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里人与乡下人

 文苑折枝 2013-09-03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班上有很多同学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我当然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我羡慕城里孩子穿的衣服,时尚好看,女同学们穿的花裙子,头上戴的花蝴蝶结,走起路来,就像真的蝴蝶飞舞一样;我羡慕城里孩子说话的口音,他们总是把""说成"",把"吃饭"说成"疵饭",我觉得好听极了,连骂人听起来也是那么动人;我还羡慕城里孩子走路的姿势,两腰扭一扭的,跟那时候的日本女人穿着和服走路的姿势差不多…我常常感叹,城里人就是不一样。
  如今的我常常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之间,可我终究没能成为百分之百的城里人,倒是我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生活让我既”偷窥”到城里人的生活也”窥视”到乡下人的生活。让我感觉到无穷的乐趣和深远的意味。
  不知从何时起,城里人不再对大鱼大肉感兴趣,却偏偏喜欢上了农家院子里的﹑田间地头里的:瓜果﹑野菜﹑玉米棒子﹑青豆绿豆…如果家里有亲戚在乡下,城里人就会隔三差五到亲戚家去“扫荡”一回,菜园里的黄瓜,边摘边吃,嘴里直赞,自己种的就是不一样,味儿正,味儿纯;大摘特摘乡下人用来喂猪的红薯叶,还说,这才是真正的纯绿色;走很远很窄的乡村小路去买20元一斤的旧社会人们吃得想吐的荞麦;末了还拿着镰刀到山坡上去挖苦麻菜,一种连猪吃了也会觉得苦的野菜,可城里人说,这个吃了防癌…总之,用城里人的话说,如今菜市场上摆的,饭馆里煮的,超市里卖的,都添加了人工的色素,激素。不仅不营养,还能致病,只有农家自己种的,山坡上自然长的,才是真正的天然的,放心的,绿色的健康食品。与城里人相比,乡下人就落后多了,如今的乡下人兜里都有俩钱儿,一些姑娘小伙子,也开始学城里人吃烛光晚餐,买巧克力,殊不知,城里人已不稀罕巧克力,说吃了巧克力会发胖,也不再追捧烛光晚餐,说那些洋人吃的玩意儿卡路里太多;乡下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头儿,逢当集市之日怀揣百八十块,到镇上的餐馆,要一盘卤猪耳朵,一碟花生米,再来二两老白干,独自品酌,完了再到小茶馆玩一局牌,那个惬意呀,甭提了;一些老太太则把自家吃不完的菜拿到集市上卖,卖完了,转身就进了超市,尽挑些以前没吃过的,没喝过的。拿回家干活干累了,垫一垫肚子,渴了,喝一盒伊利牛奶,他们觉得这日子过的真是好呀!
  随着经济开放的大好势头,城里人的腰包越来越鼓,可他们只喜欢吃素了,挣这么多钱干什么呢?于是他们开始重视教育了,开始在孩子的身上狠投入。孩子上幼儿园要最好的,三四岁就把孩子送进特长班,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也不管孩子有没有玩耍的时间。孩子一进小学,家长就更紧张了,说什么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每天晚上,孩子都要去补习,十点才能上床睡觉,期末要是考不到95分以上,还会加重作业;到了三四年级,既要上奥校,还有剑桥英语,周末还有特长班。这还不算,即使孩子考了95分以上,家长还不会满足,还会在孩子的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叮咛:你要上进哟,你要向某某学习哟,我们的将来都指望你哟。如此反复这般,弄得一个个孩子就像一个个小大人似的,缺少了童真,童趣。而乡下孩子的父母大都出外打工去了,他们大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们虽然缺少了父母的关爱,他们却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每天放学后,他们把家庭作业一做完,便三五成群,一会儿玩攻城堡,一会儿跳皮筋,一会儿弹珠子,直玩得满身是汗,天黑了,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勤快的孩子还会帮爷爷奶奶做些家务,等吃罢晚饭,他们便躺在床上很快地进入梦乡。而他们的父母自觉愧对孩子,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只希望他们不学坏,学习上把书本知识学懂就行。
  如今的城里人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他们有车不坐,专门找路走,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连我们这些从小走了很多山路的人也会觉得腿脚酸麻,可他们却没事儿人似的,还说走路好啊!有益健康,延年益寿。可乡下前几年才把村公路建好,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走路,还说,走了几十年不想走了,每逢集市之日,乡村公路上总有几辆面包车在来回穿梭,即使是十几个人挤在一辆车里,他们也是心满意足的。
  如今的城里人与乡下人有太多的本末倒置,以前城里人喜欢的,现在乡下人喜欢;以前乡下人的贫穷生活,现在的城里人却苦苦的追寻,真不知道,再过二十年,是不是城里人都到乡下去了,而乡下人都到城里来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