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稿:是“香”还是“臭”?

 杨八九的图书馆 2013-09-03

原稿:是还是

近读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有两句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新编唐诗三百首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对“朱门酒肉臭”一句是这样解释的:“富贵人家酒肉腐烂都发了臭。对这样的解释,鄙人不敢苟同。

也许是鄙人孤陋寡闻,尚未听到酒也“腐烂发臭”的旧闻或新闻。至于肉嘛,虽然能“腐烂发臭”,但“权贵富豪之家”,决不会都要把肉“腐烂变臭”。纵然权贵富豪们个个都是利欲熏心的逐臭之夫,但他们逐的是“铜臭”,闻的是“铜臭”,尚不会也不愿把肉“腐烂变臭”而嗜“肉臭”。皇帝富甲天下吧,崇祯临死时,还存有7000万两白银,也没听说崇祯把肉腐烂变臭而闻臭味;胡长清贪污受贿几十万,他尚且劝他侄女把丢的饭粒捡来吃掉;神五功臣厉建中贪污受贿一亿元,他也不会把肉“腐烂变臭”。可见把“朱门酒肉臭”解释为“富贵人家酒肉腐烂都发了臭”,显然是既不合事实也不合情理。愚以为,“朱门酒肉臭”中“臭”应是“香”的意思。古语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即“香”也。“朱门酒肉臭”的意思应是:“权贵富豪之家酒肉飘香”。只有这样解释,这两句诗才形象地描写了当时“贫富悬殊,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现实。试想:权贵富豪之家举行酒宴,大权大款们个个满脸油汗,脑满肠肥,酒肉的香气从高楼大厦中飘散而出;而那些吃不饱肚,看不起病的穷人们,饿死道路,尸骨枕藉。——一边是酒池肉林,一边是野有饿殍:贫富之对比何其鲜明乃尔!

我想,老杜想要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请看“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城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才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老杜,不愧是为民请命的现实主义诗人,真诗圣也。

    想起了梁漱溟,骂郭老的那两句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掌中笔一支。”其实,辜负掌中之笔的岂止郭老一人?而今的现实社会,两极分化何其严重,可列世界首位,一边是权豪势要,搜刮无度,狂嫖烂赌,纸醉金迷;一边是贫苦百姓,治病无钱,度日维艰。如若老杜尚在,那一支生花妙笔不知会写出什么名句来,决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能概括得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