直是有着不可想像的吸引力。

  有一个叫赵本山的年轻人一上台就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他和一位女性搭档表演二人转,赵问:“大姐你今年贵庚几?”搭档答:“32岁我属羊,大哥你今年贵庚几?”赵答:“33岁我也属羊。”搭档说:“我32岁把羊属,你33岁咋也属羊?”赵答:“你羊我羊他们两个不一样,你是母羊我是那公羊,公羊就把母羊找,羊找羊来他们恋成帮啊!”这一问一答都是用二人转唱腔唱出来的,一下子就博得了很多人的笑声,几乎是全场轰动。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还没从禁锢中解放出来,虽然这些唱词在民间流传已久,但在正式场合还没有人敢这么酣畅淋漓地表演。一句现在看来平平常常的台词在当时不亚于石破天惊。结果赵本山获得了全票,立即有了一个城市户口。

  若干年后,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赵本山靠一个小品一举成名。而在此前,他在整个东北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人物。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大红大紫的赵本山,其实在年轻时就已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勇于捅破时代窗户纸的人,日后必是有出息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